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4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分析肾上腺大占位的构成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493例肾上腺占位直径≥4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诊原因、是否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影像学资料等。所有患者按内分泌功能评估结果分为功能性占位(n=264)与无功能性占位(n=229),按良恶性评估结果分为良性占位(n=348)与恶性占位(n=145),分析功能性占位、恶性占位所占比例及疾病谱分布情况。结果 (1)493例患者就诊年龄(47.7±14.3)岁,首诊原因主要为肾上腺意外瘤(289例,58.6%)。(2)肾上腺大占位中功能性占位多于无功能性占位[53.6%(264/493) vs.46.4%(229/493)];功能性占位中嗜铬细胞瘤占比最高(65.5%),无功能性占位中髓样脂肪瘤占比最高(22.3%);功能性占位与无功能占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位置及瘤体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肾上腺大占位中良性占位多于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AI)的检出率大幅增多,其中,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占据较高比例(从1.0%~29.0%不等),现有研究结果证实:SCS有着与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相类似的不良临床结局。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使得如何将SCS从AI中鉴别出来成为临床工作中一大难点。不过,即便存在很大争议,目前研究以及国际指南仍旧一致认为:午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其最佳诊断试验,午夜血清皮质醇次之,8:00时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具有参考意义,而24 h尿游离皮质醇诊断价值有限。从不同角度评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状态的多项试验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提高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同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5年1月至2008年4月入院的1 19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共100例行手术治疗,98%(98/100)病例绛病理检查确诊为胰岛素瘤.术前各项定位检查的阳性率:B超22.9%(17/74),CT 55.2%(48/87),磁共振(MRI)58.8%(10/1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6.6%(49/64),内镜超声(EUS)93.3%(42/45),超声造影(UC)94.7%(18/19).每项检查的准确率:B超88.2%(15/17),CT 87.5%(42/48),MRI 90.0%(9/10),DSA 100.0%(49/49),EUS 85.7%(36/42),UC 83.3%(15/18).术前有1~3项定位检查阳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8.9%(24/27)、96.9%(32/33)及94.7%(18/19).手术组中,63例行CT和B超检查,阳性率47.6%(30/63);53例行CT和DSA检查,阳性率为75.5%(40/53);37例行CT和EUS检查,阳性率为89.2%(33/37);31例行EUS和DSA检查,阳性率为90.0%(28/31);14例行DSA和UC检查,阳性率为78.6%(11/14);13例行CT和UC检查,阳性率92.3%(12/13);11例行EUS和UC检查,阳性率90.9%(10/11).结论 术前有2项以上相符合的定位榆查,能大大提高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以CT、DSA、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阳性率较高.兼顾费用和检查的创伤,推荐采用CT、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定位.  相似文献   
5.
大黄素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细胞葡萄糖摄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PPARγ和PPARγ应答元件(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确定大黄单体成分大黄素是否能够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肝细胞葡萄糖摄取。方法 (1)构建PPARγ和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对20余种中药成分进行筛选;(2)将能够激活PPARγ和PPRE系统的大黄素与HepG2肝细胞进行培养,分别用RT-PCR/Southern杂交测定PPARγmRNA的表达;(3)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黄素处理后的HepG2细胞的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表达水平;(4)测定大黄素作用后的HepG2细胞对2-脱氧-[^3H]-D-葡萄糖摄取率。结果 (1)在筛查的中药成分中,大黄素作用24h后,呈剂量(0.04~180μmol/L)依赖性地增强COS-7细胞PPRE荧光素酶活性,其中90μmol/L浓度时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4倍(P〈0.01),而10μmol/L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强度为对照组的6倍(P〈0.01);(2)大黄素在90μmol/L浓度时刺激HepG2细胞PPARγmRNA表达水平增加2.7倍(P〈0.01);(3)大黄素的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刺激HepG2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PPARγ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3.1—3.8倍(P〈0.01);Glut2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2.5—4.3倍(P〈0.01);(4)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在90μmol/L浓度的大黄素作用24h后,约为对照组的5倍(P〈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素刺激HepG2肝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表达,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  相似文献   
6.
SIADH是住院低钠血症患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以稀释性低血钠、低血浆渗透压、尿钠和尿渗透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因患者致残、致死率高,故明确诊断至关重要。诊断为排他性,需与其他引起低钠血症的病因进行仔细鉴别。治疗方面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方面,目前国际指南推荐限水治疗为一线治疗措施,而抗利尿激素受体拮抗剂疗效确切,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异位甲状腺病历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13例为舌甲状腺,11例为胸骨后甲状腺。后者中2例为甲状腺癌。24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测定了甲状腺功能,其中4例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异位甲状腺较为少见,缺乏特异性表现,要加强对该疾病的正确认识,结合仔细查体,甲状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尤其是核素显像定位诊断异位甲状腺,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帕米膦酸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所致高钙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8例PHPT且使用帕米膦酸钠治疗患者入院后14d内的血钙、肌酐、白细胞水平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帕米膦酸钠用药后第1天即起效,平均血钙由4.02mmol/L降至3.58mmol/L,降低血钙最佳作用时间5-7d,血钙最大降幅为40.0%,其中5例血钙降至正常范围。不良反应:6例出现体温升高(最高39.5℃),最早在用后24h内出现,持续2-5d,经对症治疗均能缓解;1例血白细胞降低至4.0×10^9/L以下;3例出现血肌酐轻度升高,2例出现膝关节、手指关节痛或肌痛。结论帕米膦酸钠治疗PHPT高钙血症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是PHPT患者术前控制血钙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MSII)注射强化控制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总院内分泌科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住院的9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时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治疗后CSII组与MSII组静脉血空腹血糖(FBG)分别由(13.53±5.01)mmol/L和(12.25±3.49)mmol/L下降到(5.56±0.76)mmol/L和(6.07±0.97)mmol/L,CSII组FBG下降程度更大(P=0.005)。静脉血餐后2h血糖(2hPG)分别由(19.56±5.82)mmol/L和(18.69±3.98)mmol/L下降到(6.93±1.07)mmol/L和(7.28±1.54)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7个时点指血血糖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标时最高与最低血糖差值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29),血糖曲线下面积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17)。CSII组与MSII组GSP分别由(407±79)μmol/L和(410±100)μmol/L下降到(266±74)μmol/L和(297±83)μmol/L,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两组治疗后绝对下降值CSII组更显著(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3.66±1.41)d,显著短于MSII组的(5.83±1.77)d(P<0.05)。CSII组在达标时和治疗第7天的胰岛素剂量分别是(40.23±7.47)U/d和(36.06±9.71)U/d,均显著少于MSII组的(47.71±17.74)U/d和(45.63±11.91)U/d(P均<0.05)。两组有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共35例次,CSII组与MSII组分别有15例次和20例次,其中CSII组血糖≤3.9mmol/L和≤2.8mmol/L的分别为7和0例次,MSII组分别为19和8例次,前者均少于后者。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尚未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但与MSII相比,CSII治疗在降低FBG、缩小血糖波动和整体血糖控制方面更显著,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垂体分泌过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引起的库欣综合征即库欣病,约占库欣综合征患者总数的70%.其男女发病率差别显著,男女性别之比为1:3-1:8.库欣病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和研究,因而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性别患者临床和生化特点的差异,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