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C”形臂X线机或摄侧位X线片定位,于后正中作长约1.5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 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高金亮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28-529,57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术前标记腰椎正侧位片定位,于定位棘突间隙后正中偏患侧作长约1.5 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23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2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9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结果 除1例术中硬膜破裂改常规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8.3个月,优良率92%。结论 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1]),椎间盘突出症往往与椎管狭窄同时存在,发生率高达40.0%以上~([2]),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可得以缓解症状,但部分患者仍需行手术治疗。我们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行后路双侧椎板开窗减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  相似文献   

5.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化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方法: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有限减压。咬除病变间隙上位椎板下缘、肥厚的黄韧带和下位椎板上缘,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松解神经根粘连,侧隐窝减压,必要时切除部分关节突。结果: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迟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彻底。82例得到随访,优良串92.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和适应证。方法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进行单侧开窗、双侧开窗、多节段局部开窗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定位,于腰部后正中做1个长约1.8 cm的小切口,安全钻在椎板开骨窗,置入工作通道,在电视监视下显露并清除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神经根和硬膜的压迫。结果56例患者均有明显改善。本组病例随访1~42个月,其功能恢复按照参考文献标准评定效果,本组优47例(83.9%),良6例(10.8%),可3例(5.3%)。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保证神经充分减压的前提下,可减少创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单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单开门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症 2 4例 ,其中单个椎板成形 18例 ,两个椎板成形 5例 ,3个椎板成形 1例。结果 术后随访 8个月— 3年 ,X线示半侧椎板小关节融合良好 ,1例再关门 ,优 16例 ,良4例 ,可 4例。结论 单开门腰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可减少创伤 ,增加脊柱稳定性及防止瘢痕粘连 ,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庆惠  张达 《颈腰痛杂志》1994,15(4):220-221
53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孤立型仅占30.2%,余病例或合并椎间盘突出,或/和合并主椎管狭窄。45例行全椎板切除,6例行半椎板切除,2例行扩大开窗手术。术后49例经半年~5年随访,优良率91.8%。本文总结了临床特点。提出确诊需靠CT椎管扫描。讨论了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避免遗漏病变。  相似文献   

9.
双侧开窗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侧开窗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彭明,于洪文,曹春模,张文义,刘云成以往对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和腰椎管狭窄者,多行全椎板髓核摘除。目前国内外许多作者认为,全椎板切除易致顽固性腰痛和脊柱不稳,故一些医家试图更准确地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2000年2月--2001年12月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42例行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开窗减压术。结果:应用后路椎间盘镜行椎管有限减压87例,减压松解充分。82例随访平均18月,优良率92.7%(优58例,良18例)。无并发症。结论: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后路椎间盘镜下椎管有限减压的适应证。满意的手术效果取决于:病人选择适当,术中操作精细,减压彻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及中央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在1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保留棘突腰椎板部分切除腰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症56例。结果:经2-10年临床随访,临床效果满意,未发现继发性腰椎滑脱发生。结论:保留后柱结构,有限椎板切除腰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中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4岁,平均65岁.均为双侧椎管狭窄合并椎问盘突出,有间歇性跛行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双下肢症状以一侧为重.在症状严重侧行棘突旁2 cm纵切口,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通道减压、突出髓核摘除;在棘突和椎板腹侧分别向上、下方用棉片压低保护硬膜囊,潜行咬除棘突基底部,在棘突基底、椎板腹侧与硬膜囊背侧之间形成工作空间,经此空间潜行咬除对侧椎板下缘和增厚的黄韧带,直至显露松解对侧神经根起始部.结果 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无中途转开放手术病例.发生硬膜囊撕裂2例,用棉片将其压低后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0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50~350ml,平均150ml.术后CT示减压充分,中央椎管和对侧椎管扩大,对侧椎板、关节突和椎旁肌等结构保留完好.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优21例,良11例.结论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操作简便,能保留对侧结构,达到双侧减压目的 ,早期随访结果优良.对双侧严重骨性狭窄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3.
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83例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结果76例平均随访1.5(0.5—6)年。疗效采用Nakai评分标准:优59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2.1%。1例因多节段双侧椎板间开窗导致医源性腰椎失稳行二次手术。结论双侧椎板间开窗法是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及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技术特点和效果分析.方法 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应用后路显微内窥镜系统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管减压手术治疗.结果 60例随访3~48个月,按Nakai标准评定:优43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3....  相似文献   

15.
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长期随访观察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分析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随访10年以上行椎板切除术的病人102例,应用JOA评分标准计算术后改善率,对术前下肢痛时间,年龄,是否合并间盘突出,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进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0年优良率73.52%,改善率与术前腰腿痛持续时间及是否合并椎间盘突出有显著性相关,年龄,椎板切除个数,术前JOA评分,患者职业等与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椎板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式,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大部分病人可以得到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200例诊断为无骨性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术除突出之椎间盘髓核。随访1-5年,患临床症状缓解,优良率达97%。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创伤轻,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基层医院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7.
皮肤单切口椎间盘镜下双侧开窗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椎间盘镜(MED)手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以来,目前已被公认为最佳方法,但对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LSS)尚有不同看法,甚至列为禁忌证。笔者自2003年3月~2005年8月应用KS-Ⅱ型腰椎间盘镜作皮肤单切口双侧椎板间隙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8例,疗效满意。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1988~2002年住院手术治疗病例并有随访资料者。结果:全椎板切除,远期随访出现脊柱不稳。椎板开窗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疗效评定优良率高。结论:对于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间盘突出不大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间盘摘除是较可取的手术方式。对于特大的中央型间盘脱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出现马尾神经损害者及老年骨质增生严重.可考虑行全椎板切除。若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还须行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9.
双侧多节段开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双侧多节段开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7例。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年8月,优良率89.5%.结论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不需要行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只需行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不需加用内固定。  相似文献   

20.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采用多椎板开窗、摘除突出椎间盘,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治疗经验。方法:自1995~2002年,手术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384例,其中58岁以下者352例,采用多个椎板间潜行式开窗,开窗最少2处,最多6处。结果:经平均6个月随访,效果优314例,良28例,可10例,优良率97.2%。结论:椎板间多窗潜行式治疗多节段、多处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治疗愈目的,并发症少,并有助于保持脊椎的稳定性。以熟练的椎板开窗手术技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神经根受压,保证手术效果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