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2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茵陈五苓散组、胶股蓝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1个月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造模成功指标。治疗1个月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学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主动脉VSMC肌动蛋白的变化。结果茵陈五苓散对动AS模型大鼠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消退斑块、维持主动脉组织结构及功能,使细胞肌动蛋白表达趋于正常。结论茵陈五苓散具有良好的抗AS作用,它可能是通过调整细胞肌动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急性梗死心肌实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促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造模成功的AMI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实验观察组(apr-YTF),分别给予MSCs以及相应药物心肌注射,Pc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在体心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RT-PCR检测心脏早期发育基因NKx2.5.结果 实验观察组动物的心功能恢复最好;心肌细胞Cx43阳性着色颗粒呈分散样改变,主要分布于端端连接的闰盘区域和侧侧连接的胞膜上,实验观察组的IOD值最高;各组NKx2.5均有一定水平的表达,实验观察组表达最强,而模型对照组则只有极弱的表达.结论 apr-YTF能促进MSCs移植修复急性梗死心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抗纤灵方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郭振球教授抗纤灵方辨证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 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辨证分为抗纤灵Ⅰ方组(气虚血瘀证型)、抗纤灵Ⅱ方组(气滞血瘀证型)、西医常规治疗组(两证型混合)3组,治疗40 d后,比较观察临床症征及疗效、肝脾B超及疗效、胶原代谢和血浆纤溶酶等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40 d后,(1)抗纤灵两方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常见的10项症征减轻明显,临床症征积分值分别减少7.76分和6.59分,症征的总有效率分别达93.9%和93.3%,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2)抗纤灵两方的肝脾B超7项指标都明显好转,B超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和B超疗效都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3)抗纤灵两方血清透明质酸和血清羟脯氨酸的水平下降,血浆纤溶酶均明显升高,活性增加,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郭振球教授的抗纤灵Ⅰ方和Ⅱ方两方辨证施治确有较好的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胶原代谢、抑制肝纤维间质细胞增生、提高血浆纤溶酶的活性从而修复肝脏病损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SF)82例、血吸虫病非肝纤维化(SNF)35例和健康人(HP)32例甲襞微循环及肝脏B超、胶原代谢进行同步观察分析,结果表明;①血吸虫病患者普遍存在甲襞管袢内径缩小、管壁增厚、微血管压力加大、微血流速度减慢等微循环障碍。②SF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不但较SNF虑者严重,而且随着SFⅠ期、SFⅡ期、SFⅢ期病情加重.其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异常的程度也递增。③SF患者申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与门脉主干内径、门脉管壁厚度等超声指标及HA、HYP等胶原代谢指标治疗前后呈同步变化,有相关关系;而且与门脉主干内径和HA、HYP等指标阳性率相同。提示甲襞微循环观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养心通脉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冠状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冠状微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养心通脉注射液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CIR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4组的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大鼠冠状微循环荧光变化时间及心肌组织MDA、NO、Na -K ATPase、Ca2 -ATPase、血清CK活性、血浆TXB2和6-K-PGF1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与CIRI模型组比较,养心通脉组大鼠显示:①原缺血部位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有明显增加,其荧光饱和时间(ST)和荧光出现时间(AT)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②心肌组织MDA含量下降,Na K -ATPase、Ca2 -ATPase活性均提高,血清CK水平下降,心肌组织NO的含量升高,血浆6-K-PGI2/TXA2平衡亦得到改善(P<0.05或<0.01);③养心通脉组在改善CIRI大鼠冠状微循环及生化指标上优于复方丹参组(P<0.05或<0.01).结论养心通脉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CIRI冠状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养心通脉片防治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IRS)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主要是检测分析该药对IRS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C -myc基因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A (PDGF -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设养心通脉片组( 3 3例 )、二甲双胍片组 ( 3 4例 )。两组病例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的第 10天采空腹血液 ,用常规方法定量检测血糖(FPG)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胰岛素(FINS) ;用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 -myc基因和PDGF -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养心通脉片组病人服药后FPG、FINS含量与服药前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1)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与服药前比较明显上升(P <0 .0 1) ;养心通脉片组病人服药后外周血单核细胞C -myc基因、PDGF -AmRNA的表达水平与服药前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1) ,其中C -myc基因mRNA表达下降的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片组 (P <0 .0 1)。结论 :养心通脉片能通过改善机体胰岛素敏感性 ,抑制C -myc基因mRNA的表达 ,而下调PDGF -AmRNA的表达水平 ,有利于进一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 ,防止IR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血瘀证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度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的相关性。方法对CHD心血瘀阻证组112例、非心血瘀阻证组108例、非CHD心血瘀阻证组110例和健康对照组100名检测分析FⅦ基因型(M1M1、M1M2、M2M2)和等位基因(M1、M2)及FⅦc。结果CHD心血瘀阻证组在基因型M1M1和等住基因M1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FⅦ-M1M1基因型的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呈CHD心血瘀阻证组〉非CHD血瘀证组〉CHD非血瘀证组〉健康对照组递减趋势;而FⅦ-M1M2基因型各组受检者FⅦC值的变化相反,呈现健康对照组〈CHD非血瘀证组〈非CHD心血瘀阻证组〈CHD心血瘀证组的趋势;在三个病变组内,FⅦ基因M1M1型的FⅦC检测值均较M1M2型显著增高。结论FⅦ基因M1M1多态性和M1等住基因与CHD心血瘀阻证相关:F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ⅦC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常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血清,最常见的是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但这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安全性件隐患.目的:观察不同血清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分别以下列血清微环境培养:自身血清组:分离细胞后原代用含大鼠自身血清的培养基培养,传代后换用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同种异体衄清组:分离细胞后原代用含同种异体血清的培养基培养,以后用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胎牛血清组:分离后用含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以后一直用含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DMEM组:分离细胞后原代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传代后换用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的贴比率: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观测细胞表面CD11b、CD45和CD90表达.结果与结论:大鼠自身血清微环境及同种异体血清微环境细胞形态均一性、在融合度均高于其他组;首次传代天数低于其他组.24,48,72 h贴比率自身血清组、同种异体血清组和胎牛血清组均高于DMEM组(P<0.01).在细胞生长曲线中大鼠自身血清组倍增速率最快,其次为同种异体血清组,再者为胎牛血清组,而DMEM组细胞未见明显倍增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含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各组第3代细胞CD11b和CD45阳性细胞率均达到98%以上,CD90阳性率小于2%,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是在无血清微环境条件下,CD11b的阳性率为95.83%、CD90阳性率达2.07%,而CD45阳性率仅为64.79%.可见无血清环境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明显低于含血清微环境.提示大鼠自身血清微环境下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生长及纯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养心通脉方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模型组、养心通脉方组,实验结束后所有动物采用脱颈椎法处死,通过测定呼吸控制率(RCR)、二磷酸腺苷磷/氧(ADP/O)比值及 ATP 的浓度来评价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并对线粒体内胆固醇、磷脂(PL)、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s)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模型组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内RCR、ADP/O比值及ATP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在养心通脉方组中心肌细胞线粒体内RCR、ADP/O比值及ATP浓度均接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胆固醇、TG 和 FFAs 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同时磷脂(PL)水平明显降低(P<0.001)。但在养心通脉方组中心肌细胞线粒体内胆固醇、TG、FFAs以及PL的水平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养心通脉方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心肌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及其膜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代谢组学的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心血瘀阻证形成过程的代谢产物组学的变化。方法采用高脂饲料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结合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血瘀阻证形成的3个阶段。以血脂增高为血瘀证前期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为亚血瘀证期组,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之上结扎冠状动脉为心血瘀阻证组,每组8只。另取24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每个阶段8只。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不同组之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PLS)。结果 (1)在鉴定出的32中代谢产物中与心血瘀阻证形成过程密切相关依次是柠檬酸、胆固醇、肌醇、鸟氨酸、脯氨酸、异亮氨酸、硬脂酸、乳酸、尿素、亮氨酸、亚油酸、甘露糖。(2)3个阶段代谢标志物,血瘀证前期:硬脂酸、乳酸(正相关),甘露糖(负相关);亚血瘀证期:鸟氨酸、脯氨酸、肌醇(正相关),异亮氨酸(负相关);心血瘀阻证:亮氨酸、异亮氨酸、柠檬酸(正相关)、乳酸(负相关)。结论血瘀证前期高脂饮食引起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机体启动抗炎;亚血瘀证期持续高脂饮食所导致的尿素循环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血管形态改变、肝脏功能障碍;心血瘀阻期急性心肌缺血后引起的糖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