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糖尿病性高血压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已为多数学者所证实[1];而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的报道不多[2].本文通过对40例Ⅱ型糖尿病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者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检测分析,旨在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双重病理机制.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有效地减轻胰岛素抵抗才能更好地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格列美脲为第3代磺脲类降糖药物,与传统磺脲类药物相比,格列美脲是促胰岛素分泌剂,但同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显著降低血糖[1-2].本研究旨在观察格列美脲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vaspin与胰岛素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1],与皮下脂肪组织相比,内脏脂肪组织具有更活跃的内分泌功能[2].内脏脂肪聚集是腹型肥胖的重要特征,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3-4],脂肪因子在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肥胖已成为全球广为存在的公共健康问题,约有11亿成年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1].有研究表明肥胖与胰岛素抵抗(IR)密切相关,脂肪组织是IR的起始部位.而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系列不良代谢和生理变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CHD)等形成的重要原因.脂肪组织除了作为体内最大的能量提供者,它和巨噬细胞也是多种分泌蛋白的来源.这些分泌蛋白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它们在能量代谢的动态控制、机体的营养状况与负责能量摄取和消耗的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1],是2型糖尿病的普遍现象.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中药在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相对安全、副作用小等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中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日渐增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的增长远高于1型糖尿病[1].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β细胞功能已丧失50%左右[2].利拉鲁肽作为胰高糖素样肽-1 (GLP-1)类似物,可减慢β细胞功能衰竭的速度和程度[3].但是,因利拉鲁肽需注射给药,患者误认为是采用胰岛素治疗,易产生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常常拒绝或尽量延迟治疗.而通过利拉鲁肽治疗前、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个性化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永华  薛耀明 《广东医学》2005,26(2):270-271
目前 ,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脂肪 (特别是内脏脂肪 )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已经证明是引起 2型糖尿病发病上升的因素之一。早期的研究提示骨骼肌是胰岛素抵抗存在的主要部位[1]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脂肪组织是胰岛素抵抗产生的始发部位[2 ] 。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在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文就脂肪组织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1 脂肪组织的生理作用以前 ,认为脂肪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能量。然而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 ,脂肪组织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8.
李颖  李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8):2288-2289
近年来,胰岛素降糖以外的抗炎症作用不断得到证实[1].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以使患者HbA 1c尽早控制在正常水平,往往效果很好[2].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2型糖尿病治疗中对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血糖值给了明确规定,当2型糖尿病患者在非药物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如果HbA 1c>7.5%,可以联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9.
临床显示颈动脉可作为全身大动脉病变的观察窗口,研究表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增加者,预示着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1].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2],高血压(EH)和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重要组成因素,可导致包括颈动脉在内的大血管损害,虽然有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IR)对高血压合并大血管病变中作用不明显[3].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I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报道尚少.本文研究在于比较EH、2型糖尿病(2DM)、EH 2DM患者颈动脉的IMT、斑块情况,探讨IR对EH、2DM、EH 2DM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珊  方启晨  贾伟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8):2729-2731
脂联素作为一种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能量、糖脂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炎症反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脂联素调节胰岛索敏感性、参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作用尤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1-5].既往的研究发现血中低脂联素水平是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标志[1],并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的发生[6];给动物模型注射脂联素或进行体内脂联素的过表达均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葡萄糖的代谢[7-8].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细胞类型之间MafA基因转录起始区的组蛋白修饰差异,探讨组蛋白修饰对MafA基因转录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胰岛素瘤β细胞(NIT-1)、NIH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及小鼠胚胎干细胞(mES)三者中的MafA和MLH1基因转录起始区组蛋白修饰(H3K4m3、H3K9m3和H3乙酰化)的状况。同时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上述三种细胞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基因的H3K4m3、H3K9m3和H3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以mES细胞为参照,NIT-1细胞MafA基因的转录起始区的H3K4m3修饰水平明显增高(P<0.05),H3K9m3修饰水平明显降低(P<0.05);NIH 3T3细胞MafA基因的转录起始区的H3K9m3修饰水平明显增高(P<0.05),H3K4m3修饰水平明显降低(P<0.05);(2)MafA基因的仅在NIT-1细胞表达,其表达与H3K4m3修饰存在直线相关(相关系数0.995);与H3K9m3修饰存在直线负相关(相关系数-0.751);(3)管家基因MLH1的表达与所检测组蛋白修饰无相关性。结论 H3K9m3与H3K4m3修饰能相互协调,共同调控MafA基因的表达,对胚胎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白介素-10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IL-10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将构建好的pLXHIL-10载体,经包装细胞PA317包装后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用ELISA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hIL-10的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观察.结果检测到感染细胞中有hIL-10 mRNA的表达,感染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hIL-10,证实感染细胞培养上清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hIL-10可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13.
Foxp3、CD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oxp3、CD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62例NSCLC患者术后的肺癌组织标本(NSCLC组)及27例正常肺组织(距离肿块边缘5cm以上正常肺组织或另一叶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组织中Foxp3、CD3表达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的关系。结果NSCLC组Foxp3、CD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显著相关(P〈001)。Foxp3阳性表达仅在不同分化程度间存在明显差异,低分化者Foxp3阳性细胞浸润量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CD3阳性表达仅在不同术后pTNM分期间存在明显差异,ⅢB期、Ⅳ期NSCLC组织中CD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Foxp3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关(P〉0.05),CD3阳性细胞数与NSCL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Foxp3阳性细胞数与CD3阳性细胞数比值(Foxp3/CD3)与患者生存时间呈线性负相关(P〈0.05)。pTNM分期、CD3阳性细胞绝对数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NSCLC组织中CD3阳性细胞数低、Foxp3/CD3大者T细胞肿瘤免疫作用抑制,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联合检测术后肺癌组织中Foxp3、CD3,并结合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可以更好地评估NSCLC患者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4.
MRI高分辨率3D序列检测血管性神经压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 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 state acquisation,3D-FIESTA)及三维动态增强序列(3D fat-suppressed spoiled qradient-echo,3D-FSPGR)序列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影像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GE Signa HD MR 1.5T超导磁共振机,采用3D-FIESTA及3D-FSPGR序列,对17例临床怀疑有血管性神经压迫的患者行桥小脑角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小密度投影行后处理。结果3D-FIESTA显示13例,3D-FSPGR序列显示15例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其中三叉神经5例,面神经7例,副神经3例;有11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经手术证实。结论3D-FIESTA序列结合增强扫描3D-FSPGR序列能很好的显示血管性神经压迫,有助于准确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RNA干扰GPC3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uh-7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GPC3的特异性siRNA片段,通过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uh-7,48h后验证siRNA的干扰效率;Annexin V/PI染色法观察GPC3基因沉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来检测caspase3的蛋白水平和核酸水平表达。结果设计合成的GPC3siRNA转染后,能够有效抑制Huh-7细胞中GPC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GPC3干扰组细胞在转染后48、72h的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96h后两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C3干扰组的caspase3在转染后48、72h的表达高于未转染组,96h后两组间caspase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静默GPC3基因能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上调caspase3有关。进而推测,GPC3基因可能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Silencer1.0-U6-siRNA-STAT3重组质粒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阐明RNA干涉技术在卵巢癌生物治疗领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15例裸鼠建立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空质粒对照组及重组质粒组(pSilencer1.0-U6-siRNA-STAT3)。应用电子穿孔仪将质粒转入裸鼠移植瘤内,观察重组质粒注射后第7、14、21和28天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体积变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质粒对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HE及TUNEL染色方法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瘤内注射对SKOV3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2个对照组比较,重组质粒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1)。重组质粒组瘤体内STAT3及CyclinD1、VEGF、survivin、c-myc蛋白表达明显低于2个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重组质粒组肿瘤细胞出现大片细胞坏死,2个对照组肿瘤细胞以正常形态居多。TUNEL染色显示,重组质粒组癌组织有大量细胞凋亡,2个对照组几乎均为TUNEL阴性反应细胞。结论:pSilencer1.0-U6-siRNA-STAT3重组质粒能明显抑制人卵巢癌细胞SKOV3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化氢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硫化氢浓度分别为0、10、25、50和100μmol/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硫化氢对3T3-L1前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用BRDU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S在较高浓度时,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作用(P〈0.05)。结论:硫化氢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梓醇与小檗碱及其配伍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转运及这一过程中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小檗碱、梓醇、梓醇 小檗碱进行干预,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以RT-PCR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含或不含10nmol/L胰岛素的条件下,梓醇、小檗碱及其配伍组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转运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0.01),配伍组效应优于梓醇、小檗碱单药组(P<0.05、0.01);且小檗碱组及配伍组PPAR-γmR-NA的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梓醇、小檗碱均能增加葡萄糖消耗和转运,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不依赖胰岛素的存在,且小檗碱及两药配伍还能下调脂肪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水平,提示梓醇、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罗格列酮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分为对照组、低硒组、中硒组和高硒组(亚硒酸钠浓度分别为0、0.01、0.1和1μmol/L),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油红O染色法测定硒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在增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OD值降低,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在分化实验中,各处理组的OD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硒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而对其分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