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282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472篇
预防医学   26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71篇
  5篇
中国医学   251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用几种高度精细灵敏的方法检测氧糖剥夺再复氧(OGD/R)后神经元自噬流不同阶段的变化。方法原代皮质神经元细胞经过OGD/R后将实验分为OGD/R组及OGD/R+bafilomycin A1 (BafA1)组,用RFP-GFP串联荧光标记LC3基因转染检测自噬小体和溶酶体的融合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自噬的超微结构,SQSTM1/p62结合LC3蛋白翻转实验检测p62与LC3蛋白的定量,p62免疫染色观测其分布与含量。结果荧光显微镜下OGD/R组自噬溶酶体与自噬小体比值明显增高;TEM可观测到不同阶段的自噬结构变化;可溶性p62的比值结合LC3Ⅱ/Ⅰ的比值共同反映了自噬流的活化;p62荧光染色后在BafA1组中分布居多。结论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不同方法和指标能够精准地反映神经元OGD/R后自噬流在不同阶段的具体变化,掌握并应用好这些方法能有效从自噬角度探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改良透明质酸(HA)水凝胶控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rFNSCs)生长、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以大鼠胚胎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rFNSCs与聚乳酸乙醇酸(PLGA)和HA共培养]、条件对照组(rFNSCs与BDNF-PLGA和HA共培养)、实验组(rFNSCs与BDNF-PLGA和改良HA水凝胶即Dex-HA共培养)。采用ELISA法检测控释支架中BDNF的释放曲线;Live/Dead实验检测各组中的rFNSCs凋亡情况;CCK-8法检测rFNSCs与水凝胶共培养后的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组中rF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 ELISA法结果显示水凝胶对BDNF的控释可以持续14 d。Live/Dead实验显示实验组中rFNSCs凋亡数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条件对照组。CCK-8实验表明,三组中实验组rFNSCs细胞增殖活性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和条件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水凝胶在体外能促进rFNSCs向神经元分化,减少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ntigen1,UCA1) 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real-time PCR , qRT-PCR) 法检测LncRNA UCA1 在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 与乳腺癌细胞BT-474,MCF-7,SKBR-3 和MDA-MB453 中的表达; 选择BT-474 和MCF-7 细胞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转染UCA1-siR,NC-siR 及Control,再通过qRT-PCR 法验证转染后BT-474 和MCF-7 细胞中LncRNA UCA1 表达;通过CCK-8 法、Transwell 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T-474 和MCF-7 细胞增殖、侵袭、凋亡能力;利用Western blot 检测两种细胞中RAF/MEK/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MCF-10A 相比,LncRNA UCA1 在BT-474,MCF-7, SKBR-3 和MDA-MB453 细胞中表达水平分别上调了133.8%,169.2%,35.4% 和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52,P=0.002)。转染处理后,BT-474 细胞Control 组、NC-siR 组和UCA1-siR 组Lnc RNA UCA1 表达量分别为1.52±0.36,1.49±0.17 和0.63±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28,P < 0.001) 。MCF-7 细胞Control 组、NC-siR 组和UCA1-siR 组Lnc RNA UCA1 表达量分别为1.75±0.25,1.70±0.22 和0.74±0.0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 39.372,P < 0.001)。CKK-8 结果表明,与Control 组和NC-siR 组相比,UCA1-siR 组BT-474 和MCF-7 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382 ~ 198.251, 均P < 0.001)。Transwell 结果显示,BT-474 细胞Control 组、NC-siR 组和UCA1-siR 组穿膜数分别为205±12 个,192±16 个和114±9 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250,P < 0.001),MCF-7 细胞Control 组、NC-siR 组和UCA1-siR 组穿膜数分别为187±9 个,175±13 个和96±12 个,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 139.062,P< 0.001)。流式结果显示,BT-474 细胞Control 组、NC-siR 组和UCA1-siR 组凋亡率分别为4.25%,4.44% 和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134,P < 0.001),MCF-7 细胞Control 组、NC-siR 组和UCA1-siR 组凋亡率分别为2.30%,3.05%和8.9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62.750,P < 0.001)。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Control 组和NC-siR 组相比,UCA1-siR 组BT-474 和MCF-7 细胞中Raf,p-MEK/MEK 及p-ERK1/2/ ERK1/2 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84 ~ 76.092,均P<0.001)。结论 LncRNA UCA1 在乳腺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沉默LncRNA UCA1 基因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Raf/MEK/ERK 磷酸化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石河子地区近十年结肠镜下成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结直肠腺瘤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结肠镜检查的病例纳入调查,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历资料,具体信息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及结直肠腺瘤或CRC的部位、数量、大小和病理类型等。主要观察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和CRC的检出率,包括10年总体检出率以及前五年(2010—2014年)总体检出率和后五年(2015—2019年)总体检出率。结果 共纳入50 645例,经排除标准排除14 931例,最终共35 714例纳入数据分析。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和CRC的10年总体检出率分别为17.65%(6 302/35 714)、4.45%(1 589/35 714)和3.71%(1 324/35 714)。结直肠腺瘤后五年总体检出率[20.33%(4 565/22 457)]高于前五年[13.10%(1 737/13 257)];结直肠进展期腺瘤后五年总体检出率[4.69%(1 053/22 457)]高于前五年[4.04%(536/13 257)];CRC后五年总体检出率[3.30%(741/22 457)]低于前五年[4.40%(583/13 257)]。结论 石河子地区2015—2019年结直肠腺瘤检出率较2010—2014年有较大幅度升高,结直肠进展期腺瘤检出率较2010—2014年有小幅升高,而CRC检出率较2010—2014年有小幅下降,由此推测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结直肠腺瘤对降低CRC发病率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7.
传统中医认为慢乳蛾发生发展与脾常虚密切相关。中焦脾胃为化生之源,居中斡旋其间,是升降之枢纽。其病机为中焦不行,肺失宣调,肾失所藏;而中焦又是联系内外的桥梁,中焦不行则肺失宣调、肾精乏源,致使上愈实而下愈虚。用中焦论治和对症施治思想指导临床治疗小儿慢乳蛾,疗效突出,可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完成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的SiewertⅡ型AEG病例(均达到胃癌D 2根治标准),统计病人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及标本的病理特征(肿瘤最大直径、位置、侵犯深度、分化程度、神经及脉管侵犯情况等),计算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率,采用IBM 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影响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SiewertⅡ型AEG病人142例,No.5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0.81%(8/74),No.6组淋巴结阳性率为8.33%(11/132)。病人No.5、No.6组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者在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位置(贲门左/贲门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病人No.5、No.6组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者在肿瘤的侵犯深度、分化程度、神经及脉管侵犯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5淋巴结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25.0%,No.5淋巴结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5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6淋巴结阳性组3年生存率为18.2%,No.6淋巴结阴性组3年生存率为5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iewertⅡ型AEG,当肿瘤侵犯胃壁全层、低分化、脉管神经侵犯时,No.5、No.6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3年生存率低,可能全胃切除+D 2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更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套索(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和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适合肿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风险的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制定AKI精准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医院数据管理平台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病史、肿瘤类型/治疗、基础肝肾功能、生化和电解质指标等数据资料。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与AKI发生显著相关的影响因素;借助贝叶斯网络分析进一步描述变量间相互作用并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26 914名研究对象中,AKI发病率为12.4%(n=3 326),其中肾癌(27.3%),多发性骨髓瘤(24.1%)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3.9%)患者的AKI发病率最高。LASSO回归筛选出22个与AKI发生相关性最显著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史、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式、肝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肌酐值/血尿酸、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血钠/血钾等电解质。贝叶斯网络模型发现血红蛋白、eGFR、血氯和血磷与AKI的发生有直接联系;节点治疗方式通过影响血钠和白蛋白等中间节点间接影响AKI的发生;糖尿病和性别通过节点尿酸间接相连eGFR,而后者是AKI的父节点。模型推理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贫血和eGFR ≤ 59 mL·min-1·1.73 m-2的患者发生AKI的概率最高(55.7%);而上述指标均正常者AKI发病率最低(3.0%)。模型评价发现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88.8%,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06。结论 基于LASSO变量选择联合贝叶斯网络分析构建的模型在肿瘤相关AKI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更符合实际理论,其在发病风险预测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玉屏风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整体评价其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WANFANG DATA),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20年2月20日.通过RevMan 5.3软件及StataSE 15.1软件对研究中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1355例慢性湿疹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玉屏风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湿疹可提高有效率[RR= 1.23,95%C1(1.17,1.29),P<O.000 01],降低不良反应[RR = 0.58,95%CI(0.38,0.88),P=0.01]和复发率[RR = 0.45,95%CI(0.35,0.58),P<0.000 01],并能改善症状积分[MD =-3.20,95%CI(-4.30,-2.10),P<0.000 01].结论:玉屏风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治疗慢性湿疹,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结论尚需更严谨、更高质量、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