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系统介绍了七十年代以来,因X精子与Y精子的表面电荷不同、DNA含量不同所致体积与重量差异及表面抗原性不同而设计的X、Y精子分离方法及其分离效果。包括:电泳法、离子交换法、不同介质的梯度离心法、不同介质的过滤法及免疫抗体法。同时说明此项技术应用于人类是为了有效地控制伴性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应用于哺乳动物的繁殖,可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组Goldenha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我们随访到1组4代33人的Goldenhar综合征家系,对目前存活的29人进行了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的初步分析。结果家系内有Goldenhaar综合征患者5人.临床表现具高度多样性,累及眼、耳、脊柱、颜面、口腔等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发育不良,在遗传方式上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从细胞遗传学水平对家系中成员进行染色体检查,未发现核型异常。结论该Goldenhar综合征家系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染色体检查未发现核型异常。  相似文献   
3.
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MED下切除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彻底解除对硬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随访324例,按中华骨科学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优297例,良14例,差13例,疗效优良率达96.0%,结论MED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方法.方法 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在C臂机透视下,采用枢法模UCSS中空加压螺钉固定齿状突.结果 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提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手术时间55~120 min,术中出血约30ml,随访5~20 月,所有患者骨性愈合,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螺钉松动及咽部异物感,颈椎旋转及屈伸、侧屈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创伤小,固定牢固,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寰枢椎关节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自1934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被确认为引起腰腿痛的重要病因后,具有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病例,几乎都诊断为椎间盘突出。但在手术中,有些椎间盘突出并不明显,主要是椎管侧隐窝狭窄引起,如不注意,常  相似文献   
6.
遗传调查是控制遗传性缺陷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应自觉遵守医学遗传服务和遗传研究的伦理准则,但尚存在一些困惑,祈盼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遗传性缺陷调查研究的伦理规定和政策.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原因并探讨诊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表现、初次手术方案、再次手术探查结果及相应的再次手术方案。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①椎间盘突出。②腰椎不稳。③椎管狭窄。④椎管内瘢痕形成。⑤漏诊和(或)误诊。39例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腰椎术后临床疗效评定参考侯树勋等制定的评价标准:优23例,良8例,可5例,差1例。颈椎手术1例术后JOA评分17分,疗效为优;胸椎手术1例,参考脊柱手术后Beau jon-Lassale功能评分标准评分:20分,疗效为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术后,腰腿痛复发或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原因大部分为医源性。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病因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再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Ransford环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固定作用。方法 9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接脱位,5例枕颈区畸形行后路枕颈减压,髂骨植骨,用自制Ransford环颅骨下和椎板下钢丝固定,术后X线片观察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3例随访6个月-4年,神经功能明显恢复,12例枕颈区骨性融合。结论 Ransford环在枕颈融合术中能提供较强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威胁机体健康的疾病,由于可并发致命性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这个潜在的致命或致残性的疾病已被公认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在西方国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未地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有40%-70%并发深静脉血栓,而致命性肺栓塞为1%-5%;在亚洲,过去多数学者认为亚洲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要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深静脉栓塞的发病率已有上升趋势,1996年马来西亚DHilon报道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64.3%,发病率已和西方国家相近。我国人工关节外科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深静脉血栓及其继发的肺动脉血栓和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已倍受国人关注,由于深静脉血栓仅凭症征诊断符合率很低且多数深静脉栓塞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因而深静脉血栓的诊断需要特殊的检查手段,超声多普勒和静脉造影诊断深静脉血栓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但两种检查方法各有利弊,为此我们设计一组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病例对这两种方法的优劣作以下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不稳的疗效。方法 自 1992—2 0 0 0年收治 36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与枕颈不稳的患者 ,年龄 12~ 6 1岁 ,平均 38岁 ;病程 1个月~ 8年 ,平均 16个月。 2 2例颅骨牵引复位或基本复位的 ,用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 ,C1~ 2 髂骨植骨。 9例牵引未复位和 5例枕颈区畸形的 ,用 Ransford环固定 ,枕颈区减压 (C0 ~ C2 )和枕颈植骨融合。结果  1例术后 4天死亡 ,35例随访 3个月~ 4年。寰枢椎固定 2 2例中 2 1例获骨性融合 ,2例复位不满意 ,其中 1例植骨不愈合。Ransford法 13例有 12例骨性融合 ,1例植骨块断裂未愈合 ,但内固定无松动。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颅骨牵引复位的陈旧性寰枢椎脱位 ,Gallie法寰枢椎固定疗满意。 Ransford环固定对枕颈区减压和枕颈融合能提供可靠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