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醋酸亮丙瑞林(L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1月在遵化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为治疗组,在患者月经周期开始的1~5d第1次皮下给予LA治疗,每隔4周给药1次(3.75 mg/次),连续治疗4个月。采用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对LA疗效进行评估;取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以及3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浆,采用ELISA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以及健康受试者血清中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_2)、孕酮(P)进行评估;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评分、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相比于治疗前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患血清FSH、LH、E_2、P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过程出现不良反应(潮热3例、多汗4例、阴道出血2例)。结论 L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且其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一2012年8月在我院正常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U,治疗组60例产妇在胎儿立即肌注缩宫素10U并联用卡孕栓1粒舌下含服.记录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和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产妇,并且治疗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 卡孕栓联合缩宫素能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减少其产后出血,并且治疗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研究川牛膝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特性,为种子质量控制及萌发条件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研究川牛膝种子的形态、大小及吸水性等并进行川牛膝种子的发芽实验,选择适宜的萌发条件;测定种子的水分、生命活力、重量及健康度等确定种子质量。结果:川牛膝种子的最佳萌发条件为:温度25℃、水分70%、光照培养;将种子用7.5mg/L IAA处理后萌发最快,发芽率最高,发芽高峰期较为集中。结论:通过对川牛膝种子的含水量、生活力、重量及健康度等进行测定,得到相应的数据,能为川牛膝种子的质量控制及萌发条件选择提供有效地依据,可初步制定种子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的增殖和成肌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BMSCs,连续传代3次;MTT法检测在0~1nmol/L浓度范围内17β-E2对B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测定BMSCsDNA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添加不同浓度17β-E2诱导培养后BMSCs中骨骼肌分化标志物肌球蛋白重链(MHC)、myogenin和desmin的表达情况。结果 17β-E2可增强BMSCs的增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关系,最佳促增殖浓度为1nmol/L;1nmol/L17β-E2诱导组与对照组BMSCs DNA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均呈增加趋势(P0.05)。而两组细胞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17β-E2干预组下降缓慢。17β-E2可增加BMSCs三种骨骼肌特异标志物myogenin、MHC和desmin的表达。结论 17β-E2对BMSCs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且能增强骨骼肌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流程管理管理肿瘤患者PICC置管带管回家中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17例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插PICC,化疗间歇期患者带管回家,PICC小组对患者进行带管回家健康教育和应用流程管理模式对导管进行护理管理,与同期29例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插PICC并留院治疗的比较.比较带管回家组与留院治疗组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置管时间.结果 经过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引人流程管理,带管回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留院治疗组为20.7%,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P=0.37).带管回家组置管时间为(84.59±30.89)d,高于留院治疗组的(53.48±24.97)d (t=3.734,P=0.001).结论 良好的健康教育和流程管理可以肿瘤患者PICC置管带管回家成为一种安全模式,提高PICC的成本-效益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期性预防性抗生素封管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长期带管患者中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价值。方法将因临床需要PICC置管并长期带管治疗的8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每隔30d采用5mg万古霉素和300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连续封管6d,其他时间采用300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采用300U肝素钠加于5ml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间导管留置时间和CRBSI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77.1±33.8)d,与对照组的(68.2±28.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1,P=0.187)。观察组CRBSI发生率为0.28/1000导管留置日,对照组为1/1000导管留置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6,P=0.232)。结论采用周期性预防性抗生素封管不能提高PICC留置时间和降低CRBSI的发生率,由于高浓度抗生素封管有潜在产生耐药菌的风险和增加患者医药费支出,不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动态CT观察髌股关节排列异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动态CT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的方法 和价值.方法 分别在屈膝0°、10°、20°、30°时用CT检测30例60膝髌股关节,观察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髌股关节的排列,测量各屈曲度髌股关节的股骨滑车角、相称角及外侧髌股角,分析不同角度对髌股排列异常的检出率.结果 本组分别在膝关节0°、10°、20°、30°选取髌骨棘与股骨滑车凹最深的层面测量,有15膝的相称角大于16°,为髌骨外侧半脱位,16膝为髌骨外倾,10膝髌骨外侧倾斜合并半脱位.统计学分析证实膝关节屈曲10°和20°对髌骨外倾、半脱位检出率高.结论 动态CT能评估髌股关节排列,膝关节屈曲10°和20°是诊断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8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常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必要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46例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成功率95.8%。另2例结石嵌顿于壶腹部行乳头开窗术取石成功;36例一次取尽结石,11例分2次取石成功,总成功率98%,1例取石失败。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0例,胆道感染4例,急性胰腺炎1例,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天。结论:经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长期住院患者PICC置管非正常拔管的原因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176例老年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中发生非正常拔管45例,占置管总例数的25.57%;致非正常拔管的因素依次为导管堵塞、导管滑出、意外拔管、局部肿胀、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导管破裂及导管回缩。结论抗生素联合抗凝剂封管能明显减少PICC并发静脉炎、静脉血栓及CRI发生;加强患者置管期间导管的维护及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能有效降低非正常拔管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辨证治疗胸痹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痹病是指我国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所论述的“胸痹心痛短气病”,本病在现代医学中并非是一种病,而是分散在内科各系统疾病中的一个综合性病证,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多见。五年来我们对60例胸痹病患者进行了观察治疗并作了临床分析,收到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