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建立基于酚类特征图谱的人参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与评价模式,为有效精准地评价人参质量奠定基础。方法运用HPLC-PDA法表征人参酚类特征图谱中13个特征峰及其所属化学类型,对16批人参饮片进行质的表征;建立HPLC同时测定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含量的方法,并表征酚类成分和指标;建立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饮片中总酚的含量,基于酚类成分及其和指标与总酚的含量对16批人参饮片进行量的表征;对人参中各酚类成分及其和指标与总酚含量的关联性、质量表征规律进行分析,并基于参比饮片(批号16)对16批人参质与量的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 16批人参酚类特征图谱中均含有13个特征峰,其中酚酸类10个,黄酮类3个;得出酚类有效指标性成分与总酚含量的相关系数范围及各成分含量分布规律,并得出各批次人参饮片中各成分含量与参比饮片比较的总体含量变化趋势及关联度。结论所建立的基于酚类特征图谱的人参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为关注人参质量整体关联性与应用有效性及有效精准地评价人参饮片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蒲公英酚类特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酚类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应用关联分析评价模式,以有效、精准地评价蒲公英饮片质量。方法:采用HPLC对15批蒲公英饮片中的酚类特征成分(原儿茶酸、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异绿原酸A和菊苣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进行含量测定。建立蒲公英酚类特征图谱,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梳理及所属化学类型对15批蒲公英饮片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成分原儿茶酸,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异绿原酸A,菊苣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及酚酸类(以咖啡酸表征),黄酮类(以木犀草素表征)的含量和峰面积分别对15批蒲公英饮片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饮片对15批蒲公英饮片质与量的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各特征成分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符合定量要求。以样品S1为基准饮片,在蒲公英酚类特征图谱中共含有14个特征峰,其中酚酸类成分特征峰10个,黄酮类成分特征峰4个,15批饮片色谱图中均含有此14个特征峰。采用质量表征关联分析与评价模式,得出特征成分含量总体较高的样品为S3,S14,S4,S6,S9和S12;与基准饮片关联度较高的样品为S10,S6,S12,S7和S2;综合评价得优良度居前的样品为S6,S12,S3,S10和S1。结论:所建立的蒲公英酚类特征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构建的蒲公英酚类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可用于分析蒲公英饮片的质量与应用有效性,可有效精准地评价蒲公英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百合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及其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以有效、精准地评价百合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PDA法对16批百合药材中的酚酸类指标性成分(阿魏酸)和皂苷类指标性成分(薯蓣皂苷)进行含量测定,建立百合特征图谱,同时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峰的梳理及其所属化学类型对16批百合药材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指标性成分阿魏酸、薯蓣皂苷及酚酸类(以阿魏酸为表征)、皂苷类(以薯蓣皂苷为表征)的含量和峰面积分别对16批百合药材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基准药材将16批百合药材质与量的表征结果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以批号16为基准药材,整体得出:批号10、16、8、4、7、9指标性成分总体含量较高,批号9、4、8、3、14、10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0、16、8、4、7、9、3、14优良度居前。结论所建立的百合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方便,构建的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模式可用于分析百合药材质量与应用有效性,为今后精准地评价百合质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片质量表征及关联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丹参饮片质量。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16批丹参饮片中药物体系关联成分丹参素钠、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及其和,并使用非关联系数(、非关联度、关联度等相关概念表征各批号丹参饮片与基准饮片质量关联性。结果:批号4、10、11、15、5、1、6饮片中有效指标性成分总体含量高于基准批号16,批号1、5、7、11、15、6与基准批号16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5、11、15、6、4、10、16、7优良度居前。结论: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综合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及与具有确切药效的基准饮片的关联度,可综合精准评价丹参饮片质量优次,为丹参饮片筛选、药物原料质量控制及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学及其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药物体系的发现,并运用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全面表征生地黄质量并关联分析,评价生地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首次同时测定15批生地黄饮片中梓醇、毛蕊花糖苷2种环烯醚萜苷及酚类的主要有效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首次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生地黄中总环烯醚萜含量,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法测定生地黄中酚类含量,并使用非关联系数、非关联度、关联度等相关概念表征各批号生地黄饮片与基准饮片质量关联性。结果:批号2、8、14、5、4关键有效指标性成分和总环烯醚萜、总酚含量总体高于基准批号13,批号14、5关键有效指标性成分和总环烯醚萜、总酚含量与基准批号13接近。其中批号14、4、15、6、8与基准批号13关联性最高,综合评价得出批号14、5、4、8质量优良度居前,其次为批号2、15、6。结论: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通过将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组成大类总含量与具有确切药效的基准饮片的关联度结合分析,可综合精准评价生地黄饮片质量优次,为生地黄饮片筛选、药物原料质量控制及应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学及其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对柴胡饮片进行质量表征及关联分析,以有效地评价柴胡饮片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饮片中药物体系关联成分芦丁、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含量,同时表征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和及主要皂苷类成分含量和,并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饮片中总酚类成分含量。结果: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对柴胡饮片中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对比值进行质量表征,同时将不同批次的饮片与经过药效验证的基准饮片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7、8、14中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总体高于基准批号5,批号6中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与基准批次饮片5相近,样品7、8、13、14与基准批次饮片5关联度较高。综合质量表征及关联分析结果,样品7、8、14、5、13的品质居优。结论: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对柴胡饮片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对比值的质量表征,以经过药效验证的饮片为基准,结合关联度分析,可综合全面地评价柴胡饮片的质量,为柴胡饮片的资源筛选、药物原料的质量控制和应用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学及其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甜叶菊有效基准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模式、方法与质量评价应用,以精准、有效地评价甜叶菊饮片质量。方法 以确定具有降血糖药效的甜叶菊饮片(实验样品编号T2)作为有效饮片基准,以有效特征指标性成分绿原酸及其含量作为质量表征基准点,采用HPLC-PDA法建立甜叶菊有效基准特征图谱,基于绿原酸对照品模拟基准点的有效基准特征图谱质量表征信息,建立评价甜叶菊饮片的质量标尺,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佐证及质量评价应用与验证。结果 以甜叶菊有效饮片基准(T2)中的绿原酸为质量表征基准点(保留时间:23. 027分钟;检测溶液中含量:0. 0438mg/mL),并以绿原酸对照品准确模拟基准点,分别对甜叶菊有效饮片基准(T2)进行表征,结果佐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模拟基准点为基准得到的甜叶菊有效基准特征图谱质量信息(质量标尺)为:21个特征峰的保留时间、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9个特征指标性成分(TYJ-10、TYJ-14、红景天苷、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槲皮苷、木犀草苷)含量、相对含量、换算系数,其涵盖了甜叶菊药学架构中苯乙醇类、酚酸类及黄酮类三种主要化学类型。采用所构建的甜叶菊质量评价模式及质量标尺对14批甜叶菊饮片的质量进行评价得出:T3、T6、T5、T1、T7、T15、T12质量较优,且基于换算系数得到的9个代表性成分的含量皆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基于甜叶菊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能整体、准确地对甜叶菊饮片进行质量表征,且可有效、精准、经济地评价甜叶菊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基于卷丹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与质量评价应用,以精准、有效地评价卷丹饮片质量。方法 以确定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卷丹饮片(实验样品编号S16)为饮片基准,以代表性成分王百合苷C及其含量为质量表征基准点,采用HPLC-PDA建立卷丹有效基准特征图谱。基于王百合苷C对照品模拟基准点的有效基准特征图谱质量表征信息作为评价卷丹饮片质量标尺,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佐证及质量评价应用与验证。结果 以卷丹饮片(S16)为基准,以代表性成分王百合苷C为质量表征基准点(保留时间:16. 200分钟、检测溶液浓度:0.0774 mg/mL),通过制备王百合苷C对照品溶液模拟质量表征基准点,对卷丹有效基准饮片进行质量表征。以模拟基准点的基准信息得到卷丹有效基准特征图谱质量表征信息为:特征峰数目、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及5个代表性成分(王百合苷C、王百合苷A、王百合苷E、王百合苷B及卷丹皂苷[(25R)-3β,17α-二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的相对含量,其中涵盖了卷丹降血糖药效架构中的两类主要化学类型:酚类和甾体皂苷类。采用课题组前期构建的中药饮片质量评价模式及新建的质量基准标尺对15批卷丹饮片的质量进行评价得出:饮片S7,S11,S10,S12,S5,S13和S4质量较优;通过换算系数计算得到的5个代表性成分的含量与实际测定值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基于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卷丹质量表征模式、方法能够整体、准确地对卷丹饮片进行质量表征,且可以有效、精准、便捷地评价卷丹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江香薷有效基准特征图谱的质量表征模式、方法,以精准、有效地评价江香薷饮片质量。方法 以确定有活血药效的江香薷饮片(饮片编号S5)作为有效饮片基准,以有效特征代表性成分及其含量作为质量表征基准点,采用HPLC-PDA建立其有效基准特征图谱,以对照品模拟基准点的有效基准特征图谱质量表征信息作为评价江香薷饮片有效质量基准标尺,并对其准确性进行佐证及质量评价应用与验证。结果 以江香薷饮片S5(饮片基准)中有效特征代表性成分黄芩素-7-甲醚作为质量表征基准点,并以其对照品对基准点进行准确模拟(保留时间:61. 020分钟、检测溶液含量:0. 0115 mg/mL),分别对江香薷有效饮片S5(基准)进行质量表征,结果佐证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模拟基准点为基准得到江香薷有效基准特征图谱质量表征信息:15个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面积及7个特征代表性成分(咖啡酸、异迷迭香酸苷、野黄芩苷、迷迭香酸、黄芩素-7-甲醚、香荆芥酚、麝香草酚)含量、相对含量、含量换算系数等,作为评价江香薷饮片的质量基准标尺。其15个特征峰及其7个特征代表性成分涵盖了江香薷药学架构酚酸类、黄酮类、萜类三种主要化学类型,14批江香薷饮片的特征图谱中均含有15个共有特征峰,且基于含量换算系数得到的14批江香薷饮片中7个特征代表性成分的含量与实测含量基本一致;采用所构建的江香薷质量评价模式及其有效质量基准标尺,对14批江香薷饮片的质量进行评价得出:编号S13、S3、S8、S2、S1、S10、S12、S5(饮片基准)优良度居前。结论 建立的基于江香薷有效基准特征图谱质量表征模式与评价方法,可简易、准确、整体地对江香薷饮片进行质量表征与评价,为江香薷饮片的精准质量评价与有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亦为其他中药的质量表征与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齐琪  赵玥瑛  张晴  胡文均  申若男  刘雪纯  杜守颖  陆洋  白洁 《中草药》2021,52(10):2927-2937
目的研究小承气汤饮片物质基准的传递过程,建立小承气汤物质基准质量标准,为后续颗粒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制备15批小承气汤水煎液的冻干粉样品作为物质基准,测定其出膏率;建立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学对指标性成分进行分析;建立特征图谱方法学进行特征峰的归属及相似度评价。结果 15批小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出膏率均值为10.26%,物质基准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总质量分数及厚朴酚和辛弗林质量分数的均值分别为1.08、0.58、2.25 mg/g,物质基准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出膏率、指标性成分含量和特征图谱可在饮片-物质基准中稳定传递。结论参考《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对小承气汤物质基准进行质量属性和量值传递研究,初步拟定小承气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为类似方剂的开发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特征图谱、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干膏率为指标,探索吴茱萸汤基准样品的关键质量属性,考察药材-饮片-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关系,初步拟定基准样品质量标准。建立15批吴茱萸汤HPLC特征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标定共有峰并进行药材归属,并对吴茱萸汤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人参皂苷Rb进行定量检测。结合干膏率、特征图谱相似度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转移率进行量值传递的研究。吴茱萸汤基准样品对应实物共标定18个共有峰,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分别贡献9、5、8、2个色谱峰;不同批次基准样品对应实物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药材-饮片、饮片-基准样品转移率如下:柠檬苦素质量分数为0.16%~0.51%,转移率分别为83.66%~115.60%、38.54%~54.58%;吴茱萸碱质量分数为0.01%~0.11%,转移率分别为80.80%~116.15%、3.23%~12.93%;吴茱萸次碱质量分数为0.01%~0.05%,转移率分别为84.33%~134.53%、5.72%~21.24%;人参皂苷Rb质量分数为0.06%~0.11%,转移率分别为90.00%~96.92%、32.45%~67.24%;全方的干膏率为22.58%~29.89%。该实验采用特征图谱、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及干膏率相结合的模式,对经典名方吴茱萸汤基准样品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科学稳定的基准样品质量评价方法,为经典名方吴茱萸汤的后续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经典名方枳实薤白桂枝汤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枳实薤白桂枝汤(Zhishi Xiebai Guizhi Decoction,ZXGD)基准样品的HPLC特征图谱并对其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ZXGD物质基准量值传递规律,为复方制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20批ZXGD基准样品,建立其特征图谱,明确其特征峰并对其进行特征峰的归属;对ZXGD基准样品进行多成分含量测定,分析主要成分从饮片-物质基准的传递规律。结果 20批ZXGD基准样品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3,共匹配得到11个特征峰,分别来自于方中枳实(峰1、3~5、9)、厚朴(峰2、10、11)、桂枝(峰6~8);各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范围及饮片-基准样品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辛弗林0.46%~0.85%和103.80%,橙皮苷0.58%~1.07%和42.36%,肉桂酸0.025%~0.047%和105.53%,桂皮醛0.09%~0.17%和5.40%,厚朴酚与和厚朴酚0.005 6%~0.010 3%和0.23%。结论 采用HPLC特征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对ZXGD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规律进行研究,该方法科学合理,且明确了饮片-物质基准的传递规律,实现了对经典名方...  相似文献   

13.
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HPLC特征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为后续复方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18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建立HPLC特征图谱,进行特征峰归属及相似度评价;测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对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 18批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共确定19个特征峰,分别来自方中当归(峰4、5、19)、桂枝(峰10、11、14)、白芍(峰6、9)、细辛(峰1、3、13、15、18)和炒甘草(峰7、8、12、16、17);各指标成分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转移率分别为芍药苷78.47%~96.01%、甘草苷43.79%~94.62%、阿魏酸81.20%~131.24%、肉桂酸70.03%~106.75%、桂皮醛3.17%~5.50%、甘草酸31.08%~52.43%、细辛脂素9.63%~13.37%。结论 采用特征图谱结合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研究,该方法科学合理,为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及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皂角刺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采用18批皂角刺饮片制备标准汤剂,测定18批皂角刺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浸出物含量,建立18批皂角刺饮片和标准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采用高分辨质谱对特征峰进行成分鉴定,建立皂角刺饮片和标准汤剂中指标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花旗松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出膏率、浸出物含量、指标性成分含量、转移率、特征图谱为指标,研究饮片到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结果:18批标准汤剂出膏率为3.66%~5.99%,浸出物质量分数为33.38%~47.62%,饮片特征图谱共标定8个特征峰,均能传递到标准汤剂中,并指认出其中6个成分,饮片与标准汤剂对照特征图谱的相似度>0.90,特征图谱可作为共性质量特征用于皂角刺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东莨菪内酯和花旗松素的平均转移率分别为67.32%、24.10%。结论:可为皂角刺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的提高、皂角刺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制备18批黄连汤物质基准样品,建立物质基准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明确其特征图谱的相似度范围及峰归属,结合指标性成分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辣素、桂皮醛的含量范围,转移率范围以及出膏率进行饮片到基准样品间的量值传递分析,阐明黄连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结果 表明,18批黄连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相似度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丁香柿蒂散(Dingxiang Shidi Powder,DSP)特征图谱并测定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出膏率,明确关键质量属性的传递规律,指导丁香柿蒂复方制剂的开发。方法 制备17批DSP冻干粉作为物质基准样品,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多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干膏率,计算上述指标在饮片-水煎液-物质基准传递过程中的转移率。结果 17批DSP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均>0.90),标定了9个特征峰,对共有峰进行归属,1号峰来自丁香与柿蒂,2~8号峰来自丁香,9号峰来自生姜;指标性成分丁香酚、没食子酸、6-姜辣素在DSP物质基准中质量分数为2.09~3.88、0.60~1.11、0.05~0.10 mg/g;物质基准的出膏率在9.42%~17.49%。饮片到物质基准丁香酚、6-姜辣素的转移率分别为7.65%~14.29%、6.90%~32.90%,干膏率的传递率为6.88%~25.13%。结论 DSP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可在饮片-水煎液-物质基准中稳定传递,初步建立了DSP物质基准的质量标准,为后续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对基于药物体系的白芷中各有效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关联分析,全面表征与评价白芷质量。方法采用HPLC-PDA法对白芷中绿原酸、花椒毒酚、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等5种有效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结果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对白芷中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其相对比值进行质量表征,同时将不同批次饮片与经过药效验证的基准批次饮片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批次2、3、13、17、21中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总体高于基准批次饮片20,批次1、5、9、11、22、24中有效指标性成分含量与批次20接近,批次5、11、1、24、9、3、13、19与批次20质量关联度较高。综合质量表征及关联分析结果,批次3、13、2、17、21、1、5、9、11、22、24质量优良度位于前列。结论基于药物体系质量评价模式,以具有确切药效的白芷饮片为基准,对白芷质量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可全面地评价白芷饮片质量,优选白芷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真武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阐明真武汤的关键质量属性,以期为经典名方真武汤物质基准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不同批次饮片制备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冻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真武汤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芍药苷、6-姜辣素为指标性成分建立真武汤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均值的70%~130%为界限设定各质量控制指标的量值范围,并对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 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共有11个特征峰,指认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6-姜辣素、8-姜酚7个色谱峰,相似度均大于0.99;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中指标性成分芍药苷质量分数20.01~25.35 mg·g–1,转移率49.77%~69.84%;6-姜辣素质量分数1.65~2.57 mg·g–1,转移率30.11%~58.96%;出粉率3.21%~4.57%。结论 建立的真武汤物质基准HPLC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为经典名方真武汤物质基准及制剂关键化学属性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当归补血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通过制备21批物质基准,分别建立2套当归补血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及其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明确其指纹图谱的峰归属,相似度范围,浸出物范围,指标性成分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以及转移率范围.结果 表明,不同批次物质基准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转移率如下:当归中指标性成分阿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阳和汤基准样品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指标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桂皮醛、肉桂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阳和汤基准样品量值传递规律,为复方制剂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15批阳和汤基准样品,建立HPLC指纹图谱,明确并归属特征峰;对阳和汤基准样品中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分析指标性成分从饮片-基准样品的传递规律。结果 15批阳和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0.83,标定了13个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药材归属,其中2、8号峰来自熟地黄;10、11号峰来自肉桂;1、3~6号峰来自炒白芥子;13号峰来自麻黄;7、9、12号峰来自甘草。指标性成分5-羟甲基糠醛、桂皮醛、肉桂酸、芥子碱硫氰酸盐、甘草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028%~0.508%、0.076%~0.244%、0.006%~0.018%、0.430%~0.677%、0.100%~0.335%,转移率分别为1.21%~10.74%、2.68%~12.76%、11.46%~31.43%、39.61%~60.30%、4.90%~18.69%;基准样品出膏率为27.38%~40.73%。结论 采用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