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国特有的3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葡萄糖转运子4基因外显子4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以3个品系小型猪基因组DNA 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在小型猪GLUT-4基因外显子4a上有2个SNP位点:SNP1: GCT→GCC(Ala133 Ala),3个品系均发生了变化,均为纯合突变,其突变率为(22/22, 100%).SNP2: GGC→GGT(Gly146 Gly),巴马小型猪突变率为(6/6, 100%),均为纯合突变;五指山小型猪突变率为(6/6, 100%),均为纯合突变;中国农大小型猪突变率为(10/10, 100%),其中包括6例纯合突变(6/10, 60%)和4例杂合突变( 4/10, 40%).结论 SNPs1,在所有测定的小型猪品系中检出,这可能是所测小型猪的共有特征.SNPs2可能是小型猪品系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国3个特有的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胰淀素(IAP P)基因多态性分布,为我国小型猪在2型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提取3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针对IAPP基因外显子3~内含子 3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产物鉴定、测序,统计分析基因多态.结果 在所扩增的片段中共检测出2个SNPs位点,SNPs1:43G→A,位于外显子上,未引起的氨基酸的改变,突变发生在五指山猪(G/A杂合突变为16.7%,A纯合突变为83.3%)和中国农大猪 (G/A杂合突变 60%,A纯合突变为20%两个品系中. SNPs2:214C→T,位于内含子上,发生在五指山猪(T/C杂合突变为16.7%,T纯合突变为83.3%)和中国农大猪(T/C杂合突变为20%,T纯合突变为60%)两个品系中.结论 在IAPP基因外显子3~内含子3的部分扩增序列中发现了2个SNPs位点,在3个品系小型猪中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特有的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子1基因第8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三个品系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在小型猪PGC-1基因外显子8有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为:Ala354Val(450C→T),Gly363Gly(478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三个特有的小型猪品系-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脂联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分布,为这些小型猪在代谢性疾病和2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提取三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针对脂联素受体1基因外显子5~内含子5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鉴定和测序,分析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所扩增的片段中共检测出5个sNPs——sNP1:G138A,发生在所有的小型猪品系中,并导致第45位的氨基酸由甘氨酸(Gly)转变为谷氨酸(Glu);SNP2:G185A,所有的纯合突变均发生在五指山小型猪品系中(4/6,66.67%),而所有的杂合突变则发生在中国农大小型猪品系中(3/10,30%);SNP3:G200A,全部发生在中国农大小型猪品系中,且均为杂合突变(3/10,30%);SNP4:C295T,发生在广西巴马小型猪品系中的突变既有杂合突变(1/6,16.67%)也有纯合突变(2/6,33.33%),发生在中国农大小型猪品系中的突变全为杂合突变(2/10,20%);SNP5:T337G,只出现在中国农大小型猪品系中,且为杂合突变(1/10,10%)。结论SNP1,在所有测定的小型猪品系中检出,这可能是所测小型猪共有的特性。SNP2,可能是小型猪品系之间的差异。SNP3和SNP4,可能是小型猪品系之间的差异,也可能是个体的差异。SNP5,可能是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我国特有的三个小型猪品系-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多态性分布,为这些小型猪在代谢性疾病和2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提取三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针对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外显子1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鉴定和测序,分析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所扩增的片段中共检测出2个SNPs,第2 853位,T转换为C;第2 870位,C颠换为G,导致第956位的氨基酸由丙氨酸(A1a)变为甘氨酸(Gly).结论 本实验检测出的两个SNPs均发生在中国农大小型猪中,所检测的五指山小型猪和广西巴马小型猪未发现SNPs,这可能是因为小型猪品系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特有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exon5-intron5这段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提取三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引导下扩增,将PCR产物纯化,然后进行测序,再将测序结果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在PPARα基因exon 5-intron 5中存在12个单核苷酸位点,分别为83G→A,133C→T,134G→T,141C→G,146T→G,150T→G,179C→A,196C→T,205C→T,212C→T,218T→C,219T→C,其中只有83G→A这一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位于编码区内,密码子TCA→TCG,氨基酸为Ser163Ser。结论在三个品系小型猪中PPARα基因多态位点的分布存在差异,表明小型猪的品种不同多态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特有的三个小型猪品系巴马小型猪、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子1基因intron8-exon10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布特点,为我国小型猪在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三个品系小型猪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在PGC-1基因intron8-exon10这段扩增序列上存在7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分别为:1534C→G,1546G→A,1589位插入T,1648C→T,1 653位插入A,1 660位插入G或T,1 830G→A,这些多态位点均位于非编码区,其中,有三个位点发生了单碱基的插入。结论小型猪品种不同多态位点分布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三个特有的小型猪品系——中国农大小型猪,五指山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多态性分布,为这些小型猪在代谢性疾病和2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提取三个品系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针对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外显子1的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鉴定和测序,分析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所扩增的片段中共检测出2个SNPs,均发生在中国农大小型猪中,其中第2870位置上的C到G的颠换引起了第956位上的丙氨酸(Ala)转变为甘氨酸(Gly),  相似文献   

9.
目的扩增中国农大小型猪IAPP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结构特点。方法提取中国农大小型猪血液基因组DNA,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鉴定、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成功扩增出中国农大小型猪IAPP基因的1028bp的序列。结论经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中国农大小型猪与人的IAPP基因的同源性为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浙江地区肺腺癌患者中EGFR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微分离富集肿瘤细胞,采用QIAGEN 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 扩增及DNA 测序技术(Sanger测序法)分析肺腺癌患者EGFR 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54例肺腺癌患者中有20例(37.0%)存在EGFR 基因突变,其中外显子19 突变14例(25.9%);外显子21突变6 例(11.1%).未检测到外显子18和20突变.K-ras突变1例(2%).外显子19男性患者的突变率为29.2%(7/24),女性为23.3%(7/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显子21男性患者的突变率为4%(1/24),女性为16.7%(5/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浙江地区肺腺癌患者中,男性和女性的突变率无明显差异;EGFR 基因的突变以外显子19 的缺失突变最常见;K-ras突变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1.
7例Goldenhar 综合征患者SALL1和TCOF1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Goldenhar综合征的致病原因。方法采集7例患者及其父母和正常同胞的详细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PCR扩增SALL1和TCOF1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用直接双向测序、Blast比对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在SALL1发现了2个多态数据库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在TCOF1基因中发现了7个序列变异,其中6个已被报道为多态,1个为新发现的内含子突变。所有序列变异都存在于患者的正常亲属中,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排除了SALL1和TCOF1外显子突变导致此7例患者颜面畸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与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52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对SSCP有异常泳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1例病人(1.9%)存在parkin基因2号外显子缺失,2例病人(3.8%)分别存在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PCR产物SSCP发生泳动变位,测序发现1号外显子为杂合突变(T103C),2号外显子为纯合突变(G237C)。【结论】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与部分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与散发性早发帕金林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52例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病人外周血白细胞DNA的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对SSCP有异常泳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发现1例病人(1.9%)存在parkin基因2号外显子缺失,2例病人(3.8%)分别存在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PCR产物 SSCP发生泳动变位,测序发现1号外显子为杂合突变(T103C),2号外显子 为纯合突变(G237C)。[结论]parkin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可能与部分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Goldenhar 综合征的致病原因。方法 采集7例患者及其父母和正常同胞的详细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PCR扩增SALL1和TCOF1的全部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用直接双向测序、Blast比对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在SALL1发现了2个多态数据库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在TCOF1基因中发现了7个序列变异,其中6个已被报道为多态,1个为新发现的内含子突变。所有序列变异都存在于患者的正常亲属中,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 排除了SALL1和TCOF1外显子突变导致此7例患者颜面畸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患者ATP7B基因测序,探讨其突变率及与WD的关系,分析WD中ATP7B基因复合突变的意义。方法提取67例临床确诊的WD患者口腔黏膜细胞的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ATP7B全部外显子5′端→3′端扩增,运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结果在67例患者中,发现WD中ATP7B基因突变患者52例,检出率为77.61%,其中16例纯合子突变(12例Arg778Leu纯合子突变和4例Arg919Gly纯合子突变),5例复合突变,31例单纯杂合子突变。5种ATP7B基因复合突变国内罕见报道。结论本研究发现5种ATP7B基因的复合突变,这些复合突变可能与WD的发生发展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群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群的遗传变异及近交程度.方法 利用26个微卫星基因座对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统计了各位点等位基因组成,并计算它们的平均基因纯合率、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和平均杂合度.结果 近交群26个基因座的共检测到18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92,平均基因纯合率为56.5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042,平均杂合度为0.4478.结论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群具有较高的纯合度,保持了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DNA测序技术在选择wilson病亲体肝移植供、受者中的意义.方法 对拟行亲体肝移植的2例临床确诊的wilson病患者及供者(患者父/母)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以患者及供者的DNA为模板,分别对ATP7B基因的21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取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检测该基因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和突变情况.选取1例健康人作为测序对照.结果 1例患者为2511delA变异和A3809G变异的复合杂和子;其父亲为2511delA变异的杂和子,母亲为A3809G变异的杂和子;另1例患者及父母基因结构正常.结论 DNA测序技术可以明确鉴别ATP7B基因的变异,是确诊wilson病患者和选择其亲体肝移植供者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和贵州香猪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序列,比较研究不同猪种的遗传标志。方法应用PCR技术分别对这三种小型猪的血液总DNA样品中线粒体DNA D-loop区进行扩增,测序比对。结果猪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分3个区域。Ⅰ区(靠近5′端区域)704 bp,五指山小型猪在此区共有6个变异位点,通过6个变异位点中归纳出3个单倍体,而巴马小型猪在此区有9个变异位点,通过9个变异位点归纳出4个单倍体,贵州香猪在此区共有6个变异位点,通过6个变异位点归纳出3个单倍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中国人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分析,以明确其分子病因。方法:门诊收集非综合征耳聋患者22名的外周血样本,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GJB2基因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全序列,以及SLC26A4基因7+8外显子和19外显子序列。所有PCR扩增产物经DNA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提交NCBI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对耳聋相关基因的突变进行分析。结果:22名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到3种GJB2基因的突变:235delC纯合突变2例;235delC杂合突变3例及176del16bp和299delAT复合突变1例;mtDNA12SrRNA基因检出有2种已知致病突变:A1555G2例和C1494T2例;SLC26A4基因有IVS7-2A>G杂合突变2例,纯合突变1例。结论:PCR扩增结合DNA测序是耳聋基因诊断的经典和有效的方法,能确诊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分子病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该方法存在不能定性、耗时费力、所需成本昂贵且不能同时对不同基因的多个突变位点进行检测等缺点。因此,临床的耳聋基因诊断,需要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通量高、价格低廉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个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 XLRP)家系进行RPGR和RP2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采集该家系11个成员(患者3例,正常人8例)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扩增RPGR和RP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序列,包括RPGR基因15号外显子开放阅读框,产物直接测序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在RP2发现了1个多态数据库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 SNP);在RPGR基因中发现了11个SNP,其中3个为已知SNP,8个为本研究首次报道。所有序列变异与疾病表型无共分离现象。结论排除了RPGR和RP2基因突变导致该家系XLRP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