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近年来提出了针刺预处理扶正学说。目的:证实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研究所及解剖组胚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7在湖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研究所完成;选用成年Wistar大鼠102只。20只用于脑组织提取液制备,82只用于后续实验。方法: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大鼠,制备正常及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82只大鼠随机分6组。空白对照组5只行空白对照,假手术对照组15只行假手术,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16只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生理盐水对照组16只先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正常脑组织提取液对照组15只先行正常脑组织提取液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组15只先行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腹腔注射,再行脑缺血再灌注造模。腹腔注射分别于脑缺血造模前2h和1h进行,每只大鼠共注射2次,1mL/次。上述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d取材(即各分3小组:每小组5只)。各组动物分别于相应时间段取材,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光镜下进行脑组织病理学观察,在400倍镜下进行存神经元计数,计数区域为各片顶皮质I区V层(内锥体层)。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②脑顶皮质I区V层幸存神经元计数。结果:实验过程中共有2只动物死亡,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只,100只大鼠实验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各时间段脑片镜下均可见弥散性神经元缺血缺氧性病理改变,但均无灶性坏死区。②脑顶皮质I区V层幸存神经元计数:再灌注1d,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幸存神经元密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338.8&;#177;31.2),(753.4&;#177;60.8)个/mm^2,F=129.36.P〈0.051;再灌注3,7d神经元变性进一步加剧,但两者间无差异(F=1.76,P〉0.05)。各时间段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脑组织提取液对照组与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间的正常及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差异不显著(F=1.76,P〉0.05)。在3个时间段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组幸存神经元密度均显著高于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438.1&;#177;41.0),(338.8&;#177;31.2)个/mm^2;(296.4&;#177;27.1),(124.8&;#177;13.4)个/mm^2;(269.5&;#177;30.4).(1324&;#177;15.7)个/mm^2,F=129.36,P〈0.05]。结论:以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行大鼠腹腔注射,可使随后发生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丢失数量显著减少,针刺预处理脑组织提取液已产生明显的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顶皮质Ⅰ区Ⅴ层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单位NR2A和NR2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针刺预处理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针刺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组。以双侧肾俞、百会穴电刺激为针刺预处理方式,以颈动脉引流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6、24和72h取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用免疫细胞化学卵白素——生物素免疫染色法(ABC法)反应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顶皮质Ⅰ区Ⅴ层NR2A和NR2B蛋白免疫阳性面积。结果: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顶皮质神经元NR2A和NR2B蛋白表达调控作用明显,抑制再灌注早期缺血神经元NR2A和NR2B蛋白的过度表达,再灌注中、后期则维持在一定水平。结论: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顶皮质神经元NR2A和NR2B蛋白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其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生育酚结合蛋白(TAP)对氧化应激所致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脂质体法分别转染pEGFP-N3-TAP质粒及空载体质粒进入前列腺癌细胞PC-3.以过氧化氢(H2O2)刺激PC-3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TAP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转染TAP后的PC-3细胞中TAP表达量明显升高.RT-PCR结果显示,H2O2单独或联合促氧化剂丁胱亚磺酰亚胺(BSO)刺激细胞后TAP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2.457±0.113)、(3.643±0.162)较对照组(0.721±0.048)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H2O2刺激的对照组PC-3、PC-3-vector、PC-3-TAP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42%、3.69%、15.37%;在H2O2刺激下,各组凋亡率分别为7.56%、16.71%、43.93%;联合应用BSO与H2O2,各组凋亡分别为13.73%、26.36%、49.19%.结论 TAP基因可参与前列腺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应答反应,并促进氧化应激所致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中枢几个重要脑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物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以颈动脉引流法行全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术后分6h、24h、72h三个时间段取脑,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冠状切片,免疫细胞化学ABC反应,图像分析系统行顶皮质1区、下丘脑室旁核、丘脑室旁核、海马CAl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面积、平均吸光度检测。结果镜下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物呈深棕色,深染胞核广泛分布于中枢皮质、海马、丘脑及下丘脑等各脑区,核仁清晰可辩。在丘脑及下丘脑区域散在分布有“串珠”状阳性纤维。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两组阳性免疫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值呈同步变化。从术后6h开始,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两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术后24h达高峰(P<0.05),然后逐渐回落。在三个不同时间段,三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6h及24h脑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术后72h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中枢神经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阳性免疫物表达呈现明显的时间规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在神经元功能调控、中枢内环境控制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泽斌  韩永明 《针刺研究》1999,24(3):187-191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 ABC法,探讨了手针和电针刺激大鼠右“肾俞”穴诱导的 c-fos在PVN中的表达,为探讨PVN与“肾俞”穴针刺效应的关系提供形态学证据。结果表明:PVN中FLN密度值组间、组内差异显著( P< 0. 01),电针组>手针组>对照组>空白组;电针组同侧>对侧,手针组对侧>同侧;电针组同侧>电针组对叙侧>手针组对侧>手针组同侧。提示:① PVN参与了“肾俞”穴的针刺效应过程;②其参与作用程度因刺激方法和量的不同而不同;③PVN对不同或相同方法刺激“肾俞”穴的这种反应上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其针刺效应方法间差异和同一方法同、对侧差异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小鼠的作用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1)、模型组(OVA-DTH)、电针治疗组(DTH+EA)、假电针治疗组(DTH+Sham),每组8只。电针治疗组予电针"足三里"穴,假电针组在"足三里"穴下0.5cm处的非穴位施行电针。测量小鼠足垫厚度;HE染色检测炎性细胞浸润;ELISA法检测血清IgG、IgE及足垫组织匀浆上清炎性因子(IFN-γ、TNF-α、IL-4和IL-5)水平。结果电针"足三里"缓解DTH病理进程,减轻足垫肿胀,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抑制IgG和IgE分泌,降低组织匀浆液IFN-γ、TNF-α含量。结论电针"足三里"减轻了迟发型过敏反应的炎症反应,可作为治疗过敏性炎症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针强壮穴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免疫衰老的调节机制。方法:3月龄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除对照组以外,其余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40d制作衰老模型。电针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取"关元"后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次15min,每周6次;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于电针治疗第26、27天时,分别按50mg/kg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状态。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脾脏T细胞分泌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2受体(IL-2R)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表面CD28分子(即CD8~+CD28~+T细胞)密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T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T细胞诱生IL-2、IL2 R分泌水平及CD8~+CD28~+T细胞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1)。经免疫抑制处理的免疫抑制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经电针治疗的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免疫抑制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P<0.01);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除IL-2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免疫抑制并电针组与电针组比较,除CD8~+CD28~+T细胞表达外,其余各指标的差异(P>0.05)。结论:电针强壮穴能调节T细胞免疫,延缓衰老,并能降低环磷酰胺对T细胞免疫的抑制效应,其作用途径可能是提高T细胞增殖能力、T细胞分泌IL-2及其受体水平,以及提高CD8~+T细胞表面分子CD28表达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自主神经调节的作用。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观察3组大鼠心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3min~43min各时刻心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内关组3min~8min心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内关组13min~43min(电针治疗后5min)心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放电频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内关组大鼠通过电针内关穴治疗,心率增加,ST段高度降低,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降低,心交感神经放电频率增加。结论:电针内关穴能抑制AMI大鼠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增强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从而实现抗AMI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细辛散剂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笔者曾对细辛用量之争的渊源与沿革进行了研究。本文仅就细辛散剂半数致死量(LD_(50))进行测定,希冀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细辛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200只(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8~22g,雌雄各半。实验前动物置于室内适应环境1周,室温20~28℃,采用架式笼养,标准饲料,饮水为自来水。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