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NB4细胞增殖过程中PRAM蛋白表达情况,并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进行干扰,观察其对PRAM蛋白的影响.方法:①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体外培养NB4细胞共5天,用台盼蓝染色法筛选ATRA有效干预浓度后,选取ATRA(1×106mol/L)为目的干预浓度.②Westem blot:ATR A(1 ×10-6mol/L)持续干扰NB4细胞1、2、3天后检测PRA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4种浓度ATRA组细胞与NB4细胞的增殖率呈量效与时效关系;浓度越大,抑制率越高;于培养第4天出现最强抑制.②选取1×10-6mol/L ATRA干扰NB4细胞共3天,对照组及ATRA组PRAM蛋白的表达在时间上有规律性:第2天表达最强烈.③1×10-6mol/L ATRA使PRAM蛋白在第2天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④1×10-6mol/1 ATRA使NB4细胞PRAM蛋白在第2天出现最大表达量,同时该组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结论:ATRA能通过PRAM位点来达到抑制APL增殖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NB4细胞增殖过程中PRAM蛋白表达的情况,并且用三氧化二砷(As2O3)进行干扰,探讨其对PRAM蛋白的影响。方法 (1)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体外培养NB4细胞共5 d,用MTT法筛选As2O3有效干预浓度后,选取As2O3(1×10-6mol/L)为目的干预浓度。(2) Western blot: As2O3(1×10-6mol/L)持续干扰NB4细胞1、2、3 d后检测PRA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5×10-6mol/L,1×10-6mol/L 及5×10-7mol/L As2O3组细胞分别于培养过程第1天,第2天,第3天开始被抑制,1×10-7mol/L As2O3组细胞于第3天稍微被抑制后细胞生长良好。(2) 1×10-6mol/L As2O3干扰NB4细胞共3 d,对照组及As2O3 组PRAM蛋白的表达在时间上有规律性:第2天表达最强烈,第3天表达略降低。(3) 1×10-6mol/L As2O3使PRAM蛋白在各时间点的相对表达均较对照组低(P<0.05)。(4) 1×10-6mol/l As2O3使NB4细胞PRAM蛋白在第2天出现最大表达量,同时该组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结论 As2O3是能通过PRAM位点来达到抑制APL增殖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全反式维甲酸对A549细胞株增殖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549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消化后于96孔板上按1×10-5 mol/L,1×10-6 mol/L,1×10-7 mol/L 3组ATRA药物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ATRA作用2 d,4 d,6 d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②用Hoe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1×10-5 moL/LATRA培养24 h后A549细胞胞核形态变化.③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经1×10-7 mol/L,1×10-6 mol/L,1×10-5 mol/L ATRA作用12 h,24 h后A549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5);经1×10-5 mol/L ATRA处理后的细胞呈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胞核呈致密浓染的颗粒状或块状荧光.ATRA处理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结论:ATRA可抑制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并通过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诱导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稀土元素钇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及凋亡的影响,为研究稀土元素钇对骨质疏松的病理性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方法:⑴将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对照组(给予PBS)和给药组(给予YCl3至各梯度最终浓度为1×10-9,1×10-8,1×10-7,1×10-6,1×10-5,1×10-4mol·L-1),利用CCK-8试验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活力;⑵选取3个浓度梯度YCl3(最终浓度为1×10-8,1×10-6,1×10-4mol·L-1)处理成骨细胞。采用NBT/BCIP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根据吸光值分析ALP活性;采用茜素红S染色法检测细胞矿化程度;采用AO/EB双染法测细胞凋亡,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分析荧光强度和凋亡情况。结果:稀土元素钇在低剂量(1×10-...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雌激素干扰人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JEC细胞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亚型ERα、ERβ及p57kip2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用含有3种不同浓度的雌二醇(β-Estradiol,E2)(10-6mol/L,10-8mol/L,10-10mol/L)的培养基进行JEC细胞的体外培养,用不含药物的培养基进行培养,作为对照,于培养24、48、72h后,用光镜及电镜观察E2干扰后JEC细胞的形态改变,用MTT法检测JEC细胞的增殖情况,用Western Blot(WB)法检测JEC细胞中ERα、ERβ、p57ki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形态改变及增殖情况:E2浓度较低时可促进JEC细胞的生长(P<0.05),高浓度的E2则抑制JEC细胞的生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2低浓度组JEC细胞微绒毛及胞质中分泌泡均有所减少,E2高浓度组JEC细胞微绒毛及胞质中分泌泡均有所增多。WB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及对照组ERα均不表达,ERβ则弱表达;随着E2作用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ERβ与p57kip2蛋白的表达均呈递增趋势(P<0.05)。结论 JEC细胞中ERα表达缺失。雌激素可上调ERβ、p57kip2在EC中的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雌激素浓度较低时可以促进JEC细胞增殖,细胞的分化向较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反式维甲酸对EC9706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食管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1×10-6、1×10-5、5×10-5 mol/L)ATRA体外处理人食管癌细胞EC9706(ATRA1、ATRA2、ATRA3组),并设不加ATRA的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经ATRA处理后,ATRA3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群体倍增时间延长(P均<0.05);光镜下可见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细胞质内成熟细胞器增多,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3个ATRA组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1),且以ATRA2、ATRA3组为明显(P<0.05).结论:ATRA能有效抑制EC9706细胞增殖,其机制与Bax及Bcl-2蛋白表达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7.
陈艾  贾鹏  李程  王珉 《西部医学》2013,25(8):1140-1142,1145
目的探讨在NB4细胞增殖过程中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的情况,并用三氧化二砷(As2O3)和/或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干扰后观察目的基因的变化。方法用As2O3(1×106 mol/L)或/和ATRA(1×106 mol/L)干扰体外培养成熟的NB4细胞,后用real/Time PCR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ATRA及As2O3均使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抑制,但双药联用无明显协同作用(P<0.05)。As2O3对PML/RARA融合基因表达抑制较同剂量ATRA强。结论 ATRA及As2O3均能下调PML/RARA融合基因。As2O3对PML/RARA融合基因的下调作用及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均比同剂量的ATRA强。双药联用与单药干预,无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 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宫颈癌耐药细胞株HeLa/MMC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ATRA(1×10-7、1×10-6、1×10-5 mol/L)处理对数生长期HeLa/MMC细胞,以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经1×10-7、5×10-7、1×10-6、5×10-6、1×10-5mol/L ATRA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1×10-6mol/L ATRA处理He La/MMC细胞3、7 d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1×10-6 mol/L ATRA处理He La/MMC细胞3、7 d后细胞c-myc mRNA水平变化。结果 1Transwell小室结果显示,1×10-7mol/L ATRA组、1×10-6 mol/L ATRA组、1×10-5 mol/L ATRA组细胞侵袭数、转移数[(40±6)、(73±7)个,(26±4)、(61±4)个,(16±3)、(49±5)个)]均减少,与对照组[(63±9)、(89±9)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随着全反式维甲酸药物浓度的递增,He La/MMC细胞增殖逐渐被抑制;实验各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使进入S期耐药细胞数减少。1×10-6mol/L ATRA处理3、7 d 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4.90±0.21)%、(6.48±0.18)%;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16.28±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T-PCR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下调癌基因c-myc的转录。1×10-6mol/L ATRA处理3、7 d c-myc 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406±0.0011)、(0.4312±0.0009);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0.6804±0.0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抑制宫颈癌耐药细胞株的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癌基因c-myc转录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积雪草苷降血压和对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积雪草苷低剂量组(50 mg/kg)和积雪草苷高剂量组(100 mg/kg),6只/组,治疗组每日予以积雪草苷对应剂量灌胃处理,分别在给药前1 d、给药第8天和给药第15天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HE染色评估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组织形态变化。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以舒张血管百分比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积雪草苷对基础状态血管环、去甲肾上腺素(NE,1×10-6mol/L)及氯化钾(KCl,60 mmol/L)收缩的内皮保留或去内皮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对内皮保留的血管环,分别以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0.1 mmol/L)、吲哚美辛(1×10-5mol/L)、锌原卟啉Ⅸ(10μmol/L)和6种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四乙基氯化铵(5 mmol/L)、格列苯脲(1×10-5mol/L)、氯化钡(0.1 mmol/L)、Iberiotoxin(0.1μmol/L)、4-氨基吡啶(0.1 mmol/L)、TASK-1-IN-1(1×1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体外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Ⅰ型胶原(CoL-Ⅰ)基因表达的直接影响,以探讨UⅡ在心力衰竭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以胰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SD乳鼠的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测定CoL-ⅠmRNA表达水平。结果 UⅡ对CFs增殖呈浓度依赖性,随着UⅡ作用浓度的增加,MTT光吸收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10-8 mol/L和1×10-9 mol/L的UⅡ作用显著(P<0.05);1×10-7 mol/L、1×10-8 mol/L和1×10-9 mol/L浓度的UⅡ能促进CFs的CoL-ⅠmRNA表达(P<0.01)。结论 UⅡ可直接促进CFs的增殖及CoL-ⅠmRNA表达,作用大小与UⅡ浓度有关,提示UⅡ在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研究G-CSF在维甲酸致高白细胞症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Northernblotting方法检测NB4细胞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作用后G-CSF 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CSF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NB4细胞经ATRA作用后G-CSF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可从基因水平上调NB4细胞中G-CSF表达,并可增加NB4细胞表面G-CSF受体的表达,G-CSF受体表达增加出现的时间虽然稍晚于G-CSF表达增加出现的时间,但仍然在较早期阶段,此时,细胞形态学和NBT实验均证实BN4细胞处于部分分化阶段。结论:在ATRA治疗APL过程中,G-CSF及其受体表达增加可能协同参与了高白细胞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useNB4,anauthentichuman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celline,aswelasthemarowcelsfrompatientswithacutepromyelocyticleuk...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ML基因及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细胞内分布定位。方法经ATRA、雄黄处理后的NB4、HL-60、K562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Wright’s染色法及荧光染色法;PML蛋白细胞内分布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PMLmRNA表达采用RT-PCR法。结果 1.ATRA处理后,NR4和HL-60细胞形态学上出现分化表现,K562细胞无变化;经雄黄处理后,各组细胞形态学上均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2.ATRA处理后,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PMl蛋白恢复定位,HL-60、K562细胞内PML蛋白定位分布无变化;雄黄处理后NB4细胞内融合蛋白降解,PML聚积于POD结构,随后降解;在HL-60及K562细胞,PML发生相似改变。3.ATRA、雄黄处理后各组细胞PMLmRNA表达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在不同诱导剂刺激下,PML基因在蛋白水平参与细胞终末分化及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机制;PML蛋白在POD中发挥诱导凋亡控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深入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表达中干扰素α(IFN-α)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两条信号途径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1缺失的人纤维肉瘤细胞系U3A细胞,检测ATRA作用于NB4细胞后,细胞内STAT2的磷酸化水平,并测定NB4细胞培养液上清及转染了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的U3A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水平,以及培养液上清对STAT2的磷酸化和RIG-G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 ATRA处理72 h后,NB4细胞内的STAT2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浓度均明显升高[ IFN-α:( 7.6±0.3)pg/ml比(1.5±0.5)pg/ml,P<0.05].该培养液上清能够诱导STAT2发生磷酸化,并上调RIG-G的蛋白水平.U3A细胞转染IRF-1后,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浓度也明显提高[(8.8±1.4) pg/ml比(3.4±0.4)pg/ml,P<0.05].结论 RIG-G基因的表达与ATRA和IFN-α这两条信号途径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ATRA可以通过上调IRF-1的蛋白水平促进细胞分泌IFN-α,所分泌的IFN-α能诱导STAT2发生磷酸化,并进一步增强细胞内RIG-G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ercetin on PML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andlocalization in leukemia cell lines. Methods Cell morphology was assayed by Wright's stain and fluorescence stain, and PML mRNA expression by RT-PCR , PML protein localization by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NB4 and HL-60 cells differentiated morphologically after treatment with all-trans-retinoic acid (ATRA) while K562 cells did not differentiate. Typical apoptosis was found in each cell line after treatment with quercetin.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 showed , after treatment with ATRA , the fusion protein disappeared in NB4 cells and PML protein relocated , while HL-60 and K562 cells had no difference from control cells. After treatment with quercetin, the fusion protein disappeared in NB4 cells, PML protein relocated, then degraded. In HL-60 cells and K562 cells, PML protein also located and then degraded . The expression of PML mRNA was not changed in all three cell lines after treatment with ATRA or quercetin. C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anⅡ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诱导分化及凋亡的协同效应.方法0.5 μg/ml TanⅡA分别联合0.5 μg/ml、0.25 μg/ml和0.125 μg/ml ATRA作用NB4细胞5 d,观察NB4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CD33的表达,并进行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TanⅡA联合ATRA可协同诱导NB4细胞分化和凋亡.联合作用组第5 d细胞生长抑制率均超过80%;90%左右的NB4细胞分化,其中杆状和分叶核细胞比例超过65%;NBT还原能力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CD11b表达升高,CD33表达降低;G0/G1期细胞增加,有明显的细胞凋亡,与TanⅡA或ATRA单独作用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anⅡA与ATRA(0.125 μg/ml~0.5 μg/ml)联合对NB4细胞的影响没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倾向.结论TanⅡA联合ATRA对NB4细胞诱导分化和凋亡有协同作用;在ATRA一定浓度范围内,这种协同作用无ATRA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靶向PML-RARαmRNA的siRNAs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细胞株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以不同浓度的siRNAs分别转染细胞,MTT法检测siR-NAs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siRNA转染NB4细胞后,对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siRNA1244的24hIC50为46.578nM;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也证明转染siRNA后细胞凋亡率增加,转染50nM siRNA1244的NB4细胞,24h后凋亡率从4.29%增至59.35%。结论:siRNA1244诱导NB4细胞凋亡效果最为明显,并且与抑制细胞增殖的效应一致,具有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应,它的作用分子机制很可能是下调PML-RARα基因的表达而抑制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 acid,OKA)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及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ATRA、OKA、ATRA+OKA分别作用于NB4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瑞氏染色法和NBT还原实验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丝/苏氨酸磷酸化酶试剂盒检测细胞内PP2A活性。结果:(1)MTT结果显示,OKA对NB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ATRA、ATRA+OKA作用7天,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1%、38.4%,ATRA+OKA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胞形态学、NBT及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加入OKA能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3)酶活性分析显示,ATRA诱导的NB4细胞分化过程中,PP2A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ATRA+OKA作用后PP2A活性下降更加明显。结论:OKA促进ATRA诱导的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P2A活性参与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