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多能干细胞是一种能够分化成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能力的细胞。目前有四种技术可获得多能干细胞,分别为体细胞核转移技术、体细胞与多能干细胞融合技术、利用多能干细胞提取物诱导技术、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1996年7月Wilmut虽然通过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培育出世界上首例哺乳动物"多莉羊",使治疗性克隆有了实质性进展,但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形成胚胎和个体发育的低效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而体细胞与多能干细胞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2.
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禁止克隆人体胚胎 ,英国政府于本周紧急立法以阻止繁殖性克隆研究的进行。与此同时 ,美国科学家宣布进行首次人体胚胎克隆 ,并强调其仅限于治疗研究 (BMJDec 2 4 ,P12 0 3)。11月 2 5日 ,JoseCibelli及其同事在网络杂志JournalofRegeneration (e biomed :www liebertpub com/ebi)上描述了怎样通过体细胞核转移来克隆人体胚胎 (与 4年前多利羊的克隆方法相同 )。从人体皮肤细胞中提取的DNA被置入无核的人体胚胎 ,并受到化学制品及生长因子的作用。根…  相似文献   

3.
1997年2月27日,苏格兰Midi。比卜anRoslin研究所的IanWilmut博士和他的合作者在《自然》杂志上报导了克隆羊“D0lly”研制成功,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引起了巨大轰动。Wilmut领导的研究小组描述该克隆过程为:首先应用微处理技术将全部DNA从一个刚刚排出的卵子中移出,然后将一只名为Dolly的6岁母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与经处理过的卵子结合,使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在羊胚胎中得以表达l‘]。文章发表后,人们对这项突破性生物技术所创造的奇迹叹为观止,并对应用前景表示极大的关注。克林顿总统首先表示反对将这项技术用于克隆人。他迅…  相似文献   

4.
HUGO伦理委员会关于克隆的声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3月在布里斯班经HUGO理事会批准前言“克隆”这个术语在一般意义上用来指用无性生殖产生个体有机体或细胞的遗传拷贝 ,涉及一系列技术 ,包括胚胎分裂 ;将体细胞核转移到去核卵 ;以及用细胞培养建立来源于一个体细胞的细胞系。克隆的类型也可按照所说的有机体和该项技术用于的目的而加以区分。例如 ,人的克隆 (humancloning)可按照克隆的目的再细分为生殖性克隆、基础性研究和治疗性克隆。HUGO伦理委员会致力于探讨人类基因组共同体和他们在其中工作的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应用于其他生命形态的克隆对人类基因组研…  相似文献   

5.
TMSG-1基因转染对肿瘤转移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对肿瘤转移表型的影响。方法:将含TMSG-1全长开放阅读框架的1.5kb cDNA克隆于pcDNA3,构建正义及反义TMSG-1 cDNA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人肺巨细胞癌PG的高转移亚系BE1,挑选G418抗性克隆,RT-PCR检测正义或反义TMSG-1cDNA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进行转染细胞体外肿瘤生物学行为检测。结果:RT-PCR显示正义TMSG-1cDNA转染的BE1细胞(BE1-S)中TMSG-1表达明显高于BE1及空载体对照细胞,反义TMSG-1cDNA转染细胞(BE1-AS)中TMSG-1表达低于空载体对照细胞。与BE1及空载体对照细胞(BE1-V)相比,BE1-AS细胞体外生长较快,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而BE1-S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没有显著改变,但其穿越Matrigel的能力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减弱。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BE1-S的G0、G1期的细胞较BE1-V细胞比例增多,并且BE1-S出现了细胞凋亡峰。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反义TMSG-1基因转染可增强BE1细胞的体外生长、体外侵袭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而正义TMSG-1基因转染则使BE1细胞的侵袭能力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减弱,而对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支持TMSG-1是一个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6.
KAI1基因转染肝癌MHCC97-H细胞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与复发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KAI1基因是近年新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为深入研究KAI1基因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我们构建了KAI1正、反义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成功地分别转染入高转移潜能的肝癌MHCC97-H细胞株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类干细胞研究的科学与伦理学之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类干细胞研究的最具诱人前景的领域是人体胚胎干细胞,通过体细胞核转移实现治疗性克隆是关键步骤,治疗性克隆是治疗许多疾病的最有法的方法,但由于胚胎干细胞来自胚胎而产生的伦理问题及治疗性克隆与克隆人只差一步的法律禁区使人类干细胞研究自始至终小心翼翼,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给人类带来福音,而伦理以预警的方式维系了发展中的平衡和秩序。  相似文献   

8.
在恶性肿瘤转移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有很多基因在不同层次上参与调控,其中NM23就是引人注目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目前,人们已从不同角度对NM23基因作了详细研究。INM23基因及其蛋白产物N回23基因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teeg[’]等人1998年采用差别克隆杂交技术从高转移和低转移鼠K-1735黑色素瘤细胞系。DNA文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转移抑制基因,并且Steeg等人又用上述动物模型证实了NM。。基因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能力。现在人类的NM。。基因也已经被发现。实验表明[21:NM23蛋白主要定位于胞浆(64.4呢),也有少部分定位于胞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克隆家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 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研究CET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研究CETP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TRIzol提取家兔肝组织总RNA,采用RT-PCR 方法将RNA逆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用LA Taq酶进行PCR扩增,克隆出CETP基因,将CETP cDNA片段克隆至pMD19-T载体上,对重组的CETP- pMD19-T测序后,登录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利用nnPredict软件分析预测CETP的二级结构。将CETP
cDNA片段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及酶切鉴定。结果:测序及序列比对显示与M27486基因序列98%相符;家兔CETP基因cDNA全长1 659 bp,编码序列(CDs区)长1 494 bp,编码498个氨基酸。CETP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结构为主,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19.4, pI为4.91。结论: 成功克隆了家兔CETP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明确了CETP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10.
E-cadherin基因转染对膀胱癌细胞生长及浸润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转基因技术 ,观察E cadherin(ECD)对膀胱癌生长和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细胞间粘附分子ECD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具有高浸润转移能力的膀胱癌细胞系Ts3L ,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体外浸润能力及细胞的周期分布。结果 ECD基因转染后的膀胱癌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达 3 5 7%;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超高倍体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Ts3L/ECD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 (P <0 0 1) ;Ts3L/ECD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低于其母代及对照细胞。结论 ECD对肿瘤的生长和浸润转移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是一个重要的肿瘤生长和浸润转移的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克隆小鼠survivin cDNA,构建survivin反义RNA的慢病毒载体.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肾癌786-0细胞中扩增出survivin cDNA,反向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转移质粒pLO134中.结果 RT-PCR扩增出约370 bp片段,经酶切鉴定显示survivin反义RNA慢病毒载体(survivin pLO134)构建成功.结论 survivin反义RNA与已发表的的序列相同,我们已成功地把survivin反义RNA克隆到慢病毒载体转移质粒pLO134中.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转移克隆16A_3—F_3和低转移克隆A_2—0在体外传代并进行亚克隆,观察其转移能力、核型和细胞电泳率的变化。当每个克隆在培养中生长少于20次传代后进行亚克隆时,则亚克隆群的转移能力、核型和细胞电泳率等变化不大。在培养中连续传45代,则亚克隆之间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小鼠腹水型肝癌高转移克隆细胞株有效应用时间是在体外传20代以内。因而,可以采用冻存原代细胞以及体内反复筛选和体外亚克隆的方法保持其稳定性。测定转移率是否发生变化的指标,除动物实验外,还可测定细胞电泳率和核型变化,因为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来说,三项指标基本上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bFG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可在哺乳细胞中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荧光真核表达载体,以便进一步转染成骨细胞,研究bFGF基因转移在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已经克隆的bFGF基因从PBR322-bFGF载体上亚克隆到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3T3细胞,36h后观察瞬时表达情况。结果 ①酶切、PCR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的正确性。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情况,观察到部分经转染的细胞发出绿色荧光;免疫组化检测bFGF的表达分泌情况,结果显示部分经转染的细胞呈阳性(棕色颗粒)。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bFG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EGFP-C3-bFGF,并在3T3细胞中表达了bFGF。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了来源于同一母系的不同转移克隆细胞株在多攻传代(12~14代)后,其体内转移潜能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克隆株在不同宿主(近交系T739和SCID鼠)体内转移性的表达及维胺酸作用后对其转移性及表皮钙粘连分子(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克隆株其体内转移潜能具有相对稳定性。SCID鼠也是克隆抹转移潜能表达的良好宿主。体外维胺酸作用后,LA795瘤细胞各在T739小鼠体内肺转移性下降,而对不同克隆体内表皮钙粘连分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河南医学研究》2005,14(2):113-113
韩国汉城大学黄禹锡等5月19日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研究报告,他们采用核转移技术(NT)用病人的皮肤细胞成功培育出11个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系。这是“治疗性克隆”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软琼脂克隆法及有限稀释法,从(Hca-F25/L)细胞系中分离出五株不同转移力的克隆细胞,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均沿淋巴系统转移,仅有极少数(1.88%)同时伴有肺转移;五株克隆及其亲代对角蛋白单抗(HK2)均呈现阳性,提示尽管它们分化很低,但仍保持了上皮组织的特性;经染色体分析证实,每一克隆内同一核型的细胞占绝大多数,它们和亲代有相同的四个标记染色体,表明它们之间有“血缘”关系。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在615小鼠体内均能致瘤(100%),但在淋巴结中的转移率及其转移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其中一株高转移细胞系(78.6%—89.4%),三株中转移细胞系(33.3%—66.6%),一株低转移细胞系(15%~15.4%);五株克隆及其亲代的干系核型也各不相同;在细胞形态上和细胞电泳率方面,高、低转移细胞系与亲代细胞系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别。本文较确切地证明了 Hca 瘤株在转移表型和核型上的异质性。同时,也补充和发展了 H22/Hca 肿瘤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克隆新的大肠癌转移相关基因,为进一步阐述大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1对来自同一亲本、转移能力不同的大肠癌细胞株SW620和SW480为研究对象,构建2种大肠癌转移促进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随机挑取文库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对所得的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利用Northern Blot对新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 两种消减文库分别含有235和232个白色克隆,90%以上的白色克隆含有插入片段。随机挑取约200个阳性克隆进行差异筛选。共获得29个差异片段。测序及同源分析发现15个为未知基因,GenBank登陆号为CD485499-CD485513。其中与5号染色体序列同源的基因有6个。结论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是筛选、克隆大肠癌转移相关新基因的有效手段;5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个与大肠癌转移相关的新基因位点;筛选到的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克隆其全长、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业忠  李锋 《农垦医学》1999,21(4):296-298
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生物学过程.转移可受其自身的转移其因及转移抑制基因的调控””。调控转移的基因可分为完全相反的两类,即转移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转移抑制基"m23在某些具有高转移特性的人类肿店中表达明显下降.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一项客观指标.本文就"m23在颅内肿瘤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综述。一、"m23基因的发现与鉴定"m23基因是sices”于1988年发现的。从小鼠黑色素沟K—1735细胞系中筛选出两个低转移细胞克隆和5个高转移细胞克隆.并通过实验证实这些细胞克隆中都有ras点突变的激活场基因且在转…  相似文献   

19.
核分裂计数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用107例胃癌标本研究了核分裂计数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核分裂计数在胃癌患者存活1年和≥3年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淋巴结癌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之间以及在大核癌细胞组和小核癌细胞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据此,我们认为核分裂计数对胃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表达产物核苷酸二磷酸激酶 (nucleosidediphosphatekinase ,NDPK)在转移力不同的肺癌克隆株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单细胞克隆技术及裸鼠接种筛选出高转移及低转移的人肺巨细胞癌克隆细胞株及高转移的人肺腺癌克隆细胞株 ,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nm2 3 H1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结果】NDPK在高转移及低转移的人肺巨细胞癌克隆细胞移植瘤及转移瘤中均有表达 ,高转移株的阳性细胞数目及强度均高于低转移株和裸鼠正常肺组织 ;NDPK在高转移的肺腺癌克隆细胞移植瘤中有表达 ,表达强度低于裸鼠正常肺组织。【结论】nm2 3 H1基因对肺巨细胞癌并不具转移抑制基因的功能 ,而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