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基于炒车前子改变药效、利于有效成分溶出的炮制目的,优选炒车前子的最佳工艺,并将炒制前后的车前子进行对比。方法:以指标性成分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水溶性浸出率为评价指标,选择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翻炒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优选炒车前子的最佳炮制工艺,并比较炒制前后车前子外观、粘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在炒制温度为130℃,炒制时间20 min,翻炒次数8次/min时,车前子中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水溶性浸出率高车前粘多糖含量降低。结论:优选出的炒车前子炮制工艺为炒制温度为130℃,炒制时间20 min,翻炒次数8次/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酒炙车前子的最佳炮制工艺,并对车前子生品、酒炙品、盐炙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以车前子中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加酒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车前子的最佳酒炙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建立车前子水提液指纹图谱测定方法,通过指标成分含量、不同炮制品水提液的出膏率及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不同炮制品间的差异。[结果] 酒炙车前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车前子加黄酒10 g,闷润60 min,150℃下炒制9 min。经盐炙和酒炙后,车前子中的京尼平苷酸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较生品显著增加,而两种炮制品并无统计学差异;在出膏率方面,盐炙和酒炙车前子的出膏率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生车前子。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显示车前子生品、盐炙品和酒炙品具有很好的相似度。[结论] 优选出的车前子酒炙工艺稳定可行,并与盐车前子在成分上具有一致性,鉴于酒车前子已不再流通,在经典名方的开发研究中,可考虑用现行通用的盐车前子取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同步测定车前子超微速溶饮片中京尼平苷酸与毛蕊花糖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2C18柱(4.6mm×250mm,5p,m),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结果:京尼平苷酸与毛蕊花糖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9.88μg/mL~159.68μg/mL(r=0.9999)和91.26μg/mL~243.36μ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RSD:1.1%,n=6)和99.7%(RSD=1.3%,n=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产品质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玉女煎汤剂的水提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毛蕊花糖苷、芒果苷、β-蜕皮甾酮的转移率与干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玉女煎汤剂的水提工艺。结果:优化的水提工艺最佳条件为:加6倍量的水,浸泡时间为30 min,煎煮时间武火5 min,文火30 min。此条件下测得毛蕊花糖苷、芒果苷和β-蜕皮甾酮的转移率分别为60.35%、43.58%和58.84%,干膏得率为34.68%。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玉女煎汤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生地黄炭饮片中水分、灰分、浸出物及毛蕊花糖苷、梓醇的含量,并进行性状与薄层定性鉴别,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检测生地黄炭饮片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运用薄层色谱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10批生地黄炭饮片水分平均值为5.22%,总灰分平均值为4.66%、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为1.32%、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53.06%、醇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10.52%、毛蕊花糖苷含量平均值为0.0223%;梓醇含量平均值为0.0203%;薄层鉴别可以检出毛蕊花糖苷、梓醇。结论:本实验方法准确可靠,以上检测指标和参数可以为制定生地黄炭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经典名方清胃散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煎煮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高效液相(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出膏率及主要成分异阿魏酸、阿魏酸、毛蕊花糖苷、盐酸小檗碱和丹皮酚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指标相关性权重法(CRITIC)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正交试验计算综合评分,优化清胃散的煎煮工艺。   结果   确定清胃散的煎煮工艺为:取处方量饮片粗粉共24 g至锅中,加12倍水量,浸泡30 min,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60 min,煎煮两次,浓缩至200 mL,过滤即得。优化煎煮方法后的清胃散出膏率大于39.99%,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0.964,主要成分阿魏酸、异阿魏酸、毛蕊花糖苷、盐酸小檗碱和丹皮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61%、0.535%、0.060%、0.261%、0.054%。   结论   特征图谱能较好表现清胃散全方及主要指标成分的信息,经考察后优化的煎煮工艺能更好地反映清胃散的综合煎煮质量,便于医疗机构煎煮操作,为清胃散标准汤剂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其后续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平脂胶囊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出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指标进行考察影响水煎的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加水量3个因素。结果平脂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煎2次,每次2小时,加水8倍量。结论此提取工艺条件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地黄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来测定地黄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闪式提取法分别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地黄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闪式提取法效率更高,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提取溶剂为80%乙醇,提取时间2 min。结论闪式提取法提取地黄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操作简单、提取率高、耗时短、节省能源,可为梓醇和毛蕊花糖苷的新药开发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樟帮炮制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酸苷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芍药苷的影响,选定正交设计因索,以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综合评分法优化樟帮炮制白芍饮片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提取工艺;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0 mm,柱温为25℃.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50ml乙醇(50%)、超声、白芍粉末(40目),30min.结论:本实验引入了综合指标隶属度的概念,将不同考察指标转变成具体数据,使之能综合出最优的提取工艺渗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双花解毒颗粒水提部分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绿原酸、芍药苷含量及干膏率为指标,选取L9(34)正交表,优化提取工艺中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3个因素。结果:以饮片投料,加12倍量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1.5h,第二次1.0 h为最佳工艺。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加压提取最佳优化工艺参数,比较加压提取与加热回流提取三七皂苷物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方法 选取压力、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药材粒径5个工艺参数指标,采用均匀设计优化法,寻找最佳优化工艺参数,测定未加样品溶液(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溶液、加入样品溶液后加DPPH溶液、DPPH溶液与样品溶液混合后的吸光度及抑菌活性,并与加热回流法进行比较.结果 加压提取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为:压力0.8 MPa、温度120℃、料液比1:20、时间15 min、乙醇浓度80%、药料粒径80目;与加热回流提取法相比,加压提取法提取时间[(15.12±3.14)min比(312.25±85.41)min]显著降低(P<0.01),三七总皂苷加压提取率[(73.14±8.65)%比(52.32±6.54)%]显著升高(P<0.05),两种方法清除率[(91.82±9.86)%比(91.20±10.21)%]、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大肠杆菌:(16.56±3.14)rmm比(18.12±4.21)mm;金黄色葡萄球菌:(15.02±4.2)mm比(16.15±5.23)mm;枯草杆菌:(16.25±3.47)mm比(17.21±4.26)mm;四联球菌:(15.26±3.62)mm比(17.12±35.2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优化工艺参数的前提下,加压提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三七皂苷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而且对皂苷类成分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陕产吴茱萸总生物碱提取条件。方法首先做单因素实验,选择提取溶剂和提取次数,然后设计Lq(3^4)正交实验,以溶剂浓度、溶剂倍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考察提取条件。结朵最佳提取条件为80%的乙醇15倍量、70℃水浴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桑中桑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桑皮素含量为指标,利用4 因素3 水平L9(34)正交试验,分析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对桑皮素提取效率的影响。HPLC 法测定桑皮素含量:YMCPack ODS-A 色谱柱(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 水(80:20);柱温25 ℃;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8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提取前提取溶剂浸泡3 h,回流提取3 次,每次提取时间均为0.5 h,提取溶媒倍数均为20 倍。最优提取条件下测得川桑中桑皮素含量为1.510 mg·g-1。结论:乙醇浓度、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对桑皮素提取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提取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北五味子配方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以提取率、五味子甲素(DSSD)、五味子乙素(γ-SSD)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考察用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五味子配方颗粒提取工艺条件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在既定的HPLC测定方法下,北五味子配方颗粒中DSSD及γ-SSD含量分别在0.265。1.590珥g和0.638~3.188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和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2%和100.38%,RSD值分别为1.75%和1.10%。影响北五味子配方颗粒提取率、DSSD、γ-SSD含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用水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10倍,提取3次,每次2h,测得DSSD平均含量为0.024%,γ-SSD平均含量为0.049%,平均提取率为36.12%。结论:该提取工艺具有提取率稳定性好、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得率高、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的特点,可为五味子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菟丝子水溶性蛋白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以蛋白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菟丝子水溶性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pH 8.5(含0.5 mol/L NaCL),料液比1∶60,浸提3次,每次24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为菟丝子水溶性蛋白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楂叶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山楂叶黄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立山楂叶黄酮类成分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静、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优选黄酮类成分最佳纯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10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纯化工艺为0.5g/mL浓度的药液,按2.4g(药材)/10mL树脂的比例通过HPD600型号树脂,以7BV水冲洗杂质,用6BV的50%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流速2BV/h,收集洗脱液得总黄酮;山楂叶提取液总黄酮含量为8.74%,纯化后总黄酮含量为85.7%。结论:山楂叶黄酮类成分经本工艺提取、纯化后纯度提高近10倍,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糖肾康颗粒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黄芪甲苷和蜕皮甾酮提取量为指标,对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煎煮3次,每次1.0h。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重复性好,样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雷公藤药材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雷公藤总生物碱、雷公藤吉碱、雷公藤次碱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条件:药材提取前浸泡1h,分别用12、10倍量的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调pH为4.结论:此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雷公藤药材生物碱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银忍冬中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各因素的影响大小,确定金银忍冬中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用水提醇沉方法提取多糖,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温度对金银忍冬多糖提取影响作用最大,金银忍冬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温度为90℃;提取3次,3h/次。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银忍冬多糖工业化提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清胰利胆口服液中主要活性成分大黄素和大黄酚的RP-HPLC方法,为制订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0(105)均匀试验设计法,优化大黄素、大黄酚的RP-HPLC样品处理;采用9(33)正交试验,优化清胰利胆口服液的生产工艺;采用Agilent 1100 series高效液相色谱仪,Turner ODS色谱柱(4.5×150mm,5 m);柱温25℃;流速1.0ml.min-1;以乙腈-0.1%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20L;结果均匀试验的回归方程为:Y=-320.718+6.466C+32.120B(〈0.05),其最优组合10mL10%的盐酸,85℃水浴40min;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生产工艺为2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0min;大黄素和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3~915.2ng(r=0.9996)、20.1~1286.4ng(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6.7%和100.1%(n=9)。结论所建立生产工艺稳定,检测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清胰利胆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