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致HL7702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法检测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细胞活力的影响;②采用光镜对给药后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③检测给予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后,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肝功能指标(ALT、AST、ALP、LDH)。结果:①MTT法显示,2.5~5mg/mL的苦参碱对HL770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5mg/mL的氧化苦参碱能够显著性降低肝细胞活力(P<0.05);②光镜结果显示,给予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后,细胞出现皱缩,变圆,体积变小,亮度增加,且药物浓度越大,呈现此状态的数目越多,苦参碱对HL7702细胞形态的影响大于氧化苦参碱;③5mg/mL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均能明显升高细胞上清液中的AST、ALP、LDH水平(P<0.01或P<0.05),相同剂量苦参碱的上清液中AST、ALP、LDH水平的升高程度大于氧化苦参碱。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脏可能具有毒性作用,且苦参碱的肝毒性作用大于氧化苦参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的代谢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单剂量双周期自身交叉设计,分别给犬单剂量灌胃氧化苦参碱缓释片或胶囊,用LC-MS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氧化苦参碱和其代谢物苦参碱浓度。结果氧化苦参碱缓释片中氧化苦参碱、代谢物苦参碱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73.9±2.1)%和(122.0±11.7)%。结论以氧化苦参碱或代谢物苦参碱为统计指标,氧化苦参碱缓释片和胶囊在吸收程度上生物不等效。  相似文献   

3.
李立顺  钱晶晶  时维静 《中成药》2012,34(11):2252-2255
目的考察银苦黄白口服液的不同配伍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实验,以薄层扫描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有量。结果各配伍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有量都产生一定的变化。黄芪与金银花的交互作用对苦参碱含有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黄芪对氧化苦参碱含有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白茅根对氧化苦参碱含有量的影响具有极显著性。结论黄芪与金银花共煎使苦参碱含有量减少,黄芪与白茅根共煎使氧化苦参碱含有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为传统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近年其抗肿瘤作用受到较大关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及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等.同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也能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并能增强临床上常用抗肿瘤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作者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蛇床子提取物单独以及联合使用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蛇床子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其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时对上述菌种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单独使用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没有抑菌效果,蛇床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而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与蛇床子提取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本实验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与蛇床子提取物联合使用对测试菌种产生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及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6孔培养板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与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1d,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的影响;收集培养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每份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TNF-α有抑制作用,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苦参碱对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TNF-α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槐定碱能抑制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性及TNF-α的分泌,苦参碱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苦参是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作为其主要成分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抗心律失常及抗病毒的功效.其还具有肿瘤杀伤作用,其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与凋亡,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耐药性及促进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此外研究证实,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临床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恶病质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由于分子构象差异使得氧化苦参碱的药理活性要大于苦参碱,因而加强对氧化苦参碱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为天然植物药物,疗效切实,进一步的研究将会为新药的研发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转化对苦参提取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苦参不同提取工艺过程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相互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E-HPLC测定不同提取工艺中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在选择的几种提取工艺中,氧化苦参碱有向苦参碱转变的趋势。结论在苦参的提取过程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转化对苦参提取工艺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HPLC-MS识别苦木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和鉴定苦木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通过与对照品保留时间、准确分子量及其一级、二级质谱比对,进行成分鉴定,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测定苦木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定量方法研究.结果:苦木中含有微量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成分,建立的方法专属、灵敏,可作为苦木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识别依据.结论:首次以LC-MS鉴别出了苦木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苦木药材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
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是从传统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中分离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强于苦参碱,其在抗肿瘤临床疗效中将具有更广阔的利用开发价值。近年来氧化苦参碱的抗肿瘤作用受到较大重视,氧化苦参碱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耐药性等。作者对氧化苦参碱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为临床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晓伟  宝金荣  布仁 《中草药》2009,40(Z1):82-84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表明,二者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影响肿瘤细胞的正常周期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通过影响与肿瘤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相关酶的活性等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就近年来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综述其对各种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复方苦参注射液中4种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LC-MS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其他组织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的浓度,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大鼠体内心、肝、脾、肺、肾等12个脏器组织的分布。方法:在血浆和组织样品中加入内标,用氯仿提取,以甲醇:10 mmolNH4Ac-0.02%HCOOH-水=90:10(v:v);CN柱分离,LC-MS法检测健康大鼠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后3个时间点(15min、1h、4h)的血浆及组织样品中4种生物碱的浓度。结果:在给药后3个时间点,苦参碱和槐果碱在各组织中的分布量依次为:肝>肾/脾>肌肉/肠>肺/胃>心/脑>脂肪/子宫>睾丸;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在各组织中的分布量依次为:肾/肺>肌肉>肠/胃>心/脾>子宫>脂肪/睾丸>脑/肝;随着时间的推移,苦参碱和槐果碱浓度下降速度明显缓于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苦参碱和槐果碱在肝脏分布最多,而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在肝脏分布最低。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4种生物碱在组织脏器中的分布,氧化态和非氧化态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肝脏,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浓度很低,而苦参碱、槐果碱浓度很高;而且在各组织中苦参碱和槐果碱的浓度显著高于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与血浆中的分布相反,说明苦参碱和槐果碱相对于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而言主要分布于组织脏器中。  相似文献   

13.
张蕾  冯志强  陈孝健  谢智勇 《中草药》2012,43(12):2464-246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HPLC方法,探讨苦参总生物碱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机制.方法 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细胞绒毛膜面供给侧(AP)→基底外侧(BL)和BL→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HPLC-UV法测定上述3个生物碱的量;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 苦参总碱给药后,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由AP→BL侧的Papp分别为(1.098±0.092)×10-5、(1.434±0.098)×10-5、(3.87±0.64)×10-6cm/s,由BL→AP侧的Papp分别为(1.104±0.098)×10-5、(1.034±0.079)×10-5、(2.75±0.33)×10-6 cm/s,与文献报道的单体化合物给药相比,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双向转运的Papp明显增大.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表观渗透率值分别为1.01、0.72、0.71.结论 苦参总生物碱中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氧化苦参碱仍主要以被动吸收方式进入体内,但比各单体给药吸收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凋亡及JAK-STAT通路的影响。方法: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干预肝癌细胞SMMC-7721,MW法检测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其对SMMC-7721细胞Stat3、Star5 mRNA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二者均能下调Star3、Star5 mRNA表达水平。相同浓度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比较,苦参碱对肝癌细胞Stag、Star5 mRNA下调作用更显著。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能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tat3、stat5的基因表达,抑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抑制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建  魏润杰  邓茹芸  姚树坤 《中草药》2019,50(3):753-760
苦参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的主要成分,对各类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相关文献的筛选和分析,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在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总结和展望。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抑制肿瘤的分子机制包括调节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及调控肿瘤细胞的代谢水平等。通过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作用机制的发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可不断揭示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参与的信号网络及基因调控位点,从而发现更为精确的肿瘤治疗靶点,为肿瘤的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杨丽  吕品田  王超 《河北中医》2011,33(8):1230-123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B16黑色素瘤的作用。方法 B16细胞分别加入0.5、1.0、2.0、4.0、8.0 mg/mL氧化苦参碱,孵育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氧化苦参碱对离体培养的B16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将B16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氧化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接种后第2 d开始给药,氧化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20、60、30 mg/kg的氧化苦参碱,对照组给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10 d后,处死动物,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 MTT比色法显示氧化苦参碱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氧化苦参碱能明显减轻小鼠瘤质量,升高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结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荷瘤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而发挥抗B16黑色素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苦参中有效成分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稳定性,并对苦参的减压水提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在混合对照品溶液及苦参饮片减压提取供试品中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单因素考察结合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苦参减压水提工艺条件。结果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单体混合溶液及苦参减压提取供试品在不同温度下含量变化微小。苦参提取过程中提取温度会影响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和比值;苦参减压水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h,提取次数为3次,液料比为8:1。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单体稳定性良好,但苦参饮片在提取过程中由于其它成分的影响,氧化苦参碱会向苦参碱转化。减压提取适合此类中药材的提取,苦参减压水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宁  霍磊  刘芬霞 《河南中医》2010,30(10):967-969
目的:通过比较各组肿瘤的体积和重量,观察氧化苦参碱对MGC-803细胞系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IR%)。方法:体外培养MGC-803细胞,采用皮下移植法接种于BALB/c-nu裸鼠皮下造成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将造模后的3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3组,均按照公斤体重腹腔注射给药,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氧化苦参碱组给予氧化苦参碱。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体积和重量,分析氧化苦参碱对MGC-80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结果:氧化苦参碱组小鼠瘤体总重量及平均重量、体积均小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苦参碱组平均抑瘤率为43.20%。结论:氧化苦参碱对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并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SMMC-7721细胞凋亡。结果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浓度为0.50~2.00 mg/m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逐渐上升,呈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性;同样浓度下(1.00 mg/ml),苦参碱增殖抑制作用强于氧化苦参碱[24 h、48 h和72 h时苦参碱组分别为(42.39±0.04)%、(51.69±0.03)%、(78.98±0.05)%,氧化苦参碱组分别为(21.36±0.02)%、(36.16±0.02)%、(61.24±0.13)%;P均<0.05]。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浓度为0.25、0.50、1.00 mg/ml时SMMC-772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同样时间点(48 h),苦参碱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强于氧化苦参碱[0.25、0.50、1.00 mg/ml时,苦参碱组凋亡率分别为(4.08±0.20)%、(4.32±0.19)%、(9.93±0.18)%,氧化苦参碱组分别为(2.20±0.18)%、(3.08±0.26)%、(9.01±0.20)%;P均<0.05]。结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克疣纳米乳方中主药苦参提取工艺。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苦参总碱,HPLC法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含量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乙醇回流提取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最佳条件为8倍量70%的乙醇溶液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优化提取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