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中国社会发展史及中医之发展状况,将中医历史分为中医形成前期,中医形成、发展和成熟期,中医衰退、变革与振兴期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梳理、概述。  相似文献   
2.
将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晚期肠癌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用替吉奥单药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姑息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控制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疾病控制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替吉奥单药姑息性治疗老年晚期肠癌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癌Siha细胞自噬过程中微管末端结合蛋白1(EB1)基因的表达变化。 方法 Hank平衡盐溶液(HBSS)和秋水仙素处理体外培养的宫颈癌Siha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B1基因、LC3和p6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特异性绿色荧光蛋白(GFP)-LC3以证实自噬体形成。结果 宫颈癌Siha细胞随HBSS作用时间延长,LC3 mRNA、EB1 mRNA、LC3-Ⅱ蛋白和EB1蛋白的表达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 mRNA和LC3 mRNA表达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62 mRNA和蛋白在HBSS作用后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 mRNA和p62 mRNA表达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FP-LC3结果显示,在HBSS作用12 h后,Siha细胞胞质中GFP-LC3强度和数目明显增加,含有GFP信号的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秋水仙素处理后,LC3、p62和EB1 mRNA及蛋白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时几乎检测不到含GFP-LC3荧光信号的细胞。 结论 EB1在饥饿状态Siha细胞中高表达,此时伴随LC3表达增加、p62表达降低以及自噬体形成增加,而用秋水仙素破坏EB1赖以作用的微管时,上述现象消失,充分表明EB1参与细胞自噬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罗雄 《吉林医学》2011,32(27):5855-5855
<正>猫抓病,常在猫抓咬后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病损与淋巴结肿痛。其淋巴结肿大可持续数月,合并有血沉增快等表现,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淋巴结核、淋巴瘤等疾病[1]。由此在临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博尔塔拉州(博州)维吾尔族(维)、哈萨克族(哈)、蒙古族(蒙)、汉族人群超重肥胖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04-09-10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完成的新疆博州维、哈、蒙、汉族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资料中≥30岁并资料完整的3935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及回归分析4个民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Bsm I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以及对SLE患者VD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 Bsm I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在2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62例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与SLE发病的相关性及对SLE患者临床的影响。同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结果 VDR Bsm I多态性等位基因B和b频率在SLE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但B等位基因阳性的SLE患者(BB基因型和Bb基因型患者)肾脏损害的发生率较B等位基因阴性SLE患者明显升高(bb基因型患者,P=0.044)。VDR mRNA在48例SLE患者表达下调,其⊿Ct值(⊿Ct值越大,表达量越小)为9.26±2.37,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82±3.05(P=0.026)。而在SLE患者,B等位基因阳性患者的VDR mRNA的⊿Ct值为9.53±0.53,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阴性患者的7.77±4.30(t=2.502,P=0.016)。结论 VDR Bsm I基因多态性与SLE发病易感性无关,但B等位基因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肾脏损害,此可能与B等位基因下调SLE患者的VDR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们对常见病的高危因素集中在基因研究方面,研究显示维生素D受体(VDR)存在多态性,但是VDR基因多态性对VDR蛋白质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影响还不明确。目前,数个毗邻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如BsmI、ApaI、TaqI、FokI等与疾病的联系受到广泛关注,而VDR基因多态性的作用机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糖尿病及骨关节炎等方面知之甚少。本文就VDR多态性与SLE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趋化因子CXCL13表达,分析CXCL13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脏器受累的关系,探讨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SLE患者血浆CXCL13水平,并与2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趋化因子CXCLl3在SLE患者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1±446)和(102±121) pg/ml,P<0.01].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LE患者较无相应器官受累的SLE患者有着较高水平的血浆CXCL13表达(P=0.038,0.026).另外,分析发现血浆CXCL13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585,P=0.001).结论 趋化因子CXCL13在SLE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SLE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过程;CXCL13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累及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是SLE患者较常见的血液系统表现之一,发生率为7%~30%,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的发生率为5%~10%.除病毒感染、药物因素可引起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外,自身免疫因素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10.
军人是一个特殊职业的人群,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为了解海军某部官兵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某部医院连续3年对保障体系内的该陆勤和海岛部队官兵进行健康体检,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