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61例乳腺癌的CT表现。结果:(1)61例中,乳腺癌表现为肿块型56例,浸润型5例,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2)41例肿块边缘有毛刺征,可见毛刺伸入周围脂肪间隙;9例有蟹足征;(3)11例见钙化,9例呈沙粒状钙化,其中6例钙化位于癌灶内和边缘;(4)15例癌灶邻近皮肤增厚,5例乳头内陷;(5)7例乳后间隙消失,手术证实胸大肌受侵4例;(6)38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例胸肌间淋巴结肿大,1例内乳淋巴结肿大;肺内转移2例,胸膜转移1例,肋骨转移1例。结论:CT检查可鉴别肿块的良、恶性,发现隐蔽的癌灶,明确癌灶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胸大肌和皮肤,有无淋巴结或胸部转移,为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蛋白激酶B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是否可导致肺组织细胞发生自噬。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后3、 7、 14 d组,每组10只,感染组每鼠腹壁皮下注射6条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分别在感染后3、 7、14 d取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ELISA检测血清中IL-1、 IL-6水平。取肺组织用于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程序性死亡受体-1 (Beclin 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LC3Ⅱ)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3、 7、 14 d组血清中IL-1水平分别为(1 558.0±123.6)、(1 511.0±213.1)和(1 448.0±176.8) 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 222.0±112.8) pg/ml (P <0.05);感染后3、 7 d组IL-6水平分别为(1 481.0±197.9)、(1 423.0±210.0) 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1 221.0±138.9) pg/ml (P <0.05)。透射电镜观察在不同的感染阶段,肺组织中线粒体均出现自噬现象。大鼠组织肺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各感染组细胞排列紊乱,肺泡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各感染组Akt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后3、 7 d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为(1.288±0.109)、(1.619±0.132),均高于对照组(0.733±0.135)(P <0.01);感染后3、 7、 14 d组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ser244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574±0.278)、(2.384±0.125)和(1.808±0.121),均高于对照组(1.260±0.087)(P <0.05);感染后3 d组mTOR、 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714±0.217)和(2.736±0.333),均高于对照组(1.345±0.067)和(1.974±0.225)(P <0.01);感染后14 d组LC3Ⅱ蛋白表达(1.938±0.191)高于对照组(1.401±0.200)(P <0.01)。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肺组织细胞呈蓝色,阳性呈棕黄色,各因子阳性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各感染组Akt、 mTOR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细胞中棕黄色显色不明显,A450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后3、 7、 14 d组p-Aktser473、 p-mTORser2448及Beclin 1与对照组相比,棕黄色显色加深明显,A450值分别为(0.104±0.010)、(0.143±0.022)、(0.088±0.013),(0.100±0.007)、(0.151±0.006)、(0.120±0.012)和(0.129±0.005)、(0.047±0.004)、(0.050±0.005),均高于相应对照组(0.032±0.001)、(0.065±0.002)和(0.031±0.001)(P <0.05);感染后3、 14 d组LC3Ⅱ与对照组比较棕黄色明显加深,A450值分别为(0.056±0.006)、(0.120±0.007),均高于对照组(0.042±0.004)(P <0.05)。结论丰宫并殖吸虫感染大鼠所致的肺损伤,炎症反应可诱导肺组织细胞发生自噬,该自噬作用可通过检测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来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阐释补阳还五汤在神经保护方面抗脑缺血损伤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方法以补阳还五汤为研究载体,收集各味中药的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选择通过保护神经元从而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5个谷氨酸受体的7个活性位点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筛选上述化学成分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毛蕊异黄酮、刺芒柄花素、川芎哚和芍药新苷等大多数成分可同时作用于2个或2个以上的谷氨酸受体活性位点,体现补阳还五汤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位点发挥保护神经元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且大多数成分来源于君药黄芪,少数成分来源于臣药当归尾和佐药川芎、赤芍、红花,与补阳还五汤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一致。结论初步揭示补阳还五汤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位点发挥保护神经元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为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以及实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同时也为研究抗脑缺血损伤中药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孙婧  张燕玲  顾浩  王耘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6):3327-3330
药性是中药的特定属性,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原则,该文以性味归经共同组成的药性组合表征中药药性,多个药性组合再构成药性组合模式,把中药及药性组合模式按功效划分,将各功效作为概念进行归纳逻辑编程,得出针对不同功效的药性组合配伍规律,通过实体语法系统构建药性组合配伍理论模型,实现由药性组合配伍向功效的自动推理过程,并对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其合理性及局限性,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及药性与功效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美芬预先给药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纳美芬组和对照组。纳美芬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纳美芬0.2μg·kg-1,对照组给予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拔管即刻和拔管后6、12、18、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追加量。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排气时间等,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美芬组和对照组各完成28例,拔管即刻和拔管后6、12、18 h纳美芬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纳美芬组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曲马多追加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纳美芬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纳美芬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5%(7/28)低于对照组(54%,15/28,P <0.05),头晕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小剂量纳美芬预先给药能减轻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呼吸恢复、拔管和排气时间,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   按入组条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按入组标准选择69例,诱导治疗期在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及口服氟胞嘧啶的基础上,予以腰大池持续引流置换脑脊液,鞘内注射不同剂量的两性霉素B;随机分为4个组,A0、A1、A2每组17例,A3组18例。分别为A1(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2 mg)、A2(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3 mg)、A3(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5 mg)3组;A0为对照组(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及口服氟胞嘧啶,无鞘内注射给药);观察治疗后1周、2周、4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脊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脑脊液中病原体的检测、影像学病灶的转归,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A1组不良反应的情况较A2、A3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治疗4周后,A2、A3组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低于A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A2、A3组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磁共振显示A2组病灶明显吸收人数比率均高于A1、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A1、A3组磁共振显示病灶明显吸收人数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A1组不良反应少,但疗效不及A2、A3组;A2组不良反应较A1组稍高、较A3组低,但A2组疗效最好;A3组因部分病例对不良反应难以耐受,不能每日进行鞘内注射,经治疗后从脑脊液蛋白及糖的恢复情况、影像学检查病灶吸收不及A2组。   结论   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时,若追求快速缓解病情而过快增加剂量,或长期使用较大剂量的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带来的不良反应反而影响治疗的进度,干扰后期治疗效果,大部分患者更能接受低、中等剂量的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药效团和分子对接等模拟方法,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l(ABCA1)通路发现中药中具有降脂作用的潜在活性化合物。方法首先,选择PPARγ和LXRα作为研究载体,分别构建其激动剂的药效辨识模型。通过对药效团模型的验证与评价,获得PPARγ和LXRα的最优药效团模型。随后,利用最优药效团模型筛选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D),结合Lipinski五规则及化合物与药效团模型的匹配度,得到初筛化合物。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进一步精简筛选结果,保留对接打分值较高的化合物,并分析其关键氨基酸,分别得到PPARγ和LXRα的潜在激动剂。结果本研究构建了PPARγ激动剂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包括1个氢键受体、1个疏水基团和2个芳香基团;LXRα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包括2个氢键受体、1个疏水基团和2个芳香基团。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构建PPARγ和LXRα的蛋白三维模型,并将其用于分子对接研究。结合药效团及Lipinski五规则的筛选结果,分别获得20个和180个初筛化合物。依据筛选标准(打分值和关键氨基酸),最终确定鹰爪木脂醇和桧双黄酮为PPARγ的潜在激动剂,栝楼酯碱和刘寄奴酰胺为LXRα的潜在激动剂。筛选得到的PPARγ和LXRα潜在激动剂可以通过分别作用于PPARγ-LXRα-ABCA1通路上的对应靶标协同发挥降脂作用。结论本研究高效、快速的筛选了TCMD中具有潜在活性的PPARγ和LXRα激动剂,用于协同上调ABCA1的表达,为高脂血症的药物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治疗对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浦东新区肺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结核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西医抗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定喘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痰菌转阴率,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全血CD3~+、CD4~+比例及观察组CD4~+/CD8~+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2组CD8+比例显著降低(P 0. 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 2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1); 2组盗汗、发热、咳痰、乏力、食欲下降积分及总分显著降低(P 0. 05或P 0. 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45%(P 0. 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痰菌转阴率为43. 5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7. 50%(P 0. 01);治疗期间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13%,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可有效缓解重症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独西医抗痨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燕玲 《儿科药学》2013,(9):I0001-I0002
热毒宁注射液是中药青蒿、金银花和栀子提取的有效成分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等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效果明显,临床应用广泛,然而不良反应报道也在增加。现将我院儿科热毒宁注射液与抗生素同一输液管输液致药物不良反应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来源于NCBI数据库中对新西兰兔心脏L-型钙离子通道具有抑制作用的12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HipHop定性药效团模型构建方法,建立L-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利用数据库搜索方法对药效团模型进行优劣评价,同时,以所得的最优药效团模型对Drugbank和TCMD进行筛选,通过匹配程度和文献验证分别对从Drugbank中筛选所得的已上市药物进行降压作用重定位和从TCMD中筛选所得中药有效成分进行降压作用评价。结果获得最优药效团模型具有2个氢键受体和4个疏水基团,其综合评价指数CAI为2.78,从Drugbank中筛选的已上市药物93个,从TCMD筛选的中药有效成分285个。该文所构建的定性药效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用于活性化合物筛选;Drugbank中筛得化合物,如普伐他汀,具有潜在的L-型钙离子通道抑制作用;TCMD筛选的中药化学成分,如白花前胡素Ⅲ、牛蒡苷元是潜在的降压药物。该策略有助于从中药中开展L-型钙离子通道的药物重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