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移植至CCl4所致的肝硬化大鼠体内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35只,于其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另同样方法选取27只SD大鼠给予40%CCl4溶液每周2次腹部皮下注射,用来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肝硬化组和HU-MSCs移植组,HU-MSCs移植组给予HU-MSCs 1×107经尾静脉移植,移植后3周处死所有大鼠,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并定量分析肝纤维化改变情况。结果正常组和肝硬化组中均未发现阳性表达的抗人EGF-R存在,HU-MSCs移植组中发现较多抗人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三组中肝纤维化含量均具有差异性,肝硬化组含量明显增加,移植组纤维化含量较肝硬化组降低。结论 HU-MSCs移植到肝硬化大鼠体内,能够长期存活,并改善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8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术前组(6只)、肝部分切除术后行8.5%Novamin肠外营养5 d组(6只)和肝部分切除术后行10%Hepa肠外营养5 d组(6只).测大鼠血清白蛋白(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和血浆氨基酸谱,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ALB mRNA表达.结果 与8.5%Novamin肠外营养比较,10%Hepa肠外营养5 d后血清ALB无明显差别,血清IGF-1水平、Fischer值和肝组织AL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可以改善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血浆氨基酸谱的构成,促进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硬化大鼠GH/IGF-1轴的变化.方法设正常组大鼠6只、肝硬化组大鼠6只,测大鼠肝功能、血糖和血清GH、IGF-l、IGFBP-3水平,用RT-PCR法检测肝ALBmRNA、IGF-l mRNA、IGFBP-3 mRNA表达.肝组织行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硬化组大鼠血清AST、ALT、ALP明显高于正常组,血清TBIL、ALB、血糖两组间无明显差别,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血清ICF-1、IGFBP-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肝ALB mRNA、IGF-1mRNA、IG阳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肝硬化组大鼠镜下见假小叶形成,肝Ki67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肝硬化大鼠存在GH/IGF-1轴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所致的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首先行大鼠MSCs的分离、纯化及扩增。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采用60%的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8周,然后肝硬化组再随机分成MSCs对照组和MSCs移植组及8周肝硬化组。MSCs移植组经门静脉注射MSCs入大鼠肝内,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行肝功能检测、肝脏免疫组化检查和HE染色的病理检测。结果MSCs经门静脉移植肝硬化大鼠后,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明显下降及血清白蛋白(ALB)和胆固醇(CHO)含量明显升高。病理检查结果示MSCs移植组肝内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明显减轻,尽管假小叶仍然存在,但小叶周围和小叶内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小叶中还出现了较多形态正常的肝细胞。结论MSCs可能在肝硬化大鼠体内分化成为具有肝样细胞的功能,并改善了肝硬化大鼠的部分肝功能及肝脏的部分病理结构,为今后临床行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保护及炎症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建立肝硬化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激活剂组、小檗碱组、激活剂+小檗碱组,每组10只.激活剂组给予SRI-01138130 mg/kg灌胃,小檗碱组给予小檗碱200 mg/kg灌胃,激活剂+小檗碱组给予SRI-011381(30 mg/kg)合小檗碱(20 mg/k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2周.末次给药后次日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肝纤维化程度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肝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肝脏组织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密度(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升高,白蛋白(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激活剂组血清AST、ALT、IL-6、TNF-α、Ⅳ-C、PCⅢ、HA水平及α-SMA 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升高,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激活剂组比较,小檗碱组血清AST、ALT、IL-6、TNF-α、Ⅳ-C、PCⅢ、HA水平及α-SMA 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降低,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小檗碱组比较,激活剂+小檗碱组血清AST、ALT、IL-6、TNF-α、Ⅳ-C、PCⅢ、HA水平及α-SMA IOD值,TGF-β1、Smad4蛋白表达量升高,ALB水平、Smad7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肝硬化组与激活剂组可见明显肝纤维化表现,小檗碱组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组、激活剂组明显改善,激活剂+小檗碱组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组、激活剂组有所改善,但不及小檗碱组.[结论]小檗碱可抑制肝硬化大鼠炎性反应,促进肝脏胶原降解,降低肝纤维化程度,保护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金旭鹏  李晓飞 《重庆医学》2013,42(3):246-248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治疗肝硬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机制。方法 40%CCl4大豆油腹部皮下注射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生理盐水组(NS组)、移植组,每组8只,另设8只作为对照组。移植前、移植后3周分别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和血清TGF-β1和HGF水平。同时于光镜下观察肝纤维化程度,计算肝纤维化组织学半定量计分。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血清TGF-β1明显升高,HGF明显降低(P<0.05);移植组较模型组TGF-β1明显降低,HGF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模型组肝组织破坏,假小叶形成;移植组,肝纤维化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肝纤维化组织学半定量计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移植组较模型组计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HUC-MSCs移植后可通过下调TGF-β1及上调HGF的表达,改善受损的肝组织。  相似文献   

7.
仿生髓核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构建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免疫原性.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对照组及移植组.将自行设计构建的支架材料植入移植组大鼠皮下,以未植入支架组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1、3、7、14、28、56、84 d取支架及周围组织,并分离血清.行组织学观察及RT-PCR检测IFN-γ、IL-2、IL-4、IL-10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结果支架材料在大鼠体内表现为轻度的炎性反应,逐步为纤维肉芽组织取代.RT-PCR未检测到IFN-γ、IL-2 mRNA表达,IL-4、IL-10 mRNA表达增高,反映支架材料移植后促进T辅助细胞向Th2方向转化,抑制机体炎症发生.同时血清中未检测到抗Ⅱ型胶原抗体表达增高.结论自行设计的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无明显免疫原性,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胎肝组织微片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为胎肝微组织移植的临床试验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急性肝功能衰竭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移植组(n=20).孕14 d的SD胎鼠肝组织作为供体;移植组每只受体接受两个胎鼠肝脏组织微片移植,移植部位在受体肝组织中;对照组只行开腹手术;手术后24 h、72 h、7 d及30 d分别检测受体ALT、AST、TBIL及ALB的变化,统计存活大鼠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后24 h、72 h、7 d移植组ALT、AST及TBIL明显下降,ALB显著升高,死亡率下降.术后30 d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胎肝组织微片移植可以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肝功能,降低大鼠死亡率.这种作用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差别。方法用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和酒精喂养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肝硬化未移植组(n=8)、门静脉移植组(n=8)、肝动脉移植组(n=8)、尾静脉移植组(n=8)。取健康SD大鼠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MSCs,利用CM-DiI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然后通过3种途径分别进行移植。术后4周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Ⅳ型胶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在肝脏的分布及数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硬化程度。结果通过3种途径移植MSCs到肝硬化模型大鼠体内,4周后发现移植组模型大鼠的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转氨酶、胆红素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肝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减轻(P<0.05)。3种途径移植MSCs对大鼠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髓MSCs移植肝硬化模型大鼠,移植后4周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3种移植方法治疗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硫氰酸萘酯(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法尼醇受体(FXR)的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24只,模型组采用4%ANIT(麻油配制)100mg/kg一次性灌服诱导大鼠肝内胆汁淤积,于给药后24、48、72h 3个时相点随机处死8只大鼠,正常组以等容量麻油一次性灌胃后48h处死;生化法检测血清TBA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FXR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FXR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BA水平在灌服ANIT 24h后明显升高并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3个时间点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而肝组织FXRmRNA和蛋白表达在3个时间点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其中24h最低,随时间推移,48、72h逐渐增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大鼠肝组织FXRmRNA表达与血清TBA水平均呈明显的负相关(r=-0.589,P<0.01)。结论大鼠肝组织FXR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降可能参与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羊水干细胞(hAFSC)移植对CCl4诱导性肝硬化大鼠的改善。方法使用贴壁法分离培养羊水干细胞,Western blot法鉴定。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肝硬化组(n=16),肝硬化组采用60%的CCl4植物油皮下注射7周,制造肝硬化模型,再随机分成肝硬化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BS,n=8)、hAFSC移植组(n=8)。直接经肝内注射hAFSC,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肝组织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分离的羊水干细胞均表达特异性标记物Oct-4、SSEA-4。与大鼠肝硬化模型组比较。肝硬化程度明显减轻,假小叶附近脂肪化细胞和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量明显减少。结论 hAFSC肝内移植可减轻大鼠肝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缺血预处理后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神经细胞HSP70、GFAP变化。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预处理组、缺血组、假手术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每组在造模成功后24h、48 h、72 h取出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观察各个时间观察点HSP70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P70蛋白和GFAP蛋白大脑皮质等部位的细胞上呈阳性表达,其表达程度随时间延长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上调大鼠神经细胞HSP70和GFA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肝纤维化模型SD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肝纤维化模型组腹腔注射10%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6周后采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TGF-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情况。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ALT、AST和TGF-β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较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1),TGF-β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相关基因PDGF-BB、CTGF表达明显,而生理盐水组与对照组均无表达。结论血清中TGF-β与大鼠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明显增高,同时肝纤维化组织中PDGF-BB、CTGF表达也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豨莶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的机理。方法 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正常组灌服自来水,于给水第1日给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1mL生理盐水,模型组自来水,给药组灌服豨莶草煎剂,模型组与给药组于给水、给药第1日分别在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1mL福氏完全佐剂,第18日将动物全部处死,测定血液流变学,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IgG水平。结果豨莶草可降低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粘度、血沉(ESR)、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和IgG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豨莶草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局部免疫反应而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 SO+NS)、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组(BDL+NS)和胆总管结扎+异甘草酸镁治疗组( BDL+MgIG),每组30只.SO+NS组和BDL+NS组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DL+MglG组以异甘草酸镁腹腔注射,于14d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直接胆红素(D-Bil),RT-PCR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 BDL+NS 组血清ALT、AST和D-Bil指标明显升高.相对于BDL+NS组,BDL+MgIG组血清ALT和AST明显减轻,D-Bil指标变化不明显;TNF-α mRNA和NF-κB/p65表达在梗阻性黄疸组相对于假手术组明显增强.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降低梗阻性黄疸血清转氨酶水平,对TNF-α活性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肝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脑出血模型。11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组、假手术组、ICH对照组、rhEPO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出血灶周组织NGF、BDNF表达及凋亡细胞。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LSD-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EPO治疗后48~168 h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ICH对照组及rhEPO治疗组术后6h血肿周围皮质TUNEL、NGF、BDNF阳性细胞明显增加,72h达到高峰,120h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h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同时点ICH对照组(P0.01),但NGF、BDN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凋亡机制参与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过程,EPO能促进神经元BDNF、NGF的表达,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57kip2基因在人体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不同阶段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以探讨HCC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运用原位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30例正常肝组织、30例癌周肝硬化和30例肝癌组织中p57kip2mRNA及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57kip2mRNA表达:正常肝组织组未见表达,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和16.67%。肝癌组分化好和分化差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呈正相关。P57kip2蛋白表达:正常肝组织组未见表达;癌周肝硬化组与肝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67%和63.33%。肝癌组分化好者与分化差者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p57kip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或下降与HCC分化程度低呈正相关,提示p57kip2基因的失活可能是进展期HCC的晚期分子事件,并可能是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FGF对酒精中毒所致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复制慢性酒精中毒大鼠模型。测定肝组织ATP酶活力、SOD活力和MDA含量及血清ALT、AST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酒精中毒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肝组织ATP酶和SOD活力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经过bFGF治疗后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肝组织中ATP酶和SOD活力显著升高而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bFGF对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有研究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s)具有多种分化和增殖功能,其可以诱导分化成肝样细胞,从而对肝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复苏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66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取22只,不做任何处理为正常对照组,余44只采用白酒灌胃30 d的方式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建模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尾静脉注射1 m L PBS),h AMSCs组(经尾静脉注入1 m L h AMSCs(2×106个),每组各22只。于移植后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同时检测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丙二醛(MDA)、IL-4含量变化;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PKH-26标记的h AMSCs分布情况,TUNEL法检测各组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组大鼠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ALT、AST、TBIL、Tp含量均显著升高,而与模型组比较,h AMSCs移植组中ALT、AST、TBIL、T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ALB含量明显下降,而与模型组比较,h AMSCs移植组中ALB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h AMSCs移植组SOD、GSH-PX、CAT含量均显著增高,MDA、IL-4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 AMSCs移植组SOD、GSH-PX、CAT含量均降低,MDA、IL-4含量均升高(P0.05);移植组可见移植的PKH-26标记阳性的h AMSCs细胞分布于肝脏组织内,其余各组未见此类细胞分布(P0.05);TUNEL法检测各组肝细胞凋亡可见凋亡细胞数,模型组最多(34.27±5.71),h AMSCs移植组次之(18.42±3.95),正常对照组未见凋亡细胞。结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大鼠肝硬化的血生化指标水平,h AMSCs移植后可以减轻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肝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