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津市环城四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状况及行为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天津市环城四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和北辰区)15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男性l781人,女性1806人。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慢性病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天津市环城四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6.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OR=1.489,95%CI:1.062~2.161)、年龄增大、超重(OR=1.546,95%CI:1.134—1.670)以及高盐饮食(OR=1.879,95%CI:1.012~3.553)是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环城四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建议对女性、35岁以上人群、超重、肥胖及高盐饮食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兰州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状况,分析健康相关行为对本地区居民高血压的影响,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兰州市七里河区18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其高血压患病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本地区居民健康相关行为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兰州市高血压粗患病率为13.2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城市居民(OR=1.264,95%CI:1.141—1.472)、年龄(OR=1.978,95%CI:1.861~2.102)、女性性别(OR:1.249,95%C1:1.106—1.409)、体重指数≥24kg/m2(OR=1.923,95%CI:1.719~2.151),腰围男性≥90、女性≥85(OR=1.447,95%CI:1.283—1.629)是兰州市居民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兰州市居民高血压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体重和腰围超标,应加强对45岁以上及体重、腰围超标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居民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2007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通过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了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50349名15~69岁居民中,32352人(64.3%)自报睡眠质量好,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陛(OR=I.576,95%CI:1.508~1.646)、年龄(OR=I.252,95%CI:1.232~1.272)、饮酒(OR=1.055.95%CI:1.005~1.107)和有午睡习惯(OR=I.308,95%CI:1.266~1.352)与睡眠质量差呈正相关,锻炼(OR=O.89995%CI:0.849~0.952)、睡眠时间长(OR=0.663,95%CI:0.652~0.673)和文化程度高(OR=0.941,95%CI:0.924~0.957)与睡眠质量差呈负相关。结论女性、老年人、饮酒和午睡习惯是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锻炼、睡眠时间长和高文化程度是睡眠质量的保护性因素。应在人群中开展睡眠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昆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知晓率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8月到云南彩云天空工作组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MSM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搜集资料。结果MSM总知晓率为94.0%,其中HIV抗体阳性组知晓率为92.0%,抗体阴性组知晓率为94.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MSM圈子1—5年(OR=3.316,95%CI:1.992~6.751)是艾滋病知晓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OR=0.032,95%CI:0.004—0.3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296,95%CI:0.012—0.385)、艾滋病咨询或检测(OR=0.696,95%CI:0.039—0.917)、性病检查或治疗(OR=0.653,95%CI:0.306—0.927)、接受过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OR=0.571,95%CI:0.202—0.997)、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咨询服务(OR=0.023,95%CI:0.001~0.450)和互联网(OR=0.225,95%CI:0.000—0.516)是艾滋病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应该加强进入MSM圈子时间较短(1~5年)的MSM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同时加大艾滋病性病咨询检测和治疗的力度,扩大加强宣传材料发放和互联网健康教育的广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现阶段河南省普通人群的丙型肝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2年4—7月,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择全省30个项目县(区)1—75周岁的常住居民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并检测HCV抗体和核酸。结果共调查32203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偿采供血史(OR=11.60,95%CI:6.56~20.52)、输血史(OR=5.97,95%CI:3.71~9.60)、纹身(OR=2.66,95%CI:1.37~5.17)、不规范注射行为(OR=1.93,95%CI:1.29~2.90)和手术史(OR;1.82,95%CI:1.25~2.65)是感染丙肝的相关因素。结论为减少丙肝传播,应继续开展无偿献血和血液安全筛查,严格遵守卫生学标准开展卫生诊疗服务,普及丙肝防治知识,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由医学专业人员参与的对上海市高中、职校学生进行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的效果,为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生殖健康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上海市两个区的4所高级中学、2所职业学校作为研究现场,将研究对象按1:1比例分层(高中和职校)随机分配入干预组(419例)和对照组(688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殖健康行为的差异。结果基线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殖健康行为无明显差别(P〉0.05),但干预后干预组向父亲、母亲、老师、同性朋友、医学专业人员以及其他途径求助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考虑了研究对象生殖健康知识和态度的情况下,在两性问题的求助方面,干预组较对照组更愿意寻求帮助(OR=2.881,95%CI:1.972~4.209),在求助对象和方式上,更愿意倾向父亲(OR=2.548,95%CI:1.672-3.883)、母亲(OR=2.094,95%CI:1.496~2.932)、老师(OR=2.378,95%CI:1.397~4.081)、专业人员(OR=2.247,95%CI:1.459~3.460)、热线电话(OR=2.185,95%CI:1.132~4.217)、书刊杂志(OR=1.165,95%CI:0.632~2.147)。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恋爱关系或正在恋爱者,以及发生性行为可能性者较少(OR=0.628,95%CI:0.445—0.883)。结论“医教结合”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综合性干预模式对改变学生生殖健康行为具有一定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苏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定期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VCT)的比例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2011年间至苏州市疾控中心VCT门诊求询的738名MSM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HIV。对1年内再次至该门诊检测者,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并检测HIV。结果共291例1年内再次进行VCT检测,定期VCT检测比例为3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在25~49岁(OR=1.47,95%CI:1.02~2.11)或≥50岁(OR=2.78,95%CI:1.05~7.33)、居住于市区(OR=2.14,95%CI:1.45—3.16)、户籍为本市(OR=1.61,95%CI:1.10—2.37)或本省其他市(OR=1.49,95%6/:1.02~2.18)、艾滋病知识得分高(OR=1.67,95%CI:1.06~2.65)和过去1年曾接受干预(OR=1.45,95%CI:1.06~1.98)是MSM定期检测的相关因素。结论MSM定期VCT检测比例不高,针对年轻、流动性大的MSM,需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扩大MSM干预覆盖面,以促进该人群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现状,探索适合城市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策略。方法随机抽取试点社区居民75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个别访谈和小组讨论。结果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和预防不到位,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通过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活动,短期效果显著,社区居民防治慢性病知、信、行均呈现上升趋势,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6.22%提高到干预后的71.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1);正确信念持有率由干预前的51.70%提高到68.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行为形成率由干预前的43.26%提高到干预后62.4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组织体系是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顺利、持续开展的有力保障,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应以社区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以社区卫生需求为导向,开展以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为核心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社区居民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CI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为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北京市某社区有档案记录的CI首发病人80例作为病例组,配对选取同期居住的非脑血管病居民8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既往病史、家族史、环境因素等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对CI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运动(OR=0.39,95%CI:0.17—0.92,P=0.031)和高文化程度(OR=0.31,95%CI:0.14-0.69,P=0.004)为CI保护性因素;既往有高血压(OR=3.42,95%CI:1.40-8.31,P=0.007)、高血糖(OR=2.81,95%CI:1.22~6.50,P=0.016)病史为CI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某社区居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既往有高血压和高血糖,高文化程度和经常运动为保护因素,应实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高血压、农村、危险因素等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1998—2013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7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a分别为:年龄(OR=1.07,95%CI:1.06—1.08)、BMI(OR=1.36,95%CI=1,27~1.45)、高血压家族史(OR=1.79,95%CI=1.34—2.39)、吸烟(OR=1.20,95%CI=1.07~1.34)、饮酒(OR=1.20,95%CI=1.14—1.27)、嗜盐(OR:1.28,95%CI=1.17—1.41)、高脂肪摄入(OR=1.17,95%CI=1.05—1.31)、文化程度高(OR:0.78,95%CI=0.71~0.87)、经济收入高(OR=0.90,95%CI=0.86—0.94)、锻炼(OR=0.81.95%CI=0.69~0.94)、腰臀比(OR=1.51,95%CI=1.2—1.89)、性别(OR:1.28,95%Cl=1.15-1.42)。结论高血压家族史、腰臀比、BMI、嗜盐、性别、吸烟、饮酒、高脂肪摄入、年龄为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锻炼、经济收入高则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六榕社区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现况以及居民的知信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社区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自2009年进行的“广州市社区卫生诊断”入户调查工作中六榕社区的调查数据。在广州市六榕社区随机抽取8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100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与家庭一般状况、慢性疾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状况、相关疾病情况等,其中知信行部分由15岁及以上人群作答。结果共调查居民2252人,其中男性l090人,女性1162人,年龄12~85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30.91%(696/2252),标化患病率为22.83%,其中≥65岁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71.95%(413/574),标化患病率为54.08%;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患病率居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19.63%(442/2252)、糖尿病6.08%(137/2252)、冠心病2.40%(54/2252)、高血脂1.82%(41/2252)、脑卒中1.55%(35/2252)。15岁及以上人群的知信行调查结果显示: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参加卫生知识讲座的行为率分别为16.67%(115/690)、8.84%(118/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均P〈0.01);慢性病患者的自我血压知晓率、自我监测与经常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的行为率均高于非慢性病患者(P〈0.01);非慢性病患者的吸烟率与不参加运动行为率均高于慢性病患者,而戒烟率则明显低于慢性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广州市六榕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且慢性病患者患病后才注重控制危险因素。今后应把慢性病防控对象扩大到健康人群范围,提高全人群的慢性病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估计云南省某市矿区锡矿工人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3-6月在云南省某市的5个矿区开展以矿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796名矿工。采用标准化问卷匿名收集研究对象的性病与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等信息,并采集7ml静脉血和15ml尿检测4种性病和艾滋病感染情况。结果 调查矿工中共检出1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为0.7%(12/1760),其他性病阳性率分别为梅毒1.8%(31/1760),2型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virustype-2,HSV-2)9.6%(169/1760),淋球菌0.8%(14/1773),沙眼衣原体4.8%(85/1773),除HIV外的其他性病总患病率为14.9%(264/1776)。HIV感染和吸毒(调整OR=17.8;95%CI:4.0—78.8)、12个月内嫖娼次数(调整OR=8.7,95%CI:1.9—39.0)、文身(调整OR=6.6;95%CI:1.8—24.0)、手术(调整OR:6.0;95%CI:1.6—22.5)、共用牙刷(调整OR=5.6;95%CI:1.0—31.3)等因素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性病感染和民族(调整OR=2.0;95%CI:1.5—2.7)、年龄(调整OR=1.7;95%CI.1.0—2.9)、吸毒(调整OR=2.3;95%CI:1.0~5.2)、和配偶住一起(调整OR=1.4;95%CI:1.1—1.9)及嫖娼(调整OR=1.9;95%CI:1.4—2.6)等因素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率为4.1%(49/1201),有性经历的矿工中自我报告嫖娼的比例为21.6%(339/1569)。结论 该地区矿工性病、艾滋病感染率较高,性病、艾滋病知识匮乏,不安全性行为比较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多种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应加强该人群教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妊娠期妇女对妊娠期贫血的知信行状况.方法 以宜昌市夷陵区妇幼保健院管理的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妊娠期贫血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了解妊娠期妇女的贫血相关知信行现状.结果 妊娠期妇女对于贫血防治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妊娠贫血的诊断标准、常见症状、贫血的危害等知识的知晓率较低.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知晓贫血标准(OR=4.76,95%CI=2.00~11.32)、是否知晓妊娠期应该补铁(OR=3.01,95%CI=2.00~4.52),以及是否愿意了解预防贫血的知识(OR=7.81,95%CI=1.03~59.23)等是影响妊娠期妇女采取有效防治行为的主要因素.此外,不同妊娠周期的孕妇获取妊娠贫血知识的途径差异不大.结论 妊娠期妇女掌握正确的妊娠期贫血防治知识和采取防治措施的比例较低,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妊娠贫血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津市农村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高血压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天津市某区某镇农村2969名4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居住5年以上)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被调查的2969人中,高血压患者为1258人,患病率为42.4%;高血压患病率无性别差异(χ2=0.238,P=-0.6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14—1.041)、单身(OR=1.237,95%CI=1.016—1.506)、缺少体育锻炼(OR=1.287,95%CI=1.088—1.521)、超重(OR=2.284,95%CI=1.905~2.738)、肥胖(OR=3.130,95%CI=2.456~3.989)、糖尿病(OR=1.576,95%CI=1.242.2.001)和高血压家族史(OR=3.609,95%此CI=2.928~4.447)与高血压高危险有关。结论天津市农村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不断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引导居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居民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传染病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昌平区居民具有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4.0%,其中具有传染病知识素养、行为素养和技能素养的居民所占比例分别为29.0%、50.3%和39.2%。在具有传染病健康素养人群中,年龄以30~39岁组最高(21.1%),职业以医务人员最高(46.2%)、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最高(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因素是年龄(OR=0.883)和文化程度(OR=1.816)。结论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传染病健康素养较低,需加强对此类人群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山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为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金山区幼托机构聚集性手足口病疫情中所有病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该年龄段病例就读幼托机构所在区域内其他没有发生手足口病病例的幼托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近一周内手足口病病例接触史(OR=25.589,95%CI:10.905—60.049)、近~周是否去过密接人群场所(OR=3.009,95%凹:1.657—5.464)为发病的危险因素,变量本地户籍(OR=0.504,95%口:0.261~0.974)、饭前便后洗手习惯(OR=0.676,95%CI:0.372~0.989)及看护人防治知识落实意识(OR=0.552,95%口:0.306~0.998)为保护因素。结论病例接触史为其发病主要危险因素,良好卫生习惯及看护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落实对于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成华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9%,不同人群之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5.164,P〈0.001);80.0%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持歧视态度;8.6%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6.9%,其影响因素有艾滋病知识得分(OR=1.60,95%CI:1.10~2.30)、月收入(OR=0.31,95% CI:0.12-0.85),是否接受艾滋病宣传材料(OR=2.89,95% CI:1.16~7.16),最近1年51.7%的调查对象在商业性行为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歧视态度普遍存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乡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疾病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个县1个区的6个村(居委会)15岁以上居民1856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进行高血压相关因素的单因素x。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乡市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59%,标化率为27.0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29.24%)高于女性(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51,P=0.001);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升高趋势,并与文化程度、职业、人均收入、吸烟、体质指数(BMI)有关。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分别为36.42%和26.5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35岁、肥胖、不常食用新鲜水果、吸烟OR值分别为2.446(95%C1:1.40—4.27)、4.581(95%CI:1.95—10.78)、1.817(95%CI:1.16~2.84)和1.264(95%CI:1.07~1.49)];人均收入是保护因素(OR=0.894,95%CI:0.81-0.99)。结论新乡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需加强综合干预工作,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江西省吉安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的流行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对吉安市4个县的2160户农村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吉安市常住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现状,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年江西省吉安市农村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率为16.53%.与慢性病患病状况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2.387,95%CI:2.213~2.561)、文化程度(OR=0.761,95%CI:0.742 ~0.780)、离婚或丧偶(OR=1.376,95%CI:1.238~1.514)、高收入(OR=0.667,95%CI:0.521 ~0.813)、吸烟(OR=1.824,95%CI:1.720 ~1.928)和饮酒(OR =2.145,95%CI:1.701 ~2.589)等.结论 吉安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全国水平略高,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江苏省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泰兴、张家港和丹阳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AIDS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1.3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OR:3.466,95%CI:1.782~6.739)和在职培训(OR=1.353,95%CI:1.112—1.647)是医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35.6%的医务人员面对(HIV+/AIDS)会有恐惧心理,且年龄高(OR=0.456,95%CI:0.217~0.956)、经过培训(OR=0.763,95%CI:0.634~0.918)及知识知晓率高(OR=0.702,95%CI:0.573~0.859)能减少恐惧心理,在不同科室间医务人员的恐惧感不同;81.9%的医务人员在知道患者是HIV/AIDS时能继续为其治疗。医务人员对待AIDS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为HIV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结论医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应针对医务人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消除对HIV/AIDS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