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内皮素转换酶--内皮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长效缩血管活性多肽。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等作用,在正常生理活动及某些疾病.尤其是血管病变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素转化酶(endothelin—converting enzyme,ECE)是ET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体内ET生物活性调节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测定54例糖尿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尿素氮(BUN)、甘油三脂等血生化指标.结果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而血浆内皮素水平在有无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NO与ET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可影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糖尿病人血管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因子内皮素和一氧化氮 (NO)改变的分子机理。【方法】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观察血瘀证兔模型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 (ET)和组成型NO合成酶 (constitutivenitricoxidesynthase ,c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清导致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中ET - 1mRNA表达升高 (P <0 .0 1) ,cNOSmRNA表达下降 (P <0 .0 1) ,两者呈显著负相关 (r=- 0 .857,P <0 .0 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中ET基因高表达及cNOS基因低表达导致的二者平衡失调在血瘀证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主要缩血管因子-内皮素(Endothelin,ET)与内皮衍生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近年来发现的器官局部血流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细胞通过释放ET收缩血管和促进内皮细胞增值,同时释放N0松弛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一氧化氮、静脉全麻药与血压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迄今所知作用最强和持续最久的缩血管多肽.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并释放的一种舒血管活性物质,有强大的松弛血管平滑肌的作用.静脉全麻药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是否通过对ET、NO的调控实现,本文就ET、NO、静脉全麻药与血压调控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及促平滑细胞增殖的作用,是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因子^[1]。ET在体内分布较广,在心、脑、肾等器官都有分布,刺激下丘脑系统和外周内分泌血管的激素分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动脉外膜炎症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右颈动脉硅胶管包裹制备动脉外膜炎症大鼠模型.外膜炎症组、对照组各10只大鼠.测定各组大鼠包裹段颈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外膜炎症组eNOS表达明显增强,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ET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颈动脉外膜炎症大鼠在动脉内膜形态学改变尚不明显前即可检测到eNOS表达增强、NO的降低及ET的升高,提示血管外膜炎症引起内皮损伤后功能改变早于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肺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朴红梅  安昌善 《医学综述》1998,4(3):100-103
<正>近十余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血管内皮合成,释放的某些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在调节血管收缩、舒张中起重要的作用并与肺部疾病密切相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本文主要综述近几年来有关ET、NO与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1 ET、NO合成、代谢、分布与生物学作用ET是1988年由日本Yangisawa等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目前已知内皮素有3种,即ET-1、ET-2和ET-3.1.1 ET合成代谢 目前已克隆出内皮素原的DNA,前内皮素原由203个氨基酸组成.它在特异性肽酶水解下从第53位和92位氨基酸残基处裂解形成39个氨基酸的大ET前体.ET合成受mRNA转录水平调节.ET从血管内皮释放后,首先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  相似文献   

9.
蒋晓蓉  徐嘉昌 《医学综述》1998,4(11):620-621
<正>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肽,分布于许多组织器官其中以肺含量最高,是迄今所知体内缩血管作用最强的物质。一氧化氮(NO)是由机体合成并可作用于多种组织器官的活性氮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一氧化氮与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刚  李睿  褚云香  郑勇 《医学综述》2009,15(22):3369-3372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晚期的一种病理改变,肝功能损害、门静脉高压是其突出的表现。近年来,血管活性物质对肝脏疾病影响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特别是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ET和NO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生物调节因子,ET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具有缩血管和扩血管作用,而NO为一种强有力的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具有强烈扩张血管作用。实验证实ET和NO与肝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素转换酶-1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对内皮素转换酶-1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别培养在含0mmol/L(对照组)、5.5mmol/L(处理组1)、11.1mmol/L(处理组2)、22mmol/L(处理组3)、33mmol/L(处理组4)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经葡萄糖培养24h后,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浓度及比色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中内皮素转换酶-1b mRNA。结果 发现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一氧化氮浓度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丙二醛浓度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内皮素转换酶-1b 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损伤内皮细胞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素转换酶-1b mRNA表达,此变化可能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致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与内皮素在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源性一氧化氮 ( NO)是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和细胞内信使 ,它由一氧化氮合酶 ( NOS)介导产生 ,在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已有研究表明 NO参与调节胃肠道运动、胃粘膜血流量、胃肠粘膜保护、胃肠及胰腺的分泌和肝细胞功能等。内皮素 ( ET)是一类有 2 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最早于 1 988年从血管内皮细胞中发现 ,是一种强烈的血管张力调节因子 ,具有极强的血管活性 ,在胃粘膜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胃粘膜血流量在维持胃的功能和结构上的作用十分重要 ,参与胃粘膜损伤和痊愈过程。胃血流量可受到全身系统性调节以及局部代谢因…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种具有强烈作用的血管活性物质,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缩血管物质。虽然ET从分离、命名至今仅有三年多的历史,由于它参与多种心血管疾患的病理生理,并且与许多血管活性物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房利钠因子,前列腺素等有着非常复杂的内在联系,因此对其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ET的生物特性,ET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机理,以及ET与多种心血管疾患的联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内皮素(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血管活性多肽,具有强烈的促进细胞增殖和收缩血管的作用。作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1例原发性高血压和37例糖尿病患者血浆ET含量,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淫洋藿总黄酮对大鼠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一氧化氮 (NO)及内皮素 (ET)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放射免疫学方法 ,测定淫洋藿总黄酮 (大剂量组 2 0 0mg kg·d ;小剂量组10 0mg kg·d ;腹腔注射 ,用药 7d后 )对大鼠血清中ACE ,ET的活性及NO含量的影响。结果 淫洋藿总黄酮对ACE活性无影响 (P >0 .0 5 ) ;对ET有抑制作用 (P <0 .0 1) ;NO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淫洋藿总黄酮的降压作用与其降低血浆内皮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芪黄活血汤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配合高热量饮食建立动物模型,治疗16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尿微量白蛋白(UAE)等指标。结果:糖尿病大鼠FBG、ET和UAE明显升高,NO水平及NO/ET降低,治疗后FBG、ET、UAE明显降低,NO含量及NO/ET明显升高(P<0.01)。结论:芪黄活血汤可降低血糖,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ET分泌,增加NO分泌及活性,维持血管舒缩平衡,从而有效地防治DMA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 (Atorvastatin)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分泌内皮素 1(ET 1)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NOS NO)系统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混合消化法 ,差速贴壁获取CFs。应用放免法、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干预条件下CFs培养液中ET 1水平及NOS NO活性。 结果 :①阿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抑制CFs分泌ET 1,10 -6、10 -5和 10 -4mol/L阿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均P <0 .0 1) ;10 -5和 10 -4mol/L阿伐他汀组分别与 10 -7和 10 -6mol/L阿伐他汀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均P <0 .0 1)。②阿伐他汀可升高CFsNO含量 ,10 -5和 10 -4mol/L阿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和非常显著 (P <0 .0 1) ;10 -4mol/L阿伐他汀组与 10 -7mol/L阿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③阿伐他汀可增强CFsNOS活性 ,10 -5和 10 -4mol/L组阿伐他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或非常显著 (P <0 .0 1) ;10 -4mol/L与 10 -7mol/L阿伐他汀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结论 :阿伐他汀能抑制CFs分泌ET 1,提高CFsNOS NO系统活性 ,拮抗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部分生物活性 ,发挥其逆转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在糖尿病肾病(DN)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NO用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ET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DN与正常对照及糖尿病(DM)无并发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检测DM患者血浆中NO水平,对于预测DM微血管病变程度,防治DM血管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发现血管内皮不仅是血管的衬里和屏障,而且是重要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内皮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行分泌,旁分泌或自分泌方式参与机体全身或组织局部的功能和代谢调节。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1988)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EC)分离纯化出的含21个氨基酸残基的活性多肽,是迄今所知最强和最持久的缩血管物质。近年研究证实ET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的疾病的发病过程,ET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理和临床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兔离体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了解一氧化氮 (NO)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以明确VEGF的作用机制。方法 :先进行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然后行传代培养。在第 3~ 5代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EGF ,培养 6h ,取上清液测定内皮素 (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值 ,并应用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抑制剂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 (L -NAME)后观察ET、vWF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VEGF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 (VEC)分泌ET、vWF ,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r =- 0 .96 881P <0 .0 1,r=- 0 .9711P <0 .0 1) ,NOS抑制剂L -NAME可剂量依赖性地阻断其效应 (P <0 .0 1)。结论 :NO在VEGF抑制VEC分泌ET、vWF中起中介作用 ,NO是VEGF作用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