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相关蛋白(LRP)16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RAR)γ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及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LRP16过表达、抑制表达及对照细胞系。检测LRP16对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Luciferase法检测LRP16对PPAR反应元件(PPRE)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LRP16对PPARγ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表达的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LRP16过表达、抑制表达及对照细胞系。(2)过表达LRP16抑制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抑制表达LRP16促进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3)LRP16剂量依赖性的抑制COS-7细胞PPRE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4)LRP16抑制脂肪细胞PPARγ及GluT-4蛋白表达。结论LRP16通过下调PPAR7活.眭抑制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导致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细胞葡萄糖摄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PPARγ和PPARγ应答元件(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确定大黄单体成分大黄素是否能够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肝细胞葡萄糖摄取。方法 (1)构建PPARγ和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对20余种中药成分进行筛选;(2)将能够激活PPARγ和PPRE系统的大黄素与HepG2肝细胞进行培养,分别用RT-PCR/Southern杂交测定PPARγmRNA的表达;(3)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黄素处理后的HepG2细胞的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表达水平;(4)测定大黄素作用后的HepG2细胞对2-脱氧-[^3H]-D-葡萄糖摄取率。结果 (1)在筛查的中药成分中,大黄素作用24h后,呈剂量(0.04~180μmol/L)依赖性地增强COS-7细胞PPRE荧光素酶活性,其中90μmol/L浓度时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4倍(P〈0.01),而10μmol/L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强度为对照组的6倍(P〈0.01);(2)大黄素在90μmol/L浓度时刺激HepG2细胞PPARγmRNA表达水平增加2.7倍(P〈0.01);(3)大黄素的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刺激HepG2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PPARγ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3.1—3.8倍(P〈0.01);Glut2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2.5—4.3倍(P〈0.01);(4)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在90μmol/L浓度的大黄素作用24h后,约为对照组的5倍(P〈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素刺激HepG2肝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表达,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  相似文献   

3.
心肌细胞表达的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s)主要为GLUT-1和GLUT-4.GLUT-1主要调节组织细胞的基础葡萄糖需求,GLUT-4则在胰岛素、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Ca2+等刺激存在时,发挥转运葡萄糖的作用.糖尿病时心肌细胞GLUT-1和GLUT-4的表达及转位减少,其变化主要受血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缺血、缺氧状态的影响,同时受胰岛素、AMPK和Ca2+等信号通路的调节.上述多种因素共同调节糖尿病状态下心肌细胞GLUT-1、GLUT-4表达的变化及葡萄糖的摄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及SAA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DG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摄取率,用RT-PCR检测脂肪因子SAA3mRNA的表达。结果AGE显著减少3T3-L1脂肪细胞在胰岛素刺激下的葡萄糖摄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AGE显著增加脂肪细胞SAA3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方式。结论AGE能降低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3T3-L1脂肪细胞对淀粉样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5)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脂肪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诱导3T3-L1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用过表达sFRP5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FRP5-GFP)感染3T3-L1细胞并诱导成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经典Wnt下游靶基因和脂肪分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3T3-L1细胞分化成熟后,进行油红染色,观察过表达sFRP5对脂滴形成的影响;提取核浆蛋白,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FRP5对β-联蛋白核转位的影响。结果:3T3-L1细胞分化成熟后期,sFRP5、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2(PPARγ2)表达均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显著下调。而诱导分化成熟后,过表达sFRP5的3T3-L1细胞周期蛋白D1无显著改变。与空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FRP5的3T3-L1细胞脂滴形成无明显变化。给予3T3-L1细胞重组小鼠sFRP5直接刺激或感染Ad-sFRP5-GFP,均未明显改变β-联蛋白核转位。结论:sFRP5的表达随着脂肪细胞分化而显著增加,但不影响体外脂肪细胞分化,sFRP5在体外不直接通过拮抗Wnt/β-联信号通路的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格列喹酮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葡萄糖摄取及葡萄糖转运相关蛋白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格列喹酮干预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胰岛素组(1×10-7mol/L胰岛素)、格列喹酮组(1×10-5mol/L格列喹酮)、格列喹酮+胰岛素组(1×10-5mol/L格列喹酮+1×10-7mol/L胰岛素).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中葡萄糖水平,DMEM组葡萄糖含量平均值减去其余各孔葡萄糖含量算得各孔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液闪计数法检测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量;采用半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中葡萄糖转运体4 mRNA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11.0±0.5)vs(7.9±0.6)mmol/L,q=0.36,P<0.01];格列喹酮+胰岛素组C2C1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较胰岛素组增多[(13.8±0.7)vs(12.3±0.6)mmol/L,q=0.72,P<0.01].胰岛素组、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均增加,分别为空白组的(1.68±0.09)、(1.52±0.23)、(1.23±0.16)倍(q值分别为14.78、11.30、5.00,均P<0.01);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增加较格列苯脲组明显(q=6.30,P<0.01),格列喹酮+胰岛素组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为空白组的(1.93±0.12)倍(q=13.04,P<0.01),且明显高于胰岛素组(q=5.43,P<0.01).格列喹酮组C2C12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 mRNA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格列喹酮可促进C2C1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并未增加C2C12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肝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方法 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ore通过Lipofecta- mineTM基因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HepG2细胞,经Western blot证实有HCV核心蛋白表达.应用放射同位素法检测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JAZF1基因抑制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构建JAZF1小发夹RNA (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3T3-L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JAZF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氢三放射示踪法检测3T3-L1细胞糖摄取率;蛋白印记法检测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蛋白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JAZF1-shRNA;转染脂肪细胞48 h后,JAZF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氢3放射性示踪法显示转染组葡萄糖摄取率明显降低(P<0.05);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5),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内脏脂肪素(Visfatin)、胰岛素诱导基囚-2 (Insig-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油红O染色显示JAZF1转染组细胞内脂质积聚明显,比对照组升高约25%(P<0.05).结论 JAZF1基因抑制可减少基础糖转运,增加脂质与胆固醇合成,减少脂质分解并减少相关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脂肪细胞是一类具有增殖和向脂肪细胞分化潜力的特异化的前体细胞,如能找到可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因子或药物,并在脂肪组织移植的同时使用,则有希望提高脂肪组织的移植效果,本实验探索一种新的人体肥胖关联基因和外周脂肪细胞激动剂一基因重组融合蛋白hNPY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hNPY基因上下游序列,经过PCR反应合成hNPY的cDNA后与pET28a+载体重组,再将已构建好、并经测序确认无误的重组质粒pET28a—NPY转导至大肠杆菌BL21(DE3),再由IPTG诱导表达hNPY融合蛋白、并进行纯化;然后,将体外培养的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经由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进行联合诱导;诱导2d后,再将此细胞分为三组,即空白对照组(未加任何诱导剂组)、经典诱导组(胰岛素诱导)和实验干预组(hNPY融合蛋白干预),其中,实验干预组再按照hNPY融合蛋白浓度不同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浓度组(10^-8mol/L、10^-19mol/L和10^-9 mol/L)。分别于细胞培养的第7d和第12d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再于细胞培养的第12d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同时,采用MTT法检测该细胞的增殖状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低浓度(10^-10 mol/L)的hNPY融合蛋白,无明显促进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效果;中浓度(10^-9 mol/L)的hNPY融合蛋白,可有效促进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细胞数量增多;而高浓度(10^-8 mol/L)的hNPY融合蛋白,不仅能明显促进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且能显著提高该细胞C/EBPa和PPARγ的表达水平、而明显降低INSIG-2的表达。结论:高浓度(10^-8mol/L)的基因重组融合蛋白hNPY能够明显促进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其促进3T3-L1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很可能与上调PPARγ、C/EBPa表达和降低INSIG-2表达水平有关,这提示:hNPY作为脂肪细胞膜上受体NPYR的有效促进剂或激动剂,未来很可能成为人体外周脂肪细胞一个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xendin-4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及糖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分别用Exendin-4等干预,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积聚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细胞糖脂代谢标志基因GLUT-4、PPARγ、HSLmRNA表达水平。酶法测定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结果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质内大片脂滴呈亮红色,而未分化细胞不被油红O染色。在脂肪细胞分化第0天和第6天用Exendin-4干预,脂肪细胞内TG的含量较空白组增加(P〈0.01),GLUT-4、HSL、PPARγ mRNA的表达上调(P〈0.01);在脂肪细胞分化的第12天干预,Exendin-4对肪细胞分化及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结论Exendin-4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并上调糖脂代谢相关基因GLUT-4、PPARγ、HSL mRNA表达,可能为Exendin-4抗糖尿病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表达新型饱食分子蛋白(nesfatin-1)对L6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下游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L6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后,用过表达nesfatin-1的腺相关病毒(AAV)和空载对照腺相关病毒(PC)感染L6细胞,将细胞分为四组,分别为空载对照腺相关病毒组(PC组),PC+棕榈酸(PA)组,过表达nesfatin-1组,nesfatin-1+PA组,四组均加入100 nmol/L重组人胰岛素(Insulin),PC+PA组和nesfatin-1+PA组再加入250μmol/L PA处理24 h后收集培养基上清,用葡萄糖过氧化物酶方法测定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用Western印迹检测PI3K、AKT及其下游信号分子GSK-3β、GLUT-4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PC组比较,过表达nesfatin-1组p-AKT、GSK-3β、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PC+PA组相比,nesfatin-1+PA组p-AKT、GSK-3β、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nesfatin-1组相比,nesfatin-1+PA组p-AKT、GSK-3β、GLUT-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过表达nesfatin-1可显著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减轻胰岛素抵抗,并经PI3K-AKT通路上调下游GSK-3β、GLUT-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细胞学角度研究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摄取FDG的差异,观察FDG区分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的能力。方法两株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与FDG行细胞结合实验,以及细胞分别在葡萄糖、胰岛素和5-氟尿嘧啶干预下与FDG行细胞结合实验,计算FDG摄取率。Western blot法检测2种肿瘤细胞中Glut1、Glut3、Ki-67、OPN的含量表达,对灰度值(IOD)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对FDG摄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葡萄糖、胰岛素干预下,高、低不同转移特性肝癌细胞FDG摄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氟尿嘧啶干预下,两株细胞FDG摄取率无差异(P〉0.05)。FDG摄取相关指标Glut1和Glut3、肝癌增殖性指标Ki-67、转移相关因子OPN在MHCC97-H中表达高于MHCC97-L。结论单纯FDG尚不能区分具有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在不同条件的干预下FDG可以对高低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做出有意义的区分,葡萄糖和胰岛素对两种细胞摄取FDG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编码人抵抗素基因的pcDNA 3.1(+)真核表达载体在HepG2肝癌细胞中进行稳定转染,以建立抵抗素诱导的肝性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方法 实验分3组:HepG2细胞组;空质粒组;抵抗素基因转染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 进行抵抗素基因和蛋白表达鉴定,用微量化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作用.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抵抗素基因转染组抵抗素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而空质粒组无显著差异(P>0.05).RT-PCR扩增产物电泳表明:抵抗素基因转染组有目的 条带出现,而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无目的 条带出现,细胞葡萄糖摄取实验表明:抵抗素基因转染细胞对葡萄糖摄取作用下降.结论 过度表达人抵抗素基因的胰岛素抵抗的肝细胞建模成功.  相似文献   

14.
人参皂甙Rb1促进3T3-L1脂肪细胞分化并抑制脂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b1(Rb1)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分解的作用,并探讨人参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b1作用6d,各组脂肪细胞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TG)含量、^3H-葡萄糖转运率检测,并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对脂肪细胞PPARγ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和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4的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测定;运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测定Rb1与PPARγ结合亲和力;在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加入Rb1孵育后,测定释放到上清液的甘油含量。结果Rb1能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并呈剂量依赖关系,10μmol/L浓度使细胞内TG含量增加约56%,同时PPARγ2和C/EBPα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下游基因ap2的mRNA水平也明显增加。分化过程中加入Rb1的脂肪细胞基础和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转运率增加。Glut4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升,而Glut1则未见显著变化;SPR检测结果显示Rb1具有PPARγ结合活性,提示Rb1是PPARγ的配体;在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中,Rb1抑制基础脂肪分解,10μmol/L浓度使上清甘油含量下降约50%,但对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脂解没有影响。结论 Rb1作为PPARγ的配体,通过上调PPARγ2,2C/EBPα的表达促进脂肪细胞的脂肪形成;增加基础和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同时抑制基础脂解。以上结果表明人参和人参皂甙抗糖尿病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基础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激酶(GCK)在间歇低氧大鼠模型肝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间歇低氧引起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机制.方法 24只6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间歇低氧4周组(IH4组)和间歇低氧8周组(IH8组),每组8只.间歇低氧组按预设通气模式每天给予间歇低氧暴露8h,对照组给予间歇压缩空气,暴露时间同IH4组.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细胞GLUT-2、GCK蛋白表达变化,并利用平均灰度值对蛋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H4组及IH8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均升高,ISI均降低,且IH8组更明显(F=161.92、51.46、126.99、83.87,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IH4组及I-H8组肝细胞GLUT-2、GCK蛋白表达均降低,且IH8组更显著(F=184.91、240.85,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LUT-2、GCK平均灰度值与ISI呈负相关(r=-0.886、-0.906,P均<0.05),与HOMA-tR呈正相关(r=0.894、0.869,P均<0.05).结论 间歇低氧暴露使大鼠肝细胞GLUT-2、GCK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参与间歇低氧条件下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前尚无文献报道人突触相关蛋白与脂蛋白代谢和泡沫细胞形成、凋亡的关系。本文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THP 1细胞泡沫化过程中人突触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 ,用制备的兔抗人突触相关蛋白多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血管细胞及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THP 1细胞用 16 4 0培养 ,PMA处理诱导其向巨噬细胞分化 ,实验组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终浓度 80mg/L) ,对照组不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根据人突触相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以看家基因GAPDH为内对照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人突触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用特异的抗人突触相关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突触相关蛋白在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THP 1细胞和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人突触相关蛋白基因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THP 1细胞泡沫化过程中表达增高 ,与抑制消减杂交结果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或流式细胞术检测 ,人突触相关蛋白在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THP 1细胞和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均有表达 ,主要定位在细胞质 ,与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人突触相关蛋白在多种细胞中均有表达 ,人突触相关蛋白基因在单核细胞泡沫化过程中表达增高 ,可能与单核细胞源性泡沫化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高糖高胰岛素培养3T3-L1脂肪细胞,建立IR细胞模型,外源性H2S供体NaHS(10-5、10-4和10-3mol/L)处理IR 3T3-L1细胞12、24和48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检测葡萄糖的摄取。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模型组细胞葡萄糖消耗和摄取量以及Glu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所有浓度的NaHS均未影响细胞活力。与IR模型组比较,NaHS(10-4和10-3mol/L)处理24和48 h显著增加细胞葡萄糖消耗和摄取量以及Glu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P<0.05)。结论外源性H2S改善了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脂肪细胞的IR,其机制可能与H2S上调Glut4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S100A16基因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过表达S100A16的慢病毒载体(PLJMI-S100A16-GFP),转染3T3-L1细胞.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S100A16正常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S100A16的表达;采用油红O观察脂滴堆积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S100A16是否与p53相互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S100A16过表达3T3-L1细胞株;随着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S100A16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高表达S100A16能够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促进甘油三酯在脂肪细胞内聚集(P<0.01),同时上调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y、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脂蛋白脂酶、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及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P<0.05或P<0.01);免疫共沉淀结果提示,S100A16蛋白与p53相互作用.结论 S100A16通过抑制p53活性进而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蔡红许  宋平平  张百江 《山东医药》2010,50(27):114-115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属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近年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早期多元明显症状。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相关基因、蛋白的研究成为热点。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是一组有着高度结构同源性的糖蛋白分子,为介导细胞进行葡萄糖摄取的主要载体,在人体各组织、细胞中广泛存在。目前发现GLUT家族成员有14种,其中GLUT-1在体内分布最广,各组织中均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黄酸改善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1)5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15)和糖尿病组(DM,n=40).NC组以基础饲料喂养,DM组以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ms/kg),其中30只成模大鼠再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C)和糖尿病大黄酸治疗组(DM-T),后者即开始大黄酸灌胃(100 mg·kg-1·d-1),灌胃11周后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记录体重、肝重,测定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同醇(TC)、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浓度(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γ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表达.结果 实验结束时,测得DM-C组FBG[(22.57±3.23 vs 7.11±1.44)mmoL/L,P<0.01]、TG[(0.89±0.29 vs 0.58±0.17)mmoL/L,P<0.01]、HbA1C[(12.49±1.96 138 8.36±0.84)%,P<0.01]、GSP[(57.29±4.14 vs13.43±2.70)μmol/L,P<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365±0.133 vs 1.233±0.159)μg/L,P<0.05]较NC组均显著升高.DM-C组肝重指数亦明显高于NC组(0.032±0.004 vs 0.024±0.002,P<0.01),FINS与NC组无明显差别,ISI较NC组下降明显[In(ISI),-5.46±0.61 vs -4.81±0.75,P<0.05],HOMA-IR较NC组升高[In(HOMA-IR),2.34±0.64 vs 1.70±0.78,P<0.05].DM-C组肝脏PPARγ [11 131.7(5 723.1-18 979.4) vs 48 782.1(21 576.7-108 829.5),P<0.01]和GLUT-2(0.98±0.35vs 1.29±0.27,P<0.05)表达较NC组有明显下降趋势.而DM-T组大鼠的FBG[(15.94±3.16)mmol/L]、HbA1C[(10.51±1.74)%]和GSP[(47.31±6.09)μmol/L]、In(HOMA-IR)(1.86±0.30)等较DM-C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n(ISI)(-4.97±0.29)较DM-C组升高明显(P<0.05).肝脏PPARγ/[35 156.3(24 554.3-86 660.9)],GLUT-2(1.55±0.55)蛋白表达水平较DM-C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 大黄酸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HbA1C及GSP、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PARγ、GLUT-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