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5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82篇
  2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文献进行述评,为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对近10年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fMRI研究进行回顾,依据病种选择、样本量计算、试验设计、研究结果四方面内容进行述评,分析并总结当前研究现状。结果偏头痛、膝骨关节炎和下腰痛是目前研究中涉及频次最高的3个病种。受试者的疾病亚型、年龄段、利手习惯及fMRI禁忌症在研究中基本都保证了一致性和规范性。但多数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计算方式不明确的问题。对照组设置主要包括标准对照、无效对照和安慰对照。针刺效应因素在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中结局指标包括疾病特异性量表、疼痛评分及心理、精神状态的评估。fMRI设计以静息态和单一任务态设计为主,多任务fMRI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证实针刺可调节疼痛处理网络的功能连接,有效建立心理物理疼痛稳态。结论运用fMRI探讨针刺治疗慢性疼痛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丰硕,未来可通过扩大病种的选择,完善质量控制,关注针刺效应影响因素,丰富数据处理手段,借鉴多学科任务设计方式等方式,促进针刺疗慢性疼痛机制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虫通络化风汤加减联合"标本配穴"针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实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虫通络化风汤加减治疗,实验2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实验3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虫通络化风汤加减联合"标本配穴"针刺治疗,比较4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人体主要运动肌群肌张力评定表(Ashworth)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3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P均0.05);实验3组治疗1个月NIHSS评分、Ashowrt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P均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1组及实验2组(P均0.05)。结论三虫通络化风汤加减联合"标本配穴"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肌张力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2—2020-01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02—2019-07间采用常规护理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08—2020-01间联合Snyder希望理论干预的52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入院时及出院当天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自我护理能力、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各维度得分,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可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CT上仅表现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水平,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例该类患者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例术前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1例误诊为脑血管畸形,3例痊愈出院,1例肢体瘫,1例植物生存。结论 CT上仅表现为脑内血肿的动脉瘤破裂易误诊,对临近蛛网膜下腔附近的脑内出血术前及术中要提高警惕,条件允许术前行CTA检查。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553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发病情况.方法 收集1997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553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553例中男性366例,女性187例;平均年龄为35岁(12 ~ 76岁),以>30 ~40岁年龄组的患者最多(166例,占30.8%).中低能量损伤301例(54.4%),高能量损伤227例(41.1%);关节外骨折、损伤60例(10.8%),平均固定时间6.1周,关节内骨折、脱位493例(89.2%),平均固定时间4.9周;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30°(0°~110°);肘部有异位骨化者457例(82.6%),无异位骨化96例(17.4%).结论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通常累及年轻、活跃人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低能量损伤、关节外骨折和简单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避免超过3周的制动,采取适当的手术固定方式,早期进行以主动功能锻炼为主,辅以轻柔的被动练习,另外需积极应对异位骨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鲜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程度评分量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初步尝试建立新鲜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程度评分量表,用于院内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程度的客观判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新鲜下肢骨折患者资料,依据排除标准剔除病例后共纳入分析1 705例.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79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OR值赋分的方法产生新鲜下肢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程度评分量表,检验组(826例)对评分表进行验证.结果 纳入患者中男性1 106例,女性599例;平均年龄(50±18)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可以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包括年龄、待术时间、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心脑血管疾病史以及D-二聚体(D-Dimer)检测值.根据回归OR值得出的分值分别是:年龄≤35岁为1分,>35 ~ <65岁为4分,≥65岁为6分;待术时间<8d为1分,≥8d为2分;受伤原因低能量为1分,高能量为3分;受伤部位中,足踝损伤为1分,小腿骨折为3分,膝关节周围骨折为5分,股骨中上段为7分,骨盆髋臼为4分,多发骨折为6分;无心脑血管疾病史为1分,有心脑血管疾病史为2分;D-Dimer< 600 μg/L为1分,≥600μg/L为3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临界点15.5分,总体数据临界点灵敏度为77.00%,特异度为68.17%.结论 新鲜下肢骨折术前血栓危险程度评分量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但是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7岁,因双肾区酸痛半年余就诊.体检:双肾区扣击痛.尿常规正常.血清检查:尿酸187 μmol/L(正常150~440 μmol/L);钙3.4 mmol/L(正常2.2~2.9 mmol/L);磷0.72 mmol/L(正常0.8~1.55 mmol/L);甲状旁腺激素76 ng/dl(正常<20 ng/dl).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和谐管理理论应用于医疗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医疗风险管理的特点和目前我国医疗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运用和谐管理理论的思想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利用双规则的互动耦合机制丰富医疗风险管理的思想,并论述了和谐管理理论对医疗风险管理的指导意义,为医疗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