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7,(6):695-698
目的:探讨miR-145对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阿霉素耐药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45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MCF-7/ADR中的表达差异;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好的miR-145 mimics,miR-145inhibitor成功转染进MCF-7/ADR细胞中,MTT法检测转染后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细胞对阿霉素诱导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抗凋亡蛋白Bcl-2、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蛋白P-gp的表达差异。结果:miR-145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中表达下降;上调miR-145可以增强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增殖,并促进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显著抑制了耐药细胞中Bcl-2和P-gp的表达。结论:miR-145通过抑制Bcl-2和P-gp蛋白的表达来增加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和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逆转胶囊对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逆转胶囊作用前后MCF-7/ADR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结果:逆转胶囊能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表面P-gp的表达,并可诱导MRP表达下降,其作用随血药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逆转胶囊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机制与下调P-gp和MR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蒿素在乳腺癌多药耐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青蒿素联合阿霉素(ADR)对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青蒿素联合ADR对MCF-7/ADR细胞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10、20、40μmol/L青蒿素实验组的细胞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53、1.90和3.62倍。青蒿素联合ADR可抑制MCF-7/ADR细胞膜P-gp蛋白的表达,0、10、20、40μmol/L青蒿素作用后的细胞表面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41±4.63)%、(23.07±5.48)%、(21.82±3.87)%和(16.62±1.2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细胞内总P-gp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7.19±5.16)%(、35.30±4.77)%(、37.45±5.19)%和(34.98±3.5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素与ADR同共作用于MCF-7/ADR细胞,使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增高,青蒿素具有部分逆转MCF-7/ADR细胞耐药的作用,其逆转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质和细胞膜之间的P-gp交换,降低细胞膜上P-gp表达水平,提高药物在细胞内的聚集,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酰阿地咪体外逆转多药耐药细胞株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MCF-7/Adr)以及人非小细胞肺癌耐阿霉素细胞(A549/Adr)的耐药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乙酰阿地咪与阿霉素共处理MCF-7、A549、MCF-7/Adr以及A549/Adr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以观察增敏和逆转耐药作用;用全功能酶标仪测定乙酰阿地咪与阿霉素共同处理MCF-7/Adr和A549/Adr细胞后细胞内积累阿霉素的荧光强度,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上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表达的变化。结果 乙酰阿地咪能降低MCF-7/Adr和A549/Adr对阿霉素的耐药性,10 μmol/L的乙酰阿地咪对MCF-7/Adr和A549/Adr逆转倍数分别为10.8、20.1,其逆转作用与乙酰阿地咪呈剂量依赖关系,且对MCF-7和A549细胞也具有增敏作用;随着乙酰阿地咪浓度的增加,MCF-7/Adr和A549/Adr细胞内积累阿霉素的荧光强度增加率增加,呈剂量依赖性;经乙酰阿地咪处理的MCF-7/Adr和A549/Adr细胞P-g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降低水平随乙酰阿地咪浓度增加而更明显。结论 乙酰阿地咪可显著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其机理与抑制多药耐药蛋白P-gp的表达有关,提示乙酰阿地咪具有潜在的克服肿瘤化疗中多药耐药现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化疗药物阿霉素(adriamycin,ADR)、紫杉醇、依托泊甙对人乳腺癌敏感株MCF-7和耐药株MCF-7/ADR的IC50;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MCF-7/ADR和MCF-7的c-fos mRNA表达差异;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DR对MCF-7中c-fos mRNA和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相对于MCF,MCF-7/ADR对ADR、紫杉醇、依托泊甙的耐药倍数分别为39.94,102.34和12.16;MCF-7/ADR中c-f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MCF-7;ADR可诱导MCF-7中c-fos mRNA和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表达。结论 c-fos在MCF-7/ADR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耐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6.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多药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MCF-7/ADM是有多药耐药表型的耐阿霉素细胞株,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对乳腺癌MCF-7/ADM多药耐药性具有逆转作用,其逆转机制主要是增加细胞内药物积累及降低P-gp、Bcl-2等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千金藤碱(CH)对人乳腺上皮细胞癌耐药细胞株MCF-7/阿霉素(ADR)多药耐药性的体外逆转作用,并探讨其逆转机制。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CH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MCF-7/ADR的耐药逆转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通过对超螺旋PBR322 DNA的解旋能力检测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活性。结果 CH在无细胞毒浓度下具有逆转MCF-7/ADR细胞耐药性的作用,逆转倍数为13.5倍,但对敏感株MCF-7细胞的抗癌药物敏感性基本无影响。CH4μmol/L使MCF-7/ADR细胞中过度表达的GST-π的表达水平下降及DNA TopoⅡ的催化活性提高,但对敏感株MCF-7细胞无影响。结论 CH具有逆转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ST-π的表达及提高DNA TopoⅡ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耐药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中microRNA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本研究通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其阿霉索耐药株MCF-7/ADR的microRNA的表达差异,探讨microRNA与乳腺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MCF-7/ADR相对于其亲本细胞MCF-7的耐药性和耐药倍数;microRNA芯片和RT-PCR的方法比较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对应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microRNA表达差异.结果 乳腺癌的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相对于其亲本细胞系MCF-7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33.2倍.microRNA芯片的结果显示耐药株MCF-7/ADR与亲本细胞系MCF-7比较有16个microRNA高表达,20个microRNA低表达:RT-PCR的结果进一步证实mir-221、mir222、mir-130a、mir-155在MCF-7/ADR中显著上调.而mir200a、mir-200b、mir-200c、mir-421在MCF-7/ADR中显著下调.结论 MCF-7/ADR与MCF-7的microRNA的表达存在着差异,提示mieroRNA参与乳腺癌化疗耐药,为进一步研究microRNA在乳腺癌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逆转胶囊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其逆转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逆转胶囊含药血清培养MCF3/ADR细胞,同时设计实验分组,以流式细胞仪计数方法检测各组MCF-7/ADR细胞的bct-2基因的表述情况。结果逆转胶囊含药血清能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与阿霉素合用时亦可抑制MCF-7/ADR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加强ADM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逆转胶囊具有逆转MCF-7/ADR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基因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选择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株MCF-7为研究对象,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快速比色法检测、比较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的体外抑制率,然后应用含14 755个基因的人cDNA基因芯片检测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筛选阿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阿霉素对MCF-7/ADR细胞的体外抑制率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耐药性明显强于MCF-7细胞.MCF-7/ADR细胞与MCF-7细胞中表达差异的基因2374个,MCF-7/ADR细胞较MCF-7细胞表达上调的基因1099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275个;10倍以上上调表达的基因99个,10倍以上下调表达的基因71个.表达显著上调的基因为Bcl-2、GSTP1、c-myc、MMP-1、NNMT,表达显著下调的基因为p53、p21、p27、CYPIA1.结论 乳腺癌阿霉素耐药是一个多基因、多环节、多途径参与的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变化.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阿霉素耐药基因,有望为指导临床选择最佳个体化化疗方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GNA、阿霉素(adriamycin,ADR)及两者联用对MCF-7/ADR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MCF-7/ADR细胞内ADR浓度.结果 GNA能剂量依赖地抑制MCF-7/ADR细胞的生长,作用48 h时,GNA对MCF-7/ADR细胞的IC50为12.88 μmol/L;4 μmol/L GNA可增加MCF-7/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使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0由80.22 μmol/L降至12.54 μmol/L;GNA显著增强MCF-7/ADR细胞内ADR的积累,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低剂量GNA能显著增加MCF-7/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Li L  Wang T  Xu ZL  Yu Y  Chen W  Chen F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3):1633-1637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对转染多药耐药1基因(MDR1)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人MDR1基因导入MCF-7细胞,形成耐药细胞株MCF-7/MDR1;用该细胞株为模型评价SchB的体外逆转多药耐药作用,用MTT法进行化疗药物单独或与SchB联合作用时对耐药细胞的IC50比较,计算逆转倍数。结果 转染细胞MCF-7/MDR表现为P糖蛋白高表达,对阿霉素、长春新碱、紫杉醇、高三尖杉酯的抗药性均增加;SchB(25μmol/L)显著减少阿霉素、长春新碱、紫杉醇和高三尖杉酯对MCF-7/MDR细胞的IC50,逆转倍数达6.03-23.94倍;SchB(25μmol/L)使MCF-7/MDR细胞对若丹明123的胞内积聚增加约5倍。效果与维拉帕米10μmol/L浓度时相当;但SchB(25μmol/L)不影响MCF-7/MDR细胞的P-糖蛋白表达。结论 SchB能有效逆转转染MDR1的MCF-7细胞的多药耐药,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P-糖蛋白的药物外排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葡萄籽多酚(grape seed polyphenol,GSP)对人乳腺癌耐阿霉素细胞株MCF-7/ADR的体内外耐药逆转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1.2mg/L和2.4mg/L GSP对MCF-7/ADR的体外耐药逆转倍数。建立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GSP组,阿霉素(adriamycin,ADR)组和ADR GSP组,观察GSP对肿瘤细胞的体内耐药逆转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用药组P-糖蛋白(Pgp)表达变化。结果:体外1.2mg/LGSP即可有效逆转耐药,2.4mg/LGSP的逆转倍数为9.44;体内裸鼠抑瘤实验显示,GSP有一定抑瘤作用,联用ADR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20mg/kg GSP可有效逆转CF-7/ADR细胞的耐药性,抑瘤率为54.64%。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联用GSP与ADR组肿瘤细胞Pgp表达明显低于单独使用ADR组。结论:GSP能在体内外逆转MCF-7/ADR细胞的耐药性,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gp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阻滞剂LY294002在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乳腺癌细胞MCF-7和MCF-7/ADR各自分为未加LY294002的对照组及加入不同浓度的LY294002组,MTF法观察各组药物的细胞毒作用。选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查细胞凋亡率、细胞分布周期的变化。结果①LY294002在浓度10umol/L以下时对两种细胞基本无毒性,为安全有效的逆转剂量。②阿霉素对MCF-7和耐药细胞MCF-7/AD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4±0.02)μmol/L和(15.74±0.08)μmol/L,耐药倍数为112倍。③LY294002能够增强阿霉素对MCF-7/ADM的细胞毒作用,LY294002浓度0.1、2.5、5.0、10μmol/L分别作用于MCF-7/ADM细胞48h后,耐药细胞株的IC50分别降至(13.53±0.10)μmol/L、(10.24±0.08)μmol/L、(5.53±0.16)μmol/L、(2.29±0.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LY294002可显著增加MCF-7/ADR细胞凋亡率(P〈0.01)。细胞周期分布显示,加用LY294002对各个细胞周期影响不明显。结论LY294002能够增加MCF-7和MCF-7/ADR的化疗敏感性,部分逆转耐药细胞MCF-7/ADR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氯喹对人鼻咽耐药细胞的逆转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顺铂(2, 4, 8, 16, 32 μmol·L-1)
以及不同浓度的氯喹(5, 10, 20, 40, 80 μmol·L-1)处理HNE1细胞,HNE1/DDP细胞48 h 对细胞增殖的影响;q-PCR方法检测5,
10 μmol·L-1 氯喹处理HNE1/DDP后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PI单染方法检测氯喹(10, 20 μmol·L-1)处理HNE1/
DDP后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氯喹处理HNE1/DDP后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表达。结果MTT
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氯喹(5, 10, 20, 40, 80 μmol·L-1)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q-PCR结果表明,氯喹
作用细胞后能明显降低MDR1 mRNA水平;PI 结果显示,氯喹作用细胞后,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通过western blot 实验表
明,氯喹能明显降低MDR1和P-gp 蛋白水平。结论氯喹能逆转人鼻咽癌细胞HNE1/DDP的耐药,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DR1
mRNA表达及抑制P-gp的功能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对人乳腺癌阿霉素细胞MCF-7和阿霉素耐药细胞MCF-7/ADM的多药耐药蛋白表达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微波热疗对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影响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微波热疗对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影响。结果MCF-7/ADM细胞在微波热疗后4h和24h,P-gp、MRP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微波热疗以后肿瘤细胞内阿霉素(ADM)浓度有明显上升(P<0.01)。结论微波热疗抑制了耐药蛋白的表达,增加了细胞内的药物浓度,热疗可能是逆转化疗耐药从而提高化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MTT法测定10μM雷帕霉素、阿霉素(10、50、100、500、1000、5000、20000、40000、100000ng/mL)、雷帕霉素联合阿霉素对MCF-7和MCF-7/ADR细胞的增殖率的影响。结果对于MCF-7细胞的增殖率,10μM雷帕霉素对其无显著影响;500ng/mL及以上浓度的阿霉素显著降低增殖率;联合10μM雷帕霉素后,能降低增殖率的浓度仍是500ng/mL及以上。对于MCF-7/ADR细胞,10μM雷帕霉素对其增殖率无显著影响;40000ng/mL及以上浓度的阿霉素降低其增殖率;联合10μM雷帕霉素后,1000ng/mL及以上浓度的阿霉素能降低其增殖率。结论雷帕霉素对MCF-7/ADR细胞有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RC激酶抑制剂PP2在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adriamycin, ADM)耐药及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DM对乳腺癌细胞敏感株(MCF-7)和耐药株(MCF-7/AD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及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Western blot检测MCF-7和MCF-7/ADM细胞内多药耐药蛋白MDR1、SRC及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CF-7、MCF-7/ADM细胞、不同浓度PP2(1、2、4 μmol/L)预处理MCF-7/ADM 24 h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标准集落形成分析法观察4 μmol/L PP2预处理对ADM细胞毒性的影响。 结果 ADM对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大于MCF-7/ADM细胞(P<0.01);ADM对MCF-7细胞IC50为24.55 μmol/L, 对MCF-7/ADM细胞IC50为770.57 μmol/L,RI为31;与MCF-7细胞比较,MCF-7/ADM细胞MDR1、SRC蛋白表达增高(P<0.01),且MCF-7/ADM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迁移能力(P<0.01),采用SRC抑制剂后,MCF-7/ADM细胞侵袭转移能力被抑制(P<0.01),细胞集落形成率下降,即对ADM的敏感性提高(P<0.01)。 结论 人乳腺癌细胞MCF-7在对ADM耐药的过程中伴随着SRC蛋白表达增多, SRC抑制剂可以降低细胞耐药性以及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