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心肌Ⅰ和Ⅲ型胶原的改变及其mRNA表达改变的干预作用。方法: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方法,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 mm)。8周后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并用光密度值作为其含量指标行图像分析,即时PCR扩增后分析并测定胶原mRNA。结果:模型组造模8周时Ⅰ型和Ⅲ型胶原平均光密度及其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胶原组织化学染色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Ⅰ型和Ⅲ型胶原明显增多、增粗及排列紊乱;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胶原明显减少。结论: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导致反应性纤维化心肌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升高;卡托普利延缓甚至逆转心肌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年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间质及血管周围胶原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6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投币法随机分为模型组(n=8)、贝那普利治疗组(n=8)。7只WKY大鼠为正常血压大鼠组。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kg&#183;d)]灌胃,1次/日,其余两组蒸馏水灌胃。治疗12周后,颈动脉插管,测颈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血清及左室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浓度(AngⅡ),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左室心肌组织切片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小动脉周围胶原面积与小动脉管腔面积比(PVCA/LA),观察血管周围胶原;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并分析Ⅰ型胶原、Ⅲ胶原,计算Ⅰ/Ⅲ型胶原比值,观察左室心肌间质胶原。结果治疗12周后,模型组颈动脉SBP、DBP、左室AngⅡ、CVF、PVCA/LA及Ⅰ/Ⅲ型胶原比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大鼠(WKY)对照组(P〈0.01);而贝那普利治疗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性下降(P〈0.01),有效降低SHR的SBP、DBP,CVF、PVCA、Ⅰ/Ⅲ型胶原,降低心肌局部AngⅡ表达,可预防SHR心肌纤维化。结论早期应用贝那普利治疗降低SHR心肌胶原,可预防心肌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局部Ang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为高血压病合并心肌纤维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两组,每组60例,两组均以依那普利为基本降压药,如血压不能达到目标值140/90 mm Hg以下者,可选用钙拮抗剂、利尿剂等;中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新血府逐瘀软胶囊4粒,3次.d-1。两组于服药前及服药12周后,分别抽取患者空腹血,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PC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两组服药后PⅠCP、PCⅢ及TGF-β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服药后两组比较,中药组PⅠCP、PCⅢ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新血府逐瘀软胶囊能够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探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心肌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手术组),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观察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左室心肌间质超微结构等心肌纤维化指标的改变;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α2(Ⅰ)胶原、α2(Ⅲ)胶原的基因表达。结果假手术组造模后左室心肌胶原染色在心肌细胞间仅有少许鲜红色胶原纤维;模型组造模后左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显示心肌细胞间有大量的鲜红色胶原纤维存在;左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也见明显异常改变。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α2(Ⅰ)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上升(P〈0.01),左室心肌组织α2(Ⅲ)胶原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上升(P〈0.05)。结论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在造模8周后即已形成心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改变,该改变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α2(Ⅰ)型胶原和α2(Ⅲ)型胶原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肥大细胞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SHR及对照Wistar Kyoto大鼠(WKY)的收缩压(S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I)、心肌细胞直径、肥大细胞密度、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肥大细胞密度与LVI、CVF及PVCA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SBP、LVI、心肌细胞直径、心肌细胞短径、肥大细胞密度、CVF、PVCA、心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心脏肥大细胞密度与LVI、CVF及PVCA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87和0.95,P<0.01).结论心脏肥大细胞密度增加可能是促进SHR心肌重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心脏糜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心脏糜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组织胶原合成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SHR应用糜酶抑制剂(Ch-Ⅰ)组、SHR组及WistarKyoto大鼠(WKY)组的收缩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比(PVCA)和心肌糜酶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Chy-Ⅰ组心脏CVF、PVCA分别为(26.8±8.7)%和0.4±0.1,SHR组分别为(46.4±7.8)%和1.9±0.9,WKY组为(24.4±10.7)%和0.4±0.1,Chy-Ⅰ组比SHR组明显下降(P<0.01),与WKY组无明显差别(P>0.05).Chy-Ⅰ组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和糜酶mRNA表达相对含量均明显低于SHR组(P<0.01),与WKY组无明显差别(P>0.05).应用Chy-Ⅰ后大鼠血压无改变.结论心肌组织糜酶参与胶原的合成,参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和降解,促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干预对压力负荷性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干预组。通过缩窄大鼠腹主动脉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模型组不用药物干预,药物干预组用辛伐他汀40mg·kg^-1·d^-1灌胃。应用病理学方法评价整体心肌肥厚及Ⅲ型组织胶原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发生左心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用辛伐他汀干预后心脏质量指数及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且有减少Ⅲ型胶原合成的趋势。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逆转压力负荷性大鼠心室肥厚的作用;具有抑制和改善心肌细胞、心肌间质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istolic heart failure,DHF)大鼠心肌僵硬度和心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DHF模型,术后4周,随机分为4组(n=10),模型组,葛根素高、中、低剂量组(180、120、80 mg/kg),另有假手术组10只。连续给予相应处理4周后,通过十六导生理记录仪测量所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大鼠心肌僵硬度常数(K),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高剂量组K值无变化(P>0.05),中剂量组K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组K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高剂量组心肌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心肌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强(P<0.05);中剂量组心肌I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减弱(P<0.01),心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低剂量组心肌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心肌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葛根素中、低剂量能够降低DHF大鼠心肌僵硬度,其作用机制与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的改变及卡托普利的影响。 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大鼠模型 ,观察左室质量指数 (LVMI)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 ,采用RT PCR观察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 ,并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  结果 :模型组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0 1) ,卡托普利组LVWI与模型组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模型组Ⅰ型胶原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 <0 .0 1) ,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模型组Ⅲ型胶原与假手术组比显著升高 (P <0 .0 1) ,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 (P <0 .0 5 )。模型组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模型组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显著下降 (P <0 .0 5 )。模型组血浆AngⅡ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卡托普利组明显降低血浆AngⅡ (P <0 .0 1)和左室心肌AngⅡ水平 (P <0 .0 0 1)。  结论 :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Ⅰ和Ⅲ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进一步观察卡托普利对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醛固酮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大鼠模型,观察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醛固酮水平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LVMI高于假手术组(P<0.01),卡托普利组LVMI较模型组下降(P<0.05);模型组Ⅰ型胶原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模型组Ⅲ型胶原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模型组血浆醛固酮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卡托普利组降低血浆醛固酮(P<0.01)水平。结论 压力负荷增加大鼠血浆醛固酮水平是升高的;卡托普利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bFGF、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心肌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紧张素1(Ang-1)的表达,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bFGF、Ang-1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汤组bFGF、Ang-1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bFGF、Ang-1的表达,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 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湿瘀结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利湿,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减;湿热瘀阻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肾虚血瘀型治宜补肾活血,化瘀利水,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大鼠缺血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探讨血府逐瘀胶囊干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1,SIRT1)信号转导通路对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依据和新的研究着眼点。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和血府逐瘀大、中、小剂量组,白藜芦醇组,L-NAME组,给药结束后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府逐瘀大、中、小剂量、白藜芦醇、L-NAME对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各组形态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可抑制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作为SIRT1抑制细胞凋亡通路的增敏剂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Ⅰ型及Ⅲ型胶原基因表达及雷米普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只雄性Spar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肥厚模型组和雷米普利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手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造模12周后给予雷米普利l mg/kg,每天1次,连续12周。测定心脏重量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实时PCR法测定胶原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肥厚模型组左心室重量及LVM I均显著升高,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心肌肥厚模型组,雷米普利组左心室重量及LVM I均显著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结论:雷米普利能改善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的心肌肥厚状态和延缓心肌纤维化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瘀征象及血清OX40L(OX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血府逐瘀软胶囊治疗,两组均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瘀征象并检测血清OX40L、hs-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瘀征象均较前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s-CRP、OX40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OX40L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瘀征象,降低外周血OX40L及hs-CRP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张翠  杨波  万为国  黄从新  李海涛  王瑾 《疑难病杂志》2009,(9):513-516,F0003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干预组)。A组仅开胸于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而不结扎。B、C组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造成大鼠心肌梗死模型。4周后,HE染色观察心肌结构的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AT_1、AT_2受体及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的AT_1、AT_2受体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梗死区的表达高于非梗死区(P<0.05)。而iNOS抑制剂AG可以使梗死组大鼠心肌AT_1受体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AT_2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干预后,大鼠心肌内AT_1受体、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AT_2受体mRNA的表达升高,这可能与AG抑制心肌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对大鼠支气管微细结构及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正常对照组(不吸烟)、实验1组(吸烟2周),实验2组(吸烟4周)、实验3组(吸烟6周),取大鼠支气管组织,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Ⅲ型胶原表达。结果①吸烟大鼠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状态;②HE染色结果显示,吸烟大鼠支气管出现炎性渗出、上皮变薄残缺、纤毛损伤等;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吸烟组大鼠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加,4个组之间IO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烟可以改变大鼠神经系统兴奋性,损伤支气管微细结构,导致支气管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加,影响支气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