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自2001年5月-2004年1月,对37例退变性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系统非手术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而行椎间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其中26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cage)椎间融合加TSRH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11例采用腰椎体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加TENOR-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及复位系统。结果: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2.2个月。根据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所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26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达97%。根据下腰痛评分(JOA score)由术前平均6.9分提高到术后20.6分。随访期间椎体间固定融合节段稳定,融合良好,无椎间高度及复位丢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侧凸常表现多节段严重的椎管狭窄及椎体间不稳,有时伴有椎间盘突出,且既有常见的矢状面腰椎滑脱,又有冠状面上的腰椎侧方滑脱和旋转性半脱位,治疗方面较单一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复杂.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耐受手术创伤能力差,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大量血管通道的存在使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正常骨质者;较差的骨质也会影响固定效果;且患者腰椎椎弓根的解剖形态常有改变,其椎弓根往往严重扭曲、变细和变形.所以对此类患者进行椎弓根螺钉准确、快速固定难度较大,有较高的神经、脊髓和血管等损伤的风险性.自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我们应用腰椎后路减压、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2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腰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2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伴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观察手术疗效,同时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伴退变性狭窄的病因.对减压和固定融合范围,融合方式等进行了探索.结果 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临床疗效采用Otani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无神经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 采用腰椎管彻底减压,相应节段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后行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51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为单节段病变,无严重不稳。其中26例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B组)。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病变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和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优于B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9.5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相当,但相对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瞄准器引导下经皮单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  相似文献   

5.
经椎间孔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后入路腰椎间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采用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与椎弓根钉棒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27例,74个节段,其中腰椎退行性滑脱10例,节段不稳伴椎管狭窄7例,节段不稳伴椎间盘突出8例,高位椎间盘突出2例.[结果]所有病人术后经15~33个月,平均26.8个月的随访,2~3个月融合节段可见模糊骨痂生长,4~6个月达骨性愈合,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4例,中2例,差0例,总优良率为94.8%.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无椎问高度及复位丢失,无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无硬脊膜破裂.[结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应用,可使腰椎获得即刻稳定,恢复脊柱序列及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牛理弧度,促进植骨融合,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植骨治疗腰椎不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腰椎不稳症患者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65例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优良率达90.80%。57例达到骨性融合标准,融合率达87.7%,8例融合欠佳,但原症状明显改善,无1例断钉退钉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骨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不稳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经检查筛选,对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46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行微创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37~68岁,平均50.6岁。发病节段L3-4病变4例,L4-5病变28例,L5-S1病变14例。结果46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50.5个月。46例手术时间平均110分钟;术中出血平均350 ml。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5±5.6)分降至术后1个月(2.4±0.7)分,末次随访(1.4±0.6)分;ODI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43.9±7.3)分降至术后1个月(15.9±6.1)分,末次随访(2.8±5.2)分;手术疗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30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其中1例出现椎弓根钉松动、脱出,1例出现融合器下沉,均行翻修手术改为双侧固定,遗留腰痛。结论对于日常活动量、活动强度要求不高、骨质量良好的患者,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征的前提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以提供融合所需强度,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具有医源性干扰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相对减少邻椎病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已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但是,目前选择保守还是手术治疗仍有分歧。自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将89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保守综合疗法、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并比较疗效,为科学地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46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32~71岁,平均51.5岁;单节段40例,双节段6例。按固定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采取单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钉棒固定治疗22例(A组),采用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24例(B组)。比较两种术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等情况,同时对手术前后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进行比较,评估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2个月。两组中各有1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植物移位或断裂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A组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ODI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严重不稳的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相似,同时单侧经皮关节突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钉棒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共融合29个椎间隙。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出血量约450 mL。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随访16~30个月。1年后所有病例均达到椎间隙骨性融合。3例术后0.5年仍遗留轻度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失,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侧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动力性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椎管减压加脊柱融合术是常用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方法,但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它会导致或加速腰椎邻近节段退变.近年研究发现动力性固定能维持脊柱的活动和稳定,恢复生理性负荷传导,避免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脊突间撑开装置可限制脊柱过伸,减轻神经受压,可治疗腰椎狭窄引起的间隙性跛行;椎弓根螺钉-韧带系统可维持脊柱稳定,恢复正常的负荷传导,可治疗腰椎不稳引起的下腰痛;脊突间韧带装置和半刚性椎弓根螺钉固定金属装置也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动力性固定疗效优异,但它主要适用于轻中度腰椎退变性疾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附4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要点及Monarch系统对腰椎节段性不稳的固定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横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48例经6~20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依据日本JOA评分法:优41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9%.结论 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结合Monarch椎弓螺钉系统固定治疗下腰椎不稳满足充分减压,即刻的腰椎稳定性的重建以及长期可靠骨性融合治疗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皮质骨通道螺钉(CBTS)与椎弓根螺钉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通道螺钉组(采用CBTS行PLIF,51例)和椎弓根螺钉组(采用椎弓根螺钉行PLIF,4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双氯芬酸钠使用总量、术后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及椎间融合率。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双氯芬酸钠使用总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通道螺钉组均少于椎弓根螺钉组(P0.001,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及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与CBTS行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疗效。CBTS行PLIF有术中出血量少、肌肉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85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85例,手术方式包括:椎弓根固定 后外侧植骨32例(A组);椎弓根固定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植骨31例(B组);椎弓根固定 椎管探查减压 椎间融合器(cage)固定22例(C组)。结果:根据影像学检查,三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8.1%、83.9%、95.5%;按0~9分法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1.3%、86.8%、90.9%。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使不稳节段达到即刻稳定,提高植骨融合率和手术疗效;应根据腰椎退变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融合术式;cage的应用为融合术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3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和上下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31例经8~31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依据日本JOA评分法;优良率87.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局限减压结合内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局限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采用局限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术式治疗,分析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总结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同时对减压和固定融合范围、融合方式等进行探索。结果术后随访24~46个月(平均32个月),临床疗效采用Suk标准评定,植骨融合率88.9%,优良率为93.3%。脑脊液漏1例,神经并发症3例,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肺部感染1例,肺栓塞死亡1例。结论采用腰椎管局限神经减压,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减压要彻底,但范围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7.
背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但长期随访发现坚强内固定可导致相邻节段应力增加,退变加速。目的:比较腰椎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植入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将在我院治疗的腰椎单节段病变行手术内固定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单侧固定组27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单枚融合器植入;双侧固定组33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单枚融合器植入。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和VAS评分评估,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及VAS评分、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但单侧固定组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双侧固定组(P<0.001)。两组在临床疗效满意率、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植入可以达到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同的手术效果,但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疔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6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86例均获随访,时间1~4年.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植骨骨性融合,未发现脊柱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脱、断裂,术后无再发生腰椎不稳定.JOA下腰痛评分术前平均(4.6±1.3)分,术后(13.4±1.6)分.平均改善率88%,优良率96%.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临床疗效好,骨性融合率高,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19例,男5例,女14例,年龄47~68岁。病变节段L4~510例,乙3~43例,L5~S12例,L3~4、L4~54例。术后随访自行拟定下列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改善;可:症状好转;差: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结果 术后17例获得4~18个月(平均8.1个月)随访,结果:优1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1%。术后6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有骨桥形成,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结论 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具有复位固定优良、对椎管干扰小及易获得植骨融合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退变性下腰疾患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退变性下腰疾患的手术适应症、内固定及融合节段的选择、围手术期等问题。方法回顾2001年~2005年手术治疗105例退变性下腰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退变性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滑脱,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3~24月,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评定,术前平均3.8分,术后平均13.6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9%,全组优良率91%.结论老年人退变性下腰疾病的外科治疗中,术前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掌握好手术的适应症,合理有效的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可提高融合率,缓解症状,使病人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