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术后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纳入96例接受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HCC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4~5周及术后6~12个月检测血清DCP、AFP-L3、AFP等水平。根据术后CT或磁共振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各指标的动态变化。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E)评估时间因素对肿瘤标志物作用的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评估TACE疗效及复发的意义。结果HCC患者在接受TACE后的4~5周DCP水平为45.0(16.5~286.1)AU/L,显著低于术前[86.5(22.6~917.8)AU/L,P<0.001];AFP-L3水平为6.8(0.5~26.1)ng/mL,显著低于术前[12.5(0.5~54.3)ng/mL,P<0.05]。DCP、AFP-L3和AFP水平均显著影响术后复发情况,且时间与AFP的交互项具有显著性(P<0.05),AFP作为预测指标的作用受时间因素影响。术前和术后4~5周时DCP的AUC分别为0.809和0.819,术后6~12个月AFP-L3的AUC为0.765,均具有较高预测HCC复发的价值。在多种指标联合检测中,术前AST/ALT+DCP+AFP-L3的AUC为0.930,优于单一标志物(P<0.05);在术后4~5周和6~12个月,DCP+AFP-L3+AFP+AST/ALT(0.874)和DCP+AFP+AFP-L3+ALB(0.817)预测复发的价值较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DCP和AFP-L3对于预测TACE后HCC复发具有较高临床价值,部分其他实验室指标可辅助应用于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92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股骨颈骨折18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11例)。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60例)和非谵妄组(232例)。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存病、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前PaO_2、并存病、待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11,95%CI(0.857~0.968)]是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伤口感染、心脑血管事件、术后低蛋白血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年龄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进行吞咽造影时间学参数和运动学参数的量化分析,确定该分析方法的信度。 方法选取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8例,接受标准吞咽造影检查,分别选择质地为3ml、5ml由600kg/m3硫酸钡混悬液调制的稀流质、浓流质、糊状食团,每位受试者共进行6次吞咽。由两名分析者分别对所采集的吞咽造影视频进行间隔时间为4周的2次分析,分析参数包括口腔运送时间、软腭上抬时间、舌骨位移时间、喉关闭时间、环咽肌开放时间、舌骨向前位移、舌骨向上位移、环咽肌开放幅度及咽腔收缩率。 结果不同参数之间信度存在差异,除两名分析者测得的舌骨向前位移(HAM)及向上位移(HSM)的内测信度为0.41~0.60,信度欠佳,以及间测信度为0.61~0.80,信度中等外,其余参数信度均较好。 结论自主开发的吞咽造影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信度比较理想,该软件可用于临床吞咽造影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西藏小型猪的肝脏组织中的IGF-1基因的cDNA序列,并与pubmed中查询到的猪cDNA进行比对分析。方法 本研究提取了西藏小型猪肝脏组织的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了IGF-1基因的cDNA序列,将扩增出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MD18-T-IGF-1,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首次克隆出了西藏小型猪肝脏组织中的IGF-1的cDNA序列,获得了大小为567bp长的片段,编码了186个氨基酸,与pubmed中查询到的猪(NM_214256.1)的IGF-1基因高度同源,比对序列发现,在440bp、455bp处发生了G→A、C→T的突变,该位点的突变引起相应编码氨基酸的变化,分别由组氨酸变成了精氨酸、亮氨酸转变成了丝氨酸。结论 本研究为西藏小型猪的生长发育机制研究提供了分子学依据,两个位点的突变引起的氨基酸的改变是否是导致西藏小型猪矮小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4-04至2010-11期间在我院行PCI的29 21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75岁女性组(521例)、75岁女性组(5 666例)、≥75岁男性组(1 098例)和75岁男性组(21 926例)。比较各组患者PCI术后住院期和远期预后。结果:住院期间,≥75岁女性组心原性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与75岁女性及75岁男性比,≥75岁女性是心原性死亡(HR=2.53,95%CI:1.15~5.59;HR=2.22,95%CI:1.26~3.91)和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HR=2.26,95%CI:1.27~4.03;HR=2.25,95%CI:1.44~3.51)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与≥75岁男性相比,≥75岁女性不是心原性死亡(HR=1.30)和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HR=1.2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其他人群相比,75岁及以上老年女性PCI术后住院期和远期预后较差,但其不是PCI术后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改良球囊扩张治疗对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颏下肌兴奋性的影响及其与吞咽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单侧脑干卒中后上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扩张组,每组患者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治疗,每日2次;扩张组患者在每日1次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吞咽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球囊扩张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终点时记录双侧颏下肌的运动诱发电位(SMEP)、渗漏误吸评分(PAS)、功能性经口进食评分(FOIS)。 结果 重复方差分析提示,组别、时间以及SMEP记录侧的三个因素存在交互作用(F=3.46,P=0.02),两两比较发现,治疗后,2组的患侧SMEP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但仅扩张组患侧SMEP波幅较对照组增加(P<0.05)。治疗后,扩张组的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PA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仅患侧SMEP的波幅变化与PAS评分呈正的强相关(r=0.815,P<0.001),与FOIS评分弱相关(r=0.43,P=0.02)。 结论 改良球囊扩张治疗可增强皮质-患侧脑干-吞咽肌通路的兴奋性,并与吞咽安全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离术在高白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效果及其效果的影响因素,为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76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病人进行137次白细胞分离术,比较分离前后血常规变化情况,包括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GB)含量、血小板(PLT)计数等,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白细胞分离术的影响因素。[结果]白细胞分离术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由(255.5±154.1)×109/L下降至(204.8±147.9)×109/L,血红蛋白含量由(70.0±29.4)g/L下降至(64.7±26.5)g/L,血小板由(167.1±245.3)×109/L下降至(116.2±152.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前红细胞压积、水化、是否联合使用羟基脲及白细胞收集量、运行时间、单采次数均对白细胞分离术的效果有影响。[结论]白细胞分离术能快速去除白细胞,为治疗赢得时间,但其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实践中应积极规避,从而提升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RC换药流程在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造口周围皮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2例结直肠癌行结肠或回肠造口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执行ARC造口换药流程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宣教;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流程和术后宣教。于出院前、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周围皮肤情况进行DET评分;每次换药如发生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则分类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再就诊费用的总数。结果观察组的皮肤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2次DET评分、再就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中执行ARC造口换药流程能减少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减轻患者再就诊的经济负担,提高造口患者保护造口周围皮肤的意识,进一步为医护人员造口换药操作流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