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考察终点平衡尿酸酶法和动力学尿酸酶法联用测定尿酸的可行性和线性范围.方法:在25℃下1.2 ml硼酸钠缓冲液(0.20 mol/L,pH 9.2)中用293 nm吸收跟踪尿酸酶反应;测定加入5 μl尿酸酶液前反应体系吸收,加入5 μl苛求芽孢杆菌尿酸酶液后记录5.0 min内吸收变化.终点平衡法以尿酸酶反应前吸收为起点而尿酸完全氧化后吸收为本底,二者之差为尿酸净吸收且同尿酸浓度成正比;动力学法分析尿酸酶反应过程预测本底.分析模拟尿酸酶反应曲线,探索从终点平衡法转换为动力学法的尿酸浓度界限值;实验测定联用法的可行性和线性范围.结果:分析40 U/L苛求芽孢杆菌尿酸酶模拟反应曲线,发现两种方法转换的尿酸浓度界限值可为5.0 μmol/L;分析实验反应曲线证实此界限值可行.在40 U/L尿酸酶时终点平衡法测量范围1.0~6.0 μmol/L;联用法测量范围1.5~60 μmol/L且对30 μmol/L黄嘌呤有抗性;在5.0 μmol/L以下变异系数小于10%而5.0 μmol/L以上可小于5%.结论:这种联用法测定尿酸成本更低、线性范围更宽且效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铁水平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7名急性ST段
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整个队列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不同血清铁水平组
的院内急性心衰发病率;分析血清铁水平与Hb、BNP、cTnI、hsCRP水平等参数间的关系;比较血清铁水平、BNP、cTnI和hsCRP
等生物标志物与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病率和死亡率等不良后果的关系。结果全部287名STEMI患者的入院平均
血清铁水平是10.20 μmol/L(6.90,14.40 μmol/L),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Q1≤6.90 μmol/L,Q2 6.91~10.19 μmol/L,Q3 10.20~
14.39 μmol/L,Q4≥14.40 μmol/L。从Q1到Q4组,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分别是Q1 79.5%,Q2 64.3%,Q3 50.0%和Q4 45.9%(P<
0.00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水平低于8.95 μmol/L 组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衰的危险度(OR)是血清铁高于
8.95 μmol/L 组的近3 倍(OR 3.358,95% CI 1.791-6.294,P<0.001),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R 2.316(95%CI
1.205-4.453,P=0.012)。结论血清铁水平降低是STEMI患者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溴丙酮酸(3-BP)增强肝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3-BP、顺铂对HepG2、
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选择低于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100 μmol/L的3-BP和8 μmol/L的顺铂单独或联合处理细
胞,PI 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 3 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 的活性变化,AT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ATP
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XIAP、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3-BP 在50~400 μmol/L 浓度范围内对HepG2、SMMC7721 细胞具有
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作用48 h 的IC50分别为238.9±13.9 μmol/L、278.7±11.7 μmol/L;顺铂在2~32 μmol/L 浓度范围
内对HepG2、SMMC7721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1),作用48 h的IC50分别为16.4±0.9 μmol/L、20.9±1.8 μmol/L。
100 μmol/L 3-BP与8 μmol/L顺铂联合作用于HepG2、SMMC7721细胞48 h 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0.6±2.2)%、(56.8±2.3)%,明
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独用药组(P<0.01)。100 μmol/L 3-BP与8 μmol/L顺铂联合作用于HepG2、SMMC7721细胞48 h 的凋亡率
分别为(51.1±4.3)%、(46.5±3.9)%,较单用3-BP、顺铂的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3-BP 能增强肝癌细胞HepG2、
SMMC7721对顺铂诱导的凋亡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引起细胞内ATP缺乏、下调XIAP蛋白的表达以及增加caspase-3的
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 (Hsp90) 抑制剂槚如酸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
malachite green-molybdate 显色反应和ATP-琼脂糖凝胶结合实验检测槚如酸对Hsp90 抑制活性;MTT 法检测药物对
MDA-MB-231增殖抑制效应;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药物对细胞侵袭和迁移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药物对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
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Hsp90、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槚如酸为特异性
的Hsp90抑制剂,其抑制IC50值为82.5 μmol/L。MTT结果显示,槚如酸具有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其
IC50值为29.3 μmol/L。不同浓度的槚如酸(12.5,25.0,50.0 μmol/L)处理36 h后,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对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
23.6%、56.6%、67.0%,P<0.05。槚如酸(12.5,25.0,50.0 μmol/L)处理24 h 后,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对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
30.0%、45.5%、77.5%,P<0.05。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槚如酸随着浓度的增加,诱导MMP-9降解越明显,而对Hsp90和Hsp70蛋
白表达均没有影响。结论槚如酸能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 ATPase活性以
及导致下游的顾客蛋白的MMP-9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环素类似物贝前列素钠(BPS)对高糖条件下大鼠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实验分为对照(NG)组、高糖(HG)组和高糖联合不同浓度BPS组(0.5、1、2、5 μmol/L)。体外培养系膜细胞,收集24、48 h时细
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提取细胞总
蛋白,免疫印迹法测Smad3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HG培养24及48 h细胞TGFβ1、FN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
(P<0.01),MMP-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细胞培养24、48 h后,与HG组相比,HG+1 μmol/L BPS组、HG+2 μmol/L BPS
组及HG+5 μmol/LBPS组细胞TGFβ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HG+2 μmol/L BPS组、HG+5 μmol/L BPS组细胞FN蛋
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HG+2 μmol/L BPS组及HG+5 μmol/L BPS组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HG
组细胞Smad3 磷酸化蛋白表达较NG组显著增加(P<0.01);与HG组相比,HG+2 μmol/L BPS组与HG+5 μmol/L BPS组细胞
Smad3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BPS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活性对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ECM代谢
起到了保护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CYP1B1抑制剂TMS(2,3’,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对于C3H10T1/2多潜能干细胞脂肪分化及相关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3H10T1/2细胞株至完全融合后,接触抑制2 d,用激素刺激混合物(IDM)(10 μg/ml胰岛素,
2 μmol/L地塞米松和0.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磦呤)诱导分化,同时加入不同浓度TMS(0,1.0,2.0、4.0 μg/ml)。观察各组
细胞分化程度,脂肪分化关键转录核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及其下游靶基因CD36、脂肪酸结合蛋白4
(FABP4)的的表达状况。结果油红和TG含量测定结果显示,CYP1B1选择性抑制剂TMS可剂量依赖地抑制IDM诱导的多潜
能干细胞C3H10T1/2向脂肪细胞分化;这一作用源于TMS抑制转录核因子PPARγ的转录和蛋白表达以及下游靶基因CD36与
FABP4表达。结论TMS抑制由IDM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C3H10T1/2向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iRNA沉默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增强奥沙利铂(L-OHP)诱导口腔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期为口腔
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25、0.5、1、2、4 μmol/L)L-OHP对口腔癌细胞KB的增殖抑制作
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L-OHP(1 μmol/L)处理口腔癌细胞KB不同时间(0、6、16、24 h)RIP1的表达及siRNA转染沉默RIP1口
腔癌细胞KB中RIP1的表达;PI/Annexin V双染法检测L-OHP(1 μmol/L)对siRNA转染沉默RIP1后口腔癌细胞KB凋亡的影
响,同时将未转染和转染空质粒口腔癌细胞KB作为空白和阴性对照。结果1 μmol/L L-OHP 作用于口腔癌细胞KB 24、
48、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7.66%、55.17%和41.34%,但24 h细胞凋亡率仅为9.6%。用L-OHP刺激口腔癌细胞KB RIP1的表
达随时间延长不断上升,而siRNA转染沉默RIP1后,RIP1表达明显下降。siRNA转染沉默RIP1后,细胞的凋亡率为9.4%,沉默
RIP1并合用L-OHP进行刺激,细胞的凋亡率为29.1%,明显高于单用L-OHP组。结论抑制RIP1的表达可以增强奥沙利铂诱
导口腔癌细胞的凋亡,为口腔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路对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成骨细胞
分化的影响,并通过调节PPARγ信号通路开闭影响这一分化过程。方法以大鼠BMSCs作对象,以回转器模拟微重力效应。
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包括实验组:模拟微重力组、模拟微重力+10 μmol/L吡格列酮组、模拟微重力+10 μmol/L GW9662组、模
拟微重力+10 μmol/L吡格列酮+10 μmol/L GW9662组;对照组:正常重力组。体外成骨诱导14 d后,利用茜素红进行成骨结节
染色、油红-O进行脂肪细胞染色,并计算成脂率;测定各组细胞ALP活性;利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PPARγmRNA表达水
平。结果吡格列酮明显抑制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GW9662通过抑制PPARγ的激活而增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结
论推测PPARγ信号通路的激活是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抑制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通过抑制这条通路的激
活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失重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T3-L1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insulin resistant 3T3-L1 adipocytes cell, IR-3T3-L1)最佳的建立条件。方法采用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EX)、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3-isobutyl-methylxanthine, IBMX)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10-8、10-7、
10-6 mol·L-1)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Oil red O染色确定最佳胰岛素诱导浓度,继而用1 μmol·L-1 DEX
诱导建立IR-3T3-L1 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ucose oxidase-peroxidase, GOD-POD)法对
IR-3T3-L1细胞的最佳诱导时间(24~120 h)及其稳定时间(24~48 h)进行了考察。结果Oil red O染色发现3T3-L1前脂肪细胞
用DEX、IBMX和10-6 mol·L-1胰岛素诱导9 d,>90% 的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用1 μmol·L-1 DEX培养96 h后,脂肪
细胞葡萄糖消耗率达到最大(P=0.0003);稳定时间考察发现,在36 h内葡萄糖消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
论3T3-L1前脂肪细胞在1 μmol·L-1 DEX、0.5 mmol·L-1 IBMX 和10-6 mol·L-1最佳胰岛素浓度作用下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
胞后,用1 μmol·L-1 DEX培养96 h即可成功诱导成IR-3T3-L1-IR脂肪胰岛素抵抗细胞,且在3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山楂酸预处理对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影响。方法原代培
养SD大鼠15~17 d胎鼠皮层神经元,预先用不同浓度的山楂酸(0.1、1、10 μmol/L)预处理,观察在OGD培养状态下细胞的功能
状态和损伤情况。以四甲基偶氮唑盐还原试验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作为细胞损伤指标,以Western blot检测
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结果OGD引起细胞活力下降,LDH漏出率增高,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意义;两组细胞
经不同浓度山楂酸(0.1、1、10 μmol/L)预处理后,分别与未经山楂酸预处理的细胞比较结果显示:OGD组细胞LDH漏出率在山
楂酸浓度为1、10 μmol/L时降低,而正常组细胞LDH漏出率在山楂酸浓度为10 μmol/L明显降低;两组细胞的存活率均在给予
山楂酸预处理浓度为1、10 μmol/L 时明显升高。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随着山楂酸的浓度增加而下
降,以山楂酸浓度为10 μmol/L时更明显。结论山楂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OGD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凋亡
相关蛋白Bax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从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中分离得到的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对PC12细胞增殖及其拮抗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2、3)对PC12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以MTT法检测化合物1、2、3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化合物1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结果:2、10和50 μmol/L化合物1给药72 h后可使正常PC12细胞光度密(optical density, OD)值显著升高(P<0.05,P<0.01)。谷氨酸损伤24 h后,0.4、2、50 μmol/L化合物1组,0.4、2、100 μmol/L化合物2组以及2 μmol/L化合物3组OD值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P<0.05);48 h后,各剂量化合物1组OD值达到正常组和阳性对照组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5),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0.4、2、50 μmol/L化合物1可显著降低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0.05,P<0.01),与阳性对照组作用相当,但未见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从软珊瑚中分离得到的西松烷二萜化合物1可显著增强PC12细胞增殖活力,化合物1、2、3可促进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神经细胞增殖、拮抗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损伤的作用,其中新化合物——化合物1作用相对最强,其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降低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钙超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肝素进行化学修饰改造,并检测化学修饰物的抗凝血活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用高碘酸钠氧化、硼氢化钠还原法
降解普通肝素(UFH),并用大位阻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对所获低分子量肝素(LMWH)
进行乙酰化修饰,获得低抗凝活性的乙酰化低分子肝素(ALMWH)。分别在小鼠和MDA-MB-231和MCF-7人乳腺癌细胞株检
测ALMWH的抗凝血活性和抗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结果ALMWH的抗凝血活性显著降低,市售低分子肝素(LMWH*)
延长凝血时间(CT)1倍的浓度为33.04 μmol·L-1,ALMWH延长CT 1倍的浓度为223.56 μmol·L-1,ALMWH 将小鼠凝血时间延
长1倍所需的药物浓度提高到LMWH*的6 倍之多。0.1、0.3、0.9、2.7、8.1 mmol·L-1系列浓度的ALMWH和LMWH对人乳腺癌
细胞MDA-MB-231和MCF-7的增殖均表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但两药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强度具有明显的
差异。LMWH和ALMWH的半数抑制MCF-7 增殖浓度(IC50)分别为3168.4 μmol·L-1 和152.6 μmol·L-1,半数抑制MDAMB-
231增殖的IC50分别为12299.6 μmol·L-1和22.2 μmol·L-1。化学修饰将LMWH抑制MCF-7的IC50和抑制MDA-MB-231的
IC50分别降低了20和560倍。ALMWH和LMWH对于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统计学分析未发现
二者抑制强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结构的化学修饰可降低LMWH的抗凝血活性,增强其抗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7-AAG联合紫杉醇(PTX)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予以PTX和17-AAG单独或联合
使用作用于Eca-109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
相比,单独使用17-AAG、PTX均能够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0.5 μmol/L PTX联合0.625 μmol/L 17-AAG可抑制Eca-109的生
长,且联合效应明显强于各自单药组(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7-AAG将Eca-109 细胞阻滞于G2/M 期,PTX将
Eca-109 细胞阻滞于S 期。17-AAG与PTX 联合用药使Eca-109 细胞阻滞于G2/M 期和S。17-AAG组、PTX组及联合组作用
Eca-109细胞株24 h后其凋亡率分别为4.52%、10.91%、29.88%,显著高于对照组(1.32%);联合用药后,可形成明显凋亡峰,明显高
于单药组。结论PTX和17-AAG均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可增强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氯甲基苯甲酰胺(chloromethyl-benzamidodialkylcarbocyanine,CM-DiI)标记的效果及其标记后在大鼠阴道重建模型中的示综。 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培养大鼠BMSCs。用不同浓度的CM-Dil标记液标记BMSCs,观察不同浓度标记下BMSCs的标记效率和增殖能力。BMSCs与小肠黏膜下基质(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复合后构建大鼠阴道重建模型,观察干细胞在重建阴道的示综。 结果CM-DiI标记后各浓度的标记效率都可达98%以上,但荧光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变强。2.5 μmol/L及5 μmol/L标记后的生长曲线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10 μmol/L及20 μmol/L标记后生长曲线较对照组稍降低。BMSCs移植后主要分布在阴道深层组织中,术后3个月仍可见橙黄色的BMSCs。 结论CM-DiI标记对干细胞活性影响小,5 μmol/L可能是最佳的标记浓度,BMSCs移植后3个月仍可见橙黄色的BMSCs,可用于后期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HEK293 细胞HERG电流的作用,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将
HERG通道质粒转入HEK293细胞上,应用细胞外局部灌流法于膜片钳高阻抗封接形成后给予大蒜素,使其终浓度为30 μmol/L。
室温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电压钳形模式下记录电流和门控动力学,观察大蒜素对HERG电流的作用。结果30 μmol/L
大蒜素对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HERG电流有显著的阻滞效应,使其尾电流密度由73.5±4.3 pA/pF降低至42.1±3.6 pA/pF(P<
0.01,n=14)。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为34.74 μmol/L,Hill系数为1.01。大蒜素可使HERG的电流-电压曲线降
低,且随着去极化电位的增加,作用更加明显,提示其作用具有电压依赖性,门控机制研究发现大蒜素可以使通道激活曲线向更
正的方向移动,进而延迟激活;使通道稳态失活更负的方向移动,导致失活加速。同时,使通道灭活的慢时间常数缩短,从而加
速通道的灭活。结论大蒜素抑制HEK293细胞上HERG电流,提示这可能是其治疗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损伤及槲皮素(quercetin,Que)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①分离内皮祖细胞并诱导其分化,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0~120μmol/L Que组;H2O2组;60~120μmol/L Que+H2O2组。②WST-1观察细胞增殖情况;③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p-JNK蛋白;④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改变。结果①低浓度的Que可以促进EPCs的增殖,而高浓度的Que则表现为抑制其增殖(P<0.05);②Que在60~120μmol/L范围内呈浓度依耐性降低H2O2诱导的EPCs凋亡率(P<0.01);③Que能抑制加入JNK激动剂后EPCs凋亡率的增加(P<0.05)。结论Que可促进H2O2诱导的EPCs的增殖,并通过阻断JNK信号通路抑制其凋亡。Que具有拮抗氧化应激条件下EPCs损伤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蓝萼甲素(GLA)对宫颈癌C33A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宫颈癌C33A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5 μmol·L-1 GLA组、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40 μmol·L-1 GLA组,阴性对照组细胞不加任何药物干预,5 μmol·L-1 GLA组、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40 μmol·L-1 GLA组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10、20、40 μmol·L-1 GLA进行干预。分别于培养24、48、72 h时,采用3,3′-[1-(苯氨酰基) -3,4-四氮唑]-二 (4-甲氧基-6-硝基) 苯磺酸钠法检测5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于培养48 h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阴性对照组、5 μmol·L-1 GLA组、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阴性对照组、5 μmol·L-1 GLA组、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细胞中磷酸化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启动子(p-BAD)和10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培养24、48、72 h时,5 μmol·L-1 GLA组、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40 μmol·L-1 GL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40 μmol·L-1 GL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5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40 μmol·L-1 GL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10 μmol·L-1 GLA组,40 μmol·L-1 GL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20 μmol·L-1 GLA组(P<0.05)。不同浓度GLA组细胞培养48、72 h时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培养24 h时,培养72 h时的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培养48 h时(P<0.05)。5 μmol·L-1 GLA组、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5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10 μmol·L-1 GLA组(P<0.05)。5 μmol·L-1 GLA组、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细胞中p-BAD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10 μmol·L-1 GLA组、20 μmol·L-1 GLA组细胞中p-BAD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5 μmol·L-1 GLA组,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5 μmol·L-1 GLA组(P<0.05);20 μmol·L-1 GLA组细胞中p-BAD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10 μmol·L-1 GLA组,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 μmol·L-1 GLA组(P<0.05)。结论 GLA可通过上调PTEN蛋白、降低p-BAD的表达,抑制C33A细胞增殖,促进C33A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增强口腔癌细胞化疗敏感性与其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及调节P-g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塞来昔布10、
20、40、80 μmol/L和/或长春新碱0.375、0.75、1.5、3 μmol/L处理KB/VCR细胞后,分别采用MTT法检测KB/VCR细胞生长抑制
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p21WAF1/CIP1及P-gp的蛋白表达。结果塞来昔
布浓度较低时(<20 μmol/L)对KB/VCR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小剂量的塞来昔布10 μmol/L可显著增强VCR对KB/VCR细
胞的毒性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塞来昔布与长春新碱联合作用于KB/VCR细胞24、48、72 h后,其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7.53±
2.05)%、(46.67±3.17)%及(54.02±1.53)%,显著高于塞来昔布和长春新碱单独用药组(P均<0.01)。塞来昔布与VCR联合应用
能改变细胞周期分布,与VCR组相比,联合用药组G0/G1期细胞数量增加(56.08±0.46)%,S期和G2/M期细胞数目降低[S期:
(22.83±0.20)%;G2/M期:(21.09±0.66)%]。此外,与VCR组细胞相比,联合用药能显著降低Cyclin D1的表达,增强p21WAF1/CIP1
的表达,并且Cyclin D1蛋白水平的降低及p21WAF1/CIP1蛋白水平的上升伴随着P-gp蛋白的下调。结论塞来昔布下调节P-gp而增
强KB/VCR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与Cyclin D1和p21WAF1/CIP1蛋白变化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