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衣欣  李岚  高长斌 《吉林医学》2003,24(3):242-243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男39例,女2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3例,心绞痛6例,心功能不全41例。给予胺碘酮0.2每日3次口服,对于有短阵室速的病人给予胺碘酮150mg稀释后静注。结果:93%病人在2周内室性心律失常满意控制,余7%将胺碘酮追加剂量0.2每日4次口服,室性心律失常控制,胺碘酮相关不良反应少。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心肌梗死患者,男35例,女19例。全部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合并心功能不全38例。给予胺碘酮治疗0.2g每日3次口服,对于有短阵室速病人静脉给予15mg/min持续10min。接着1mg/min持续6h,以后0.5mg/min,维持18小时或数天,以控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为准。结果88.9%病人在2周内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满意,余11.1%将胺碘酮追加剂量0.2g每日4次口服。室性心律失常控制。胺碘酮相关不良反应少。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罗布麻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在PubMed、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和万方(WanFang)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复方罗布麻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文献。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判断偏倚风险。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合计1 033例病人,其中治疗组464例,对照组569例(胺碘酮组464例,普罗帕酮组105例)。Meta分析结果:复方罗布麻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用胺碘酮(OR=5.46;95%CI:3.40~8.75;Z=7.04;P < 0.00001;I2=0%)、普罗帕酮(OR=2.99;95%CI:1.48~6.07;Z=3.04;P=0.002;I2=0%);室早发生次数(SMD=-1.39;95%CI:-1.61~-1.17;Z=12.34;P < 0.00001;I2=0%)和短阵室速发生次数(SMD=-1.51;95%CI:-1.73~-1.28;Z=13.16;P < 0.00001;I2=0%)比单用胺碘酮均明显减少;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95%CI:0.58~1.53;Z=0.25;P=0.80;I2=0%)。结论复方罗布麻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普罗帕酮,并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9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治疗组口服胺碘酮。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的室早数、短阵室速数和QT间期均有显著降低,治疗组降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用药途径方便,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变异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在治疗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对所有的8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数和短阵室速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很好地改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慢件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5例,应用胺碘酮治疗,对多发、多源或成对室早患者口服胺碘酮0.2g,每日3次,1周后改为0.2g,每日2次,再1周后改为0.2g,每日1次,以后每日0.1~0.2g维持.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室速或R-on-T患者,先静脉应用胺碘酮,再同时口服胺碘酮,方法同上.观察用药4周后控制心律失常的效果、心功能变化和副作用等.结果 治疗4周后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85.5%,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8%,副作用发生率为15.4%.QT离散度(QTd)由(67.02±10.83)ms减至(43.04±9.87)ms(P<0.01).结论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室性期前收缩病人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口服,每次9g(1袋),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每次200mg,每日3次,1周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每日200mg,每日1次。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5%和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4.4%和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为81.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稳心颗粒明显少于胺碘酮。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3次/d,7 d后改为2次/d,维持7 d后改为1次/d,直至观察终点,剂量均为200 mg/次;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普罗帕酮片150 mg,3次/d,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1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48(64.00%)vs 34(45.33%)]、总有效率[72(96.00%)vs 61(81.33%)]均高于对照组(x2=7.030、10.703,P=0.012,0.002),无效率低于对照组[3(4.00%)vs 14(18.67%),x2=10.703,P=0.002];2两组患者的QTc间期、室早数、短阵室速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3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33%)vs 7(9.33%),x2=1.177,P=0.221];治疗组患者的药物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359.98±34.21)元vs(135.70±5.90)元,t=6.064,P=0.009]。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优于盐酸普罗帕酮,但花费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胺碘酮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CHF)并发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的疗效。方法:对42例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和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组(治疗组20例)和胺碘酮单独治疗组(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负荷量600mg/日,维持量200mg/日,倍他乐克25~50mg/日;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同时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V、LVESV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再住院率、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胺碘酮和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并室性心律失常优于单用胺碘酮组,不良反应无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1年6月~2004年8月在我科住院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3例,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21例已使用美托洛尔(25~50mg/d),在此基础上加服胺碘酮用法0.2g,每日3次;1周后改为0.2g每日2次;再1周后改为0.2g,每日1次,以后每日0.1~0.2g,另42例同时服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胺碘酮用法同上,美托洛尔12.5mg每日2次.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满8周总有效率为82.5%(52/63),治疗前后比较LVEF值略上升(P>0.05)无统计学意义,QTc延长(P<0.01),但QTed减少(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疗效较好,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病案服务创新是病案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病案服务创新要做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医院各项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5.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133例临床上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的不孕患者通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检出胰岛素抵抗(IR)患者81例.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促排卵药、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用药前后及用药后三组间的Homa IR(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游离脂肪酸)、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排卵率的变化.结果: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患者的Homa IR指数、血清FFA和TNFα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排卵率明显优于单用促排卵药(P<0.05)和单用罗格列酮(P<0.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探索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中国病案》2008,9(6):16-17
目的通过探讨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提高病案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病案质检的实际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之中。结果改进了病案质检的工作模式,由单一质检转变为多元化工作模式。结论环节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强化了临床的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七情病因概念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情作为病因概念,首见南宋·陈无择<三因方>.一般对这一概念来源的讨论,多仅追溯到<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而对于七情病因概念中可能存在的"非<内经>"内容,讨论甚少.通过分析<三因方>中与 "七情"有关的论述,笔者认为,陈无择的七情病因概念,由<素问·举痛论>"九气"、<诸病源候论>"七气"、<礼记>"七情"以及宋明理学心性论等多种元素构成.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认识中医学概念的建构规律,正确理解和改造现代中医学七情概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