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对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经鼻给药进行药效学研究.方法 对比研究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经鼻给药对脑缺血损伤致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并比较二者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的情况.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经鼻给药后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的防治效果;通过大鼠在体鼻黏膜吸收实验比较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经鼻吸收的差异.结果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防治脑缺血损伤致大鼠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效果优于黄芩苷且其大鼠鼻黏膜吸收速率明显大于黄芩苷.结论 黄芩苷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经鼻吸收及其药效优于黄芩苷.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黄芩苷、黄芩苷磷脂物理混合物及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经口服吸收特性;并评价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口服或静脉给药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取血及分离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黄芩苷浓度。结果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经口服给药后血浆及脑组织中AUC_(0~480)高于黄芩苷组及黄芩苷磷脂物理混合物组。结论当黄芩苷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口服给药后能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增加其在脑组织中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醒脑静是临床用于治疗脑中风急性期的有效药物,与注射给药相比,醒脑静鼻腔给药具有显著的脑靶向性,将醒脑静制成微乳鼻腔给药可以解决大剂量高浓度中药不同极性复方成分的载药问题并能够降低对鼻黏膜的刺激性.该研究以体积校正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在体鼻循环模型比较醒脑静不同制剂中有效成分栀子苷大鼠鼻腔吸收特性.结果表明,醒脑静滴鼻液中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为(2.95±0.25)×10-3 min-1,醒脑静微乳中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为(2.t6±0.21) ×10-3min-1,醒脑静不同制剂中栀子苷的大鼠鼻腔吸收符合一级速率过程,为被动吸收,醒脑静滴鼻液中栀子苷的鼻腔吸收较醒脑静微乳快,为醒脑静鼻用制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鼻用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原位凝胶脑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鼻用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原位凝胶在大鼠体内血液与脑组织中的药物分布,并评价其脑靶向性。方法 大鼠静注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经鼻分别给予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混悬液和原位凝胶后,采用HPLC分别测定血浆中及脑组织中黄芩苷的浓度。结果 与静注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组相比,鼻用复合物混悬液和原位凝胶组大鼠脑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显著增加,且原位凝胶组的脑靶向指数高于混悬液组,其嗅区转移率分别为88.8%,79.1%,药物平均滞留时间前者比后者增加近3倍。结论 鼻用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混悬液和原位凝胶具有一定的脑靶向性,而原位凝胶的脑靶向作用强于混悬液。鼻腔给药可作为传统中药成分黄芩苷治疗脑部疾病一种极具优势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单侧鼻腔给药后黄芩苷在大鼠体内血浆与左、右嗅球,左、右脑及小脑中的药物分布,并评价其脑靶向性。方法 大鼠静注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单侧(左侧)鼻腔给予黄芩苷磷脂复合物溶液后,采用HPLC分别测定血浆中及各脑组织中黄芩苷的浓度。结果 药物经左侧鼻腔给药后,最高药物浓度出现在左嗅球,其次为右嗅球,接下来分别为左脑、右脑及小脑。嗅区转移率分别为100%、100%、75.06%、62.39%、65.11%。结论 黄芩磷脂复合物经鼻腔给药后,黄芩苷可由“鼻-脑”通路实现药物的脑靶向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一次性给予不同剂量3'-大豆苷元磺酸钠(1.0,2.0 mg·kg-1)舌下静脉注射.观察给药后脑梗死范围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用夹闭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制备大鼠视网膜缺血模型.夹闭颈总动脉前,给药组分别舌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3'-大豆苷元磺酸钠(1.0,2.0 mg·kg-1).观察对夹闭大鼠颈总动脉前及灌注后1h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网膜电流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0,2.0 mg·kg-1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显著降低脑组织含水量(P<0.05);与模型组比,1.0,2.0 mg·kg-1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使视网膜电流图振幅显著增加(3.72±1.12) mV,P<0.05; (4.87±1.37)mV,P<0.01,峰潜时显著减少(49.1 ±13.4)s,P<0.05;(33.6±12.5)s,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1.0,2.0 mg·kg-1的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显著减少(48.4 ±6.7)s,P<0.05;(35.7 ±3.4)s,P<0.01.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扩张视网膜血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在小鼠体内的抗肝损伤活性。方法建立一种新的HPLC方法,以黄芩苷及其与磷脂的物理混合物为对照,测定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在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胃、肠、脂肪、脑及血浆中的药物含量;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病理模型,设置黄芩苷和物理混合物两个给药对照组,考察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高、中、低3个剂量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与黄芩苷类似,在各脏器组织中均有分布,但在胃、肾脏和血浆中的分布相对较多;抗肝损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随剂量增加其抑制酶活性的作用增强,复合物的低剂量对GPT的活性具有显著性降低作用,中、高剂量则有非常显著的降低作用。结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增加了黄芩苷在胃肠中的吸收并增强了药效。  相似文献   

8.
芒果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研究芒果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大鼠在体肠吸收情况,考察磷脂复合物对芒果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选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芒果苷为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结果]芒果苷磷脂复合物在肠各吸收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大于芒果苷,其中在空肠的吸收均显著强于其他部位(P<0.01)。[结论]与芒果苷相比,芒果苷磷脂复合物可改善大鼠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9.
复方清开灵注射液的效应物质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黄芩归经为指导,探索清开灵注射液(QKL)的效应物质.方法:取大鼠,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肺、肝.另取大鼠,分为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大鼠按采样点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正常组大鼠经尾静脉给予800 mg· kg-1QKL.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改良的腔内线拴法通过阻闭大脑中动脉120 min后再灌注120 min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理模型,并于恢复再灌注120 min时给予800 mg· kg- QKL.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脑、肺、肝.HPLC-MS 法测定黄芩苷浓度.结果:正常大鼠注射清开灵后,大量黄芩苷很快分布至肺、肝中,脑中分布较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中黄芩苷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结论:黄芩苷为清开灵治疗肝、肺、脑缺血疾病的效应物质之一;以中药归经为指导,进行复方效应物质探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栓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梗塞体积和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称重法测定组织脑水肿含量。结果黄芩苷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梗塞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脑组织MDA、NO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水肿程度,升高SOD活性并降低MPO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抗炎和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快速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的褪黑素鼻喷剂。方法采用大鼠在体鼻循环法研究褪黑素的体外吸收规律,计算吸收速率常数;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进行3×3拉丁方实验,分别给予受试制剂T1,T2和参比制剂R,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清洗期为1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受试制剂T1,T2大鼠鼻腔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6 8,0.002 7 min-1,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比制剂R和受试制剂T1,T2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ρmax分别为(676.9±133.1),(296.6±135.4)和(155.8±82.8)μg·L-1,t1/2β分别为(15.2±2.0),(14.6±1.3)和(16.3±3.0)min,AUC0-60分别为(6 329.5±681.3),(5 307.6±1 424.9)和(2 736.4±620.0)μg·min·L-1;受试制剂T1,T2的tmax分别为(4.29±2.32)和(6.40±3.46)min,Ka分别为(0.622±0.280)和(0.320±0.150)min-1,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85.2±26.3)%和(44.2±14.2)%。统计学结果表明,吸收速率常数Ka,绝对生物利用度在受试制剂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褪黑素鼻喷剂给药后快速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高;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与体内试验结果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醒脑静中冰片(天然或人工)、人工麝香及合方后对栀子提取物大鼠鼻腔吸收的影响.方法:以体积校正法,采用改良的大鼠在体鼻灌流模型,研究与不同成分配伍后栀子苷的大鼠鼻腔吸收情况.结果:质量浓度为100,250,1 000 mg·L-1的栀子提取物溶液(分别含栀子苷36.8,92,368 mg·L-1)中栀子苷吸收速率常数K分别为(2.15±0.70)×10-3,(1.97±0.48) ×10-3,(1.87±0.81) ×10-3min-1,栀子苷的鼻腔吸收符合一级速率过程,为被动扩散吸收.栀子提取物按组方配比分别与天然冰片(艾片)、人工冰片、人工麝香及合方配伍时栀子苷K值分别为单用栀子提取物组的1.4,1.7,1.1,1.3倍.大鼠鼻腔吸收系数与体外黏膜渗透系数有很好的相关性,KA =0.2206K1+ 0.559(r =0.991 0).结论:醒脑静组方配伍后可显著增加栀子苷的鼻腔吸收,方中冰片发挥了主要的促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盐酸川芎嗪(TMPH)经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脑内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脑微透析取样技术,以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为实验模型,连续收集盐酸川芎嗪鼻腔和静脉注射给药后大鼠脑内纹状体透析液,HPLC测定其浓度,并经回收率校正后,以WinNonlin4.0.1药动学软件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MPH鼻腔给药5 min后脑纹状体中的药物浓度为(1.43±0.29)mg·L-1,而静脉注射后在相同时间点入脑不显著。鼻腔给药的ρmax低于静脉注射,分别为(3.43±0.46)和(4.67±0.76)mg·L-1,但二者的tmax,AUC0-t,AUC0-∞MRT,CLs、近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PH鼻腔给药后可迅速吸收入脑,且吸收量与静脉注射近似,因此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循环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不结扎胆管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47±0.0134)h-1和(0.4960±0.0512)h-1;结扎胆管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9±0.0262)h-1和(0.2106±0.0735)h-1;结扎胆管,在单独以黄芩苷或黄芩素进行在体肠循环时,循环液中分别出现了随时间增加的黄芩素和黄芩苷;结扎胆管尾静脉注射黄芩素时,循环液中出现了黄芩苷。结论黄芩素比黄芩苷更适于口服给药;胆汁不但可以分泌黄芩苷,而且可以促进黄芩素的吸收;黄芩苷在肠内经过菌群代谢为黄芩素而被吸收,被吸收的或静脉注射的黄芩素可在体内还原为黄芩苷,并再被小肠分泌排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研究制备了黄芩苷纳米晶体(baicalin nanocrystal,BC-NC),并进行了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探头超声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然后通过流化干燥工艺将其脱水干燥成固体微丸,考察纳米晶体的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黄芩苷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纳米晶体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颗粒状,平均粒径(248±6) nm,多分散指数(PI)为(0.181±0.065),Zeta电位为(-32.3±1.8)mV.BC-NC达峰浓度(Cmax)为(16.51±1.73) mg·L-1,0~24h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为(206.96±21.23) mg·L-1·h,与黄芩苷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均有显湿著性提高(P<0.0l).结论:通过高压均质及流化干燥工艺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能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有望进一步制成口服固体制剂.  相似文献   

16.
温然  陆洋  杨冰  李慧云  赵雪姣  杜守颖 《中草药》2013,44(20):2894-2897
目的 比较醒脑静不同制剂给大鼠鼻单向灌流后其有效成分龙脑和麝香酮吸收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鼻单向灌流模型,GC法测定灌流液中龙脑和麝香酮的量,比较醒脑静滴鼻液与醒脑静微乳中龙脑和麝香酮在大鼠鼻腔的吸收。结果醒脑静滴鼻液中龙脑吸收速率常数(Ka)为(1.00±0.02)min?1,醒脑静微乳中龙脑Ka为(0.76±0.03)min?1;醒脑静滴鼻液中麝香酮Ka为(0.76±0.02)min?1,醒脑静微乳中麝香酮Ka为(0.58±0.10)min?1结论 醒脑静滴鼻液中龙脑和麝香酮在鼻腔的吸收均较醒脑静微乳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