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汪春华 《海南医学》2005,16(3):64-64
目的 研究尿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在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放免法测定尿ALb及尿β2-MG。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肾功能均正常,而尿中β2-MG及ALb已有显著变化。结论 对过敏性紫癜患儿早期进行尿ALb及尿β2-MG的检测有助于早期预防和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2.
血和尿β_2微球蛋白测定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放免法对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进行血和尿β_2—微球蛋白检测,结果提示:测定血、尿β_2—微球蛋白是判断过敏性紫癜患者早期肾小球功能受损的一种可靠指标,且也是反映其受损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并发肾损害即称紫癜性肾炎,其发生率高,且是影响过敏性紫癜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对4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了尿微量白蛋白(ALB)和尿β2微球蛋白(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动态观察,发现其对肾损害受累与否、轻重程度、预测预后等方面均有一定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陆元奉 《广西医学》2001,23(5):1278-1279
紫癜性肾炎是决定过敏性紫癜病儿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尿常规提示过敏性紫癜病儿肾受累占4 0 %~ 6 0 % ,以肾活检为准达 90 %~ 10 0 %。笔者对该病患者尿β2 —微球蛋白 (β2 —MG)及白蛋白 (Alb)进行定量分析 ,以评价其在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的价值。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 1993年 5月~ 1998年 12月住院病儿 ,按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1〕 确诊过敏性紫癜 4 1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9例 ,年龄 2~ 14岁 ,平均 7 8岁。 4 1例均于急性期每周 2次尿常规检测 ,36例检测尿 β2 —MG及Alb。设正常对照组 2 0例 ,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过敏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紫癜性肾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片剂,疗程为1个月。观察患儿的皮疹消失时间,血清胱异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65%)明显优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皮疹消失时间,血清胱异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6~8个月,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过敏紫癜性肾炎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于晓静  席锋祥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082-1083,1086
目的:探讨尿β2微球蛋白(β2-MG)、糖蛋白(THP)、免疫球蛋白G(IgG)、白蛋白(Alb)四项微量蛋白测定早期辅助诊断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74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尿β2-MG、THP、IgG、Alb四项微量蛋白的水平,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以判断HSP有无肾损害及其严重程度和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74例中,62例(83.8%)尿β2-MG升高,22例(29.7%)尿THP升高,32例(43.2%)IgG升高,60例(81.1%)尿Alb升高。26例血清β2-MG、THP均正常。结论:经过对尿四项微量蛋白的监测及分组比较,结果表明监测微量蛋白可早期诊断紫癜性肾炎(HSPN),指导临床尽早治疗,并可监测有无复发,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并发肾损害即称紫癜性肾炎,其发生率高,且是影响过敏性紫癜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对4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了尿微量白蛋白(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动态观察,发现其对肾损害受累与否,轻重程度、预测预后等方面均有一定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对紫癜性肾炎 (HSP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预后的评估。方法 总结HSPN 5 8例 ,非肾炎性过敏性紫癜 46例临床相关资料 ,比较两组临床特征 ,检测其尿常规、肾功能、Addis计数、血补体 (C3 )和尿微球蛋白 ( β2 -MG) ,并随访 1年。结果 HSPN多发生在HSP 2周内 ,反复皮疹、混合性紫癜发病率高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Addis计数、β2 -MG检测敏感性高 ,分别为 95 .5 5 %、90 .48% ,血中C3 持续降低 ,尿 β2 MG增多 ,病程均超过半年 ,5 1 .64%的病例在 1年以上。结论 反复皮疹、混合性紫癜提示肾损害 ,尿Addis计数、β2 -MG可作为HSPN早期诊断指标 ,血C3 降低、尿 β2 MG增高对判断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Jin Q  Liu Y  Shen Y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3):222-224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间质性肾炎的认识,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以避免误漏诊。方法对7例特发性间质性肾炎行肾活检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测定并做眼科检查。全部病人用糖皮质激素,部分用环磷酰胺治疗随访半年~5年。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伴轻度蛋白尿(<2g/24h)、镜下血尿及明显的肾小管功能障碍。3例有高γ球蛋白血症,2例合并了眼色素膜炎。肾活检为典型的肾小管间质炎症,而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5例病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对临床上无原因的肾功能不全,特别是非少尿型急性肾衰并伴有肾小管功能障碍者,应考虑此病的可能,尽早行肾活检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AP)是儿科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属于免疫性血管性疾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但易并发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部分患儿预后较差。如何及早判定肾损害发生,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临床的实验意义。血、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是一种小分子量的蛋白质,除成熟的细胞和胎盘  相似文献   

11.
对11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小儿紫癜肾炎起病年龄较大,从起病到发生CRF平均为4.2年,临床表现多有水肿、高血压、呕吐、蛋白尿及尿改变。11例CRF的肾活检有3种病理改变:5例系膜增殖型;3例肾小球增生伴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3例弥漫增殖病变伴新月体形成(CCT)。第一种类型痊愈1例,好转4例,第二、三种类型均死亡。提示:小儿紫癜肾炎合并CRF的顶后同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受者尿α-1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移植肾功能短期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29例肾移植受者,于肾移植术后第1、7、14、21、28天分别检测晨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含量;根据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价移植肾功能状况;分析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与血清肌酐(SCr)的关系.结果在肾移植术后1月内, 尿α-1微球蛋白、尿IgG与SCr水平相关.29例中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5例(A组), 移植肾功能未恢复正常14例(B组);A组尿α-1微球蛋白显著降低(P<0.05),A组中符合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临界值(<10 mg/dL, <2 mg/dL)的受者检测例次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间尿α-1微球蛋白/SCr比值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与肾移植受者短期肾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受者尿α-1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移植肾功能短期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29例肾移植受者,于肾移植术后第1、7、14、21、28天分别检测晨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含量;根据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价移植肾功能状况;分析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与血清肌酐(SCr)的关系。结果在肾移植术后1月内,尿α-1微球蛋白、尿IgG与SC r水平相关。29例中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5例(A组),移植肾功能未恢复正常14例(B组);A组尿α-1微球蛋白显著降低(P<0.05),A组中符合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临界值(<10 mg/dL,<2 mg/dL)的受者检测例次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间尿α-1微球蛋白/SC r比值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尿α-1微球蛋白和尿IgG与肾移植受者短期肾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郑珊  仲渝  曹霞 《重庆医学》2015,(3):395-397
目的:观察在过敏性紫癜早期,运用除湿化瘀方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除湿化瘀汤,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2周。治疗后6个月为观察期,观察两组过敏性紫癜皮疹复发情况、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生率以及尿微量清蛋白(尿MA)和尿α1微球蛋白(尿α1‐MG)、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6个月的观察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皮疹的发生率及复发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水平、尿MA和尿α1‐MG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除湿化瘀汤可有效减少过敏性紫癜发生肾脏损害的概率,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有早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尿白蛋白水平紫癜性肾炎患儿尿MPC-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在不同尿白蛋白(albuminuria, ALB)水平紫癜性肾炎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紫癜性肾炎患儿45例,按尿白蛋白测定分为A组:正常尿白蛋白患儿12例;B组:微量尿白蛋白患儿19例;C组:大量尿白蛋白患儿14例;过敏性紫癜无肾损害患儿12例作为D组;以上4组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健康儿童19例.分别测定患儿的尿MCP-1、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红细胞计数(RB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尿MCP-1水平在紫癜性肾炎患儿A~C组中均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组(P<0.01),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β2-MG水平在紫癜性肾炎患儿B、C组中升高,明显高于A、D和对照组(P<0.01),B、C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红细胞计数A~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性肾炎患儿A~C组尿MCP-1与尿β2-MG水平比较变化一致呈正相关(r=0.560,P=0.000),尿MCP-1、尿β2-MG水平与尿RBC计数比较无相关性(r=0.216、0.150,P=0.155、0.325).结论 尿MCP-1随紫癜性肾炎患儿不同尿白蛋白水平变化,有助于对紫癜性肾炎病情轻重作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37例紫癜性肾炎病理进行分析,探讨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经肾活检确诊的患儿进行临床及病理的对比分析.结果 紫癜性肾炎的临床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不完全一致.结论 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开展肾脏活检对治疗及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47-104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在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同时,用酶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U-P)、血清尿素氮(BUN)、血肌肝(CR)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等生化指标。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中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当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无变化时,血清胱抑素水平已升高;当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有变化时,血清胱抑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胱抑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 :血清胱抑素C(CysC)可作为狼疮性肾炎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指标,为临床早期判断狼疮性肾炎肾损害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作为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蔓莉  江毅  王箴  周雅燕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4):2204-2206
目的探讨血、尿微量蛋白测定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预测和诊断价值,为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42例HSP患儿分为尿常规阳性组(即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127例和尿常规阴性组115例,另选择健康对照组1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清蛋白(尿-Alb)和尿免疫球蛋白G(尿-lgG),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儿童的血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β2-M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常规阳性组、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阳性组与尿常规阴性组患儿的尿-Alb水平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对照组儿童的尿-lgG水平与尿常规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常规阴性组与对照组尿-lgG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能较早反映肾损害的发生与否及其程度,可作为判断HSP肾损害的一个临床指标,为早期诊断和治疗HSP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期尿检正常型紫癜性肾炎患儿肾活检病理及预后情况,探讨早期肾活检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早期尿检正常但尿微量蛋白阳性的紫癜性肾炎69例患儿,按照以早期尿微量蛋白持续阳性或病程中出现尿蛋白作为肾活检指标,分为2组:早期肾活检组(n=29)、肾活检组(n=40),探讨其肾活检病理及预后差别.结果 所有早期尿检正常型紫癜性肾炎,反复尿微量蛋白异常≥3次,肾活检发现肾脏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其中Ⅱ级37例,Ⅲ级27例,Ⅳ级5例;早期肾活检组的病理损害程度低于肾活检组(P<0.05),并且早期肾活检组9例病程中出现蛋白尿,治疗后尿蛋白转阴时间( 14.43±10.21)d,肾活检组20例病程中出现蛋白尿,治疗后尿蛋白转阴时间(31.26±19.65)d,早期肾活检组蛋白尿转阴时间显著短于肾活检组(P<0.01).结论 以尿微量蛋白持续阳性作为肾活检指标,进行早期肾活检,能及早发现肾脏损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按尿常规检查结果分为过敏性紫癜(HSP)组(53例)和紫癜性肾炎(HSPN)组(29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儿尿IgG、微量白蛋白(MA)、1-微球蛋白(1-MG)和2-微球蛋白(2-MG)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SP组尿IgG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MA、尿1-MG、尿2-MG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SPN组尿IgG、尿MA、尿1-MG、尿2-MG水平均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尿微量蛋白水平是判断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有效指标,定期检测以便及早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