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336篇
预防医学   27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0篇
  3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热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异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CRLM)的疗效,探讨热消融的潜在合适人群。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1月–2021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治疗的319例CRL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热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ing match, PSM)平衡患者基线资料。运用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患者复发及生存的危险因素。两组间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按照1∶1比例,PSM后热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各匹配92例患者。热消融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9(95%置信区间37~76)个月,短于手术切除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原发肿瘤T分期、转移瘤数目、转移瘤最大直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及治疗方式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手术切除组相比,热消融组肝脏复发率较高(59.8% vs. 23.9%,P<0.01),无病生存期较短(10个月 vs. 33个月,P<0.01),但住院时间更短(7.0 d vs. 14.0 d,P<0.01)。亚组分析使用匹配前的319例样本进行,显示早期复发的患者接受热消融和手术切除的中位总生存期相当(29个月 vs. 42个月,P=0.35);非早期复发的患者接受热消融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短于手术切除组(P<0.01)。  结论  手术切除CRLM的疗效优于热消融治疗,但在早期复发患者中两者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AR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和2年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1年和2年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睡眠、鼻部症状、情感、眼部症状、实际困扰、其他症状、活动限制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AR的近远期效果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心血管损伤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于某三级综合医院小儿心血管科的K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MP感染情况分为KD合并MP感染组(KD-MP组)和KD未合并MP感染组(KD组),比较两组患儿血小板参数、凝血相关指标、心肌酶谱及不良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70例KD患儿,其中KD-MP组70例,KD组200例。KD-MP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位水平[10.00(9.08,11.00) fL] 较KD组[9.60(8.83,10.68) fL]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MP组冠状动脉损伤(CAL)、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心包积液的占比分别为 55.71%、47.14%、15.71%,高于KD组的38.50%、30.50%、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合并MP感染的KD患儿更易并发CAL和心包积液,面临更大的心血管损伤风险,临床医生应及时采取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亚定点医院在应对突发重大传染性疫情时护理管理实践经验,为亚定点医院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具体实际,深入分析亚定点医院护理工作特点,总结护理管理难点,构建亚定点医院管理模式。结果 在该模式下,亚定点医院安全运行 25天,开放床位960张,包含80张重症监护病床。累计收治患者 2041例,治愈出院1584例,转出 114例。共计570名护理人员参与亚定点医院患者护理工作。总结 应对突发重大传染性疫情,建立亚定点医院在进行患者集中隔离与分级、分层收治发挥重要作用,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亚定点医院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同期儿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情况,探讨开展儿童TIVAP植入日间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接受TIVAP植入术的516例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11例,女205例;将321例接受日间手术的患儿作为日间手术组;将195例接受住院手术的患儿作为住院手术组。通过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收集两组患儿的病史资料和手术情况,通过互联网医院、微信或者电话定期随访患儿TIVAP使用情况和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住院天数、总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3例日间手术组和8例住院手术组患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失败改为颈内静脉入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TIVAP植入术成功。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为(1.00±0)d,住院手术组为(5.40±1.69)d,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间手术组总费用为(13125±568)元,住院手术组为(16125±1035)元,均除外其他疾病的治疗费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导管堵塞、港体周围皮肤感染和非计划取港,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TIVAP植入日间手术是高质量、低成本的治疗模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Z成形术在美容性外眦开大术后外眦蹼状瘢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2年来就诊的11例外眦开大术后外眦蹼状瘢痕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外眦的解剖和外观特点,按照Z成形术的原则设计皮瓣修复畸形外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延迟愈合。其中,10例外眦角圆钝患者术后外眦形状明显改善,患者较满意;1例溢泪患者症状有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1例结膜炎患者术后症状有改善。结论与内眦开大术不同,外眦开大术因破坏了局部解剖结构易导致外眦蹼状瘢痕形成。采用Z成形术修复外眦蹼状瘢痕畸形的方法简单有效,并能尽量维持外眦开大幅度,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自近年来,联合筋膜鞘(conjoint fascial sheath,CFS)悬吊法上睑下垂矫正术迅速成为国内眼整形美容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回顾CFS研究的历史,从CFS解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展开讲述研究的方法与成果,对当前临床研究的现状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对CFS悬吊法上睑下垂矫正术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内眦松弛相关的内眦腱及其周围组织的精细解剖结构。方法对7具(共14侧)中国成年人头部截取眉以下、眶下孔以上的眼眶标本,其中10侧行内眦部逐层精细解剖,4侧行水平位组织学切片研究,观察内眦腱及其毗邻组织解剖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⑴上、下睑板内侧,睑板延续为纤维组织,走行于泪小管周围,在内眦角处与内眦腱的纤维相融合后纤维束呈锥形向鼻侧走行并附着于眶内侧壁分为浅、深两部分。⑵内眦腱浅部纤维横跨泪囊中部前方,止于泪前嵴和上颌骨额突。⑶内眦腱深部纤维质韧且厚,紧密附着于泪后嵴的上2/3及泪囊窝顶部。⑷内直肌Check韧带融合后止于泪阜后方的结膜穹窿。结论内眦角位置的稳定与内眦腱锥形附着密切相关;内眦腱深部及内直肌Check韧带是使眼睑紧贴眼球的主要力量;内眦松弛、泪点外移主要与睑板-内眦腱延伸部的松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