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microRNA-92a-3p(miR-92a-3p)靶向调控SIRT1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诱导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测定miR-92a-3p、SIR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明确SIRT1、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p-NF-κB)p65、TNF-α和IL-1β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92a-3p与SIRT1靶向关系;划痕实验检测bEnd.3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OGD/R组miR-92a-3p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 <0.05)。M_SIRT1 WT+mimics+TK组荧光素酶活性较M_SIRT1 WT+mimics NC+TK组低(P <0.05)。OGD/R组SIRT1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 <0.05),OGD+92a抑制剂组较OGD+92a抑制剂内参组升高(P <0.05)。miR-92a-3p模拟物组NF-κBp65/p-NF-κBp65蛋白较模拟物内参组高,SIRT1蛋白和mRNA表达较模拟物内参组低(P <0.05)。miR-92a-3p模拟物组IL-1β、TNF-α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拟物内参组高(P <0.05)。miR-92a-3p模拟物组伤口愈合率较模拟物内参组低(P <0.05)。结论 miR-92a-3p通过靶向抑制SIRT1表达,促进OGD/R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乙酰化酶抑制剂Garcinol对雌激素促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细胞周期转化及凋亡抑制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Garcinol 对17β-雌二醇(17β-E2)促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F-κB/p65核转运情况;RT-PCR检测cyclin D1Bcl-2Bcl-xL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乙酰化(ac)-H3、ac-H4、NF-κB/ac-p65、cyclin D1、Bcl-2、Bcl-xL 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Garcinol能抑制17β-E2促细胞增殖作用,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17β-E2促进MCF-7细胞ac-H3、ac-H4、NF-κB/ac-p65表达水平(P<0.01,P<0.05,P<0.01),Garcinol能抑制17β-E2对ac-H3、NF-κB/ac-p65的表达促进作用(P<0.01),对ac-H4影响无统计学意义;17β-E2促进NF-κB/p65核转运相应受到Garcinol抑制(P<0.01);17β-E2促进cyclin D1、Bcl-2、Bcl-xL的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受到Garcinol抑制(P<0.05)。 结论 17β-E2促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抑制作用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NF-κB/p65乙酰化水平增高有关,乙酰化酶抑制剂Garcinol 通过降低乙酰化水平对雌激素促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NF-κB通路的ac-p65蛋白水平,从而下调cyclin D1、Bcl-2、Bcl-xL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减轻高糖致H9C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糖孵育建立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对照组和姜黄素各剂量组(2.5、5、10、20 μmol/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细胞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IκB激酶β(IKKβ)、NF-κB p65、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对照组H9C2心肌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LDH含量明显增加(P<0.05),心肌细胞内MAD含量增加(P<0.05)、SOD含量降低(P<0.05),心肌细胞内IKKβ蛋白表达增加(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但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高糖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各剂量组预处理6 h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强H9C2细胞活性(P<0.05),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LDH含量(P<0.05),降低细胞内MDA含量、增加SOD含量(P<0.05),降低IKKβ蛋白表达(P<0.05),降低p-NF-κBp65蛋白表达(P<0.05)。[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降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氧化应激及炎症角度观察三七皂苷(panax nologinoside,PNS)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at mesangial cell,RMC)保护作用及从SIRT1/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RMC,并将其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PNS组及SIRT1RNAi+PNS组;采用MTT及Annexin V-FITC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RMC SIR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IRT1和乙酰化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采用经典的氮蓝四唑(NBT)显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TGF-β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使RMC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TNF-α、TGF-β1的m RNA和蛋白水平增高。PNS干预可逆转高糖引起的上述变化,但沉默SIRT1基因后,PNS干预作用不明显。[结论]PNS对高糖诱导的RMC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SIRT1表达及活性,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使其转录活性降低,进而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6.
【立论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全氟辛酸(PFOA)和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PFOA可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诱导凋亡引起小鼠肝脏毒性损伤。去乙酰化酶SIRT1在细胞应激反应中具有关键作用,可引起多种转录因子去乙酰化,从而促进细胞存活,抑制凋亡。因此,我们提出:“SIRT1的去乙酰化修饰可能对PFO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设计思路】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PFOA肝脏毒性与SIRT1表达和反应活性的相关性;利用SIRT1激活剂以及SIRT1抑制剂观察SIRT1信号通路对PFOA诱导的肝脏毒性损伤的调控作用;通过检测P53、NF-κB p65 和FOXO3a的表达和乙酰化水平,分析SIRT1系统调控PFOA肝脏毒性的分子机制,是否与SIRT1对P53、NF-κB p65 和FOXO3a的去乙酰化修饰有关。 【实验内容】 (1)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SIRT1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IRT1的反应活性,对比正常对照和PFOA染毒小鼠,明确PFOA肝脏毒性与SIRT1的相关性;(2) PFOA染毒小鼠给予SIRT1激活剂SRT1720以及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ALP及LDH的血清水平;酶联免疫分析IL-6、COX-2及CRP的肝组织水平;免疫组化检测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OHdG的产生;比色法检测MDA生成及SOD、CAT和GSH-PX的活性;TU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Bcl-2、Bax、Fas、FasL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明确SIRT1通路的激活或抑制对PFOA诱导肝脏损伤的调控作用;(3)应用乙酰化赖氨酸抗体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P53、NF-κB p65 和FOXO3a的乙酰化水平,分析SIRT1是否通过对P53、NF-κB p65 和FOXO3a的去乙酰化修饰调控PFOA诱导的肝脏毒性损伤。 【材料】 本项目以小鼠为实验动物,实验仪器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DNA扩增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蜡切片机、高速低温离心机、蛋白电泳系统、电转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 【可行性】 本项目充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取得了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 【创新性】 SIRT1对PFOA肝脏毒性的调控作用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项目研究SIRT1对PFOA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全氟化合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寻找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减轻高糖诱导H9c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糖孵育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IκB激酶β(IKK-β)、核转录因子κB(NF-κB)、p-NF-κB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予高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12 h能明显下调细胞存活率(P<0.05);黄芪甲苷(20、40、80 μmol/L)预处理10 min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P<0.05),下调IKK-β蛋白表达(P<0.05),抑制NF-κB磷酸活化水平(P<0.05),并降低TNF-α蛋白表达(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IKK/NF-κB炎症通路过度激活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炎性介质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在慢性环孢素A(CsA)肾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喂食低盐 (0.05% 钠盐)饲料下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橄榄油(1 mL·kg-1·d-1);毒性组给予皮下注射CsA (15 mg·kg-1·d-1) 4周。通过观察炎性细胞浸润(ED-1) 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比较两组大鼠的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采用RNA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PN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 (EMSA)分析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核转录因子(NF-κB 和 AP-1)的结合活性和I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毒性组大鼠表现为肾小管间质带状纤维化[(38.9±3.3)%/5 mm2vs(0±0)%/5 mm2,P<0.01]和大量ED-1阳性细胞浸润[(89±9)vs(7±2),P<0.01]。与对照组相比,毒性组大鼠 OP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729±37)%vs(103±4)%,P<0.01],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其主要位于肾小管间质损伤部位;毒性组核转录因子NF-κB [(218±19)%vs(116±15)%,P<0.01]和AP-1 [(735±225)%vs(101±4)%,P<0.01]结合活性增加,而IκB蛋白的表达减少[(9±7)%vs(105±7)%,P<0.01]。直线相关分析示OPN mRNA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r=0.959,P<0.001)和核转录因子的结合活性呈正相相关(NF-κB: r=0.773,P<0.01;AP-1: r=0.619,P=0.01)。结论 炎性介质OPN和核转录因子参与了慢性CsA肾毒性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PV)对高糖(HG)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RMC)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RMC分别培养于正常葡萄糖浓度(5.5mmol·L^-1,NC组)、HG浓度(25mmol·L^-1,HG组)和葡萄糖25mmol·L^-1+PV100μmol·L^-1(HG+PV组)中,采用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各组RMC增殖水平,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NF-κB mRNA表达。以及Phospho-ELISA法分别检测胞质和胞核内总NF-κB p65、活性NF-κB p65(NLS-NF-κB)、磷酸化NF-κB p65(Ser276-NF-κB)的表达。结果HG组RMC增殖水平较NC组显著增高(P〈0.01),且RMC胞核内的NLS-NF-κB、Ser276-NF-κB表达水平均较NC组显著增高(均P〈0.01);HG+PV组的RMC增殖水平均较NC组和HG组显著降低(均P〈0.01),且胞核内的NLS-NF-κB、Ser276-NF-κB表达水平均较NC组和HG组降低(均P〈0.05);各组总NF-κB p65蛋白分泌水平、RMC胞质内NLS-NF-κB和Ser276-NF-κB表达水平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V可显著下调HG培养的RMC胞核内NF-κB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并可能为其抑制RMC增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核因子-κB(NF-κB)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感染性休克模型。造模后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氧化苦参碱对照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高、中、低剂量(52、26、13 mg/kg)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10 mg/kg)组,各组给药1次。采用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p65)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心肌组织NF-κB(p65)及IκB-α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量的改变。结果 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大鼠心肌组织NF-κB(p65)mRNA的表达及NF-κB(p65)和IkB-α的活性(P<0.05),降低心肌组织匀浆中TNF-α及IL-1β的量(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能通过抑制NF-κB(p65)mRNA的表达及诱导NF-κB激酶(NF-κB-inducing kinase,NIK)的活化,抑制细菌、病毒等对NF-κB的激活作用,减少TNF-α、IL-1β等促炎因子的表达,进而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心肌损伤性病变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兔蛛网膜下隙出血模型基底动脉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及其对脑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SAH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各8只。SAH组枕大池二次穿刺并注入自体动脉血造模,PDTC组在SAH后应用PDTC注入枕大池进行干预。模型制作完成后7 d处死动物,取其基底动脉测量平滑肌厚度。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底动脉中NF-κB、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AH组相比,PDTC干预后,基底动脉中NF-κB与PCNA蛋白表达减少,平滑肌厚度变薄,与S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T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减轻SAH后脑血管壁平滑肌增殖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抗骨髓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NCTD对人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IkBα、磷酸化IkBα(p-IkBα)、IkB激酶α(IKKα)以及Survivin、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RT-PCR检测NF-κB mRNA表达。结果 NCTD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剂量为20、40 mg/kg时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29.8%、53.5%。NCTD抑制胞核NF-κB p65、p-NF-κB p65以及胞浆p-IkBα、IKKα的表达,增加胞浆IkBα的表达,对胞浆NF-κB p65的表达无显著影响。NCTD还抑制Survivin、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Bax的表达和RPMI 8226细胞Caspase-3的活化,Caspase-3抑制剂能部分拮抗NCTD引起的RPMI 8226细胞凋亡(P<0.05)。结论 NCTD对RPMI 8226细胞有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单核细胞趋化蛋
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正常葡萄糖组(糖浓度为5.6 mmol/L)和高糖组(糖浓度为30 mmol/L)、高糖+PTL组,分
别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MC,MTT法检测MC的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MCP-1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IκBα反
映NF-κB的活性,EMSA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高糖诱导后MC增殖、MCP-1表达和NF-κB活性明显增强,NF-κB结合蛋
白IκBα明显降解;应用PTL干预后,MC增殖、MCP-1表达和NF-κB活性均明显降低,IκBα降解被抑制。结论PTL能抑制高糖
诱导的肾小球MC NF-κB活化及MCP-1的表达,从而为PTL用于临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mRNA表达、血清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苓桂术甘汤防治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4.375 mg/kg)阳性对照组,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生药2.1、4.2、8.4 g/kg)组,另设假手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Western blotting、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蛋白及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NF-κB、IL-1β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TNF-α蛋白及mRNA表达增强,血清NF-κB、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苓桂术甘汤及卡托普利均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心肌组织TNF-α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NF-κB、IL-1β水平(P<0.05、0.01)。结论 苓桂术甘汤干预慢性心衰的机制与其调节细胞因子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迎超  黄怡  王毅  王怡  张萌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9):1157-1161
目的 通过观察Z-藁本内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炎性因子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HUVEC中加入TNF-α 10 ng/mL造成细胞损伤,同时加入不同浓度(5、10、20 μmol/L)的Z-藁本内酯,共同孵育24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CAM-1和VCAM-1的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NF-α可造成HUVEC明显损伤(P<0.05、0.01),显著增加HUVEC中ICAM-1和VCAM-1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Z-藁本内酯可以剂量相关地降低ICAM-1(P<0.01)和VCAM-1(P<0.05)的表达,显著减少细胞NF-κB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Z-藁本内酯可减轻TNF-α对HUVEC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减少ICAM-1和V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对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 NF-κB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组:1对照组:常规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24nmol/L硼替佐米组;310nmol/L硼替佐米组;440nmol/L硼替佐米。以贴壁法培养人脐动脉VSMC,将培养的4~6代细胞种于培养皿中,在培养液中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硼替佐米处理48h,并确定VSMC的最佳状态,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F-κB总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MSA法检测细胞核中NF-κB的活性。结果 对照组、4nmol/L硼替佐米组、10nmol/L硼替佐米组和40nmol/L硼替佐米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NF-κB蛋白水平分别为0.554±0.012,0.475±0.030,0.377±0.044,0.216±0.026,与对照组相比,4nmol/L硼替佐米组的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10nmol/L硼替佐米组和40nmol/L硼替佐米组的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MSA法检测的结果显示随着硼替佐米浓度的增加,NF-κB在核内的活性呈下降趋势。结论 硼替佐米能够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及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1,GPX1)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40例为病例组,另选同期无产后出血的产妇38例为对照组。以等长张力测定法检测各组产妇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功能及缩宫素诱导的收缩潜能;以羊水压积测定法测定产后24h出血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检测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GPX1、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GPX1、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TLR4、COX-2的表达水平及产后出血量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产妇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活动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产后24h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GPX1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力与组织中GPX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均>0.4,P均<0.05),与组织中NF-κB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r|均>0.4,P均<0.05),产妇产后24h出血量与子宫平滑肌收缩活动力呈显著负相关(r=-0.528,P<0.05)。结论 病例组产妇子宫平滑肌组织中GPX1表达水平的下调及NF-κB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共同参与调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模型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DPN大鼠坐骨神经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激活核因子-κB(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nuclear factor kappa-B,PARP/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4只,随机选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PN模型。建模成功后,抽取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组,甲钴胺组,利拉鲁肽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胰岛素组给予胰岛素治疗,甲钴胺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给药组给予不同剂量利拉鲁肽治疗,共治疗8周。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测定神经反应速度,ELISA检测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RP-1、NF-κB蛋白表达,EMSA检测NF-κB转录活性。选择RSC96细胞建立高糖环境下细胞损伤模型,应用基因芯片预测PARP-靶基因,并通过转染PARP-1进行检验。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利拉鲁肽治疗后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血糖显著降低,神经反应速度提高(P<0.05);大鼠实验和细胞实验显示利拉鲁肽给药后细胞炎症因子含量及PARP和NF-κB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高剂量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利拉鲁肽抑制了NF-κB的转录活性;PARP-1转染组炎症因子和PARP-1、NF-κ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PARP-1/NF-κB是GLP-1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抗炎症作用的重要靶点。结论: 利拉鲁肽可以降低DPN大鼠坐骨神经PARP-1和NF-κB的表达水平,从而降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起到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活去乙酰化酶1(SIRT1)是否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向泡沫细胞转化,并且探讨NF-κB炎性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小鼠主动脉组织贴块法培养原代VSMCs;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鉴定原代VSMCs;油红O染色定性检测细胞内脂质沉积; Western blot检测VSMCs中SIRT1、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 LDL)刺激原代培养的VSMCs 48小时后,细胞内油红O染色阳性脂滴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ox LDL刺激VSMCs不同时间(6、12、24、48、72小时)后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呈上升趋势(P<0. 05); SRT1720(SRT)激活SIRT1可以呈浓度梯度减少ox LDL诱导的VSMC中红色脂滴的数量; SRT呈浓度梯度地上调SIRT1蛋白的表达,以及呈浓度梯度地下调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蛋白的表达; BAY 11-7082(BAY)抑制p-IκBα和核内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也显著降低了oxLDL诱导的VSMC中红色脂滴的数量。结论本研究证实激活SIRT1可以抑制ox LDL诱导的VSMC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且与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n=10)和糖尿病模型组(n=20)。A组给予常规饲料;模型组给予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30mg/kg,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再随机分成糖尿病组(B组,n=10)和替米沙坦治疗组(C组,n=10),C组每天给予替米沙坦5mg/kg灌胃。替米沙坦干预12周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MCP-1、NF-κB在肾脏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大鼠肾组织中MCP-1、NF-κB表达明显增加(P〈0.01);C组比B组MCP-1、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NF-κB表达明显增加,替米沙坦可通过降低肾组织MCP-1、NF-κB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