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心胸外科2012-01~2014-01间收治进行手术的9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则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及呼吸功能锻炼。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检验情况及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监测情况无统计差异性(P>0.05);干预后两周,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监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及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从而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获得更多患者的满意评价。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索适合江苏省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方法 2013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内抽取40~69岁常住居民,利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1分钟风险评估调查问卷和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检查,进行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结果有效调查5 537人,有效率为98.8%。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1分钟问卷风险评估法为44.0%,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检查法为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3,P0.001)。2种方法筛查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系数及其95%可信区间为0.048(0.022~0.074)。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高危人群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地区差异(P0.05)。结论 1分钟问卷风险评估和桡骨远端超声骨密度检查法均可作为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筛查工具,但一致性较差,实际工作中建议联合运用,以便互相补充和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如东县0~14岁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及死亡变化趋势,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如东县2005—2013年0~14岁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如东县0~14岁儿童累计报告死亡45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50.04/10万,各年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60.14/10万下降至2013年的31.46/10万(P〈0.05﹚。0~岁组死亡率最高(379.85/10万),儿童死亡率在10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在10~14岁组有上升趋势,各年龄组间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5位死因分别为伤害(129例,占28.54%)、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88例,占19.47%)、先天异常(66例,占14.6%)、肿瘤(51例,占11.28%)和神经系统疾病(30例,占6.64%)。0~岁组首位死因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88例,占44.90%),1~14岁组儿童均以伤害为首位死因(109例,占42.58%)。结论如东县0~14岁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积极有效预防伤害、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和肿瘤的发生,有助于降低儿童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6.
7.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T2DM(DM组,86例)及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血清APN水平.同时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运用HOMA模型评价稳态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采用糖负荷状态下30 min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的比值反映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18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反映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AUC-I).结果 DM组APN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DM组HOMA-β、ΔI30/ΔG30与APN正相关(r=0.222、0.507,P<0.05),HOMA-IR、AUC-I与APN呈负相关(r=-0.366、-0.258,P<0.05).结论 DM患者血清APN与胰岛素抵抗、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相关;提高APN可能是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对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460例患者均进行同样的抗血小板治疗,入院后立即进行末梢血快速血糖检测,按照血糖情况分为3组:A组为血糖正常组,入院时血糖在4.0~10.0 mmol/L;B组为高血糖观察组,入院时血糖在10.0 mmol/L以上但不进行干预;C组为高血糖治疗组,入院时血糖在10.0 mmol/L以上但用胰岛素静脉泵入,在12 h内将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观察入院后3 d内意识水平和肢体肌力以及平均血糖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入院后3 d内神经功能比较,A组>C组>B组;平均血糖水平A组 >C组>B组;平均血糖水平A组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30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饮食控制的基础上予以12周的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前后,连续3 d监测指尖血糖,计算平均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PPG),并检测HbA1c;同时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AUCI)。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FPG、P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OMA-IR明显改善(P〈0.05),HOMA-β和ΔI30/ΔG30均明显提高(P〈0.05),AUCI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有效改善糖代谢,而且能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早相胰岛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提升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抗血栓药物说明书,制定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使用规范及评价标准,采取医嘱审核、全程药学监护、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路径管理等技术措施和绩效考核手段,对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8年1月到6月(干预前)的病例926份为未干预组, 2019年1月到6月(干预后)的病例1024份为干预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时机、疗程、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评估此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根据Caprini模型评估所评2分、3~4分、≥5分的患者,采取药物预防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1.7%、51.0%、59.6%上升到干预后的76.2%、92.2%、95.5%;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包括:给药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禁忌症,其不合理比例由干预前的39.0%、32.1%、46.0%、32.1%、23.8%下降至干预后的4.3%、4.8%、6.1%、2.2%、1.8%;总体预防抗凝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由干预前的55.4%减少到干预后的12.0%,以上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骨科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骨科预防抗血栓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