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治疗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发生破裂之原因,以及诊断、处理与预后评估。方法回顾分析了1994年5月~2002年6月42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于手术过程中动脉瘤发生破裂(因导管穿破瘤壁者3例,弹簧圈穿破瘤壁者8例,高压注射致破裂者1例,不明原因者3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后即刻加深麻醉、迅速致密栓塞动脉瘤井给予鱼精蛋白逆转肝素化,或行脑室外引流及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 15例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经治疗后完全康复11例,轻度致残1例、死亡3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破裂主要与动脉瘤的形态及结构有关,缺乏临床经验也是导致术中破裂原因之一。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患者手术前状态以及迅速而正确的救治。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破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附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8例颅内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治疗过程中发生破裂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均采用全身麻醉、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6例术中出血经继续填塞止血,1例术后CT证实术中出血,1例麻醉后造影证实出血未进一步治疗.结果5例致密填塞,2例部分填塞,1例未填塞.4例恢复好,1例轻残,3例死亡.结论术中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麻醉有关,继续填塞可以挽救大部分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再出血的治疗经验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介入栓塞治疗的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中,5例经术中弹簧圈快速填塞止血、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等抢救后好转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出血,致残率、病死率高。病人自身状况、颅内动脉瘤具体情况、介入治疗本身都与病人预后有关,术前做好再出血预案能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的35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29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6例宽颈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34例栓塞成功;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死亡。术后发生严重血管痉挛2例,经积极抗血管痉挛、保持脑灌注、改善脑循环等综合治疗,对侧下肢乏力好转。34例术后随访0.5~1年,均无复发或再出血。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技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01—2016-06 78例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支架辅助2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51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中3例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发生弹簧圈逃逸,未出现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致密栓塞70例(89.74%),非致密填塞8例(10.26%);按照GOS评分评估,恢复良好59例(75.64%),轻度残废15例(19.23%),重度残废3例(3.8%),死亡1例(1.28%)。65例患者获得6~24个月随访,62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有瘤颈残留但动脉瘤无变化,1例复发再次介入治疗。结论对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通过采取相应的介入操作技巧,选择血管内治疗是安全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15个,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2个,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个,载瘤动脉闭塞治疗3个。结果动脉瘤致密栓塞22个,大部栓塞7个,载瘤动脉闭塞后不显影3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严重血管痉挛1例。随访1~72个月,恢复良好25例,轻残1例,重残1例,死亡3例。结论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处理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介入技术及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单纯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弹簧圈致密填塞56例,大部分填塞16例,瘤颈残留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个月,动脉瘤复发2例,行二次血管内治疗。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a来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1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8例破裂动脉瘤均顺利栓塞,无破裂出血发生,动脉瘤腔达到完全致密填塞14例,非完全致密栓塞4个;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脑积水1例,经相应治疗后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创伤小,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治疗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发生破裂之原因,以及诊断、处理与预后评估。方法:回顾分析了1994年5月-2002年6月420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于手术过程中动脉瘤发生破裂(因导管穿破瘤壁3例),弹簧圈穿破瘤壁8例,高压注射致破裂1例,不明原因3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后即刻加深麻醉、迅速致密性栓塞动脉瘤并给予鱼精蛋白逆转肝素化,或行脑室外引流及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15例手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经治疗后完全康复11例,轻度致残1例、死亡3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破裂主要与动脉瘤的形态及结构有关,缺乏临床经验也是导致术中破裂原因之一。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患手术前状态以及迅速而正确的救治。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背景:以往多采用电解脱弹簧圈填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但电解脱弹簧圈解脱时间较长,解脱区质地硬,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微小动脉瘤的栓塞。 目的:观察水解脱弹簧圈填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效果。 方法:经头颅CT检查确认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有脑叶出血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证实为颅内动脉瘤,采用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结果与结论:经过治疗,患者破裂动脉瘤致密栓塞,填塞达99%,出血得到控制。提示水解脱弹簧圈的超柔软性及对瘤体壁的顺应性,操作方便,提高了动脉瘤的致密性栓塞的可能性,减少并发症的可能,应该为目前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较好的栓塞方法。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水解脱弹簧圈;介入治疗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40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72例,其中发生并发症7例,就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并发症7例;合并发生有血管痉挛者7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脑梗塞2例,其中弹簧圈部分脱出1例,血栓形成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栓塞技术的提高,对重视采取预防措施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治疗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25个动脉瘤)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动脉瘤位置等情况采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 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6~48个月, 根据DSA复查结果判断动脉瘤有无复发;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 0~2分为预后良好, 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5例均为单侧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闭塞夹层节段)10例,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5例。术后即刻Ⅰ级栓塞19例, Ⅱ级栓塞4例, Ⅲ级栓塞2例。术中无破裂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 术后死亡3例, 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再出血1例, 术后出现小脑梗死合并呼吸衰竭1例, 基础疾病多合并重症肺炎死亡1例。存活的2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8例, 预后不良4例。5例患者复发(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 4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8例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患者4例,3例行血管内治疗,1例行开颅夹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10例,3例行血管内治疗,7例行开颅夹闭;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瘤患者3例,1例行血管内治疗,2例行开颅夹闭;1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夹闭.结果 1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后破裂出血,死亡;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中破裂,疏松填塞,术后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中弹簧圈逸出,后行开颅夹闭,恢复好;其余病例预后均良好.结论 颈内动脉床突段微小动脉瘤中眼动脉瘤以支架辅助弹簧圈疏松栓塞治疗为宜,开颅夹闭是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微小动脉瘤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复杂性颅内动脉瘤12例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分别采用了球囊,GDC,水解弹簧圈,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弹簧圈或GDC栓塞技术.其中1例眼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引起海绵窦动静脉瘘合并大脑中动脉动静脉瘘.结果 8例100%弹簧圈致密填塞,2例95%以上填塞,1例获90%填塞,1例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1例眼动脉瘤因发生颈内动脉斑块脱落于大脑中动脉术后出现脑梗塞灶引起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好转;1例眼动脉瘤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3月后复发,因经济困难而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余病例血管内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12例随访3月-24个月,无再出血或症状加重.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及适当的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将会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血管内治疗仍然有与栓塞技术及材料相关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6例,瘤颈残余1例,部分栓塞1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血栓形成1例、弹簧圈脱落1例;术后发生血管痉挛1例、脑积水1例。出院后随访1年,DS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15例恢复良好,1例生活自理,1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部分需支架辅助。术前CTA、DSA的正确评估、术中熟练操作能改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破裂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破裂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68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采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对动脉痉挛采用经微导管灌注罂粟碱或球囊扩张解痉:对弹簧圈堵塞载瘤动脉采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对动脉瘤破裂采用中和肝素继续栓塞;对动脉血栓形成采用栓塞后经微导管灌注r-tPA溶栓. 结果 68例中出现并发症8例,占11.77%.其中大脑中动脉广泛性痉挛1例,出现脑梗死,轻度偏瘫;局限性痉挛2例,治疗后无后遗症;弹簧圈部分进入大脑中动脉1例,治疗后无脑梗死;弹簧圈脱落脑梗死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继续栓塞无不良后果;术后1周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1例;血栓形成大面积脑梗死偏瘫1例. 结论 清楚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助于栓塞的成功;合理选择弹簧圈规格及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及时妥当处理并发症可明显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与非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以探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1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复查造影瘤腔填塞致密程度(Raymond分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前术后改善程度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介入治疗的52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出院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定预后,0~2分预后良好,3~6分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43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完全栓塞26例,近完全栓塞26例。术后发生明显并发症(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共16例。40例预后良好,12例预后不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高、术前Fisher评分高、术后发生并发症是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前要根据病人Hess-Hess分级、Fisher分级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预防和减轻并发症,从而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小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DSA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直径2mm以下4例,2~3mm3例。选用合适的微弹簧圈填塞瘤囊,其中1例采弹簧圈跨动脉瘤壁栓塞。结果5例成功填塞,2例弹簧圈未能牢固地存留于瘤囊内,栓塞失败。术后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5例,2分1例,3分1例。其中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5个月行CTA或MRA,显示动脉瘤闭合良好。结论直径在3mm以下的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难度及风险大,合理选择弹簧圈型号,综合运用各种栓塞技术,可提高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可脱性弹簧图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可脱性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 32例颅内动脉瘤患均采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N)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结果 32例中成功栓塞30例,1例椎基动脉瘤术后并发脑血管弃挛死亡,另1例栓塞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机械及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是目前较理想的动脉瘤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