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武哲丽  陈群 《中医药学刊》2010,(7):1446-1447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近年来,在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锻炼实践能力;二是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三是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本课程树立创新意识,精心打造精品课程,以教学新理念的确立为突破口,结合已有的教学研究成果,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PLC)初期主要表现为以右上腹胀满、胁肋疼痛等,继则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腹水等。分析肝癌形成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肾亏虚为本,肝气郁结为标,并由此进一步引致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蓄积,结为肿块,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4.
舌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望舌苔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代对舌苔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目的是通过现代医学手段使舌苔诊断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本支就10年来有关舌苔形成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从舌苔形成的形态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凋亡:促凋亡基因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钟鸿  武哲丽 《中医药学刊》2005,23(2):346-347
内关和公孙配伍可治疗心、胸、胃、腹等疾患如原发性低血压,不稳定心绞痛、化疗期胃肠道副反应、食管癌梗阻、妊娠呕吐、呃逆等。从临床和科研两个角度较全面地论述了内关、公孙的配伍机理及两穴的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6.
舌苔脱落细胞学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群  徐志伟  武哲丽  钟鸿 《中医杂志》2005,46(5):377-379
观察舌苔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舌苔脱落细胞学对舌诊的量化标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正常与异常的舌苔脱落细胞学,并阐述了舌苔脱落细胞学在中医辨证分型,即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中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乌梅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纳入乌梅方加减联用西药与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用Cochrane评价方法对文章的质量进行评分;收集纳入文章的治疗方法、样本量、临床疗效、肠镜炎症改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RCTs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对比单用西药,乌梅方加减联用西药临床疗效、肠镜炎症改善疗效的合并RR值分别为1.57,95%CI(1.42,1.75)和2.26,95%CI(1.38,3.7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没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和漏斗图分析显示纳入的文献同质性较强,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对比单用西药,乌梅方加减联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肠镜炎症改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适合临床的推广使用。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不高,在试验设计存在严重不足,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内关和公孙配伍源于<席弘赋>"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杂病穴法歌>"腹痛公孙内关尔".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和阴维脉相通的穴位,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静止痛之功;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穴和冲脉相交通的穴位,具有调气机、理升降、扶脾土、调血海、和冲任、理下焦的功效.内关以清泄心胸郁热,使水逆之气下行为主,公孙以调理脾胃、升举清阳为要;内关专走上焦,公孙专行下焦.两穴合用,直通上下,理气健脾、宽中消积之功益彰.内关通于阴维脉,公孙通于冲脉,二者相合,合于心、胸、胃,所以两穴配伍可治疗心、胸、胃、腹的一切疾患.现代研究进一步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阐明了两穴配伍可协同增效,并且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实现对胃等内脏传入信息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肝病患者不同血瘀证及其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肝病瘀血舌患者血液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测定。结果:肝病各组的TXB2显著增高(P<0.01),6-keto-PGF1α显著降低(P<0.05,P<0.01)。TXB2/6-keto-PGF1α显著增高(P<0.01);不同肝病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湿热瘀滞、肝瘀痰阻、气滞血瘀的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病及不同血瘀证组的TXB2与TXB2/6-keto-PGF1α显著增高,6-keto-PGF1α显著降低,说明血浆TXA2-PGI2平衡失调与血瘀证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测定TXB2、6-keto-PGF1α的含量可以反映肝病瘀血舌象及其不同血瘀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肝病患者不同血瘀证及其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肝病瘀血舌患者血液MDA、SOD、GSH-Px的测定。结果:不同肝病组与正常组的MDA、SOD、GSH-Px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肝病血瘀证组与正常组的MDA、SOD、GSH-Px的比较表明:血瘀证各组的MDA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不同肝病血瘀证组与气虚血瘀组比较结果显示:气滞血瘀、湿热瘀滞、肝瘀痰阻的MDA、SOD、GSH-Px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不同肝病血瘀证组与正常组比较,MDA、SOD、GSH-Px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正常组抗氧化剂的防御体系能抵御邪气(自由基),并有力地清除O2、H2O2和脂质过氧化物。因此本实验证实:MDA、SOD、GSH-Px是能反映机体邪正盛衰,并通过其含量的多少,区分肝病是否存在血瘀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