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77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8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112例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层的结直肠癌患者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长径[<5 cm和≥5 cm分别为37.75%(211/559)、52.26%(289/553),χ^2=23.666,P<0.01]、大体类型[浸润、溃疡、蕈伞、隆起分别为37.04%(20/54)、47.52%(432/909)、34.33%(23/67)、69.51%(57/82),χ^2=13.787,P=0.003]、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分别为34.11%(102/299)、49.00%(317/647)、48.80%(81/166),χ^2=19.771,P<0.01]、错配修复缺陷(dMMR)[是和否分别为26.34%(64/243)、50.17%(436/869),χ^2=43.996,P<0.01]、神经侵犯[是和否分别为48.17%(421/874)、33.20%(79/238),χ^2=16.954,P<0.01]、脉管侵犯[是和否分别为79.16%(338/427)、23.65%(162/685),χ^2=327.493,P<0.01]以及术前癌胚抗原(CEA)[阳性(≥5 mg/ml)和阴性(<5 mg/ml)分别为52.87%(249/471)、39.16%(251/641),χ^2=20.162,P<0.01]和CA199[阳性(≥35 U/ml)和阴性(<35 U/ml)分别为59.33%(124/209)、41.64%(376/903),χ^2=21.465,P<0.01]分层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脉管侵犯和术前CA199阳性是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OR=13.006,95%CI 9.329~17.276,P<0.01;OR=2.194,95%CI 1.513~3.181,P<0.01),dMMR阳性是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OR=0.279,95%CI 0.190~0.411,P<0.01)。结论脉管侵犯是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肿瘤标志物CA199的检测可以作为预测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为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人工种植牙失败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齿的缺失传统的修复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患者在功能和美观方面的需求。自六十年代瑞典口腔种植专家Branemark教授将种植牙成功地应用于口腔缺牙的修复以来,种植牙所具有的功能类似于天然牙,美观舒适的优越性为口腔界所公认,1材料和方法临床资料:自199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宫内感染性肺炎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宫内感染性肺炎早产儿600例为宫内感染性肺炎组,另选取同期无宫内感染性肺炎的早产儿600例为单纯早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性别、宫内窘迫、胎膜早破> 24 h、羊水污染、第2产程延长、母孕晚期发热史、剖宫产、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1 min阿氏评分(Apgar),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BPD早产儿60例为BPD组,另取同期无BPD早产儿60例为非BPD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性别、宫内窘迫、肺出血、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宫内感染、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1 min Apgar评分,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宫内感染性肺炎组早产儿宫内窘迫[224(37.33%) vs. 78(13.00%)]、胎膜早破> 24 h [308(51.33%) vs. 99(16.50%)]、母孕晚期发热史[117(19.50%) vs. 54(9.00%)]和BPD [133(22.17%) vs. 35(5.83%)]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早产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4.320、162.408、27.068、66.473,P均< 0.001);而1 min Apgar评分[(7.08 ± 1.32)分]显著低于单纯早产组[(8.65 ± 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9.911、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胎膜早破> 24 h、母孕晚期发热史均为早产儿宫内感染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3.824、4.017、3.492,P = 0.001、0.008、0.015)。BPD组早产儿宫内窘迫[12(20.00%) vs. 3(5.00%)]、肺出血[10(16.67%) vs. 0(0.00%)]、巨细胞病毒感染[5(8.33%) vs. 0(0.00%)]、有创机械通气治疗[46(76.67%) vs. 2(3.33%)]、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51(85.00%) vs. 2(3.33%)]、宫内感染[23(38.33%) vs. 6(10.00%)]比例均显著高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6.171、10.909、5.217、67.222、81.138、13.141,P = 0.013、0.001、0.022、< 0.001、< 0.001、< 0.001);而胎龄[(32.14 ± 1.20)周vs. (34.35 ± 2.74)周]、出生体质量[(1 352.39 ± 209.57)g vs. (2 285.56 ± 356.82)g]、1 min Apgar评分[(7.23 ± 1.36)分vs. (8.68 ± 1.75)分]显著低于非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723、17.468、5.068,P均<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胎龄、出生体质量均为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44.357、3.082、3.290、4.738、3.409,P < 0.001、0.003、0.002、< 0.001、0.009)。 结论宫内窘迫、胎膜早破> 24 h、母孕晚期发热史可能增加早产儿宫内感染性肺炎发生的风险,而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出生2周内输注红细胞、胎龄、出生体质量可能影响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98例NRDS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有创通气+PS治疗,观察组予以nCPAP+P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4h,两组PaO_2、pH值较治疗前升高,PaCO_2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CPAP联合PS治疗可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肺功能,治疗效果与机械通气相当,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血清中HBcAg检测方法系RIA法。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结果】437例患者血清HBcAg阳性率为86.72%(379/437),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2%(410/437)和65.45%(286/437)。血清HBcAg/抗-HBc(-/+)分别与HBcAg/抗-HBc(+/+)和HBcAg/抗-HBc(-/-)组比较,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6/50)、66.5%(252/379)、100%(8/8),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cAg/抗-HBc(+/+)、HBcAg/抗-HBc(-/+)、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2%(357/379)、90%(45/50)和100%(8/8)。在G1、G2,G3和G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5.4%(52/69),83.2%(119/143)、91.3%(136/149)和94.7%(357/379),G1、G2分别与G3、G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5)。在S1、S2,S3和S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6.2%、87.3%、93.6%和90.0%,S1与S2、S3、S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0.005)。【结论】结果提示,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阳性率低。随着HBcAg阳性率的增加,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加重。血清中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与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期间观察血清转换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对乌蕨、金粉蕨和骨碎补的抗炎效果进行初步比较。方法:将小鼠40只分为空白组、乌蕨组、金粉蕨组和骨碎补组各10只,用生理盐水、乌蕨、金粉蕨和骨碎补含生药1g/ml的水煎煮液分别进行灌胃,连续给药7 d,最后一次给药后,尾静脉注射0.2 ml 0.5%依文思蓝,立即腹腔注射1%醋酸0.2 ml,20 min后处死,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ml,反复轻柔腹部20次,吸出洗液,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骨碎补组和乌蕨组有明显的抗毛细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骨碎补组的效果最好,而金粉蕨组的效果不佳。结论:骨碎补和乌蕨水煎液都有一定的抗炎效果,骨碎补水煎液的抗炎效果最佳,而金粉蕨水煎液的抗炎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8.
谢玲  朱圣明 《河北医药》2015,(4):637-638
患者男,16岁,因"发现左腹股沟包块九月余,间断发热7个月"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重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左腹股沟区可见巨大肿块,大小约20 cm×24 cm,上界至脐水平,下界至左大腿上段水平,外侧至髂前上棘,内侧达脐中线,质硬,有压痛。右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边界尚清,活动尚可,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肝脾检查无明显异常。左下肢活动受限,左脚踝部凹陷性水肿。入院检查:血液分析:WBC 4.8 g/L,RBC0.83 T/L,HGB 26 g/L,PLT 201 g/L。肝肾功、电解质无明显异常,胆红素代谢及凝血功能轻度异常。血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全喉切除术后并发造瘘口复发癌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行全喉切除术后并发造瘘口复发癌患者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喉癌SRAL的病情特点,制定专项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1例切口感染,无气道阻塞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33.74±4.05) d;护理前,HAMA评分为(19.24±3.65)分,护理后评分为(12.73±2.61)分,护理后焦虑程度比护理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全喉切除术后并发造瘘口复发癌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特点,有重点的进行专项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和气道阻塞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谢玲  任重鸿  苏吉梅 《安徽医药》2015,19(10):1937-1940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科患儿的就诊原因以及家长对疾病的态度,从而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2012年1—12月到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科初次就诊的2~8岁患儿进行调查分析,对就诊原因及不愿接受治疗的患儿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牙痛是主要就诊原因,占45.02%。有32.17%的家长不愿接受治疗,主要原因包括害怕治疗疼痛(36.38%),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35.45%),治疗价格高、治疗时间长没有时间来就诊(26.29%)。从疾病分类来看占不愿接受治疗第一位的是没有临床症状的龋病,占51.4%。对是否愿意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文化水平高、经济条件好以及患儿有疼痛症状,是患儿就诊率高的影响因素。临床上主要分为龋病,牙髓炎和根尖炎,反,外伤等疾病。结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以及对儿童口腔疾病的危害缺乏认识是导致放弃治疗的主要原因。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以促进对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