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抑郁症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男女住院抑郁症患者的起病年龄、症状等的差异。方法:收集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和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性别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女性患者首发年龄早于男性,且20岁以前发病者多于男性;女性患者病程长于男性,发病次数也多于男性;男性患者未婚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患者在迟滞、疑病、自知力缺乏和阻滞等症状突出,而女性患者以激越、全身症状、躯体焦虑和睡眠障碍等为主。女性患者发病前生活事件多于男性。结论:男性和女性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年龄、发病诱因、症状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历记载和家属核实的方法。对5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史(限于一级亲属)、性别、发病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FH 较FH-组发病年龄早,FH-女性组较FH 女性组及FH ,FH-男性组发病年龄晚,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H 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年龄无差异。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在发病年龄上的性别现象为:有阳性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早,家族史阴性男性较女性发病年龄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住院男性及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收集临床资料,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年龄要早2.8岁,首次住院男性患者年龄比女性患者早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在男性患者中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患者单身(未婚或离异)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ANS、WCST测查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患者的夸大症状及情感交流障碍比女性更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NSS总分、各分量表分及HAMD评分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发病年龄要早于女性;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于女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知功能两者之间无差异;男性患者单身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在性别因素方面的差异性。方法通过对2004-08—2013-10我院神经外科50例垂体腺瘤患者及其中18例ACTH垂体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体征、影像学表现、病程、激素水平、术后的生活质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的ACTH垂体腺瘤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但男性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早于女性,男性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程、血ACTH水平、血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大于女性,同时男性患者的高血压、低钾血症、骨质疏松、性功能障碍、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侵袭性、卒中等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而男性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女性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在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和体征、影像学表现、病程、激素水平、术后的生活质量等多个表现均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Alzheiner病人的临床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Alzheimer病(AD)病人在病情进行速度、病前性格等方面存在的国女性别的差异。方法 用自己编制的、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内容为主的调查表,对83例住院A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发病年龄及发病后的平均生存期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女病人出现各种生产、社会功能减退的时间略晚于男性;病前性格:男性以顽固刻板、温和老实、孤僻不合群的较多,女性以开朗好动、急性子、喜与人交往的较多。结论 男女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难治性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在533例住院分裂症患者中有113例符合难治性分裂症的标准,其中根据有无精神病家族史分为家族性分裂症组(研究组)和散发性分裂症组(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首次发病年龄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在性别、病前性格、文化程度、有无诱因、起病形式、治疗前病程、总病程、病程特点、住院次数、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家庭经济水平、症状特点及诊断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首次发病年龄对于分裂症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历记载和家属核实的方法 ,对 5 0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史 (限于一级亲属 )、性别、发病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FH +较FH -组发病年龄早 ,FH -女性组较FH +女性组及FH +、FH -男性组发病年龄晚 ,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FH +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年龄无差异。结论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在发病年龄上的性别现象为 :有阳性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早 ,家族史阴性男性较女性发病年龄早。  相似文献   

8.
Alzheimer病不同性别的临床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我院确诊的Alzbemer病患者71例,分析其不同性别临床差异。结果提示,发病年龄女性比男性早2.78±5.86年,女性病人的文化程度较低,从事体力劳动较多,病期校长,痴呆程度较重;而男性病人病情进展较快,这些均有明显差异(P<0.05).对有关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儿童期与青少年期起病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期起病和青少年期起病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及差异。方法:儿童期起病26例(儿童组),青少年期起病68例(青少年组);采用自编临床资料调查表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病前适应性量表(PAS)对患者病前心理社会适应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父母的生育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9,P〉0.05);青少年组出现思维内容障碍64例(94.1%)明显高于儿童组18例(6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461,P〈0.05);儿童组男性在同伴关系、学校适应性及PAS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女性(P均〈0.05);青少年组男性在学业成绩上显著高于同组女性(t=2.548,P〈0.05)。儿童组男性学校适应能力较青少年组男性显著为差(P〈0.05)。有家族史的两组男性在同伴关系上差异有显著性(t=3.873,P〈0.05)。结论:早发型精神分裂症中思维内容障碍、心理社会适应不良与起病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中枢多巴胺(DA)与5-羟色胺(5-HT)相互作用的变化及其性别影响的程度。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30例男性病人、37例女性病人、21例男性对照组、9例女性对照组脑脊液中DA、5-HT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5-羟吲哚乙酸(5-HIAA)进行测试,并应用5-HT/DA、5-HIAA/HVA作为它们的相互作用的指标。结果 5-HT/DA、5-HIAA/HVA在4组中有显著性差异(F=3.567,P=0.032;F=12.464,P=0.001),进一步分析提示;女性分裂症5-HT/DA显著低于男性对照组,且男性、女性分裂症及男性对照组5-HIAA/HVA均显著低于女性对照组。在男性病例组的相关分析中,5-HT/DA与BPRS及其阳性症状呈显著负漠、非特异性症状呈显著负、正相关;5-HIAA/HVA与思维形式障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中枢DA和5-HT相互作用的失平衡,这种失平衡与某些重要精神症状有关,且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保定市精神分裂症性别差异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保定市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及其性别分布特点。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的人群,共10073例,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Ⅳ),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调查对象进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功能状况评价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结果9021人完成调查,精神分裂症的终生及时点患病率分别为6.20‰、5.42‰,男性3.93‰、3.28‰,女性8.45‰、7.55‰,女性均高于男性(P〈0.01);女性已婚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而受教育年数女性显著低于男性(P〈0.01);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发病年龄与诊断分型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受损程度较男性为重(P〈0.05)。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的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病率、婚姻、教育及心理、社会、职业功能均存在性别差异,提示在制定治疗康复方案时,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白评量表(SD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不同性别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测查。结果: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发病年龄显著低于男性,HAMD的躯体化/焦虑、睡眠因子显著高于男性,而认识障碍、迟缓和绝望因子评分显著较男性为低。另外,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共病显著高于男性。结论:不同性别首次发作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广州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及血压变化情况与高血压家族史、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南方医院高血压脑出血425例临床资料,对其在不同家族史、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高血压脑出血男女发病比例分别为1.08∶1;2.04∶1;1.87∶1.男性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女性有无高血压家族史对发病无明显影响.青年组男性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女性;中年组及老年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在两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分布情况均为急性期大于亚急性期大于恢复期.结论 高血压应区分年龄、性别、病程给予不同防治策略,最大限度降低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过去有研究发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侧脑室颞角体积增大 ,左侧较右侧明显 ,这种非对称性改变包括组织和脑室。本研究在前此完成的对旁海马回和梭状回研究的基础上 ,调查分裂症患者大脑颞叶各区域灰质和白质的体积。方法 :分裂症病例 2 9例 ,男 1 6例 ,女1 3例 ;对照组 2 7例 ,男 1 4例 ,女 1 3例。两组死亡年龄无差异 ,分裂症组男性平均 6 6 .6岁 ,女性 73.5岁 ;对照组男性 6 2 .2岁 ,女性 74.7岁。脑重量女性组轻于男性组 ,患者组轻于对照组。临床资料由一名精神病学家评定 ,对照者无精神疾病 ,分裂症病例符合DSM- 诊断标准。脑组织由一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气功相关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差异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在1990年至2000年间连续入院患者中与气功相关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82例,其中住院时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46例,精神分裂症36例。收集两组病例的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等资料并作5年以上随访。结果: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气功组)与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组)比较,在性别、婚姻、年龄、接受教育年限、起病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获得68例5年以上的随访资料,其中气功组38例,分裂症组30例。至随访结束,气功组中84%(32例)、分裂症组中57%(17例)维持原诊断,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气功组的精神障碍缓解程度达89%(34例),而分裂症组的缓解程度仅33%(1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01)。气功组的社会功能也明显优于分裂症组(P〈0.01)。结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气功相关的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根据临床特点,二者可以鉴别。  相似文献   

16.
脑器质性神经病智力状况及其与脑CT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器质性精神病智力状况与其脑结构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螺旋CT机,对先后住院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72例,进行各脑区不同层面扫描,尤其观察第4、5、6层的变化,同时临床采用MMSE量表(简易智力筛查表)进行逐一评分.并与72例对照组(慢性分裂症)进行比较.结果 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72例中,脑腔梗32例占44.4%,透明膈变异20例占27.7%,高血压、糖尿病24例,占33.3%与临床MMSE量表分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相关,r=6.11。两组病人MMSE得分比较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回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对照组(慢性分裂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受教育年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智力状况与脑血管及组织损伤程度密彻相关,尤其对脑血管性痴呆与脑变性更为严重的智力损伤患者,与慢性分裂症比较有显著差异.加强脑器质精神病智力测验、治疗与康复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09年,Kraepelin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时发现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女性。Angermeyer和Kuhn(1988)回顾了既往50篇相关研究报告,发现世界各地报告的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入院的年龄差异在1~10岁之间,几乎都是男性早于女性。此后陆续有精神分裂症起病年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探索的研究报告。本文就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男女海洛因依赖者成瘾严重程度的差异,为针对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个案调查表和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量表(addiction severity index,ASI)对199例男性和239例女性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者ASI量表中各维度分值的差异。结果:女性依赖者ASI中因子4(药物使用)评分平均为(0.52±0.28)分和因子7(精神健康状况)平均(0.15±0.24)分显著高于男性的(0.43±0.34)分和(0.08±0.19)分(P〈0.05或P〈0.01);男性依赖者因子5(法律状况)评分平均(0.07±0.13)分高于女性的(0.03±0.10)分(P〈0.01)。将年龄、首次吸毒年龄及吸毒时间与ASI分量表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年龄(r=-0.182)、吸毒时间(r=0.158)与因子4(药物使用)分数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年龄与吸毒时间存在显著相关(r=0.364,P〈0.01)。结论:男女海洛因依赖者在成瘾行为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临床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性别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满足不同性别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健康老年人单音,图像,汉字结构识别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7名健康老年志愿者作单音听觉、图像及汉字结构识别视觉刺激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单音及图像刺激,各部位ERP各波潜伏期与RT两性间无显著差异(P>0.05)。汉字结构刺激,N2L,女性短于男性(P<0.05),P1、N1、P2、P3潜伏期与RT,两性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刺激ERP之间内源性成分、RT比较:N2L,男性图像及汉字结构刺激均长于单音刺激(P<0.05),图像与汉字结构刺激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P3L,男性汉字结构刺激长于图像及单音刺激(P<0.05),女性图像刺激及汉字结构刺激均长于单音刺激(P<0.05)。RT比较,男性和女性,图像及汉字结构刺激均长于单音刺激(P<0.05),图像与汉字结构刺激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不同性别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抑郁症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对我院1995年1-12月出院的抑郁症病历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男女抑郁症病人具有相同的发病年龄,多数起病有一定诱因,病前性格均以内向主;女性结婚率较高,男性的阳性家族史多于女性;在症状上女性以自杀企图,躯体不适多见,而男性以自杀行动,自责自罪多见。结论抑郁症在不同性别间确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