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应用方法,分析影响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 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总体胰岛素泵应用情况,在初诊、老年伴肥胖或感染等特殊情况下胰岛素泵应用上的差别.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总体血糖在(5.7±2.6)d达标,达标时单位胰岛素用量为(0.69±0.31)U·kg-1·d-1;初诊组达标较快,达标后胰岛素减量更早,幅度更大,达到临床缓解的比例更高;老年组夜间基础率较低,且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较大;伴肥胖组餐前胰岛素用量较大,但低血糖风险较低;伴感染组胰岛素用量较大,主要是基础率明显增加;血糖达标天数和胰岛素用量主要与感染、基础血糖及肥胖显著相关.结论 对不同人群的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应用方法存在着差别,患者的感染、基础血糖和肥胖指标有助于确定初始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2.
LADA属于T1DM,其早期表现类似T2DM.LADA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发病率为10%.国内外公认的LADA诊断要点为成年起病、存在胰岛自身抗体和诊断后至少6个月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其中,胰岛自身抗体是诊断LADA的重要指标.基因、非胰岛细胞的自身抗体和细胞免疫标志可能成为新的辅助诊断依据.早期应用胰岛素可能对部分LADA患者胰岛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暴发性1型糖尿病及经典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入选2005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6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和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初发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24例(经典1型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咽痛、咳嗽、发热等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入院时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酐、血钾、白细胞计数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经典1型糖尿病组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升高[分别为(46±6)、(19±6)岁,t=9.89,P<0.01],糖尿病病程明显缩短[分别为(3.5±2.7)、(52.5±32.6)d,t=3.63,P<0.01],咽痛、咳嗽、发热等流感样症状明显增多[分别为50%(3/6)、0(0/24),x2=13.33,P<0.01],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亦增多[分别为83%(5/6)、0(0/24),x2=24.00,P<0.01].与经典1型糖尿病组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组入院时随机血糖升高[分别为(44±7)、(23±4)mmol/L,t=9.22,P<0.01],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分别为(7.1±1.0)%、(14.4±2.2)%,t=7.66,P<0.01],餐后2 h C肽减少[分别为(0.21±0.17)、(0.58±0.39)μg/L,t=2.29,P<0.05],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分别为(206±124)、(10±2)U/L,t=8.18,P<0.01],肌酸激酶升高[分别为(1038±447)、(79±10)U/L,t=11.11,P<0.01],肌酐增加[分别为(179±39)、(55±16)μmol/L,t=12.33,P<0.01],血钾升高[分别为(5.2±0.7)、(3.4±0.8)mmol/L,t=5.07,P<0.01],白细胞计数增多[分别为(21.0±8.1)×109个/L、(6.0±1.9)×109个/L,t=8.64,P<0.01].结论 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代谢紊乱更为严重,免疫反应更加强烈,容易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QT离散度(QTd)反映心室肌有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区域性变化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本文分析Lown Ⅱ级、ⅣA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QTd与QTcd值,旨在探讨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监测频率2型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血糖监测频率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南京地区3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监测频率分层:A组(0次/月)、B组(0~10次/月)、C组(10 ~20次/月)、D组(>20次/月),并记录身高、体重、随机血糖、血糖仪使用情况、就诊频率等项目、并检测HbAlc.结果 HbAlc组间比较示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高于C、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bAlc与监测频率无相关性(P>0.05),与糖尿病病程、随机血糖成正相关(r=0.246,P <0.01;r=0.334,P <0.01),与就诊频率成负相关(r=-0.116,P<0.05).结论 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有效性欠佳,需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便携式微量注射泵是一种微电脑控制下的活塞泵;无需交流电,输液袋规格有多种选择(50~500ml),具有便携和支持大量输液特点,弥补了现有产品的不足.文中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评价活塞型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在持续静脉给药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3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使用便携式微量注射泵),对照组(66例,使用WZ-50C2型微量注射泵),经过4h比较2组输液总量准确性,即输液精度、输液速度稳定性、合格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输液精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别比较2组用药0.5、1、3、4h后血糖与胰岛素量,间接推断2组输液速度的稳定性相似;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综合评价2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组活塞型便携式微量注射泵与对照组微量注射泵在持续静脉给药方面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综合评价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8.
对伴与不伴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行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治疗,发现感染组平均胰岛素用量(0.67±0.24U·kg-1·d-1),较非感染组(0.60±0.18U·kg-1·d-1)高(P<0.05);主要为基础率高,餐前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血糖达标和胰岛素用量的主要因素是感染、血糖水平和体质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南京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的患病率、发病相关因素及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之间关系。方法通过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5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病史及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NAFL组与对照组(NC),记录并统计临床病史及检验资料。结果(1)NAFL患病率为42.5%;NAFL组年龄、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胱抑素C均显著低于NC组( P<0.05);NAFL组C肽120 min、BMI、尿微量白蛋白、踝肱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NC组( P<0.05)。(2) NAFL组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NC组( P<0.01)。(3) NAFL组骨密度显著低于NC组( 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NAFL与年龄、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呈负相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肽、餐后C肽等指标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示:甘油三酯、BM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NAFL独立相关。结论(1) NAFL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2)NAFL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水平较单纯2型糖尿病低,临床上需关注NAFL患者骨代谢情况,及时发现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