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究肝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post-LT 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中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是否影响post-LT AKI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013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在全身麻醉下行肝移植的受者,收集受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血压数据,从4个维度来评估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异性: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平均真实变异性(ARV)和独立于均值的变异(VIM)。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效果。结果 纳入研究的437例受者中,162例出现post-LT AKI,发生率为37.07%;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162)和NO-AKI组(n=275)。将单因素分析中P<0.1和既往研究指出为独立危险因素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141,95%CI 1.267-3.616,P=0.004]、ARV [OR=1.149,95%CI 1.091-1.209,P<0.001]、V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和单变量偏依赖图。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2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2例,女176例,年龄18~80岁,BMI>18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PPCs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列线图。
结果 有106例(35.6%)患者发生PPCs。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383, 95%CI 1.022~1.943)、失血量(OR=1.003, 95%CI 1.001~1.005)、红细胞输注量(OR=0.997, 95%CI 0.994~0.999)、进行液体管理时参考的每搏变异度(SVV)值(OR=0.034, 95%CI 0.009~0.089)是PPCs的影响因素。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列线图,R2=0.912;拟合优度检验χ2=10.673,P=0.2209;C-Index=0.991;准确度=0.9799;Kappa=0.9563;F1值=0.972。
结论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HIPEC患者PPCs的影响因素为手术时间、失血量、红细胞输注量和SVV值。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能很好地运用于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HIPEC患者PPCs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1个月)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肝移植中心200例同种异体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181例受者的人口学数据、临床资料和病原菌检测结果,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96)和非感染组(n=85)。分析受者术后早期感染菌群分布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评价其拟合度、区分度和临床实用性。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R语言(4.1.2)软件rms包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一致性指数(C指数)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来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区分度及临床实用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纳入研究的181例受者中,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为53.0%(96/181),96例感染组受者共检出病原菌132株,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42.4%)。受者术后2周内感染发生率最高(70.8%,68/96),感染常见部位为肺部和血行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者女性(OR=4.235,95%CI:1.577~11.370)、MELD评分≥20(OR=3.742,95%CI:1.296~10.805)、Chlid-Pugh分级C级(OR=3.346,95%CI:1.263~8.862)、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R=1.036,95%CI:1.009~1.063)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Hosmer-Lemeshow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校正曲线贴近于理想曲线,预测模型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拟合度。C指数和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800(95%CI:0.735~0.865),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模型临床决策曲线在较广的阈值概率范围内(0.2~1.0),高于采用单一危险因素预测,显示该模型具有临床实用性。 结论肝移植受者性别、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和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是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对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行乳腺癌手术的813例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愈合良好组(767例)和愈合不良组(46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病理特征及手术情况开展单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利用R 4.1.3软件绘制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区分度和符合度。 结果愈合不良组年龄、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贫血及手术切口为纵切口比例、置引流管时间与愈合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OR=1.269)、营养不良(OR=2.376)、合并糖尿病(OR=2.262)、贫血(OR=2.227)、置引流管时间长(OR=1.571)(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785,95% CI:0.725~0.845)及符合度(拟合优度HL检验χ2=8.294,P=0.405)均较高。 结论基于年龄、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贫血、置引流管时间5项危险因素构建的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LLNM)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首次收治的748例PTMC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存在LLNM将其分为转移组(n=126例)和非转移组(n=622例)。使用R软件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个数(PCLNN)及中央区阳性淋巴结对数(LOD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能更好反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程度的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MC病人发生LLNM的高危因素。构建预测LLNM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LODDS预测L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高于PCLNN的AUC值(0.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大癌灶直径、双侧、突破包膜、浸润性生长以及LODDS是PTMC发生L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AUC值为0.898(95%CI:0.869~0.927),Calibration曲线证明其一致性较好。结论 年龄、最大癌灶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日间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患者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 方法回顾性审查370例日间PCNL患者的电子病历,根据患者是否在24 h内出入院,将其分为延迟出院组(61例)和正常出院组(309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术后1 h生命体征和血液学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以预测延迟出院的风险,应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内部校准性能。 结果370例患者中有61例(16.5%)出现延迟出院,18例(4.9%)住院时间超过48 h。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3.992,95%CI:1.792~8.892,P=0.001)、通道数量(OR:3.139,95%CI:1.548~6.367,P=0.002)、术中严重出血(OR:12.207,95%CI:2.761~53.973,P=0.001)、术后1 h体温>38℃(OR:4.623,95%CI:1.445~14.789,P=0.010)、中性粒细胞比率>75%(OR:1.951,95%CI:1.008~3.777,P=0.047)和钾<3.5 mmol/L(OR:5.469,95%CI:1.641~18.226,P=0.006)是日间PCNL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延迟出院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通过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 结论基于年龄、通道数量、术中严重出血、术后感染和低钾血症构建的延迟出院风险预测列线图预测性能良好,可帮助医护人员快速识别术后延迟出院高风险患者,以便尽早实施医疗干预。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早期筛查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对于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肝细胞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个体化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肝细胞癌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2020年6月行肝切除术的854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应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 结果:854例患者中86例(10.1%)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III级)。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OR=1.905,95% CI=1.153~3.147,P=0.012)、手术方式(OR=3.412,95% CI=1.618~7.192,P=0.001)、术中血浆输注(OR=2.518,95% CI=1.51~4.199,P<0.001)、手术时间(OR=1.003,95% CI=1.002~1.005,P<0.001)、术后白蛋白水平(OR=0.922,95% CI=0.873~0.973,P=0.003)、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OR=1.001,95% CI=1.000~1.002,P=0.006)是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的C-指数为0.774,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95% CI= 0.74~0.836)。 结论:基于6个临床因素建立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个体化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用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为医务人员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尿路感染相关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预测。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患者资料,使用SPSS、R3.5.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共21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性118例(56.2%),女性92例(43.8%),中位年龄50岁。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者30例(14.0%),无尿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结石嵌顿时间,肾积水程度和是否合并糖尿病是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后其C-index为0.839(95%CI=0.752,0.926),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符合度良好。 结论结石嵌顿时间,肾积水程度和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以作为泌尿外科医师的参考,以便临床医师早期、准确的进行干预,避免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建立AP合并AKI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45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P合并AKI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并验证AP合并AKI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450例AP患者中有62例发生AKI,AKI的发生率为13.78%(62/45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重度急性胰腺炎(SAP)、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肥胖及机械通气等是AP合并AKI的危险因素。AP合并AKI的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是0.753(95%CI 0.715-0.791);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的一致性良好;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45(95%CI 0.710-0.780);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是4%~73%时,列线图预测AP合并AKI的净收益值较高。结论 男性、SAP、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肥胖及机械通气等是AP合并AKI的危险因素,AP合并AKI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 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P≤0.2以及临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有123例(21.7%)发生PP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最大为7 cmH2O)是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410+0.006×单肺通气时间+0.063×单肺通气呼吸频率+0.569×手术医师经验不足(赋值为1)-0.160×最大PEEP值,该模型预测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发生率的AUC为0.682(95%CI 0.631~0.734),敏感性76.4%,特异性69.6%。
结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的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是PPC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目前用于评估甲状腺髓样癌(MTC)预后的主要方式采用TNM分期系统,但该系统不能个体化预测患者的预后。因此,需要建立专门针对MTC的精准预后指标体系。本研究分析影响MTC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并构建MTC术后生存列线图。方法 选取2004—2015年SEER数据库MTC数据,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 884例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按3∶1随机分为训练集(1 413例)和验证集(471例),比较两组临床数据基线特征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MTC生存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基于Cox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结果建立MTC术后患者生存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列线图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否甲状腺全切除、肿瘤是否侵犯甲状腺被膜、是否行放射治疗均影响患者预后(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远处转移、侵犯甲状腺被膜、是否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是否放疗为MT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男性患者、年龄≥49岁、伴远处转移、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未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接收放疗患者预后更差。用患者性别、年龄、远处转移、甲状腺被膜受侵、手术方式构建了MTC患者2、5、10年的生存列线图。该列线图训练集的C-index为0.755(95% CI=0.741~0.769),验证集为0.725(95% CI=0.699~0.769)。ROC曲线用于评估列线图的区分度,在训练集2、5、10年的AUC值分别为0.79、0.779、0.766;在验证集分别为0.78、0.725、0.733。校准曲线结果显示该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和实际生存率具有一致性。DCA将列线图与AJCC第6版TNM分期的临床相比,该列线图的在5年和10年生存评估中均显示出更大的净收益。结论 性别、年龄、远处转移、甲状腺被膜侵犯、手术方式是影响MTC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MTC术后生存列线图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准确地进行患者个体生存预测,帮助临床医师做出适当的个体化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改良衰弱指数(mFI)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资料674例,男357例,女317例,年龄65~80岁,BMI<30 kg/m2,ASA Ⅰ—Ⅲ级。评估术后住院期间的PPCs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FI对PPCs的预测价值。
结果 有108例(16%)患者发生PPCs。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PPCs组比较,PPCs组ASA分级、ARISCAT评分和mFI明显升高(P<0.05),Hb<100 g/L及术前SpO2 <95%比例明显升高(P<0.05),单肺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FI升高(OR=2.28,95% CI 1.75~4.52,P=0.007)是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mFI的预测效能(AUC=0.90,95%CI 0.87~0.93,P=0.001)优于ARISCAT评分(AUC=0.81,95%CI 0.70~0.93,P=0.036)。
结论 术前mFI升高是老年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制定以改善衰弱为导向的围术期干预措施,以期降低PPC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炎症指标预测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价值,分析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原位肝移植病人90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70例),对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术中失血量、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8分、术前合并糖尿病及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是术后发生感染的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升高及术前合并糖尿病是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3.07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702。结论 NLR在肝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病人中异常升高,通过检测上述指标可评估病人术后感染风险。术前合并糖尿病是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7月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7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筛选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与准确度。结果: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4.37%(47/3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留置尿管时间>7 d、肾盂内压>30 mmHg为影响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保护性因素(P<0.05);基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199,P=0.31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29~0.877),DCA曲线分析阈值范围为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急性期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完成的92例肝硬化行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分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结果构建Nomogram模型,再随机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同期肝硬化行脾切除病例43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验证,采用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的临床获益进行评估。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是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急性期门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1.311和1.345,P<0.05)。ROC分析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发生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AUC=0.824,95%CI:0.739~0.910)。加强Bootstrap校准图形中标准曲线与校准预测曲线相贴合,表明模型的校准度良好。DCA曲线显示模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术前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为脊柱结核患者快速康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42例脊柱结核行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按2∶1比例分为建模组(n=96)及验证组(n=46)。将住院时间>21d作为住院时间延长的结局变量,以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贫血、术后是否有低蛋白血症、是否合并脊髓损伤、是否并发其他部位结核、是否合并骨质破坏、是否输血、拔出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hesiologists,ASA)评分、术后ASA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是否有脓液形成、术前是否进行化疗、化疗方案等分别作为自变量,建立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21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基于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和肿瘤负荷评分(ATS)分级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 并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ICC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258例患者, 其中男性140例, 女性118例, 年龄(56.5±9.5)岁。将258例ICC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74)和测试集(n=84)。利用训练集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分析I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然后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和风险决策曲线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性能。结果在训练集中,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肿瘤负荷评分、癌胚抗原、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ATS分级等与ICC患者术后生存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ATS分级、癌胚抗原、肿瘤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肝癌分期N分期是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构建预测预后的列线图模型。评估模型, 训练集的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术后SS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的患者920例,男422例,女498例,年龄≥18岁,BMI≥18.5 kg/m2,ASA Ⅰ—Ⅳ级。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并基于训练数据集建立预测模型。采用Lasso回归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最终筛选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等对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本研究中发生SSI的有17例(1.85%),训练集中有10例(1.55%),验证集中有7例(2.54%)。列线图模型中的预测因素包括术前低白蛋白血症(OR=36.928,95%CI 6.585~235.997,P<0.001)、肥胖(BMI≥28.0 kg/m2)(OR=4.994,95%CI 1.202~24.781,P=0.032)和术后3天内切口渗出(OR=6.133,95%CI 1.473~28.775,P=0.014)。该模型的C指数为0.879(95%CI 0.760~0.998)。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分析显示当SSI发生风险阈值>1%时,该列线图更具临床价值。
结论 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肥胖及术后3 d内切口渗出是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患者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Ⅰ~Ⅲ期胃癌病人癌结节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能够辅助临床预测癌结节发生的可视化评价工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 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70例Ⅰ~Ⅲ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在R软件下按照3∶1 的比例使用简单随机抽样将病人分为训练集(n=654)和验证集(n=216)。通过 Lasso 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利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由验证集评估预测癌结节发生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 870例病人中,癌结节阳性病人121例,阴性病人749例,癌结节阳性病人在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方面均劣于阴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 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1.363,95%CI 1.172-1.584)、CEA(OR=1.041,95%CI 1.004-1.078)、CA19-9(OR=1.007,95%CI 1.003-1.011)、pT分期(OR=2.229,95%CI 1.397-3.557)和pN分期(OR=1.639,95%CI 1.271-2.113)是胃癌病人发生癌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利用上述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癌结节发生的AUC为0.865(95%CI 0.826-0.904),验证集中为0.858(95%CI 0.783-0.912)。在验证集和训练集中校准曲线均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训练集和验证集DCA的结果显示阈值概率在1%~99%时使用该模型预测癌结节发生风险的净收益更高。结论 用肿瘤大小、CEA、CA19-9、pT和pN分期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发生癌结节高危胃癌病人的识别和筛选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腹膜后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并发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符合本研究条件的腹膜后肿瘤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膜后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基于风险因素建立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5例患者,其中有70例(34.1%)患者术后发生了并发症,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 [OR=2.355,95%CI(1.256,4.416),P=0.008]、肿瘤为肉瘤[OR=2.498,95%CI(1.219,5.120),P=0.012]及手术切除脏器[OR=2.008,95%CI(1.042,3.868),P=0.037]增加腹膜后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基于这些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0.704 [95%CI(0.626,0.781),P<0.001],Bootstrap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具有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