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对肥胖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治疗,发现肥胖组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0.70±0.15U·kg^-1·d^-1)较非肥胖组(0.61±0.23U·kg^-1·d^-1)明显增加(P〈0.01),胰岛素用量与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对伴与不伴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发现感染组平均胰岛素用量(0.67±0.24U·kg-1·d-1),较非感染组(0.60±0.18U·kg-1·d-1)高(P<0.05);主要为基础率高,餐前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血糖达标和胰岛素用量的主要因素是感染、血糖水平和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3.
不同热量营养支持对伴吞咽困难急性卒中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热量营养支持对伴吞咽困难急性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43例伴吞咽困难的急性卒中患者,首选肠内营养,当胃肠功能受限者,给予肠外营养补充。根据所提供的热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104.6kJ·kg·d^-1为高热量组,平均(114.1±10.0)kJ·k^-1·d^-1;〈104.6kJ·kg^-1·d^-1为低热量组,平均(62.8±12.3)kJ·kg^-1·d^-1。两组所提供的蛋白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①低热量组病死率(31.9%)高于高热量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719,P〈0.01);②低热量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mss)评分较入院前升高,高热量组的NIHSS评分较入院前降低,两组的NIHS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62,P〈0.01);③低热量组的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腹泻、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高热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低热量组的死亡危险是高热量组的8.967倍。结论对伴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不仅要注意补充蛋白质,更要注重补充足量的非蛋白热量。充足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伴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明显高血糖的初诊和非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应用方法。方法T2DM患者1276例,其中初诊组479例,非初诊组797例,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CSⅡ治疗使初诊和非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76±2.56天和5.87±2.69天,初诊组达标较快(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相似,平均每天0.69±0.31U/kg,基础用量占全天用量的61%,但初诊组达标后胰岛素减量较早,降幅较大(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相差不多(P〉0.05)。结论CSII治疗于高糖急性期的初诊和非初诊患者都能迅速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PCB)118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10)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给予不同剂量PCB118: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10、100、1000μg·kg^-1·d^-1,每周腹腔注射5d,造模13周后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计算糖负荷后30min胰岛素增值与血糖增值比值(△I30/△G30)、葡萄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AUCi/AUCg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均数比较。结果低、中、高剂量组空腹胰岛素水平[(19.0±7.1)、(18.5±3.1)、(22.1±1.2)mU/L]、30min胰岛素[(55.0±1.9)、(55.0±2.4)、(72.3±1.0)mU/L]及30min血糖水平[(22.32±2.44)、(19.87±1.89)、(21.90±2.88)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05±3.59)、(25.68±1.27)mU/L、(17.08±1.3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22、8.798、7.024,均P〈0.05);高剂量组60、120min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60min(46.3±1.2)比(18.1±1.1)mU/L,t=3.287,P〈0.05;120min(39.5±1.3)比(24.5±9.4)mU/L,t=2.435,P〈0.05],各剂量组△I30/AGmAUCi、AUCi/AUCg明显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5.548、7.130、5.509,均P〈0.05),低、中、高剂量组HOMA—IR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26±0.42、1.35±0.22、1.52±0.47比0.65±0.37,F=6.937,P〈0.05),上述指标在各剂量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PCB118持续暴露可能引起大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福辛普利灌胃。12周后检测血糖、血清肌酐、肾重指数,观察肾小球体积、肾小球基底膜变化,测定肾小球平均截面积(MGA)和肾小球平均体积(MGV)。结果DM组及不同剂量福辛普利组间血糖、血清肌酐均无统计学差异;与DM组相比,5mg·kg^-1·d^-1组肾重指数降低(P〈0.05),10mg·kg^-1·d^-1组肾重指数明显降低(P〈0.01),各福辛普利组MGA和MGV均缩小(P均〈0.01)。结论早期应用福辛普利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胰岛素泵与传统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80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组(40例),常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BG)〈10.0mmol/L]的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SII组治疗后各时段血糖(FBG,2hBG)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1,〈0.05)。和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时间显著减少[(12.9±3.3)d:(8.3±2.1)d],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46.9±5.1)U/d:(30.5±6.7)U/d]。P均〈0.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优于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硫氧还蛋白(TRX)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糖尿病(DM)和替米沙坦干预(TM)组。DM组和TM组大鼠高脂高糖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构建2型糖尿病(T2DM)模型,TM组予替米沙坦10mg·kg^-1·d^-1干预,8周后测定血浆生化指标、胰岛中胰岛素、TRX和TXNIP的表达。结果DM组和TM组空腹血糖、丙二醛以及胰岛中TXNIP水平均较NC组高(P〈0.05),TM组血糖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M组上述其余指标水平较DM组低(P〈0.05);DM组和TM组空腹胰岛素、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胰岛中胰岛素和TRX水平低于NC组(P〈0.05),但TM组高于DM组(P〈O.05)。结论T2DM大鼠胰岛TRX表达较正常大鼠降低,而TX—NIP升高;氧化应激水平和低胰岛素血症的改善可能与替米沙坦干预了这种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两种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时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般情况匹配且需要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进行治疗。在血糖达标前提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胰岛素总量无统计学差异[(38.0±6.2)w(40.0±5.1)U/d,P〉0.05]。两组平均血糖漂移幅度[(6.32±1.43)VS(6.86±1.51)mmol/L,P〉0.05]及血糖漂移系数[(1.35±0.22)VS(1.41±0.13),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低血糖事件少于门冬胰岛素3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vs8%,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赖脯胰岛素25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在血糖控制良好时,胰岛素总量、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7例GDM患者及20名糖耐量正常者(NGT)进行连续3d的皮下组织葡萄糖监测。GDM组和NGT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8岁与41岁,体质指数分别为24、25kg/m^2。计算比较2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三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DMMG),并统计血糖达标后胰岛素的使用情况。组间及组内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GDM组MAGE、PPGE及DMMG均较NGT者升高,分别为MAGE(4.3±0.2)比(1.6±0.3)mmol/L,早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BPPGE)(5.5±1.1)比(1.8±0.4)mmol/L,中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LPPGE)(3.1±0.3)比(1.3±0.2)mmol/L,晚餐餐后血糖漂移幅度(DPPGE)(3.4±0.4)比(1.5±0.2)mmot/L,DMMG(6.0±2.7)比(2.9±0.2)mmol/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5.6、2.3、2.8、6.1,均P〈0.05)。2组MBG、SDBG、MO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4、0.3,均P〉0.05)。GDM患者BPPGE较LPPGE和DPPGE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6,均P〈0.05)。GDM患者基础胰岛素用量占一天胰岛素总量15.0%,早餐的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占一天胰岛素总量的33.5%。结论CGMS是GDM监测血糖波动的有效手段,GDM患者以三餐后高血糖及餐后血糖波动为主,早餐血糖波动最为显著,餐时胰岛素用量为主,早餐餐时胰岛素用量最大。胰岛素用量与血糖波动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的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年龄≥75岁患者共81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按电脑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1)。对照组按药物说明书标准剂量使用国产替罗非班,试验组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国产替罗非班剂量,维持48h。监测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替罗非班静脉注射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2±0.020)μg·kg-1·min-1vs.(0.150±0.010)μg·kg-1·min-1,P0.05]。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18.2%±3.1%vs.7.3%±3.6%,P0.05),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43.9%(18/41)vs.15%(6/40),P0.01]。结论标准剂量的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可能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剂量对老龄患者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黄酸改善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及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n=15)及糖尿病造模组(DM,n=40),DM组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C,n=15)和糖尿病大黄酸治疗组(DM—T,n=15)。DM—T组予大黄酸100mg·kg^-1·d^-1灌胃11周。实验末检测各组大鼠FBG、FIns、TG、T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7(PPAR-γ)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在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17周末DM—C组较NC组FBG、TG明显升高,ISI明显降低,脂肪组织PPAR-γ及GluT-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M—T组较DM—C组FBG明显降低;ISI明显升高;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积分光密度有统计学差异;GluT-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积分密度(ID)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黄酸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PPAR-γ及GluT-4蛋白表达,降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胰岛素抵抗(IR)及高胰岛素血症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关系。方法101例原发性高血压(EH)、135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按是否伴MS各分为两个亚组进行比较。结果EH伴MS组血浆卧位醛固硐(ALD)水平、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HOMA-IR及IR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IHA伴MS组血浆卧位ALD水平、InsAUC、HOMA-IR及IR所占百分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和EH组。相关分析显示,伴MS两亚组的卧位ALD水平均与InsAUC及HOMA-IR显著正相关。结论MS患者较高的血浆ALD水平与高胰岛素血症及IR显著正相关,在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围手术期甘精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T2DM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la组,30例)及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DI组,30例),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比较2组患者降糖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Gla组血糖波动更小,达到良好血糖控制的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1);Gla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率均少于MDI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有效、安全、平稳、迅速地控制血糖,尤其适用于需要更有效补充基础胰岛素治疗阶段的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脂诱导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胰岛素抵抗(IR)模型,并探讨其糖脂代谢的变化。方法高脂喂养ApoE叫小鼠16周建立IR模型,采用3-^3H葡萄糖为示踪剂的扩展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其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脂代谢变化。结果普通饲料喂养ApoE^-/-小鼠(NF组)血浆FFA、TC、TG、LDL-C、HDL-C和Ins明显高于C57BL/6J小鼠对照(NC)组(P〈0.01和P〈0.05),而高脂喂养ApoE叫小鼠(HF组)上述指标又明显高于NF组(P均〈0.01),并且FBG也明显高于NF和NC组(P均〈0.01)。钳夹稳态时,HF组Ins明显高于NF和NC组(P均〈0.01),FFA、TC、TG虽被抑制,但仍明显高于NF和NC组(P均〈0.01);HF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低于NF和NC组(P均〈0.01)。在钳夹结束时,HF组葡萄糖清除率明显低于NF和NC组(P均〈0.01),而肝糖输出率则明显高于NF和NC组(P均〈0.01),仅被抑制51%。结论ApoE^-/-小鼠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和IR的遗传特征,长期高脂饲养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mindin的表达,分析其与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谢糖尿病中心及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E)将T2DM患者分为3组,即24h—UAE〈30mg的正常蛋白尿组60例,30mg≤24h-UAE〈300mg的微量蛋白尿组32例,24h-UAE≥300mg的大量蛋白尿组32例。应用ELISA法测定尿液mindin的水平,常规方法测定血、尿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等临床指标,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指标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T2DM患者尿mindin含量高于对照组f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对照组分别为161(119~255)、332(181—445)、426(230—937)和93(51—121)ng·ml^-1·μmol^-1·L^-1,F=30.196,P〈0.05],并与24h-UAE呈正相关(r=0.453,P〈0.05),T2DM患者各组mindin水平随24h-UAE的升高而递增;相关分析显示尿mindin与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血糖、24h-UAE、病程呈正相关(r=0.426、0.2336、0.383,0344、0.453、0.511,均P〈0.05),而与eGFR呈负相关(r=-0.383,P〈0.05);结果显示尿液mindin(OR=1.481,95%CI:1.187—1.847)、空腹血糖(OR=0.842,95%CI:0.756~0.939)、舒张压(OR=1.051,95%CI:1.003~1.101)是T2DM患者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尿液mindin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伤并与肾功能损伤的程度相关,尿液mindin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判断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住院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年龄≥18岁为成年的切点,将患者分为成年起病组(516例)和非成年起病组(226例),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差异。新诊断患者根据起病时是否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分为伴DKA组(68例)及不伴DKA组(257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和生化特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最小有意义差异t检验,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结果26年间我院收治的T1DM患者共742例,所有患者中男性402例(54.2%),女性340例(45.8%);平均发病年龄为23(1~61)岁,154例(20.8%)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龄≥18岁的患者516例(69.5%),其体质指数(BMI)为(16±9)kg/m。。与非成年起病组比较,成年起病组血尿酸水平[(274±122)比(243±97)Ixmol/L,t=2.631]、高血压发生率(14.9%比7.1%,)(2=8.818)均明显增高(均P〈0.05),而成年起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9.7%±3.1%比10.7%±2.8%,t=3.221)、起病时发生DKA(20.9%比24.3%,t=4.276)及使用胰岛素泵(0.2%比16.4%,)(2=16.269)和多次胰岛素注射(57.6%比64.6%,x2=1.517)治疗的患者比例及胰岛素用量[(0.7±0.3)比(0.9±0.4)U/kg,t=5.061]均明显低于非成年起病组(均P〈0.05);与不伴DKA组比较,伴DKA组的空腹血糖[(23±10)比(19±8)mmol/L,t=3.688]明显增高,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7例患者在入院时已明确诊断为T1DM,分别有37.4%和26.9%的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30例(4.0%)的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70%(21例)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结论我院住院的T1DM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以成年起病者多见,成年起病的T1DM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尿酸水平高于非成年起病者,起病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成年起病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Fins)及24小时尿微量自蛋白排泄量(24hMAu),探讨FF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DN之间的关系。方法9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MAU分为三组,并检测FFA、血脂、FPG、Fins、HbA,c,计算HOMA-IR。结果(1)微量蛋白尿(MA)组及临床蛋白尿(CA)组FFA水平较正常蛋白尿(NA)组明显增高(P〈0.05)。(2)MA组和cA组HOMA-IR较NA组均升高,CA组有显著差异(P〈0.01);CA组较MA组也显著增高(P〈0.01)。(3)MA组和CA组TG、TC均较NA组明显增高(P〈0.05),cA组TG较MA组明显增高(P〈0.05),LDL-C较NA组明显增高(P〈0.059,HDL-C较NA组明显降低(P〈0.05)。(4)FFA与TG、24hMAU、Fins及HOMA-I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N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及IR,且FFA水平与24hMAU、HOMA-I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三甲医院的特点,探索糖尿病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人选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80例应用胰岛素治疗且无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Excel随机抽样方法分为2组(管理组和对照组),各190例患者。其中管理组患者男性91例,女性99例,年龄(54±8)岁,体质指数(BMI)(25±3)kg/m^2,病程(8±3)年,对照组患者男性88例,女性102例,年龄(56±7)岁,BMI(26±3)kg/m^2,病程(8±3)年,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管理组对患者进行一体化糖尿病管理,对照组按三甲医院的常规方式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对两组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管理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生活满意度及自信心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81-27.74,均P〈0.05)。对照组BMI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4)比(26±3)kg/m^2,t’=-10.51,P〈0.05],而管理组BMI未见显著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比(25±3)kg/m^2,t=1.65,P〉0.05]。治疗后,管理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5)。管理组生活满意度、自信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6%±4%、95%±4%和62%±10%、60%±11%,t’=42.60、41.69,均P〈0.05);管理组的胰岛素用量及每日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38±0.03)、(0.55±0.07)U·kg^-1·d^-1和(11±3)、(16±6)元/d,t’=-30.77、-9.21,均P〈0.05]。结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使血糖控制更好,患者更有自信心,而所用的每日药物费用则下降了27.8%。在目前医疗费用超标的情况下,该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测量其腰围、身高、体重、血压,使用DEXA测量躯干脂肪比例,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e),并与同期健康体检的112名健康人(对照组)做横断面对照。根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和是否肥胖将总体对象分为4组:肥胖糖尿病组(DMOB组,78例,男41例,女37例)、非肥胖糖尿病组(DMNOB组,45例,男23例,女22例)、肥胖对照组(OB组,69名,男35名,女34名)及非肥胖对照组(NOB组,43名,男21名,女22名)。计量资料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腰围、体质指数(BMI)、躯干脂肪比例对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影响。结果DMOB、DMNOB、OB、NOB组躯干脂肪比例分别为38%±4%、24%±6%、38%±5%、26%±6%。DMOB组HOMA-IR均较DMNOB、OB、NOB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1±1.0、1.6±0.8、1.6±0.4、1.3±0.4,F=1.518,P〈0.05);DMOB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均较DMNOB组增高(t=2.173~3.058,均P〈0.05)。DMNOB组DBP、HbAlc、TC、TG及LDL-C均较OB及NOB组增高(F=0.569~47.704,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观察组BMI、躯干脂肪比例均为HOMA-IR的影响因素(OR=1.749、1.987,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躯干脂肪比例、腰围、BMI、SBP、糖尿病病程、TG、LDL-C、HbAle、FPG、FINs、HOMA-IR与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2-0.470,均P〈0.05)。结论DEXA测量的躯干脂肪比例可评价腹型肥胖,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且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