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近年来研究较为广泛的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生长因子之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广泛的作用。该文就bFGF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辅助颗粒脂肪移植是否能提高移植脂肪存活率.方法采集人颗粒脂肪及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分离、培养、标记,对照组以ASCs直接与同一患者颗粒脂肪混合.实验组以ASCs加bFGF后与同一患者颗粒脂肪混合.各组细胞颗粒脂肪混合物注射移植至裸鼠皮下,6周后检测脂肪形成,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比较两组脂肪标本.结果成功获得ASCs用于移植实验.在实验组(ASCs+bFGF+颗粒脂肪组)及对照组(ASCs+颗粒脂肪组)均形成脂肪组织,新生组织湿重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VEGF,bF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辅助颗粒脂肪移植,通过改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存活、增殖及移植组织血运,提高了移植脂肪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维生素C(Vc)两种影响因子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生长及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特定浓度的bFGF及Vc两种影响因子单独或联合应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增殖及生长情况。结果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流式细胞仪结果均显示第3~5天各组BMSCs增殖能力达高峰,其中Vc+bFGF组增殖能力最强(P〈0.05)。第7天,对照组及单独应用bFGF和Vc组细胞增殖力均有所下降,仅Vc+bFGF组细胞仍保持较强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bFGF和Vc均有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联合应用bFGF和Vc促增殖作用最强,可以作为体外扩增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干细胞因子(SC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体外对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作用特点,探索体外大量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和条件。方法用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MSC,进行表面分化抗原的鉴定。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SCF、bFGF或SCF bFGF,用MTT实验和检测细胞周期来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加入SCF和bFGF后MSC的增殖活性增强,两种因子作用强度相近,两者合用刺激增殖的效果未见增强。结论SCF和bFGF有刺激MSC增殖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迟M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地塞米松联合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第三代BMSCs为实验材料,分别给予10%FBS的DMEM培养基,含80μg/LbFGF的10%FBS的DMEM培养基,含bFGF80μg/L+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维生素C50mg/L的10%FBS的DMEM培养基处理,通过计数BMSCs细胞数评价其增殖能力,同时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茜红素染色评价其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bFGF可以显著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bF-GF和地塞米松联合不仅促进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而且促进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和钙结节的形成。结论:bFGF和地塞米松联合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6.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能力.方法 无菌状态下获取兔颞下颌关节滑膜组织,酶消化法进行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扩增.第3代细胞消化后离心成为细胞团块,用软骨诱导液培养,并以鸡尾酒法添加生长因子人重组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ed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rh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即前3天2种生长因子共同使用,之后只用rhTGF-β1继续培养18d.细胞团块培养21 d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细胞团块培养在普通培养基中不添加rhTGF-β1和bFGF作为对照组.结果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传代培养后,成为形态一致的梭形细胞;细胞团块经软骨诱导液、rhTGF-β1和bFGF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Ⅱ型胶原在细胞之间的细胞外基质中明显显色,并且细胞团块的周边要比中央浓染;原本二维培养状态下的梭形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变为球形的软骨样细胞形态.结论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成软骨能力,可以作为髁突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物材料在体外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利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细胞表面抗原CD45 和CD90 进行鉴定。分为3 组,单纯壳聚糖组、加载了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壳聚糖组和单纯bFGF组。分别在3 和7 d 时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蛋白Nestin、幼稚神经元标记蛋白Tuj-1 等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加载了bFGF 的壳聚糖处理细胞时,细胞在第3 天出现了大量的Nestin 阳性细胞,虽然在其他两组中也出现了Nestin 阳性细胞,但加载了bFGF的壳聚糖组比其他两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样的,在诱导7 d时,Nestin 和Tuj-1 双阳性的细胞在加载了bFGF 组中的比例要比其他两组要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载有bFGF的壳聚糖能够将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比例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各细胞组织中的功能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角膜组织中增加bFGF的表达,可促进角膜上皮的增殖分化而起到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作用。在许多病理条件下,角膜组织中的bFGF表达量增加,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及淋巴管的发生发展,并在角膜损伤修复中诱导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其中某些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就bFGF的结构、受体、分布及在角膜组织中的作用和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bFGF对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14(BMP-14)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软骨分化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分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至第3代作为种子细胞,对照组A组不加生长因子,实验组B、C、D组分别加入100 ng/ml BMP-14、10 ng/mlbFGF和100ng/ml BMP-14+10 ng/ml bFGF,培养24 h后各组间行细胞增殖比较,14 d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各组间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阿尔辛蓝染色.结果 培养14 d后,A、B、C、D 4组的Ⅱ型胶原细胞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5210±3.7243)%、(40.8271±1.2787)%、(17.2818±1.4242)%、(60.5114±1.7634)%;阿尔辛蓝染结果 为:A组阴性,B、C组呈淡染,D组呈蓝色.结论 BMP-14和bFGF的联合应用较单个细胞因子可以明显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及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的多向分化潜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细胞成肌、成脂、成内皮、成神经元分化的细胞实验模型.方法 用化学诱导剂5-氮杂胞苷诱导C3H/10T1/2细胞成肌、成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诱导C3H/10T1/2细胞成内皮,bFGF、β-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β-ME)、DMSO诱导C3H/10T1/2细胞成神经元细胞分化.诱导期间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o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5-氮杂胞苷诱导C3H/10T1/2 10 d后细胞变长,17 d后可见明显肌管形成,15 d少量细胞出现脂滴,25 d油红"O"染色见细胞质大量红色脂滴;VEGF和bFGF诱导5 d后细胞呈现"鹅卵石"样形态,8 d后阳性表达CD31;bFGF、β-巯基乙醇和DMSO联合诱导3 d后细胞胞体收缩,突起变长,15 d NSE染色阳性.结论 C3H/10T1/2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用作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病案服务创新是病案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病案服务创新要做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医院各项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5.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133例临床上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的不孕患者通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检出胰岛素抵抗(IR)患者81例.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促排卵药、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用药前后及用药后三组间的Homa IR(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游离脂肪酸)、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排卵率的变化.结果: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患者的Homa IR指数、血清FFA和TNFα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排卵率明显优于单用促排卵药(P<0.05)和单用罗格列酮(P<0.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探索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中国病案》2008,9(6):16-17
目的通过探讨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提高病案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病案质检的实际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之中。结果改进了病案质检的工作模式,由单一质检转变为多元化工作模式。结论环节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强化了临床的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趋势季节模型在住院人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我院2002年~2006年来各季度的实际住院量变化趋势,预测2007年我院各季的住院人数.方法 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配合最小二乘法建立线性模型,并利用PEMS3.1统计软件包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趋势季节回归模型为Yc=2530.6 250.35X,方差分析结果P<0.05,显示该方程呈直线相关关系,预测值=季平均预测值×各季的季节比率.结论 通过预测住院人数为医院制定工作计划和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