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TSM)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6月—2019年6月,14例行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鼻蝶入路手术6例,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8例。结果 经鼻蝶入路组患者肿瘤切除均达到SimpsonⅠ级,经眶上外侧入路组患者均达到SimpsonⅡ级;除1例患者视力下降加重外,其余患者的视力障碍均较术前改善。术后2例患者出现嗅觉障碍,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脑脊液漏。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均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有效方法,两种内镜技术可全切除绝大部分的鞍结节脑膜瘤。经鼻内镜的优势是将复杂颅底脑膜瘤变为凸面脑膜瘤,对于质地较韧,且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包裹明显的血管保护有一定困难;经颅内镜可以无死角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对于侵犯视神经管的肿瘤的视神经减压有一定局限。两种技术可以优势互补,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南通市6~18个月婴儿血中微量元素锌缺乏对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至2014年3月来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门诊就诊的299例6~18个月婴儿,对其进行智力发育水平的测试和血中微量元素锌含量进行测定,并对锌含量对智力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交能力与血中微量元素锌在正常范围内呈正相关(P <0.05),而语言能力与血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没有相关性(P >0.05)。结论儿童智力发育与血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密切相关,锌缺乏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因此加强儿童早期营养素锌的摄入能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有效残胃癌患者病历资料48例,包括初发疾病为良性(21例,43.8%)和恶性(27例,56.2%);初次消化道重建方式包括BillrothⅠ式(11例,22.9%)、BillrothⅡ式(31例,64.6%)、Roux-en-Y(6例,12.5%).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43例,89.6%)、姑息性切除(5例,10.4%).组织学类型分为分化型(20例,41.7%)和未分化型(28例,58.3%).术后病理分期Ⅰ期(3例,6.2%)、Ⅱ期(8例,16.7%)、Ⅲ期(30例,62.5%)、Ⅳ期(7例,14.6%),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52.1%、18.8%.初发疾病的性质与两次手术时间间隔及初次消化道重建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手术切除方式、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初发疾病的良恶性影响残胃癌的发病时间,而与年龄、性别、症状、肿瘤位置、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其预后无明显联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锁骨上臂丛神经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优化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应用超声对200例ASAⅠ-Ⅱ级患者的左右双侧锁骨上臂丛神经进行检查,记录所有的声像图,采用二维超声影像工作站测定锁骨上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的中心连线与皮肤的夹角及两者中心的水平距离,皮肤到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第一肋骨的距离.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身高、体质量、年龄等变量与锁骨上臂丛神经的距离的相关性.结果锁骨上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的中心连线与皮肤的夹角:左侧(45.3±17.2)°,右侧(46.3±17.6)°;锁骨上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的中心水平距离:左侧(0.53±0.17)cm,右侧(0.53±0.18)cm;皮肤到锁骨下动脉的距离:左侧(1.51±0.39)cm,右侧(1.46±0.39)cm;皮肤到第一肋骨的深度距离:左侧(2.23±0.40)cm,右侧(2.23±0.41)cm;皮肤到锁骨上臂丛神经的深度距离:左侧(0.97±0.29)cm,右侧(0.95±0.29)cm.所有测量数据左右两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皮肤到锁骨上臂丛神经的距离与身高、体质量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左侧0.45,右侧0.52.结论 超声可清楚地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在横断面声像图中,锁骨上臂丛神经主要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外上方.  相似文献   
5.
倪勇 《吉林医学》2011,32(16):3182-3183
目的:探讨针灸和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实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80例,平均年龄20~40岁,孕期43~56 d,体重45~65 kg,心功能Ⅰ~Ⅱ级,ASAⅠ~Ⅱ级,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为对照组给予丙泊酚2.0~2.5 mg/kg,B组为试验组先行针刺足太阴、手阳明穴,然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两组患者若术中扭动而影响手术操作,可酌情静脉注射丙泊酚0.6 mg/kg。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针灸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离院时间。结果:B组术中镇痛效果好于A组,术后子宫收缩痛也较A组轻,且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丙泊酚的用量少,术中循环稳定,术后麻醉恢复迅速,此方法可以安全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  相似文献   
6.
超声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到股神经的阻滞中.由于其可以实时显示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很好地评估其阻滞效果,并且超声引导下可以相对容易地将导管置于股神经旁,能达到相对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深圳湾口岸蝇类的群落组成及消长情况,为口岸蝇类的防制和口岸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深圳湾口岸的蝇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进行了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蝇类21266只,经鉴定隶属于4科11属14种,优势蝇种为大头金蝇,占捕获蝇类的81.03%.蝇密度随季节...  相似文献   
8.
倪勇 《辽宁医学杂志》2011,25(3):124-125
目的探讨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年龄58~80岁,体重45~80kg,ASAⅠ~Ⅲ级,行TURP患者60例,手术时间在2小时内,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术前禁食8小时以上,进入手术室后即行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开通静脉并记录麻醉前BP(T0)、心率(HR)(H0)。穿刺成功后A组给予0.4%罗派卡因+0.4%利多卡因共20~25mL;B组给予0.3%罗派卡因+0.3%利多卡因+0.1μg/kg舒芬太尼共20~25mL,3~4分钟注入,平卧3~5分钟,肛门括约肌松弛开始手术,记录麻醉后5分钟、15分钟和30分钟的BP(T1、T2、T3)、HR(H1、H2、H3)变化、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和作用时间及罗派卡因用量。结果 B组血流动力学较A组稳定,B组较A组镇痛效果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运动阻滞程度较A组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作用时间较A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用于老年患者TURP,提供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及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人原发性肝癌(PHC)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1年5月至2007年10月经手术切除的70 例老年(年龄≥60岁)PH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中64例术后恢复出院,6例围手术期死亡(8.6%),术后大量腹水27例,胸腔积液21例,肺部感染19例,心功能衰竭11例,切口感染10例,大出血7例,肝功能衰竭4例.术后随访,7例半年内肝内复发并死亡,1年存活率81.4%(57/70),3年存活率45.2%(19/42).结论 手术仍是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注重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指征及术中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证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但其具体生物学特性及分化机制尚不清楚,且诱导分化培养体系尚不成熟.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食管癌手术患者肋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4组,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加入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加入20 μg/L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组同时加入上述两种生长因子,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生长因子.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诱导7,14 d RT-PCR检测甲胎蛋白与白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入骨髓间质干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CD45,强表达β1-整合素CD29和基质受体CD44.肝细胞生长园子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联合组诱导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诱导第7,14天甲胎蛋白、白蛋白mRNA均呈阳性表达:空白对照组未见多角形细胞,甲胎蛋白、白蛋白mRNA均呈阴性表达.证明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二者联合均具有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能力,至于二者联合是否能增强其分化能力尚待进一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定量分析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