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DP-CAR)的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R0切除的126例胰体尾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均无远处转移,其中行DP-CAR 31例,行传统胰体尾癌根治术(DP)95例。结果 DP-CAR组病人T3~T4期比例(85.7%vs.43.9%,P0.001)和可能切除胰腺癌比例(87.1%vs.5.3%,P0.001)均明显高于DP组。DP-CAR组手术时间[(134.4±28.6)min vs.(111.8±38.1)min,P=0.004]及术后住院时间[(16.2±11.0)d vs.(8.4±2.7)d,P0.001]较DP组明显延长。DP-CAR组病人术后C级胰瘘(19.4%vs.2.1%,P=0.003)及术后出血(19.4%vs.3.2%,P=0.007)发生率明显高于DP组,且有2例病人因胰瘘继发腹腔出血死亡。DP-CAR组与DP组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9个月和2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结论 DP-CAR可提高可能切除胰体尾癌手术切除率,手术疗效满意,可使部分病人获益,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DP,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DP-CAR)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年1月至 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40例行DP-CAR的胰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中位生存期。结果 40例病人在院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评分≥2级)为13例(32.5%),其中因肝缺血导致肝衰竭术后90 d内死亡1例(2.5%),B级以上胰瘘6例(15.0%),胃排空障碍7例(17.5%),严重腹腔感染6例(15.0%),乳糜漏4例(10.0%),术后出血4例(10.0%);总中位生存时间19.1个月(IQR 8.9,30.8个月),1、3、5年存活率分别为 62.5%、17.5%、5.0%,T4期较T1-3期病人的中位生存期(14.2个月 vs. 24.1个月,P=0.0225)、有淋巴结转移N1-2期较N0期病人的中位生存期(8.8个月 vs. 23.2个月,P=0.00967)更差。
结论 在高选择的胰体尾病人中,DP-CAR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中位生存期是可接受的,对T4期和术前影像学评估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建议行新辅助治疗后再评估手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联合腹腔干的胰体尾切除(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en bloc celiac axis resection, DP-CAR)对扩大根治局部进展期胰体尾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并探讨血管变异对DP-CAR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43例行DP-CAR且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胰腺导管腺癌的病例,分析R0切除率和围术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比较有无血管变异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研究DP-CAR的R0切除率达81.4%,围术期死亡率为7.0%,并发症发生率为46.5%。腹腔血管变异8例。血管变异组与无血管变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37.5%)比17/35(48.6%),P=0.535,死亡率为1/8(12.5%)比2/35(5.7%),P=0.22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P-CAR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安全可行。血管变异对DP-CAR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联合腹腔干切除胰体尾癌根治术(DP-CAR)是一种复杂的外科手术,与传统胰体尾癌根治术(DP)相比,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体尾癌时,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如可以提高R_0切除率,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然而,DP-C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诸多争议。本Meta分析目的是评价DP-CAR治疗局部进展期胰体尾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相关检索词在多个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6月的中英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研究数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3篇文献,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1篇为前瞻性研究,12篇为回顾性研究;2篇为多中心研究,11篇为单中心研究。共涉及1 219例患者,其中DP-CAR组237例,DP组9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DP-CAR组与DP组在术后1、2、3年生存率(RR=0.86,95% CI=0.63~1.18,P=0.36;RR=0.70,95% CI=0.45~1.10,P=0.12;RR=0.93,95% CI=0.51~1.70,P=0.82),术后胰瘘的发生率(RR=1.12,95% CI=0.92~1.36,P=0.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DP-CAR组R_0切除率明显低于DP组(RR=0.78,95% CI=0.68~0.90,P=0.000 6),术后近期病死率(RR=4.91,95% CI=1.90~12.67,P=0.001)、再次手术率(RR=10.96,95% CI=3.27~36.74,P=0.000 1)、临床相关性胰瘘(RR=1.57,95% CI=1.19~2.08,P=0.002)和胃排空延迟(RR=2.78,95% CI=1.33~5.81,P=0.007)的发生率均高于DP组,且DP-CAR组手术时间(MD=91.98,95% CI=60.63~123.34,P0.000 01)长于DP组、失血量(MD=275.33,95% CI=135.95~414.71,P=0.000 1)大于DP组。结论:DP-CAR对于局部进展期胰体尾癌患者没有明显的生存获益,且其增加术后近期病死率、再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故应慎重选择该术式。  相似文献   

5.
张灿  孙备 《肝胆胰外科杂志》2022,34(11):655-659
胰体尾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远隔脏器转移及周围重要血管侵犯是影响其切除的主要原因。联合腹腔干切除能提高R0切除率,为部分胰体尾癌患者提供了手术治愈的可能,但该术式切除范围广,风险大,切除腹腔干所导致的术后潜在缺血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DP-CAR)术后常见缺血并发症的类型、发病机制和预防处理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胰体尾癌患者的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6.
胰头癌切除并腹膜后淋巴清扫的价值及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头癌切除联合腹膜后淋巴清扫的价值及意义。方法排除随访不全及术后接受辅助治疗的病人后,收入1994-1997年以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仅清扫胰周淋巴结,整块切除标本)治疗的胰头癌病人20例,1998-2001以标准手术联合腹膜后淋巴清扫治疗的病人28例,回顾性研究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术后合并症及术后生存期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具有可比性,扩大根治组标本内淋巴结数量大于标准手术组(P〈0.05),腹膜后淋巴结阳性率为21.43%(6/28)。两组术中输血量、术后合并症及总的术后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各有1例围手术期死亡病人。比较淋巴结阳性病人的术后生存期,扩大根治组长于标准手术组(P<0.05)。扩大根治组可见腹泻、淋巴漏等术后合并症。结论胰头癌切除联合腹膜后淋巴清扫未增加术后合并症,可改善淋巴结阳性病人的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正胰体尾癌易侵犯腹腔动脉干(celiac axis,CA)及其属支,导致手术切除率低,病人预后较差~([1])。而联合CA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distal pancreatectomy with celiac axis resection,DP-CAR)为胰体尾癌侵犯CA及其属支的病人带来更高的手术切除率,也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可能~([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胆胰外科收治1例胰体尾癌侵及CA的病人,并成功实施手术。现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新辅助放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术期结果,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8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低位前切除术104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71例,Hartmann手术7例。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均建议行新辅助放化疗,按患者意愿,57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治疗组),125例直接手术(直接手术组)。对2组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放化疗组36例(63.2%)T分期降期,其中13例(22.8%)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清扫淋巴结数目明显少于直接手术组[(8.7±4.6)枚vs.(15.7±4.6)枚,t=-6.872,P=0.000],淋巴结阳性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15.8%(9/57)vs.60.0%(75/125),χ~2=30.789,P=0.000]。104例低位前切除术中,新辅助治疗组(n=37)行保护性末端回肠造瘘的比例远大于直接手术组(n=67)[83.8%(31/37)vs.26.9%(18/67),χ~2=30.992,P=0.000],新辅助治疗组手术时间更长[(251.7±64.0)min vs.(213.7±69.9)min,t=2.735,P=0.007],2组中转开腹率、吻合口高度、术中出血量、外科并发症发生率、Dindo 3~4级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7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新辅助治疗组(n=17)和直接手术组(n=54)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外科并发症发生率、Dindo3~4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没有增加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但对于保肛手术,新辅助放化疗明显增加保护性末端回肠造瘘的比例,并且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保脾术式对胰体尾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保脾术式对胰体尾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保留脾脏与切除脾脏的胰体尾癌术式的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存期。结果保脾组的术中出血量(240±70)ml明显少于切脾组(610±120)ml(t=-12.132,P=0.000);保脾组发生并发症2例,切脾组发生并发症6例,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χ^2=1.586,P=0.208)。保脾组中位生存期29.1月,切脾组中位生存期为22.4月,2组有统计学差异(χ^2=3.942,P=0.043)。术后14 d保脾组CD3、CD4+显著高于切脾组[(61.08±4.80)%vs(56.03±2.56)%,t=4.172,P=0.000;(31.11±2.63)%vs(28.32±2.22)%,t=3.675,P=0.000],CD4+/CD8+、CD8+2组无统计学差异[(24.10±1.93)%vs(25.12±1.36)%,t=-1.909,P=0.064;(1.32±0.85)%vs(1.12±0.65)%,t=0.843,P=0.404]。结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明显,生存期满意,适用于脾脏及脾动、静脉未受侵的胰体尾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根治术(DP-CAR)治疗胰腺颈体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连续收治的89例因胰腺颈体癌行DP-CAR治疗的患者资料。男性50例, 女性39例;年龄[M(IQR)]63(12)岁(范围:43~81岁)。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 定量资料以秩和检验分析, 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估计中位生存时间。结果 89例DP-CAR中, 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20例(22.5%)、联合器官切除38例(42.7%);手术时间270(110)min(范围:143~530 min), 术中出血量300(300)ml(范围:50~2 500 ml), 术后住院时间13(10)d(范围:7~101 d)。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7.4%(60/89), 其中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10例(11.2%), 术后出现一过性肝脏转氨酶升高38例(42.7%)、肝功能衰竭3例(3.4%)、B级和C级胰瘘48例(53.9%)、胆瘘1例(1.1%)、B级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辅助放化疗(nCRT)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8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nCRT组(97例)和直接手术组(111例)。比较两组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率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nCRT组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5.8±2.2)cm vs. (6.9±2.9)cm,P=0.003]。nCRT组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19.6%,淋巴结清扫数量[(12.0±4.7)枚 vs. (16.6±6.7)枚,P<0.001]、脉管浸润率(16.5% vs. 30.6%,P=0.017)和癌结节检出率(4.1% vs. 11.7%,P=0.046)均显著低于直接手术组。与直接手术组相比,nCRT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251.9±70.6 )min vs.(227.4±85.0)min,P=0.015]、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加(165 mL vs. 125 mL,P=0.041)、保护性造口率明显增加(85.1% vs. 28.0%,P<0.001)。两组的保肛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造口还纳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间34(6~83)个月,随访率91.4%。nCRT组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5.5% vs. 15.2%,P =0.03),5年总体生存率(OS)(77.4% vs. 59.5%,P =0.047)和无病生存率(DFS)(75.1% vs. 61.6%,P =0.015)显著升高。nCRT组中pCR病人的5年OS显著高于非pCR病人(100.0% vs. 69.3%,P=0.033)。结论 虽然nCRT显著增加了直肠癌病人的保护性造口率、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术中出血量,但能够明显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增加病人5年OS和DF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新辅助治疗后病人采用腹壁下深血管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行即刻乳房重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瑞金医院普外科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乳腺癌病人,行乳房全切联合DIEP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术的资料。比较新辅助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研究110例,新辅助治疗组23例(20.9%),对照组87例(79.1%)。相比于对照组,新辅助治疗组无原位癌(0比19.5%,P=0.003),pTNM分期较晚(P<0.001)。两组DIEP皮瓣穿支数(P=0.472)、双蒂皮瓣的占比(P=0.489)、手术时间(P=0.651)以及住院时间(P=0.2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治疗组最常见的受区并发症为乳房血清肿(13.0%,3例),未见供区并发症。对照组最常见的受区并发症为脂肪坏死(12.6%,11例),最常见的供区并发症为腹部血清肿(3.4%,3例)。新辅助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1例(4.3%)和...  相似文献   

13.
联合腹腔干切除在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体尾联合腹腔干切除在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10例胰体尾联合腹腔干切除的临床资料。 结果 胰体尾肿块直径平均(5.0±1.3)cm,中位手术时间320(225~420) min,术中中位出血量900 (500~1500) mL;其中3例行肝总动脉重建。术后4例发生胰漏、乳糜漏、腹腔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死于术后相关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9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8.8±13.6)d,术后中位存活时间15个月。术后10例均有轻度腹泻(<5次/d),多于术后2~6个月自行好转。6例术前有腰背痛、腹痛,其中5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 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是可行、安全的,能够提高胰体尾癌的手术切除率,一定程度延长病人术后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外科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外科治疗的14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27例)、姑息性手术组(88例)、手术切除组(28例)。结果 本组外科治疗胰头癌143例,随访率97.4%(140/143),中位生存时间11.3个月,1、3及5年术后生存率分别49.1%、10.3%、4.3%。其中,外科手术治疗的胰头癌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为24.1%(28/116),手术切除组1、3及5年术后生存率(85.7%、42.9%、17.9%,中位生存时间25.5个月)较非手术治疗组(0、0、0,中位生存时间6.6个月)或姑息性手术组(37.5%、0、0,中位生存时间8.3个月)明显提高(P<0.01),但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P<0.05)。三组围手术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减黄组与术前未减黄组在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1、3、5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头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愈胰头癌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联合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半肝切除的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提高了胰头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临床治愈的机会以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体尾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外科治疗的87例胰体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0切除、姑息性切除、短路手术和未手术治疗对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手术探查59例,肿瘤切除27例,其中R0切除21例,姑息切除6例。R0切除组中联合脏器或血管切除9例。短路手术13例,仅行开腹探查、活检19例。各组围手术期死亡率无差异,联合脏器切除组合并症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87例胰体尾癌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7.9个月。R0切除组、姑息性切除组、短路手术组与未切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2个月、7.3个月、4.7个月和5.2个月。肿瘤切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高于姑息手术组及短路手术组(P=0.03)。结论对胰体尾癌患者应提倡积极手术治疗,即使姑息切除,亦可缓解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肠吻合口大网膜包裹技术对于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二科单一手术组实施的2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实施胰肠吻合口网膜包裹技术分为包裹组(125例 )和未包裹组(100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比较包裹组(64例)和未包裹组(64例)胰瘘的发生率。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225例病人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2.7%(141/225),再手术率2.7%(6/225),病死率2.7%(6/225)。胰瘘发生率为46.7%(105/225),包括A级61例、B级37例、C级7例,出血发生率为11.%(25/225),胃排空障碍(DGE)发生率为24.9%(56/225),腹腔感染发生率为20.9%(47/225)。除术后胰瘘发生率外,两组病人出血、DGE、腹腔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包裹组无再次手术病人,死亡2例;未包裹组再次手术4例,死亡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9、0.680)。在PSM模型中,单因素分析显示,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及网膜包裹与术后胰瘘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胰管直径<3 mm及未行网膜包裹是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中采用胰肠吻合口网膜包裹技术可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瘤腹腔镜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Dai MH  Zhao YP  Liao Q  Liu ZW  Hu Y  Guo JC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3):165-168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25例胰岛素瘤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胰岛素瘤切除术(腹腔镜组,10例)和开腹胰岛素瘤切除术(开腹手术组,1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腹腔镜手术组仅1例并发胰瘘,开腹手术组3例并发胰瘘、2例并发腹腔感染、5例并发胸腔积液,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组(P〈0.01)。结论 位于胰体或尾部的胰岛素瘤行腹腔镜下胰岛素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典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改良Appleby手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联合腹腔干、肝总动脉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手术时间250min,术中出血量200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胰瘘、肝功能改变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联合腹腔干切除的胰体尾癌扩大根治术安全可行,有利于提高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一定程度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胰体尾癌切除联合瘤床~(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体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胰体尾癌病人34例,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A组19例,采取R0切除,B组15例,采取R0切除联合瘤床~(125)I粒子植入。术后均辅助化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生存期;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结果 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5/19)、26.6%(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化疗期间A、B两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腹泻、疲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6.6%,21.1%、26.6%,10.5%、6.6%,15.7%、20.0%,26.3%、2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2%、36.8%和10.5%,B组分别为93.3%、73.3%和40.0%,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术辅助~(125)I粒子瘤床植入治疗胰体尾癌有效、安全,能提高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非治愈性切除后追加外科手术的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断早期胃癌行ESD非治愈性切除后90 d内追加外科根治手术90例,排除失访7例,最终纳入83例。根据追加外科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ESD后≤29 d,52例)和延迟手术组(ESD后30~90 d,31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阳性率、胃病灶阳性率、复发率、总体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进一步分析ESD非治愈性切除病人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两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2% vs. 96.8%,P=0.884)。与早期手术组相比,延迟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减少(P=0.011)。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迟手术组的淋巴结转移率(12.9%) 高于早期手术组(5.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脉管癌栓是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5.956,95%CI:0.017-0.641,P=0.015)。结论 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后,延迟手术组相比早期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减少,生存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脉管癌栓危险因素,根据病人的情况建议适当缩短手术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