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对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NK/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以人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组和不同质量浓度(100、150、200、250、300 mg·L-1)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组。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平板克隆实验观察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和Bcl-2表达及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JNK、p-JNK、p38 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组(150、200、250、300 mg·L-1)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高(P<0.01);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组(150、200、250、300 mg·L-1)细胞克隆抑制率显著升高,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组细胞出现染色质凝聚,荧光反应加强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与空白组比较,对叶百部总生物碱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对叶百部总生物碱(150、200、250、300 mg·L-1)能够明显上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P<0.05,P<0.01),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P<0.01);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对PI3K、Akt、JNK、p38 MAPK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对叶百部总生物碱(150、200、250、300 mg·L-1)能够明显下调PI3K、Akt磷酸化水平(P<0.05,P<0.01);明显上调p38 MAPK磷酸化水平(P<0.05,P<0.01);对叶百部总生物碱(200、250、300 mg·L-1)能够明显上调JNK磷酸化水平(P<0.05,P<0.01)。结论 对叶百部总生物碱可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和激活JNK/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芹菜素对人大肠癌CL18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人大肠癌CL187细胞,利用芹菜素(0、30、45、60 mg·L-1)进行干预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芹菜素对CL187细胞的增殖作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芹菜素对CL187细胞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芹菜素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磷酸化(p)-Akt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JNK、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细胞克隆数和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克隆形成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不同浓度芹菜素干预CL187细胞48 h,与空白组比较,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细胞荧光反应增强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45、60 mg·L-1)抑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芹菜素组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促凋亡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促凋亡蛋白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芹菜素组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芹菜素组(60 mg·L-1)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p-Akt、ERK1/2、p-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芹菜素组JNK、p-JN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芹菜素组(60 mg·L-1) p38 MAPK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芹菜素组p-p38 MAPK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芹菜素组p-Akt/Akt明显降低(P<0.05,P<0.01),芹菜素组p-ERK1/2/ERK1/2显著降低(P<0.01),芹菜素组(45、60 mg·L-1)p-JNK/JNK明显升高(P<0.05,P<0.01),芹菜素组p-p38 MAPK/p38 MAPK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芹菜素可抑制大肠癌CL187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和调控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金刚丸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破骨细胞、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及白细胞介素-1(IL-1)表达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金刚丸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同时筛选出金刚丸最佳用药浓度。方法 将56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8)、假手术组(n=8)、模型组(n=8)、金刚丸低剂量组(n=8)、金刚丸中剂量组(n=8)、金刚丸高剂量组(n=8)、戊酸雌二醇组(n=8)。金刚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0.72、0.36、0.18 g·kg-1·d-1给予金刚丸蒸馏水溶液灌服;戊酸雌二醇组以0.009 g·kg-1·d-1灌服。模型组大鼠、空白组、假手术组给予3 mL生理盐水。给药12周后取样。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JNK、p38 MAPK及IL-1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 p38 MAPK、JNK mRNA表达水平。结果 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雌二醇组及不同浓度的金刚丸溶液均可不同程度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p38 MAPK、JNK及炎性因子IL-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刚丸低、中、高剂量组及戊酸雌二醇组p38 MAPK、JNK及IL-1水平显著降低(P<0.01)。金刚丸高剂量组血清中JNK及IL-1含量低于雌二醇组(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股骨中p38 MAPK、JNK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戊酸雌二醇组、金刚丸高、中、低剂量组股骨中p38 MAPK、JNK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金刚丸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同时降低骨髓腔的直径,提高骨质量,降低炎性因子的产生,并影响MAPK信号通路代谢,降低p38 MAPK、JNK活性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及增殖,调节骨代谢预防骨质疏松症。因此,金刚丸可能在维持骨骼健康,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具有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相对分子质量为38 kD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在内脏脂肪素(visfatin)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以及定心方(Dingxin Recipe,DXR)的干预影响。方法:制备DXR含药血清;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200 μg·L-1)及时间点(0,6,12,24,48 h)的visfatin和终浓度5%的DXR含药血清干预HUVEC,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p38 MAPK及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0 μg·L-1的visfatin作用24 h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升高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增强p-p38 MAPK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XR能降低HUVEC培养上清液中TNF-α含量,减弱细胞p-p38 MAPK表达,与visfati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定心方通过调控p38 MAPK通路保护visfatin诱导的HUVEC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蛇龙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的肾保护和抗炎的作用,以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复制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大鼠后,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阳性药物组(雷公藤多苷片)、复方蛇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375、0.75、1.5 g·kg-1)对应剂量给药干预8周,期间检测尿蛋白变化,给药结束后进行肾功能以及炎症相关指标检测,检测24 h尿蛋白(24 h U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酐(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总胆固醇(TC)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的变化;留取肾脏组织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病理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p38 MAPK及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 UP显著升高(P<0.01),血清Cr、BUN、TC、IL-6、IL-8、TNF-α明显升高(P<0.05,P<0.01),血清Alb、TP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外周血中CD4+/CD8+结果显著升高(P<0.01),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基底膜上皮侧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足突融合,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肾脏组织中p38 MAPK及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24 h UP在6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P<0.05,P<0.01),血清Cr、BUN、TC、IL-6、IL-8、TNF-α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Alb、TP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外周血中CD4+/CD8+结果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有所改善;肾脏组织中p38 MAPK及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 复方蛇龙胶囊能够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肾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H1R/TRPV1、PAR-2/TRPV1和P38MAPK通路探讨龙胆泻肝汤对湿疹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60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 mg·kg-1)和龙胆泻肝汤低、中、高剂量组(6.3g·kg-1、12.6g·kg-1、25.2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湿疹模型,然后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干预,1次/天,连续干预21天。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耳肿胀度;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背部皮肤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皮肤组织H1R、PAR-2、TRPV1蛋白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大鼠皮肤组织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肿胀度显著增加(P<0.05)且背部皮肤出现湿疹病理变化;皮肤组织中H1R、PAR-2、TRPV1水平与p-P38MAPK/P38MAPK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和龙胆泻肝汤低、中、高剂量组耳肿胀度显著减小(P<0.05)且病变程度减轻;皮肤组织中H1R、PAR-2、TRPV1水平与p-P38MAPK/P38MAPK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对湿疹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1R/TRPV1、PAR-2/TRPV1和P38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对Toll样受体2(TLR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n=8),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胶原抗体诱导法于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建立CI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进行灌胃给药。甲氨蝶呤组每次给予2.0 mg·kg-1甲氨蝶呤,每周3次;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每次给予3.8、7.6、15.2 g·kg-1·d-1,连续灌胃治疗28 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记录大鼠体质量,观察大鼠足肿胀度,测定关节炎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微循环检测仪检测大鼠微循环指标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细胞凋亡率以明确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7A、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LR2、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显著升高(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显著提高(P<0.01),病理切片可观察到滑膜组织增生明显、炎性细胞大量浸润,血清中TNF-α、IL-1β、IL-17A和IFN-γ表达及滑膜组织TLR2、p-NF-κB p65/NF-κB p65、p-p38 MAPK/p38 MAPK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明显下降(P<0.05,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明显下降(P<0.05,P<0.01),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明显好转,滑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TNF-α、IL-1β、IL-17A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滑膜组织TLR2、p-NF-κB p65/NF-κB p65、p-p38 MAPK/p38 MAP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独活寄生汤可能通过调节TLR2/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体内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庞氏安胎止血汤的保胎作用及对蜕膜组织辅助性T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灌胃附子、干姜、肉桂水煎剂方式制备热证自然流产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5.25 mg·kg-1)、地屈孕酮组(3.02 mg·kg-1)和庞氏安胎止血汤低、中、高剂量组(11、22、44 g·kg-1),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正常组。各组大鼠依据组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次/d,连续干预12 d,末次给药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P)、雌二醇(E2)、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取大鼠子宫及蜕膜组织,测定流产数和流产率;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蜕膜组织中GATA3、T-bet、p38 MAPK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胎数和血清β-HCG、P、E2、IL-4及蜕膜组织GATA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流产数、流产率、血清IFN-γ及脱模组织p-p38 MAPK、T-bet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庞氏安胎止血汤中剂量组大鼠活胎数和血清β-HCG、P、E2、IL-4及蜕膜组织GATA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流产数、流产率、血清IFN-γ及脱模组织p-p38 MAPK、T-bet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地屈孕酮组和庞氏安胎止血汤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P、E2、IL-4水平显著上高(P<0.01),庞氏安胎止血汤中剂量组大鼠活胎数显著升高(P<0.01),地屈孕酮组大鼠血清β-HCG、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庞氏安胎止血汤中剂量组大鼠流产数、流产率、血清IFN-γ及蜕膜组织T-bet、GATA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庞氏安胎止血汤中剂量组比较,庞氏安胎止血汤低、高剂量组和地屈孕酮组大鼠流产数及流产率明显升高(P<0.05),庞氏安胎止血汤高剂量组和地屈孕酮大鼠活胎数显著降低(P<0.01),庞氏安胎止血汤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FN-γ、蜕膜组织p-p38 MAPK、T-bet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庞氏安胎止血汤高剂量组大鼠蜕膜组织p-p38 MAPK、T-bet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庞氏安胎止血汤低剂量组、地屈孕酮组和阿司匹林组大鼠血清β-HCG、P、E2水平显著降低(P<0.01),庞氏安胎止血汤低、高剂量组和地屈孕酮组大鼠血清IL-4和蜕膜组织GATA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庞氏安胎止血汤通过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调节Th1/Th2平衡,从而实现保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否可以通过调控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广泛性焦虑(GAD)大鼠下丘脑区炎症反应,改善GAD大鼠的焦虑样行为,缓解GAD大鼠的焦虑症状。方法 74只Wistar大鼠随机选择12只作为空白组,剩余大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制造GAD模型大鼠,造模14 d后进行旷场实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PMT)检测各组大鼠焦虑样行为,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低、中、高剂量组(6、12、24 g·kg-1)和地西泮组(1 mg·kg-1),每组12只,连续14 d灌胃相应剂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地西泮,给药14 d后继续通过旷场和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焦虑样行为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38 MAPK、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钙结合蛋白(Iba-1)mRNA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下丘脑p38 MAPK、磷酸化(p)-p38 MAPK、NF-κB p65、p-NF-κB p65、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蛋白Iba-1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较轻且皮毛散乱黯黄、易躁易怒、喜在角落蛰伏,OFT边缘运动距离和边缘运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PMT开臂运动距离、开臂运动时间及进入开臂次数显著减少(P<0.01),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蛋白Iba-1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1),血清和下丘脑中IL-1β、IL-6、TNF-α显著增多(P<0.01),下丘脑p38 MAPK、NF-κB p65、p-p38 MAPK、p-NF-κB p65、Iba-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IκB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减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高剂量组和地西泮组大鼠体质量较重且皮毛较为光滑、活动较为正常,OFT边缘运动距离和时间明显减少(P<0.05,P<0.01),PMT开臂运动距离及开臂运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下丘脑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蛋白Iba-1荧光强度降低(P<0.05,P<0.01),血清和下丘脑组织中IL-1β、IL-6、TNF-α明显降低(P<0.05,P<0.01),下丘脑p38 MAPK、NF-κB p65、p-p38 MAPK、p-NF-κB p65、Iba-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IκBα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降低GAD大鼠下丘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度、下调促炎因子水平,发挥改善大鼠焦虑样行为、缓解大鼠焦虑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治法肺肠合治法对支气管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检测与哮喘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以阐明肺肠合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选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小鼠通过卵清蛋白致敏复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5 mg·kg-1·d-1)、中药治肺组(2.73 g·kg-1·d-1)、肺肠合治组(6.825 g·kg-1·d-1),灌胃30 d后取血清及肺组织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VI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6、p38 MAPK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6、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VIP含量明显降低(P<0.05),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TNF-α、IL-6、p38 MAPK mRNA和TNF-α、IL-6、p-p38 MAPK/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血清VIP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TNF-α、IL-6、p38 MAPK mRNA和TNF-α、IL-6、p-p38 MAPK/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肺肠合治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小鼠血清TNF-α、IL-6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TNF-α、IL-6 mRNA和TNF-α、IL-6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p38 MAPK、VIP mRNA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中药治肺组小鼠血清VIP、TNF-α、IL-6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TNF-α、IL-6、p38 MAPK mRNA和TNF-α、IL-6、p-p38 MAPK/p38 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VIP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肺肠合治法可以增加内源性VIP,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抑制肺部炎症反应,治疗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水飞雄黄和干研雄黄物相结构、元素组成、总砷及可溶性砷含量及抗炎活性进行比较,以阐明雄黄水飞的炮制机制。方法 制备了粒径基本一致的水飞雄黄和干研雄黄,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法明确其物相结构并测定伴生矿石含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观测水飞品和干研品形貌特征并检测其元素种类和比例,采用火焰光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度法对2种雄黄中总砷及可溶性砷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二甲苯诱导昆明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观察雄黄水飞品及干研品不同剂量组的抗炎作用。结果 水飞雄黄和干研雄黄的物相均是AsS和/或As4S4;水飞品相比于干研品,其伴生矿石含量有所减少、与氧结合的砷含量较低、总砷及可溶性砷含量较高。抗炎实验表明,阳性药醋酸地塞米松组、水飞品高剂量组及干研品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水飞品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与干研品高剂量组相比降低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与干研法炮制雄黄相比,水飞法炮制雄黄并不改变其物相种类,但有除杂、减毒及增效三重效果,揭示了水飞法炮制雄黄的机制,丰富了水飞法炮制雄黄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陈琪  陈兴福  杨文钰  张玉  王琦  赵一帆 《中草药》2013,44(12):1654-1660
目的 研究生殖生长对川泽泻源库关系及其特征指标的影响,为其高产优质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留薹和去薹植株各部位干物质量、叶和块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量等生理指标的积累过程.结果 生殖生长的保留有利于川泽泻生殖库的积累,不利于叶源和营养库的增长,能够显著增加植株总库容,提高植株总生物量;去除生殖生长能够增加叶生长后期和块茎产量形成期的C/N值,提高叶和块茎的产量.结论 川泽泻栽培过程中应采取人工措施及时调整植株C/N值,以提高块茎产量;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选择叶片数适量且生长后期叶片C/N值高、块茎含氮量高的品系.  相似文献   

14.
骨碎补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隋洪飞  尹世强  邹爱英 《中草药》2015,46(20):2992-2995
目的研究骨碎补(槲蕨Drynaria roosii的干燥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再利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制备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及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骨碎补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O-咖啡酰基-12-羟基正十二烷酸甲酯(1)、对羟基苯丙酸(2)、3,4-二羟基-苯乙醇8-O-β-D-吡喃阿洛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补骨脂素(5)、原儿茶酸(6)及咖啡酸(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骨碎补烷酸酯A,2~5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黄兰  潘杰  曹佩雪  潘卫东  梁光义 《中草药》2013,44(7):812-815
目的 研究肺筋草Aletris spic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然后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进行了抗肿瘤活和抗菌活性初步筛选.结果 从肺筋草的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甲基-9,19-环羊毛甾-24-烯-3-醇(1)、24-甲基-9,19-环羊毛甾-25-烯-3-醇(2)、24,24-二甲基-环木菠萝烷-3-醇(3)、美商陆酚A(4)、异美商陆酚A(5)、9′-methyl americanolA (6)、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4-烯-3-庚酮(7)、methyl-9,12,13-trihydroxyoctadeca-10E,15Z-dienoate (8)、5-羟甲基-2-呋喃甲醛(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无抗肿瘤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蜣螂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家骅  蒋巧梅  谭承佳  杨明 《中草药》2013,44(12):1638-1641
目的 探讨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的毒性,明确蜣螂的毒性成分.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蜣螂乙醇提取物及其水提取部位的毒性;采用有机溶剂沉淀与凝胶色谱法分离蜣螂水提取部位的毒性成分.结果 小鼠ig给予剂量小于34.8 g/kg的蜣螂乙醇提取物,毒性很小,表明经口给药安全.蜣螂水提取部位有明显的急性毒性,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呼吸异常、呆卧少动、对外界声刺激反应迟钝等,蜣螂水提取部位半数致死量(LD50)为19.01 g/kg.蜣螂水提取部位中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3%,相对分子质量在1.5×103~3.0×104,其中相对分子质量在3.0×104左右的蛋白质可能是蜣螂水提取部位毒性成分之一.结论 蜣螂毒性与本草学描述相符.  相似文献   

17.
蜘蛛香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思红  姚成芬  张宝  陆苑  黄勇  夏彬  李勇军  王爱民  席晓岚 《中草药》2017,48(21):4537-4540
目的对蜘蛛香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以Phenomenex Gemini C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测定蜘蛛香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建立的蜘蛛香药材HPLC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并对6个共有峰进行了化学成分指认;18批蜘蛛香药材中有15批相似度大于0.89;主成分分析用3个主成分抽象代表17个成分进行评价。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以有效地评价该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伍珊娜  刘振杰  章从恩  何琴  王玄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24):5179-5185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对5个高相关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验证,根据5种单体化合物在灯盏细辛中的含量差异,计算5个单体化合物的相对活性贡献度。结果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5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为绿原酸、咖啡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5个化合物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16.5%~85.5%),相对活性强度顺序: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咖啡酸异绿原酸A绿原酸;而5种成分从相对活性贡献度来看,异绿原酸C与野黄芩苷的活性贡献度大于另外3种成分。结论建立了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检测方法;且野黄芩苷和异绿原酸C是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朱砂根Ardisiae Crenatae Radix是一种民间常见的观赏性中药材,具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是贵州特色民族药八爪金龙的3大来源之一。朱砂根主要含有香豆素类、皂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保肝、抗生育等药理作用。主要综述了朱砂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朱砂根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大黄外观色泽、干燥耗时、折干率和有效成分的量为指标,考察大黄适宜的干燥方式。方法 供试用大黄品种为掌叶大黄,外观色泽考察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用热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法测定蒽醌、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结果 低于65 ℃烘干、阴干、晒干和熏干的大黄色泽良好,断面呈黄棕色,而高于65 ℃烘干的大黄药材断面深棕色;在大黄有效成分方面,浸出物和蒽醌的量以晒干大黄为最高,分别为34.32%和1.90%,次之为45 ℃烘干大黄,分别为33.53%和1.68%;干燥温度过高,蒽醌的量显著降低;不同温度的恒温烘干处理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量均呈递减趋势。结论 大黄适宜的干燥方法是45 ℃恒温烘干或晒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