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自制磷酸川芎嗪(TMPP)缓释微丸及TMPP冰片复方缓释微丸与市售TMPP普通片在比格犬体内的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6只比格犬单剂量与多剂量分别口服TMPP缓释微丸及TMPP冰片复方缓释微丸与市售TMPP普通片后的血药浓度,应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对AUC0~∞、AUC0-24 h的对数值进行方差分析、双单侧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以80%~125%为等效标准,评价缓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单剂量时TMPP缓释微丸的tmaxρmax、AUC0~24 h和MRT分别为(2.50±0.29)h、(213.06±32.44)ng·mL-1、(2 722.25±369.42)ng·h·mL-1和(9.43±1.05)h,TMPP冰片复方缓释微丸的上述参数分别为(2±0.76)h、(252.09±28.96)ng·mL-1、(3 613.51±974.16)ng·h·mL-1和(9.14±2.56)h,市售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0.33±0.09)h、(3 402.13±584.97)ng·mL-1、(2 801.24±560.17)ng·h·mL-1和(1.52±0.35)h。多剂量达稳态时TMPP缓释微丸的tmaxρmaxρmin、AUC0~24 hρav和FI分别为(2±0.12)h、(340.36±28.91)ng·mL-1、(60.39±11.18)ng·mL-1、(3 161.82±314.68)ng·h·mL-1、(145.94±15.68)ng·mL-1和(191.84±11.58)%,TMPP冰片复方缓释微丸的上述参数分别为(2±0.31)h、(402.21±29.48)ng·mL-1、(80.13±21.65)ng·mL-1、(4 025.17±954.76)ng·h·mL-1、(167.87±29.37)ng·mL-1和(191.87±13.29)%,市售普通片的上述参数分别为(0.5±0.011)h、(376.79±44.6)ng·mL-1、0 ng·mL-1、(2 550.27±154.88)ng·h·mL-1、(114.93±13.68)ng·mL-1和(327.84±22.37)%。结论 经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不论是单剂量口服还是多剂量口服,TMPP缓释微丸和普通片均具有生物等效性,而TMPP复方缓释微丸与普通片均生物不等效。缓释制剂均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且波动系数均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口服、舌下和阴道)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平行试验设计,30名中国健康女性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空腹口服、舌下含服和阴道给予400 μg米索前列醇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米索前列醇活性代谢物米索前列酸的浓度。结果 受试者空腹口服、舌下含服和阴道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0.18±0.05),(0.40 ± 0.14)和(5.05±1.80)h,ρmax 分别为(1 424±380),(783±285)和(302±198) ng·L-1,t1/2分别为(0.61±0.32),(0.82±0.18)和(5.27±4.38)h,AUC0-t分别为(698±138),(824±302)和(1 313±691)ng·h·L-1,AUC0-∞分别为(709±143),(846±306)和(1 816±727)ng·h·L-1。结论 米索前列醇片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动学有较大差异。空腹口服给药后吸收迅速,米索前列酸达峰最快,舌下含服给药tmax略有延长,阴道给药tmax明显滞后。达峰浓度以空腹口服给药最高,舌下含服次之,阴道给药最低。与空腹口服和舌下含服相比,阴道给药AUC最高,但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中国男性志愿者口服3种左旋多巴给药方案后的人体稳态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18名健康受试者口服3种左旋多巴制剂后血浆中的左旋多巴浓度。采用WinNonlin药动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恩他卡朋片(测试药1)、多巴丝肼片+恩他卡朋片(测试药2)和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参比药)的左旋多巴药动学参数AUC0-12分别为(3 657.57±683.27)、(2 365.87±597.81)和(3 017.48±612.99) ng·h·mL-1,实测ρmax为(809.56±128.40)、(742.50±152.81)和(746.83±148.53) ng·mL-1,实测tmax为(2.53±0.50)、(1.42±0.70)和(2.19±0.71) h,MRT0-inf为(6.57±2.15)、(6.04±1.91)和(6.75±2.80) h,t1/2为(2.96±1.04)、(2.72±1.43)和(2.87±1.12) h。以左旋多巴计,测试药1和测试药2与参比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8.77±47.69)%和(80.43±20.11)%。结论 经统计学分析,以左旋多巴计,测试药1、测试药2分别和参比药相比均生物不等效。测试药1、测试药2与参比药的ρmax均生物等效。经非参数秩和检验,与参比药相比,测试药1的tmax无显著差异(P>0.05),测试药2有显著差异(P<0.05),参比药tmax大于测试药2的tmax。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兰索拉唑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进行兰索拉唑的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 血浆样品以乙醚提取,非那西丁为内标,采用Kromasil100-5 C8(4.6 mm×150 mm)色谱柱,以水-乙腈-二乙胺(用磷酸调pH 6.7)(600∶400∶1.2)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柱温40 ℃,检测波长285 nm。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三交叉,单剂量静脉滴注低(15 mg)或中 (30 mg) 或高 (60 mg) 剂量的注射用兰索拉唑,测定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计算兰索拉唑的人体药动学参数,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线性范围49.0~4 900.0 ng·mL-1,最低定量限为49.0 ng·mL-1(S/N > 10),方法学回收率为93.3%~100.1%,提取回收率大于82%。15 mg剂量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为(1 105.65±506.24)ng·mL-1,tmax 为(0.24±0.14)h,t1/2为(3.01±1.77)h, MRT0-12为(0.93±0.95)h,AUC0-12为(991.16±814.49)ng·h ·mL-1;30 mg剂量组,ρmax为(2 171.33±799.02)ng·mL-1,tmax 为(0.51±0.16)h,t1/2为(3.98±2.51 )h, MRT0-12为(1.91±0.83)h,AUC0-12为(3 495.87±1 770.92)ng·h ·mL-1; 60 mg剂量组,ρmax为(4 070.53±643.04)ng·mL-1,tmax 为(1.02±0.07)h,t1/2为(3.73±1.55)h,MRT0-12为(2.42±0.65)h,AUC0-12为(8 351.14±2 599.90)ng·h ·mL-1。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15、30、60 mg兰索拉唑后,其体内药动学过程基本上呈现线性动力学特征而无饱和性,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微透析样本中左旋奥硝唑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左旋奥硝唑大鼠灌胃给药后脑内药动学研究,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在活体大鼠脑内置入探针,利用脑微透析在线取样技术,连续收集第三脑室透析液, 并用HPLC进行左旋奥硝唑浓度测定。应用DAS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左旋奥硝唑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脑内未发生消旋体转化,50、100、200 mg·kg-1 3个剂量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ρmax分别为(0.999±0.28)、(2.624±1.493)、(6.207±3.84) mg·L-1 ; tmax分别为(1.333±0.289)、(1.375±0.25)、(1.5±0) h; t1/2分别为(5.972±2.594), (1.594±0.264)、(1.115±0.564) h; AUC0-t分别为(2.304±0.132)、(5.068±1.388)、(8.898±3.333)mg·h·L-1。结论 本实验评价了左旋奥硝唑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脑内药动学行为,为单一对映体用于脑内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和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淫羊藿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淫羊藿素灌胃或静脉注射给药后原型药物及结合型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血浆药动学和排泄特征,为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物样品经酶水解前后淫羊藿素浓度。结果 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淫羊藿素(20、40和80 mg·kg-1)后,ρmax和AUC0-∞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7.29%、13.80%和10.70%。灌胃给予80 mg·kg-1淫羊藿素后,大鼠血浆中游离淫羊藿素的ρmax和AUC0-∞分别为13.26 ng·mL-1,495.67 ng·h·mL-1;游离与结合形式总和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597.50 ng·mL-1,12 038 ng·h·mL-1。静脉给药20 mg·kg-1后,大鼠血浆中游离淫羊藿素的ρmax和AUC0-∞分别为5 896 ng·mL-1,2 470 ng·h·mL-1;游离与结合形式总和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11 598 ng·mL-1,23 303 ng·h·mL-1。大鼠灌胃给予80 mg·kg-1淫羊藿素72 h后,尿、粪样品中游离淫羊藿素的排泄量分别占给药量的0.04%和25.09%,游离与结合形式总和的排泄量分别占给药量的0.14%和32.46%;大鼠静脉注射给予20 mg·kg-1淫羊藿素72 h后,尿、粪样品中游离淫羊藿素的排泄量分别占给药量的0.58%和8.76%,游离与结合形式总和的排泄量分别占给药量的2.48%和10.82%。结论 淫羊藿素给药后在体内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生物利用度较低,主要通过粪便排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在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方法 大鼠单次灌胃给予左旋多巴48 mg·kg-1和苄丝肼12 mg·kg-1后,采用脑微透析活体取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给药后6 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左旋多巴在血浆及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左旋多巴在纹状体细胞外液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ρ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63.25±25.80) min, (34.21±8.70)min,(112.98±76.85)μg·L-1,(14 443±8 744)μg·min·L-1(n=7),血浆t1/2,tmax,ρmax,AUC0→∞分别为(78.94±7.95) min, (6.763±3.579) min, (4 373±1 815)μg·L-1,(509 940±134 619)μg·min·L-1(n=7),其中左旋多巴在纹状体细胞外液和外周血t1/2相近(P>0.05),而纹状体tmax远大于外周血(P<0.01)。结论 左旋多巴在血液和作用靶部位纹状体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不完全一致,血药浓度变化规律不能完全反映药物在脑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张琴  刘莉  刘强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8):617-620
 目的 研究超微粉碎对川芎中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性质的影响。方法 家兔灌胃给药10 g(生药)·kg-1,耳中动脉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清中阿魏酸含量,色谱条件为: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5%冰醋酸)(20∶80),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22 nm,柱温30 ℃。用3P97计算川芎超微粉和普通粉中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建立了HPLC测定家兔血清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口服普通粉和超微粉混悬液后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符合一室模型,权重为1/C2。普通粉组和超微粉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ke(0.004 97±0.000 60)和(0.005 89±0.000 78) min-1;ka=(0.065 4±0.012 5)和(0.134±0.033) min-1;t1/2(ka)=(10.590±3.323)和(5.162±1.200) min;t1/2ke=(139.52±17.01)和(117.78±15.13) min;tpeak=(42.640±6.882)和(24.359±3.72) min;ρmax=(345.97±50.79)和(387.58±42.58) ng·mL-1;AUC0-t(n)=(80 539±12 826)和(77 295±10 342)ng·min·mL-1; AUC0~Infinite=(93 360±15 832)和(91 058±18 673)ng·min·mL-1。结论 川芎超微粉中阿魏酸在家兔体内的吸收和消除的速度都比普通粉快,AUC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研究在进食和空腹状态下中国健康受试者口服盐酸艾咪朵尔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案,10名健康受试者进食或空腹单剂量口服400 mg盐酸艾咪朵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艾咪朵尔的浓度,用DAS2.0 软件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空腹和餐后单剂量给药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 10 名健康受试者在进食和空腹状态下单次口服盐酸艾咪朵尔400 m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峰浓度ρmax分别为(472.59±455.09)和(1 163.78±557.67) ng·m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 (1.3±1.1)和 (0.73±0.22) h,消除半衰期t1/2 分别为 (12.02±7.51)和 (7.44±3.39)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 分别为 (945.5±711.44) 和 (1 636.93±706.34) ng·mL-1·h-1。进食状态下的ρmax和AUC0~t分别为空腹状态的40.61%和 57.75%,而tmaxt1/2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进食影响艾咪朵尔的吸收量,临床使用该药物时宜空腹服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对多潘立酮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单独和联合给药组,用LC-MS/MS测定血浆中多潘立酮的浓度。结果 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组tmax分别为(0.80±0.11, (1.20±0.45 h, ρmax分别为(103.0±26.6,(72.6±9.23 μg·L-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联合用药后奥美拉唑延缓了多潘立酮的吸收速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制鼻腔给药尼莫地平(Nim)纳米乳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脑组织靶向性作出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滴加水法制备纳米乳,考察空白纳米乳和尼莫地平纳米乳(NimNE)的黏度、pH、粒径、粒径分布、ξ电位和电导率;用蟾蜍上颚黏膜考察尼莫地平纳米乳的黏膜刺激性;大鼠鼻腔给予尼莫地平纳米乳与尾静脉注射尼莫地平纳米乳注射液对照,用HPLC测定给药后血浆和脑组织中尼莫地平纳米乳的浓度。结果 制备的纳米乳黏度和pH均适合鼻腔给药,粒径均在20~30 nm之间,黏膜刺激性小;在240 min内,鼻腔给药的AUCbrain/AUCplasma高于静脉给药的AUCbrain/AUCplasma。结论 尼莫地平纳米乳给药方便,刺激性小,适宜鼻腔给药,与尼莫地平纳米乳注射液相比更具有脑组织靶向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的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情况,并比较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经舌下静脉及鼻腔给药之不同给药途径对脑缺血损伤致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试验比较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经鼻吸收的差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0~120 min黄芩苷累计吸收量,并计算其吸收速率常数;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经舌下静脉给药(给药剂量以黄芩苷计为7.5 mg.kg-1)及经鼻给药(给药剂量以黄芩苷计为7.5 mg·kg-1)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不同给药途径对脑水肿和神经功能评分的防治效果。结果: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大鼠鼻黏膜吸收速率明显大于黄芩苷,其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12.2±2.04)×10-3·min-1,(9.60±1.34)×10-3·min-1],且经鼻给药防治脑缺血损伤致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优于舌下静脉给药,其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分别为(1.66±0.68)分和(1.78±0.78)分;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为(79.10±0.65)%和(79.48±0.76)%。结论:黄芩苷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体内吸收及药效优于黄芩苷,且经鼻给药优于舌下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13.
李鹏跃  杜守颖  杨冰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56-3462
中药经鼻给药历史悠久。现代研究表明,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鼻腔给药吸收迅速、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脑靶向性好,在无创性递药入脑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然而目前中药经鼻递药的研究尚不够深入。课题组近年来以治疗脑中风的"醒脑静"和"通窍散瘀方"为模型药物,对中药经鼻给药后不同性质成分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研究;以MDCK/MDCK-MDR1细胞模拟血脑屏障,对生理、病理条件下的药物透过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复方中芳香开窍药的促透机制进行了探索,证实了复方配伍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制备了载药量大、刺激性小的鼻用微乳,以药动学行为和荧光成像实验对微乳不同途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进行了评价。在刺激性研究方面,课题组采用消化法-免疫磁珠法获得了高纯度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C),对药物的鼻黏膜刺激性进行了评价;以单次及多次给药黏膜的刺激性及可恢复性为指标对鼻用制剂的刺激性进行了初步评价。该文拟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中药经鼻递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TMPH)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内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连续收集盐酸川芎嗪鼻腔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脑内纹状体透析液,HPLC测定其浓度,并经回收率校正后,以WinNonlin4.0.1药动学软件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MPH鼻腔给药5 min后脑纹状体中的药物浓度为(1.43±0.29)mg·L-1,而静脉注射后在相同时间点入脑不显著。鼻腔给药的ρmax低于静脉注射,分别为(3.43±0.46)和(4.67±0.76)mg·L-1,但二者的tmax,AUC0-t,AUC0-∞MRT,CLs、近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PH鼻腔给药后可迅速吸收入脑,且吸收量与静脉注射近似,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荣  金铭  沈淼山  阮叶萍 《中草药》2015,46(17):2599-2602
目的 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经聚山梨醇-80(P-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80-NT-NP),分析其经鼻腔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规律。方法 制备FITC标记的P-80-NT-NP和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于5、15、30、60、120、240 min采集血样,采集脑、心、肝、脾、肺、肾组织样品,以FITC标记的神经毒素(FITC-NT)为指标成分,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手段,考察NT-NP经P-80修饰前后药物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分布状况的差异。结果 P-80-NT-NP和NT-NP经鼻腔黏膜给药后5、15、30、60、120、240 min,药物在血浆、心、肝、脾、肺、肾和脑中均有分布,其中以肝组织中分布最高,肾组织其次。给药后120 min P-80-NT-NP给药组血浆、脑中NT的质量浓度高于NT-NP组,而在肝组织中低于NT-NP组,差异均显著(P< 0.05)。结论 P-80可有效增加NT-NP经鼻腔吸收入脑的药量,为脑靶向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经鼻用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AH组、经鼻生理盐水(NS)+SAH、经鼻CGRP+SAH组。用枕大池2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制作SAH模型,CGRP和NS经鼻腔给予。于第2次枕大池注血后3 d,将大鼠处死取脑制作冰冻切片,用TUNEL法检测大脑皮层原位细胞凋亡,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大脑皮层Bcl-2蛋白表达。结果 解剖学观察表明,SAH模型制作成功。SAH组和经鼻NS+SAH组大脑皮层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经鼻CGRP+SAH组大脑皮层TUNEL阳性细胞较经鼻NS+SAH组减少。SAH组和经鼻NS+ SAH 组大鼠大脑皮层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经鼻CGRP+SAH组大鼠大脑皮层Bcl-2蛋白表达较经鼻NS+ SAH组增强。结论 经鼻应用CGRP可减轻SAH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芎冰喷雾剂经鼻腔给药后主要成分磷酸川芎嗪(TMPP)在大鼠脑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脑内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在脑内的吸收均符合一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与静注给药TMPP都迅速进入脑内达到峰浓度,鼻腔给药TMPP在脑内的停留时间更长。结论:微透析法能较好的反映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后TMPP的药动学特征,鼻腔给药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机能不全急性期的一种速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单侧鼻腔给药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血浆与左、右嗅球,左、右脑及小脑中的药物分布,并评价其脑靶向性。方法 大鼠静注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单侧(左侧)鼻腔给予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后,采用HPLC分别测定血浆中及各脑组织中黄芩苷的浓度。结果 药物经左侧鼻腔给药后,最高药物浓度出现在左嗅球,其次为右嗅球,接下来分别为左脑、右脑及小脑。嗅区转移率分别为100%、100%、75.06%、62.39%、65.11%。结论 黄芩磷脂复合物经鼻腔给药后,黄芩苷可由“鼻-脑”通路实现药物的脑靶向分布。
  相似文献   

19.
刘福和  赵燕敏  冯健  魏颖慧  李范珠 《中草药》2009,40(11):1760-1763
目的 制备聚山梨酯-80包裹的神经毒素-Ⅰ(NT-Ⅰ)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纳米粒(T-80-NT-Ⅰ-PBCA-NP),并考察其脑内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PBCA为纳米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T-80-NT-Ⅰ-PBCA-NP,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经鼻腔给药后,运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以未包裹的NT-Ⅰ PBCA纳米粒(NT-Ⅰ-PBCA-NP)为对照组,研究神经毒素-Ⅰ在脑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动力学过程.结果 大鼠鼻腔给药后,聚山梨酯-80包裹与未包裹的NT-Ⅰ PBCA纳米粒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分别为(71.018±7.641)、(55.830±6.072)min;C_(max)分别为(117.189±10.036)、(52.277±6.217)ng/mL;AUC0_(0→∞)分别为(22 836.633±51.052)、(12 786.934±30.723)ng·min·mL~(-1).结论 T-80-NT-Ⅰ-PBCA-NP鼻腔给药后延长NT-Ⅰ达峰时间,且显著提高NT-Ⅰ的脑内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芎冰喷雾剂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磷酸川芎嗪(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的吸收均符合二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有一定优势。结论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芎冰喷雾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