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例AMI按性别分为女性组100例,男性组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男性组相比较,女性组平均年龄大(P〈0.05);高血压、糖尿病比例高于男性组(P〈0.05);高脂血症比例、梗死部位、冠脉病变特征、心律失常比例两组无差异(P〉0.05)。女性组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比例、住院期间死亡率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女性AMI患者危险因素多,住院期间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特点。②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NSTEMI)的住院资料,与同期住院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段括高心肌梗死患者(STEMI)进行比较分析。⑧结果NSTEMI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均高于STEMI患者:高血压(57.7%vs.40.3%,P〈0.05)、糖尿病(31.8%vs.14.3%,P〈0.05)、血脂代谢异常(27.2%VS.12.3%,P〈0.05)。NSTEMI患者既往心绞痛(65.3%vs.0.2%)和心肌梗死(30.1%vs.11.7%)的发病史高于STEMI患者(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NSTEMI患者3支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发生率也高于STEMI(P〈0.05)。NSTEMI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率为55.2%(132/239),明显低于STEMI患者的82.9%(651/785)(P〈0.001);NSTEMI和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出现侧枝循环发生率分别为:57.5%(137/239)、20.5%(161/785)(P〈0.001)。④结论NSTEMI患者发病前常有心绞痛史;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冠脉造影显示其较STEMI患者有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但梗死相关动脉的闭塞率较低;而侧支循环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我院心内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AMI病例507例.依据患者发病时实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24例,对照组(〈60岁)183例。结果:(1)老年组女性AMI发病率高(37.35%比14.76%,P〈0.001);发病前老年组合并高斑压(57.40%比43.17%,P〈0.005)、糖尿病(28.30%比15.30%,P〈0.001).脑卒中(16.98%比4.92%.P〈0.001)、陈旧性心肌梗死(18.21%比7.10%,P〈0.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58%比1.64%。P〈0.001)、慢性肾功能不全(4.01%比0.55%。P〈0.05)多。有统计学差异。(2)老年组发病时有明显诱因者所占比例低(16.36%比30.60%,P〈0.001)、无痛性心肌梗死所占比例高(20.67%比8.20%,P〈0.001)、就诊时间晚[03.58±3.47)比(6.53±1.68),P〈0.001]、早期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少(37.35%比60.66%.P〈0.001)、接受β-阻滞剂治疗的少(54.94%比85.25%,P〈0.001)。有统计学差异。(3)老年组住院期间梗死后心绞痛(28.09%比12.57%,P〈0.001)、心力衰竭(30.56%比10.38%,P〈0.001)、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16,05%比6.01%,P〈0.001)发生率高、病死率高(11.42%比3.28%,P〈0.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MI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男性的临床差异。方法连续收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因STEMI并行PCI治疗的患者240例,将其分为女性组(n=59,24.6%)和男性组(n=181,75.4%),回顾性分析两组的危险因素、就诊时间、急诊PCI比例、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率情况。结果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发病年龄明显较大[(72.4±8.7岁)比(64.8±11.3岁),P〈0.001],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高(分别为40.7%比27.1%和57.6%比39.8%,P〈0.05)。女性组就诊时间比男性组要迟(女性组均值为42.2h,中值为16.0h,四分位数间距为62.0h;男性组均值为27.9h,中值为7.0h,四分位数间距为21.0h,P〈0.01),急诊PCI比例比男性组少(35.6%比58.0%,P〈0.01)。在冠状动脉病变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率上,女性组也比男组性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3.7%比13.9%和13.4%比7.2%);经调整年龄、就诊时间、糖尿病、高脂血症和急诊PCI比例后等因素后,住院死亡率性别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和男性相比,女性STEMI患者年龄大、危险因素多、就诊时间晚及急诊PCI比率低,心力衰竭和住院死亡率高。但就性别而言,住院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28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在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中随机选取367例,分为女性组(n=103)和男性组(n=264),并选取其中≥60岁者分为老年女性组(n=89)和老年男性组(n=176)。比较女性患者在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住院期间转归上与男性的不同。结果:在STEMI患者中,女性组平均年龄、老年人(≥60岁)比例均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P〈0.01);女性组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组(均P〈0.05),吸烟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组(P〈0.01)。冠脉造影发现,老年女性患者首次PCI成功率显著低于老年男性(P〈0.05),无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0.01),PCI术后并发症(出血、血肿)发生率也较老年男性高(均P〈0.01)。老年女性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比率皆显著高于同年龄男性组,死亡率也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STEMI女性患者平均年龄、老年比例显著高于男性。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和高血脂,而男性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老年女性STEMI预后较同年龄男性差,除外年龄因素,性别是预测STEMI预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目前辽宁地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路径执行及预后情况。方法为前瞻性、多中心的观察研究,对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6月1日在辽宁省20家医院收治的、发病后24h内入院的1429例STEMI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记录临床资料,并应用统一调查表随访。结果1429例STEMI患者平均年龄(63±13)岁,发病时有37.4%(535例)的患者认为是心脏病,发病后急救车急诊入院者占39.7%(567例),中位“症状入门时间”为150min。急诊再灌注治疗率52.9%(756例),其中溶栓治疗24.4%(349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28.1%(401例)。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6.6%,氯吡格雷81.9%,他汀类90.1%,低分子肝素89.5%,B受体阻滞剂66.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66.6%。住院期间病死率10.7%(153例),其中男性病死率为7.9%(82/1041),女性为18.3%(71/388),P〈0.01;≥65岁老年人病死率为17.0%(113/666),〈65岁中青年为5.2%(40/763),P〈0.01。中位随访时间289.5d,随访期间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81.1%、氯吡格雷45.0%、他汀类61.0%、6受体阻滞剂48.3%、ACEI或ARB42.4%。出院后随访病死率为5.0%。多因素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3,95%CI:1.158-2.471,P〈0.01)、女性(OR=1.609,95%CI:1.158~2.471,P=0.007)均为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ox模型多变量生存分析提示,在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后,年龄是出院后随访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RR=1.034,95%CI:1.006-1.062,P=0.015);而女性并不是危险因素(RR=1.572,95%CI:0.850-2.907,P=0.149)。结论辽宁地区STEMI发病后有较高的院前延迟比例,急诊再灌注治疗及循证医学药物治疗现状与指南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贫血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虹  王东琦  李红兵  牛印会  张占霞 《西部医学》2009,21(12):2120-212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贫血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早期防治的意义。方法对162例AMI患者,据入院时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贫血组56例(轻度32例,中度18例,重度6例),非贫血组106例,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指标。结果AMI合并贫血组的患者既往心绞痛史、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及肌酸磷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Hb水平、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1)。AMI合并贫血组的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killipⅡ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比例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住院期间重要临床事件亚组分析:killipⅡ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住院病死率随贫血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AMI合并贫血的高危患者多,急性期重要临床事件发生率高,早期积极预防及纠正贫血可能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因胸痛、胸闷而疑诊为ACS住院的75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ACS的患者580例,进行回顾分析对比。结果①临床上:女性组发病年龄高于男性组(74.3±4.2 vs 62.1±3.5,P〈0.001),女性ACS发病率和冠造阳性率低(18.9%vs 80.1%,P〈0.001;55.6% vs 85.14%,P〈0.001),女性组典型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男组(34.5% vs 76.8%,P〈0.001),但男性组合并高尿酸血症明显高于女组(42.13% vs 22.73%,P〈0.001),女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男性性组(62.73% vs 47.02%,P〈0.001),女性组有吸烟史者显著低于男性组(12.73% vs 68.9%,P〈0.001)。女性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明显高于男性组(58.18% vs 41.28%,P〈0.001;42.73% vs 23.83%,P〈0.001)。②冠脉造影显示:女性组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组(47.27%vs 36.38%,P〈0.05),侧支循环较男组多(50.90%vs35.16%,P〈0.005),女性组血管狭窄程度以轻、中度为多(49.09% vs 37.02%,P〈0.05),重度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64% vs 29.36%,P〉0.05)。女组冠脉病变以A、C型病变为多(42.73% vs 34.68%;38.18% vs 31.49%),但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病变血管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女性发病率较男性低,发病年龄较男性大,女性临床症状不如男性典型,女性冠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多,侧支循环形成较男性多,以B、C型为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较男性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亚太地区风湿病协会联合会社区控制风湿病规划调查方法,应用《膝骨关节炎危险因素调查表》随机抽样调查中山市小榄地区居民198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OA的可能发病原因。结果:KOA女性患病率为24.1%高于男性的14.4%(P〈0.001),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P〈0.001);男性KOA组BMI(26.4±3.3)kg/m2,高于非膝关节OA组BMI(24.8±2.9)kg/m2(t=7.874,P〈0.001)。女性膝关节OA组BMI(24.4±3.3)kg/m2,高于非膝关节OA组BMI(23.8±2.9)kg/m2(t=9.653,P〈0.001)。男性和女性KOA患病率随BMI升高而增高(P〈0.0001)。女性KOA患者绝经年龄(50.2±2。7)岁,早于非膝关节OA患者(53.5±4.7)岁(t=8.76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绝经年龄、KOA家族史、代谢系统疾病、痛风病史、膝关节外伤史、长年从事过度劳动是KOA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未发现与膝关节KOA相关。结论:超重、膝关节外伤史、长年从事过度劳动是引起KO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MI急性早期空腹高血糖与住院新发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 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195)/空腹高血糖组(n=141);再次分组:心功能KillipⅠ级133例/79例、Ⅱ级52例/37例、Ⅲ~Ⅳ级10例/25例。结果 空腹高血糖组男性、有吸烟史、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糖尿病史、心功能KillipⅡ~Ⅳ级、使用利尿剂、CK-MB较高(P〈0.05);心功能KillipⅠ级男性较低,糖尿病史比例、房颤发生率、Ⅱ级房颤发生率较高(P〈0.05);空腹高血糖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房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将AMI空腹高血糖控制在良好水平有利于降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对AMI患者疾病预后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 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死率的影响及其他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4月的88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区别。24h内发病的6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3组:直接支架术(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溶栓组和保守治疗组。[结果]3组中,PCI组的患者年龄低于溶栓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9.71±11.06)岁,(65.36±10.98)岁,(67.394±12.27)岁,P〈0.05。男性比例较大。PCI组他汀类和氯吡格雷等药物的使用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急诊PCI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1.6%,13.4%,13.5%,P〈0.01。尤其是在男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优势更加明显。在高龄的亚组、女性前壁心肌梗死PCI降低住院病死率的优势不明显。[结论]急诊PCI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死率,同时药物治疗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住院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作者所在医院行急诊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22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1岁±4.3岁。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3组:SG≥6.1mmol/L为A组(强化治疗组)44例,SG≥11.1mmol/L为B组(常规治疗组)31例,血糖正常为C组45例,分别对3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心脏性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方面,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而A、C组未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CE发生率分别为C组8.9%,B组38.6%,A组29.0%,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入院即刻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后,院内死亡率及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就诊158例STE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30 d病死率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因素分别进行应用单因素变量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8例STE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为34.81% (55/15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既往心肌梗死史、Killip分级、AMI部位、心率、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基线资料与STE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有关(p<0.05).溶栓治疗、肝素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胰岛素、β-受体阻滞剂、ACEI、抗心律失常药物、降脂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等治疗因素与STE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有关(P<0.05).经Logisit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60岁、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Ⅳ级、心率≥60次/min、入院糖化血红蛋白≥6.3、未应用ACEI、未进行降脂治疗是影响STE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TEMI并发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病死率高,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因素均可影响患者预后.临床应对影响STE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旨在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男性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差异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男性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治疗,探讨不同性别住院死亡率差异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6例男性和537例女性AMI患者,对比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治疗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年龄大[(67.7±8.5)岁vs (60.4±11.6)岁, P<0.001],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高(51.40% vs 39.25%,28.31% vs 14.69%,P均<0.001),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4.68?mmol/L和心功能≥killipⅢ级者多(73.37% vs 57.22%,11.92% vs 5.22%,P均<0.001)。男性和女性的心绞痛史(64.53% vs 66.85%,P=0.344)、陈旧性心肌梗死史(8.91% vs 9.87%,P=0.519)和冠心病家族史(22.98% vs 20.68%,P=0.348)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男性患者多有吸烟和饮酒史(69.74% vs 14.71%,78.49% vs 24.77%,P均<0.001)。女性患者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22.16% vs 28.01%,P=0.010)和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显著低于男性(64.43% vs 70.14%,P=0.017)。女性患者住院死亡率高于男性(11.92% vs 6.90%,P<0.001)。结论:女性AMI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治疗不同,女性患者年龄大,伴随危险因素多,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亦显著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合并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临床特点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方法 417例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中,53例至少1支non-IRA为CTO(A组),另364例无non-IRA CTO(B组),比较2组病史、介入治疗及其预后。结果 A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比率(9.4%vs 2.5%,P〈0.05)、2型糖尿病病史比率(26.4%vs 12.9%,P〈0.05)、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率(17.0%vs 8.0%,P〈0.05)、临时起搏率(20.8%vs 7.4%,P〈0.01)、心脏电复律率(26.4%vs 7.1%,P〈0.01)均高于B组;随访期间(至少12个月),A组因心功能不全再次住院率高于B组(28.3%vs 12.9%,P〈0.05);2组急性期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3.8%和3.6%,随访期间病死率分别为5.7%和5.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EMI合并non-IRA CTO患者既往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多见,病情凶险,借助IABP、心脏电复律、临时起搏治疗多见,但直接PCI仍可明显提高生存率,改善近期、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华 《中外医疗》2010,29(15):38-38,40
目的了解贫血对急性心机梗死药物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我院1999~2005年接受药物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3例,诊断为贫血的患者67例,无贫血患者126例,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病死率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平均随访539d。结果贫血患者溶栓再通率明显低于无贫血患者(38.8%:61.1%,P〈0.001),而低血压的发生率(29.9%:21.4%,P〈0.001),心衰的发生率(19.4%:11.1%,P〈0.001),心律失常发生率(55.2%:36.5%,P〈0.001),病死率(8.9%:3.2%,P〈0.001)和MACCE发生率(13.4%:9.5%,P〈0.05)均明显增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01。结论贫血是影响急性心机梗死药物溶栓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农村地区院间不同转院方式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再灌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入院、农村地区发病、6 h内完成首次医疗接触( FMC)并转诊到本院的STEMI患者155例,根据院间转运方式分为基层医院直接转院组(直接转院组)及经一、二级医院逐级转院组(间接转院组),比较2组间早期再灌注情况及住院病死率。结果直接转院组64例、逐级转院组91例;直接转院组中发病12 h内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率高于间接转院组(64.1% vs.30.8%,P<0.001),直接PCI比非直接PCI的OR=4.025(95% CI 1.934~8.377,P=0.000),总缺血时间较短〔(6.92±1.89)h vs.(9.37±1.66)h,P<0.001〕。直接转院组住院死亡1例,逐级转院组住院死亡6例,2组间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1.6%vs.6.6%,P=0.241),死亡患者均未接受PCI。结论 FMC后的STEMI患者转院至具备PCI条件的医疗单位有较高的直接PCI率;逐级转院方式使更多的患者延迟至12 h以后到达三级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