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确定小叶莲中graphislactone A的制备分离方法;探讨graphislactone A诱导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小叶莲药材采用醋酸乙酯超声提取,提取物经过硅胶柱色谱法富集目标成分,再用重结晶法纯化。采用MTT法检测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的细胞毒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凋亡、凋亡相关基因及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小叶莲中graphislactone A的制备分离方法。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具有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38、9.35μmol/L,且能够上调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中p53、bax、caspase-3基因的表达,下调bcl-2基因和P-gp的蛋白表达。结论 Graphislactone A为首次从高等植物中发现的酚类化合物,该制备分离方法效率高、样品回收率高,得到的目标成分纯度高。与阳性药依托泊苷相比,Graphislactone A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ADR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且能够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53的表达水平上调、激活caspase-3通路、调节bax和bcl-2的相对比例,下调P-gp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细胞实验及生信分析探究小金丸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观察小金丸对MCF-7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2种生信分析手段预测小金丸作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的主要成分及靶点。小金丸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SMP)等传统草药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乳腺癌骨转移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DAVID在线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小金丸主要活性成分-乳腺癌骨转移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利用Cytoscape 3.7.2构建。利用AutoDock4软件对接验证分子。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和雄激素受体(AR)蛋白表达。结果 小金丸能抑制MCF-7细胞活力,通过氧化还原,蛋白质自磷酸化等过程作用于乳腺癌骨转移。KEGG富集分析得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桉树素等有效成分能与AR,MMP-9等稳定结合。蛋白免疫印迹提示,小金丸剂量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中MMP-9和HIF1A蛋白的表达。结论 小金丸通过HIF,VEGF等相关信号通路作用于AR,MMP-9等主要靶点蛋白,从而改善肿瘤微环境缺氧,抑制血管生成,以及降低细胞侵袭性和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防己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防己的化学成分、靶点、疾病,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Cytoscape绘图。结果筛选出防己7个活性成分,77个潜在靶点基因和168种疾病,GO富集分析获得140条目,KEGG获得58条信号通路。结论防己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防己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的作用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防己药理作用、挖掘新功能及拓宽其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研究荔枝叶的抗炎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查找荔枝叶化学成分,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SwissADME五项原则筛选出活性成分;基于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各成分靶点;并利用Disgenet数据库获取炎症基因;采用Venny2.1.0数据库获得成分靶点与炎症基因的交集靶点作为潜在抗炎靶点,并将其输入STRING 11.0数据库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使用DAVID 6.8数据库对抗炎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荔枝叶“活性成分-抗炎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CCK-8法检测荔枝叶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检测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结果:从荔枝叶中筛选到9个活性成分,潜在抗炎靶点47个,127种GO生物功能,68条KEGG信号通路,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相关通路。细胞实验表明荔枝叶醇提物浓度为12.5,25,50 μg/mL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没有毒性,可降低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导致的TNF-α、IL-6的释放量,对COX-2蛋白的表达也有抑制作用。结论: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构图揭示了荔枝叶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达到抗炎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荔枝叶抗炎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旨在预测民族药黄秦艽防治非酒精性肝病作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通过细胞实验对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进行初步验证,阐述黄秦艽保肝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成分及中药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检索,结合药动学参数中的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原则筛选黄秦艽候选活性成分,通过蛋白数据库预测候选活性成分靶点,并预测与非酒精性肝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推测核心靶点。通过DAVID生物信息注释数据库进行GO注释分析、KEGG通路分析以及富集分析。最后通过黄秦艽水提物(WVBF)干预H2O2诱导LO2肝细胞损伤模型实验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通过MTT法和实时无标记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首先,该文通过网络药理学从黄秦艽中获得14个活性成分,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共有287个,与非酒精性肝病相关靶点有587个,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后获得13个核心靶点。其次,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核受体的活性、转录因子的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转录辅助因子的结合等26个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基因富集较多。最后,通过体外肝细胞实验成功验证TNF-α和MAPK8是其重要靶点,这提示黄秦艽对肝损伤有显著改善作用。由上述结果得出,基于网络预测黄秦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调控非酒精性肝病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机制,核心靶点通过细胞成功验证,这为民族药黄秦艽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靛玉红衍生物PHⅡ-7抗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增殖作用的初步机制。方法:MTT法检测PHⅡ-7的体外杀伤活性;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构建干扰c-fos的短发夹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MCF-7/ADR细胞,并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探讨c-fos表达下调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PHⅡ-7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乳腺癌敏感株MCF-7及耐药株MCF-7/ADR增殖;c-fos在耐药株MCF-7/ADR表达明显高于敏感株MCF-7;PHⅡ-7明显抑制c-fos的表达;shRNA显著抑制了c-fos蛋白表达,细胞增殖也被显著抑制。结论:靛玉红衍生物PHⅡ-7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增殖,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原癌基因c-fos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乳腺癌MCF-7/PTX细胞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细胞关键靶点,从凋亡耐药途径观察天花粉蛋白对MCF-7/PTX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通过在线基因银行数(GenBank)筛选获得MCF-7/PTX细胞相关基因;使用STRING进行文本挖掘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插件Centiscape 2.2实现拓扑分析;基于拓扑分析所得的关键因子,选取Bcl-2基因为研究指标;MTT法检测TCS对MCF-7/PTX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TCS对MCF-7/PTX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GenBank"筛选获得MCF-7/PTX细胞相关基因134个,软件STRING挖掘出MCF-7/PTX细胞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包含1194个节点(蛋白质)、19733条边(相互作用关系);插件Centiscape 2.2分析得出关键节点Bcl-2。实验表明TCS对MCF-7/PTX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TCS作用于MCF-7/PTX细胞72 h,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CS通过下调MCF-7/PTX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来发挥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疏肝健脾饮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明确靶点相应的生物功能和作用通路,探讨其与乳腺癌之间相互作用途径,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方法:运用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知网收集疏肝健脾饮组成药物柴胡、薏苡仁、莪术、青皮、茯苓的主要成分及药物潜在作用靶点,并用Cytoscape软件将疏肝健脾饮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可视化,于药物数据库DRUGBANK、OMIO中获取乳腺癌相对应的靶标基因,将两者靶点进行匹配,得到疏肝健脾饮活性成分治疗乳腺癌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信息导入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借助DAVID在线工具进行疾病药物交集靶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Western blot对HER-2指标进行检测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疏肝健脾饮中柴胡、薏苡仁、莪术、青皮、茯苓活性成分49个,潜在靶标553个,乳腺癌靶标157个,疏肝健脾饮靶标基因与乳腺癌疾病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有17个。GO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殖结构发展、调节细胞蛋白质代谢过程、运动的积极调节、对药物的反应、调节RNA代谢过程、DNA依赖性的转录调节、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调节蛋白质氨基酸磷酸化、调节细胞增殖。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疏肝健脾饮与乳腺癌交集靶基因的网络主要涉及癌症的途径、粘着力、非小细胞肺癌、ErbB信号通路、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其中与乳腺癌相关的主要通路为ErbB信号通路。Western blot结果示疏肝健脾饮能抑制荷瘤祼鼠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且作用与他莫昔芬相当。结论:疏肝健脾饮治疗乳腺癌是多成分、多靶点共同作用于ErbB信号通路,抑制HER-2表达,从而降低乳腺癌细胞增殖,干预乳腺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网络药理学分析静心止动方(JXZDF)治疗小儿抽动障碍(TD)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细胞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数据库筛选JXZDF的有效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性靶标数据库(TTD)、PharmGkb DisGeNET数据库获取TD疾病靶点。将成分和疾病2个靶点集取交集,即JXZDF治疗TD的潜在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并利用“CytoNCA”插件筛选核心靶点。最后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潜在的信号通路。通过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进行实验验证,将JXZDF作用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过干预目标信号通路关键分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验证JXZDF作用于小胶质细胞的作用靶点。结果:网络药理学发现JXZDF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豆甾醇、高车前素、β-谷甾醇、山柰酚等,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JXZDF治疗TD的关键通路。实验发现JXZDF能够下调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P<0.05),而当JXZDF与PI3K激动剂740 Y-P联合应用后,该抑制效应被逆转(P<0.05)。结论:研究阐述了JXZDF治疗TD的潜在分子信号通路,证实了JXZDF能够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小胶质细胞的功能,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结果,为深入研究JXZDF治疗TD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体外耐药细胞模型,研究白屈菜-元胡药对(Chelidonii Herba-Corydalis Rhizoma drug pair,CMCR)逆转乳腺癌阿霉素(adriamycin,ADR)耐药药效物质。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CMCR不同配伍比例(1∶1、2∶1)95%、80%、70%、60%、50%乙醇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确定共有成分;以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MCF-7/ADR)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ADR联合CMCR各提取部位对MCF-7/ADR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耐药倍数;利用灰色关联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表征图谱中共有成分峰面积与逆转耐药倍数的相关性,筛选出CMCR最佳逆转耐药活性部位及相关药效物质。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白屈菜碱联合延胡索乙素作用细胞后罗丹明123累积量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法检测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t protein,BCRP)、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 CMCR 10个提取部位分析得到30个共有成分。CMCR(1∶1)95%乙醇提取部位对ADR的逆转耐药活性最强,其逆转耐药倍数为11.08。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初步确定白屈菜碱、延胡索乙素、小檗碱、二氢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为CMCR逆转乳腺癌ADR耐药的潜在药效物质。选择药效相关性最高的白屈菜碱和延胡索乙素联合进行实验验证,发现白屈菜碱-延胡索乙素能够增加细胞内罗丹明123累积,显著下调MCF-7/ADR细胞P-gp、BCRP和LRP蛋白和基因表达(P<0.01、0.001)。结论 阐明了CMCR逆转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药效物质,为其临床应用及后续抗肿瘤辅助用药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张雯  贡磊  周玲玲  单进军  陈乐天  许惠琴  狄留庆 《中草药》2014,45(10):1418-1426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 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将1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4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祖师麻低、中、高剂量组,甘草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1)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2)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组大鼠造模前2 d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31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组、祖师麻甘草配伍组能够明显抑制AA大鼠体质量减轻的趋势,对抗AA大鼠足肿胀度及AI的增加,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改善关节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其中以祖师麻-甘草(3:2)配伍组效果最优。结论 祖师麻甘草配伍后,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祖师麻,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祖师麻-甘草(3:2)。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可能是祖师麻甘草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离自药用植物白毛蛇Humata tyermanni的内生真菌链格孢菌发酵产物醋酸乙酯提取物(B06e)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B06e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了B06e作用前后大肠杆菌培养液电导率、核酸和蛋白质的变化;结合流式细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凝胶阻滞实验、圆二色谱和荧光实时定量PCR的分析方法研究了B06e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结构、形态、DNA的影响。结果 B06e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5μg/m L,3×MIC处理组的电导率是对照组的1.01倍;3×MIC处理组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是对照组的11.6倍;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3×MIC处理组被碘化丙啶(PI)染色的阳性细胞比是对照组的286.5倍;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B06e处理后菌体表面变得粗糙,细胞膜大量塌陷;以上结果说明B06e能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凝胶阻滞、圆二色谱的结果表明,B06e能够以嵌插的方式与DNA结合,但不能降解DNA;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经B06e处理后rec A和rec N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9和3.7倍,说明B06e能破坏DNA的结构,迫使大肠杆菌启动了SOS修复。结论 B06e通过破坏大肠杆菌细胞膜完整性和DNA的结构,使得细菌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菌丧失了生长繁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罗静  裴瑾  康亚兰  刘薇  刘维  陈翠平  吴清华 《中草药》2014,45(18):2691-2695
目的克隆中药橘核主要来源品种椪柑Citrus reticulata的柠檬苦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limonoid-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LG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橘核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克隆获得LGT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GT与相关物种LG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橘皮、橘肉以及橘核中LGT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测序所得椪柑LGT序列全长为1 530 bp,具有1 50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椪柑LGT基因在橘核中表达量最低,其次为橘皮,表达量最高为橘肉。结论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椪柑LGT基因,为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扬  周斌  赵文杰 《中草药》2016,47(14):2397-2407
就2015年5月以来引发的"银杏叶事件"在行业内引起的巨大连锁反应和震动进行报道,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其地方局开展的银杏叶药品和保健食品专项治理行动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从应用与市场、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危害、质量标准、暴利诱惑、监管、诚信、品牌战略、索赔、追责与处罚等多视角、多层次引发思考。认为对产品质量不是依赖于检验发现问题,而应严格监管、强制执法、从重处罚、严厉打击、源头治理,企业生产与经营只有诚信守法才能确保产品质量不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艳敏  刘素香  张晨曦  刘岱琳  张铁军 《中草药》2016,47(12):2061-2068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Q TOF-MS)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50%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 Diamonsil II C18(250 mm×4.6 mm,5μm)反相HPLC梯度洗脱法分离各主要成分;电喷雾电离源经正、负离子模式对色谱流出物进行检测,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选择甲酸钠溶液为内标矫正。结果 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从甘草50%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0个化学成分,包括28个黄酮类、11个三萜皂苷类和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结论 利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甘草中的化合物并提供结构信息,为快速分析甘草药材的物质基础提供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鹿茸的特异性PCR鉴别方法。采集不同来源的梅花鹿、马鹿鹿及其杂交鹿的鹿角或鹿茸样品共48份,其中24份为市场流通的待测样品。分别利用COI与SRY基因序列作为其父母本的鉴别标记,对已知样品的COI与SRY基因进行扩增、测序,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鉴别引物,分别基于COI与SRY基因建立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鹿的鹿茸的特异PCR鉴定方法,并随机对市场流通的24份待测鹿茸样品进行鉴别分析。该实验所构建双位点特异PCR体系,基于COI的鉴别位点,可通过PCR扩增获得232 bp的梅花鹿特异片段,而产生518 bp的马鹿特异片段;而基于SRY的鉴别位点,通过PCR扩增获得803 bp的梅花鹿特异片段,而产生425 bp的马鹿特异片段。随机抽取市场流通中的24个待测鹿茸样品,经鉴定有3个样品属于马·花杂交的鹿茸样品。该实验建立对梅花鹿、马鹿及其杂交鹿的鹿茸的PCR鉴别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氮素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影响元素,为探讨不同氮源对丹参Salviamiltiorrhiza和藏丹参Salvia castanea毛状根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硝酸铵、水解乳蛋白、蛋白胨、牛肉浸膏、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6种氮源处理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的影响,分析毛状根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硝酸铵最有利于2种丹参毛状根的生长。水解乳蛋白能够显著促进丹酚酸类成分的积累,与硝酸铵对照相比,丹参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分别提高了2.94倍和3.27倍,藏丹参二者含量分别提高了13.74倍和2.01倍。酵母提取物对2种丹参毛状根二氢丹参酮Ι和隐丹参酮积累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水解乳蛋白能显著促进丹参根中丹参酮IIA的积累,牛肉浸膏则对藏丹参中丹参酮IIA积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硝酸铵是2种丹参毛状根生长的最佳氮源,水解乳蛋白是丹酚酸积累的最佳氮源,不同氮源对4种丹参酮的影响不一致,丹参和藏丹参对不同氮源的响应也不一致。该研究不仅对丹参毛状根规模化培养及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对藏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川贝母野生基原植物资源分布和保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浩荣  马朝旭  国慧  杨振安  赵川  杨刚 《中草药》2020,51(9):2573-2579
川贝母因其药用效果良好,被中国及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随着川贝母药材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及其野生基原植物存在产量低,自然条件下种子数量少、发芽率及成活率极低等缺陷,使得川贝母野生基原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这两大数据库所发表的文章为基础,综述了川贝母本草学考证、野生基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保育措施及利用内生真菌获得贝母类生物碱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从传统的保育措施及现阶段积极探索的微生物提取活性物质的角度为川贝母野生基原植物资源的保育提供发展思路,以期早日实现川贝母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20.
黄涛  刘丽  张笑敏  许浚  陈常青 《中草药》2019,50(10):2474-2479
目的建立夏天无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为夏天无药材质量标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 6.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0 nm;建立15批夏天无药材的指纹图谱,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进行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5批药材分为2类,同时测定原阿片碱、黄藤素、荷包牡丹碱和延胡索乙素4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建立了夏天无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原阿片碱、黄藤素、荷包牡丹碱和延胡索乙素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2%、100.09%、98.53%、99.71%。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测定可为夏天无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