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目的:应用AFLP技术对吴茱萸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产区吴茱萸的遗传特性差异。方法:试剂盒提取吴茱萸幼嫩叶片基因组DNA,构建AFLP实验体系并筛选引物,对来自全国5个省份的46份样品进行遗传背景的研究;用NT-SYS-pc 2.1软件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72对AFLP引物中优选6对用于吴茱萸遗传背景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相关系数为0.53时,浙江地区的吴茱萸石虎变种样品与其他地区样品分开;石虎变种遗传差异比吴茱萸更显著并呈现出较强的地缘相关性。结论:吴茱萸遗传背景差异明显,AFLP分析方法可有效鉴别不同品种的吴茱萸,并能检测到地区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陈大霞  张雪  李隆云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12-1916
目的:研究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方法:以灰毡毛忍冬的5个主栽品种为试材,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利用Treeconw软件分析处理数据,UPGMA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20条ISSR引物共得到186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03条呈现多态性,占54.63%,遗传距离0.058 4~0.230 8,平均值为0.1902.58个SRAP引物组合共得到591条扩增条带,其中有347条呈现多态性,占55.46%,遗传距离在0.1071~0.261 1,平均值为0.212 2.2种标记均表明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仅居中等水平.2种标记系统得到了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聚类图.结论:灰毡毛忍冬主栽品种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ISSR与SRAP标记均适用于其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罗琴  赵欢  彭正松  李佩华  杨玉霞  夏燕莉  邓迪 《中草药》2019,50(23):5847-5857
目的为了解射干内生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用了52条ISSR引物和90条SRAP引物对17株射干内生真菌F. proliferatum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了27条ISSR引物和38条SRAP引物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2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了178个条带,其中131条(63%)具有多态性;38条SRAP引物能够扩增出357条稳定性较好的条带,其中323条(91%)具有稳定性差异。27条ISSR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19~0.91,平均为0.70;38条SRAP引物PC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93,平均为0.7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7个ISSR、38个SRAP及ISSR+SRAP遗传位点分析得出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73~0.99、0.72~0.95和0.73~0.95,平均分别为0.84、0.85和0.85。根据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聚类,三者之间的聚类有较小的差异,但总体上,17株内生真菌被聚为3大类,分离自根的内生真菌F. proliferatum聚为一类,分离自茎和叶的F. proliferatum聚集于另外两类。研究表明,内生真菌F. proliferatum遗传相似性较大,其亲缘关系较近,与传统方法鉴定出的结果一致。结论采用分子标记技术比传统的方法鉴定更为有效,同时,ISSR和SRAP标记可更真实地反映射干内生真菌F. proliferatum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内生真菌在分子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内西伯利亚蓼资源的遗传分化程度,为种群分化、物种进化、资源保护和药材品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内4个省份13个采样点采集56份西伯利亚蓼,开发并筛选多态性EST-SSR标记,结合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扩增结果,通过计算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评价不同生态分布区域内西伯利亚蓼的遗传分化程度。结果:开发的45对EST-SSR引物中,38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共扩增出660个条带,其中17对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100%,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303条。96对SRAP通用引物中,67对引物有扩增产物,共扩增出1 347个条带,其中58对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100%,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 147条。种群遗传距离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蓼种群内和种群间均有遗传分化,分布区域相隔越远,遗传分化程度越高。结论:地理位置隔离、海拔高度均影响了国内西伯利亚蓼种质资源的分布和分化,人类活动可能也对其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石斛属几种植物遗传关系的SRAP和RAPD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泓  李廷春  邱婧  林毅  蔡永萍 《中草药》2010,41(4):627-632
目的 利用SRAP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9份石斛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用40对SRAP引物组合和36个RAPD引物分别对供试石斛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 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条带1 977条,多态性比率为90.2%,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330 2~0.789 2.RAPD引物共扩增出281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7.1%,GS值变化范围为0.494 2~0.773 1.利用两种标记得到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SRAP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结果比较一致,较好地体现了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地域特性.在9个石斛供试种间,SRAP的标记指数MI值(16.46)是RAPD标记MI值(3.67)的4.5倍,表明SRAP具有更大的标记效率.结论 两种标记皆可有效应用于该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而SRAP标记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研究中,则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药用石斛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药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采用在本实验中优化的SRAP反应体系,应用NTSYS软件对9种供试石斛的SRAP-P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中筛选得到40对多态性引物组合,共产生1 782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4.55条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聚类分析40对引物组合的扩增结果,供试材料分为2大类,Jaccard’s遗传相似系数在0.3302~0.7892。结论:SRAP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药用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贵州赤水主要金钗石斛种植基地的金钗石斛栽培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集贵州赤水4个不同地区共15份金钗石斛栽培种样品,运用SRAP分子标记法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 15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8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351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1.6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25.5条和23.4条。各金钗石斛栽培种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729~0.7977,平均为0.6063。从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以阈值0.6063可将这15份栽培种样品分为3类。结论 15份金钗石斛样品多态性丰富,SRAP分子标记法能有效地反映出金钗石斛栽培种的遗传多样性;多年种植后同一栽培种的高矮杆遗传差异不明显,高矮杆可能是环境作用的结果;同一地区但不同栽培种遗传差异较大,环境并未完全同质化不同来源栽培种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SRAP和ISSR标记分析川党参的
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对18个不同来源地的川党参种质进行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ISSR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析.利用TREECONW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29条SRAP引物组合共得到329条扩增条带,其中有266条呈现多态性,占80.8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12 1.21条ISSR引物共得到223条扩增条带,其中有166条呈现多态性,占74.4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78 1.2种标记均表明川党参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川党参种质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不显著.2种标记系统得到了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聚类图,2种标记方法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802,P<0.01).结论:川党参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SRAP与ISSR标记均适用于川党参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郁金的SRAP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敏  王琦  付福友 《中草药》2006,37(8):1255-1258
目的用SRAP技术探讨郁金类药材原植物分类,并为郁金类药材的种质资源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来源于姜科姜黄属的郁金类药材的9个样品进行了SRAP研究。结果从上、下游各10个引物形成的10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扩增产物条带信号强、重现性好、特征性好的27个引物组合,扩增,得到847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97条,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4.7条多态性条带。结论SRAP技术可以很好地分析郁金原植物的种间关系。结合形态学资料,将6个郁金品种分为了2个组,一组花序从叶鞘抽出,包括黄丝郁金和黄白丝郁金,黄白丝郁金应为黄丝郁金即姜黄的栽培变种Curcumalonga L.cv.chuanyujin;一组花序从根茎抽出,包括绿丝郁金、白丝郁金、桂郁金和温郁金,其中白丝郁金可能为绿丝郁金即蓬莪术的栽培变种C.phaeocaulis Val.cv.baisi。  相似文献   

10.
部分粉葛品种遗传关系的SRA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粉葛品种间遗传关系的分析.方法:以野葛和苦葛为外组,18个粉葛栽培品种为试材,通过SRAP分析,利用TREECONW软件分析遗传距离,UPGMA方法聚类,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22对引物组合共得到338条扩增条带,其中有216条呈现多态性,占63.9%,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5.4个位点和9.8个多态性位点,揭示了粉葛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粉葛品种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0047~0.2658,平均0.136;聚类结果显示18个粉葛品种及外组被明显地划分三大聚类群,大部分品种并没有按地域形成独自的类群.结论:SRAP标记为粉葛遗传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鉴定吴茱萸的透皮成分,并运用整合药理学方法揭示吴茱萸经皮治疗腹泻的分子机制。方法:综合对照品比对,UNIFI系统解析和质谱裂解规律研究等方法,实现对吴茱萸透皮成分的快速鉴定。在此基础上,借助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TCMIP v2.0),SymMap,DisGeNET及相关文献,获取吴茱萸透皮成分的潜在作用靶标和腹泻相关疾病靶标。对疾病和药物靶标集进行拓扑分析以获得核心靶标,利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获得核心靶标的富集功能和通路,构建"透皮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网络图。结果:从吴茱萸70%乙醇提取稠膏的透皮接受液中鉴定出包括喹诺酮类生物碱、柠檬苦素类、吲哚类生物碱、有机酸类和甾醇在内的19个化学成分。对药物和疾病靶标集进行拓扑分析获得174个吴茱萸经皮治疗腹泻的核心靶标,通过KEGG富集获得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细菌感染、营养物质调节和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吴茱萸的透皮成分通过作用于Rac家族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细胞色素P450酶和醛酮还原酶来参与肠道炎症调节,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并通过修复和调整机体代谢发挥止泻作用,初步阐明了吴茱萸经皮治疗腹泻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基原吴茱萸温中止痛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性和等同性。方法 建立水浸拘束法致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通过观察不同基原吴茱萸对大鼠胃溃疡指数、胃酸分泌、血清胃泌素及5-羟色胺的影响,比较并探讨其温中作用的差异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冰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反应实验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实验,比较不同基原吴茱萸的镇痛及抗炎作用。结果 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3种基原吴茱萸水提物2 g·kg-1,对水浸法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其中,疏毛吴茱萸在降低溃疡指数,减轻胃酸刺激等方面具有较优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胃泌素并升高血清5-羟色胺。吴茱萸可以显著降低血清胃泌素。石虎在抗炎止痛方面具有较优的效果。结论 3种基原吴茱萸特征化学成分组成接近,温中止痛的疗效基本一致,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但是其作用机制因其主成分间的偏重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完善吴茱萸药材的生药学鉴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描述了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特征、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吴茱萸药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热性中药吴茱萸药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性中药吴茱萸药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将吴茱萸浸膏用溶剂分为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通过利血平所致寒证大鼠模型,筛选出吴茱萸影响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有效部位为正丁醇部位。再用2种改性磁性高分子微球,将正丁醇部位分离为生物碱、酚酸、脂溶性和水溶性4类成分,进一步以寒证大鼠模型筛选吴茱萸影响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药性成分。结果吴茱萸正丁醇部位以及生物碱类成分均可使寒证大鼠体温升高,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Na+-K+-ATP酶活性,升高肝组织ATP含量,使能荷值明显升高,提高机体产热,提高能量代谢水平。结论热性中药吴茱萸药性的物质基础为生物碱类成分。  相似文献   

15.
追溯吴茱萸炮制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功能主治的演变,为吴茱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古籍查询,对历代吴茱萸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等内容进行较系统整理和总结,如盐制、醋制、酒制、黄连制、甘草制等所得的不同炮制品在临床治疗上各有偏重。甘草制能降低毒性,黄连制能降逆止呕,醋制能疏肝镇痛,生姜制能散寒止呕,盐制能引药入肾,酒制治心腹气滞作痛等。说明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功效主治具有明显差异,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吴茱萸的炮制研究尤为重要。吴茱萸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可为制定吴茱萸生熟异用饮片的临床规范使用原则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正确应用吴茱萸不同炮制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吴茱萸性味组分的药性归属。 方法:采用冷水应激方法造成大鼠寒症模型,以模型大鼠血清中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等神经递质及激素含量为指标,考察吴茱萸及吴茱萸性味组分药性归属。 结果:吴茱萸及各性味组分可在不同程度上纠正或缓解水应激寒症大鼠血清中与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及激素的含量。 结论:判断吴茱萸及各性味组分的药性应归属为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水包油微乳巴布剂与常规巴布剂对吴茱萸脂溶性成分体外释放性能的差异,为巴布剂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按吴茱萸提取物-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二醇-聚山梨酯80-氢化蓖麻油-水(0.3∶0.6∶3.6∶3.6∶3.6∶18)制备水包油微乳,将微乳添加至巴布剂基质制成水包油微乳巴布剂。采用体外扩散池法测定巴布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透皮累积渗透量。结果:吴茱萸水包油微乳巴布剂中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24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常规巴布剂的1.86,1.40倍。结论:采用微乳工艺制备的巴布剂中吴茱萸脂溶性成分的释放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巴布剂,适合中药水难溶性成分巴布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Fructus Euodiae i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infection. In this study, four of the quinolone alkaloids isolated from Fructus Euodiae showed activity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were 8–128 µg/mL, which were equivalent to or lower than the control antibiotics, oxacillin, erythromycin and tetracycline (MIC ≥128 µg/mL). Among these isolated quinolone alkaloids, evocarpine with a 13 carbon alkenyl chain substituent at position‐2 showed the best activity against MRSA. This study has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quinolone alkaloids from Fructus Euodiae as anti‐MRSA compounds and supports the traditional use of the fruit as a treatment for bacterial infections.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析因设计法研究炮制对吴茱萸中3种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寻影响吴茱萸中主要成分的炮制因素。方法:以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为指标,以加热和辅料为考察因素,选用2×2析因试验设计研究炮制对吴茱萸的影响,用SAS软件辅助数据分析。结果:加热样品比不加热制品中吴茱萸碱含量显著增高(P<0.05),吴茱萸次碱极显著增高(P<0.01),吴茱萸内酯含量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不加甘草汁制品吴茱萸内酯显著高于加甘草汁制品(P<0.05),甘草汁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加热和辅料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吴茱萸内酯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影响不显著。结论:加热是影响吴茱萸主要成分含量的炮制因素,甘草汁的加入对所测定的3种成分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仙茅不同炮制品水提液对腺嘌呤所致肾阳虚大鼠的补肾壮阳作用机制。方法:以桂附地黄丸为阳性组(给药剂量2. 466 g·kg-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比较仙茅不同炮制品水提液(给药剂量2. 742 g·kg-1)灌胃4周后对腺嘌呤所致肾阳虚大鼠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雌二醇(E2),睾酮(T),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采用Nash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肾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3A(CYP3A)的活性。结果:仙茅各炮制品水提液对腺嘌呤所致肾阳虚大鼠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各炮制品总评分排序为萸仙茅(29分)盐仙茅(25分)酒仙茅(23分)生仙茅(17分)姜仙茅(11分);仙茅各炮制品组均能不同程度上调肾阳虚状态下大鼠肝、肾微粒体CYP3A活性,其中盐仙茅和萸仙茅效果较优。结论:仙茅各炮制品均能有效治疗大鼠肾阳虚证,其中萸仙茅、盐仙茅补肾壮阳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