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细辛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细辛舍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在离子通道水平揭示细辛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原代培养的方法获得单个心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加入含药血清前后的变化。结果25%细辛舍药血清对钠通道的激活曲线、1-V曲线均有影响。结论细辛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乌腺金丝桃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快Na~+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给药前后自身对照比较,阳性对照药为奎尼丁,通过对比I_(Na)的电流密度峰值、激活曲线、失活曲线分析乌腺金丝桃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快Na~+通道电流。结果:给予乌腺金丝桃含药血清及奎尼丁干预后,I_(Na)I-V曲线明显上移,I_(Na)稳态激活曲线和稳态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结论:乌腺金丝桃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快Na~+通道有抑制作用,提示其抗心律失常机制可能与抑制快Na~+通道电流有关。  相似文献   

3.
附子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配伍减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平行比较附子及附子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附子毒性的影响,观察甘草对附子的解毒作用,并对减毒机制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平行比较了附子和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甘草对附子小鼠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平行比较附子和附子配伍甘草对大鼠的心脏毒性,测定其半数中毒剂量TD50;以无血清DMEM将附子、附子-甘草3∶1、附子-甘草1∶1、附子-甘草1∶3的含药血清分别按5%,10%,20%稀释成3个浓度,观察各给药组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对原代乳大鼠心肌细胞搏动节律、细胞存活率以及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影响。结果:附子配伍甘草后能够提高附子的LD50和TD50。同空白血清对照组比较附子含药血清能够明显增加心肌细胞搏动节律和LDH的含量(P<0.05),附子配伍不同比例甘草含药血清能够明显降低附子导致心机搏动节律的加快,降低LDH含量。随着甘草比例的增加,作用加强。但不同浓度的附子以及附子配伍甘草含药血清对细胞存活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甘草能够通过提高附子中毒剂量,从而达到减毒作用。甘草对于附子减毒作用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节律的增加,保护心肌细胞从而达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宣导泻肺饮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ca-L),观察不同浓度的宣导泻肺饮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宣导泻肺饮含药血清对心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有抑制作用,在浓度10%时Ica-L峰值降低15%,浓度30%时Ica-L峰值降42%,均呈浓度依赖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电流-电压关系曲线逐渐上移,但出现电流峰值的电压不变。结论宣导泻肺饮含药血清抑制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开放,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附子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探讨附子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附子水煎后水浴浓缩成1∶1,给予大鼠灌胃,每次15.6 g·kg-1,7 d后制备含药血清;细胞密度20个/m L,药物血清体积分数为10%。作用时间:从加药物血清20 min后开始记录,到1 h逐渐结束,各组样本数均为8;采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大鼠的心室肌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L型钙通道电流,观察附子含药血清对单个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t)幅度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10%空白血清组和10%附子含药血清组给药后的平均峰电流密度和平均激活率分别为:(-3.59±1.06)p A/p F(单位细胞膜面积的电流大小),12.87%(n=8,P0.05)和(-4.01±0.88)p A/p F,51.17%(n=8,P0.01);附子含药血清激活曲线用药前和用药后的V1/2和K(稳态半数激活电压和斜率因子)分别为(-12.66±0.44)m V和(5.70±0.35),(-14.71±0.88)m V和(5.68±0.72),(P0.05,n=8);附子含药血清失活曲线用药前和用药后的V1/2和K分别为(-28.10±0.20)m V和(6.31±0.18),(-37.55±0.11)m V和(5.94±0.09),(P0.05,n=8);附子含药血清恢复曲线用药前和用药后的τ为(171.01±11.13)ms和(160.15±4.97)ms(n=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附子含药血清可增加L型钙通道电流密度、激活曲线左移,失活曲线右移,对恢复曲线没有影响。结论:附子含药血清能增加心室肌细胞钙通道电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大鼠含药血清配伍紫杉醇对人肺腺癌紫杉醇耐药株A549/T的影响,探索其诱导耐药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对A549/T细胞的影响;以Hoechst33342/PI双标记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8g/kg、4g/kg、2g/kg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鼠含药血清联合紫杉醇均能抑制A549/T细胞的增殖,促进A549/T细胞凋亡和Caspase-9蛋白表达。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鼠含药血清能促进紫杉醇体外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9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细辛配伍对效应指标的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以镇痛的药理效应为指标,采用药理效应法研究细辛、细辛白芍、细辛附子配伍的表观药动学参数,从效应药动学的角度阐释细辛及其配伍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差异.结果 附子、白芍与细辛相配后,显著加快细辛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速率,使其在血液和血流丰富的脏器如肝、脾等的分布比例增加.辛附组与辛芍组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细辛组.结论 表明在单位时间内配伍组药物浓度水平高于细辛组.  相似文献   

8.
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研究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方法:进行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分离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实验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及5%、10%、20%、40%含药血清组,分别以普通细胞外液及加入上述浓度血清的细胞外液进行灌流,检测各组对INa的影响.结果:空白血清组及5%、10%、20%、40%含药血清组INa峰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方法学的角度对细辛含药血清的制备进行探讨.方法:选用SD大鼠,细辛根散剂1.78g/kg,加蒸馏水3ml灌胃,每日1次,连续8天.末次给药2h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清,观察实验大鼠DRG神经元钾电流(IK)和钠电流(INa)变化.结果:细辛含药血清组IK和INa变化明显,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制备细辛含药血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及血清药理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和免疫抑制的物质基础。通过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给药后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LC-MS/MS图谱,寻找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入血成分; 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对抗原刺激RBL-2H3细胞释放组胺、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MTT法测定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各成分与药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灌胃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后,从大鼠血清中发现32个成分,其中27个原型成分(10个来自麻黄,13个来自附子,4个来自细辛),其他5个未知成分。与空白血清相比,麻黄附子细辛汤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均能降低抗原诱导RBL-2H3细胞释放组胺(P<0.05);除麻黄附子细辛汤4 h含药血清外,其余各时间点含药血清均能抑制抗原诱导的RBL-2H3细胞脱颗粒(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15,30 min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P<0.05)。血中移行成分的化学数据和药理指标组胺释放量、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以及脾细胞增殖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推测甲基伪麻黄碱、伪麻黄碱与抗原诱导RBL-2H3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密切相关;伪麻黄碱、次乌头原碱、甲基伪麻黄碱与抗原诱导RBL-2H3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密切相关;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14-苯甲酰-10-羟基-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与脂多糖诱导小鼠脾细胞增殖抑制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甲基伪麻黄碱、伪麻黄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等成分可能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和免疫抑制的部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9.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