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短波疗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模型,梗死大脑中动脉2 h后再灌注18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评分,在再灌注18 h后用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现测脑细胞含水量、2,3,5-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脑梗死体积和细胞中bcl-2表达.结果 超短波疗法与对照组比较,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减少脑水肿,减少脑梗死体积和提高细胞bcl-2表达,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适时的起短波治疗有减少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和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为脑血管病物理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模型,梗死大脑中动脉2 h后再灌注18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评分,在再灌注18 h后用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现测脑细胞含水量、2,3,5-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脑梗死体积和细胞中bcl-2表达.结果 超短波疗法与对照组比较,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减少脑水肿,减少脑梗死体积和提高细胞bcl-2表达,且两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适时的起短波 疗有减少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和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为脑血管病物理治疗提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楼敏  刘建仁  黄鉴政 《浙江医学》2001,23(9):529-531
目的:探讨凋亡机制在地塞米松(DXM)加剧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中的意义。方法:缺血前3天始腹腔注射DXM,采用线栓法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检测,TTC染色后测定脑梗死体积,TUNEL法标记凋亡阳性细胞。结果:应用DXM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不同剂量DXM组间脑梗死体积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应用DXM大鼠细胞凋亡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不同剂量DXM组之间细胞凋亡指数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DXM诱导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的凋亡可能是引起局灶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内注射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线栓技术闭塞大脑中动脉(MCAO)2h诱导建立暂时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后,大鼠侧脑室内注射VIP。采用TTC染色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评定缺血边缘区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分析脑内iNOS蛋白含量。结果MCAO后1d,VIP注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减少约28%(P<0.05);缺血边缘区TUNEL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5);脑组织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脑内注射VIP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减小梗死体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VIP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iNOS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 IP)对大鼠急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Sham组、I/R组、IP组,分别予假手术、阻塞大脑中动脉2 h后长时间灌注以及在阻塞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时作IP处理,比较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变化和凋亡细胞水平。结果与I/R组比较,IP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神经缺损评分降低,脑含水量减少,脑梗死体积减小,锥体细胞损伤明显减轻,退变神经元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P在脑血管缺血急性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farction/reperfusion,tMCAO I/R)模型大鼠中证实电针结合安脑丸治疗对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对脑梗死后神经保护的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线栓法制作SD大鼠左侧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NSS评分法对各组大鼠各个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各组大鼠各个时间点Bcl-2 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10 d各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梗死后10 d各组大鼠梗死区边缘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结果 假手术组(正常)mNSS评分为0,未见脑梗死,偶见生理性凋亡细胞.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在4、7、10 d mNS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电针结合安脑丸组更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 显示脑梗死后Bcl-2 mRNA转录水平升高,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与模型组相比升高更明显(均P<0.05),其中,电针结合安脑丸组较安脑丸组更高(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 都显示,脑梗死后10 d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数及蛋白表达水平要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其中电针结合安脑丸组较安脑丸组更低(P<0.05).TUNEL检测结果 显示梗死后10 d安脑丸组和电针结合安脑丸组的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电针结合安脑丸组较安脑丸组更低(P<0.05).结论 中药安脑丸治疗 tMCAO I/R模型大鼠,可减少大鼠脑梗死区边缘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改善神经功能,结合电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针药结合治疗后上调了Bcl-2 基因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络清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CAO大鼠模型,以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指数、脑含水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指标观察脑络清对MCAO大鼠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脑络清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脑梗死率、脑含水量,保护神经元细胞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络清对MCAO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溶媒组、阿司匹林50mg/kg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 溶媒组相比,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caspase 3表达及凋亡细胞减少(P<0.01). 结论 阿司匹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脑组织中caspase 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蒿本内酯介导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蒿本内酯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每组各10只.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值、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检测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结果:蒿本内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比值、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低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蒿本内酯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 mRNA水平高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而Bax、caspase3 mRNA水平低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蒿本内酯组大鼠脑组织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蛋白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Bax、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和蒿本内酯+PI3K抑制剂LY294002组(P<0.05).结论:蒿本内酯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进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计算和脑梗死体积的测量,评价改良的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为实验研究提供可重复性好、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头端烧制成圆球的传统"圆头线栓",B组采用头端用万能胶包裹成梭形膨大的改良"梭头线栓"制作大鼠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3h后将"线栓"拔出,造成再灌注损伤。采用"盲法"分别于再灌注10min和再灌注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脑切片TTC染色,数码相机照相,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脑梗死体积比;根据统计结果评价改良的MCAO再灌注模型,分析MCAO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脑梗死体积比之间的关系。结果B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大于A组(P<0.01);B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明显较A组稳定,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CVB=0.12,CVA=1.08);再灌注10min和再灌注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B组评分均高于A组(P<0.05);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脑梗死体积比的大小成线性相关关系(r=0.873,P<0.01)。结论采用改良的"梭头线栓"制作MCAO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比变异度小、稳定性高,是可靠的制模方法;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可用作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18-321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稳定性评价,以及再灌注时间对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及MCAO/R组(n=65),MCAO/R组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采用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进行评分。分别于再灌注3 h、6 h、12 h、24 h、2 d、3 d、5 d、7 d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脑组织0.2%TTC染液进行染色。测量不同时间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比较各组间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MCAO/R组大鼠造模稳定性可达86.95%;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R组大鼠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在6 h组逐渐增大,3 d组达到高峰,5~7 d组下降。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性高的造模方法;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先逐渐增大,而后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红蛋白(NGB)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表达变化。方法: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W 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CAO/R),在缺血2h后随机分为1h、4h、8h、16h、32h、64h和128h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神经功能评价、TTC染色、脑梗死体积测定、光镜HE检测等方法对不同组大鼠予以评价。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合阳性细胞计数的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梗死中心区和半暗带区NGB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脑皮质的NGB蛋白表达损伤后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非缺血侧对称区域皮质阳性表达不随时间变化。海马区NGB表达则呈持续减少的趋势。病理学检测显示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程度较大脑皮质区严重。结论:不同脑区对缺血性损伤的耐受性差异可能与NGB表达水平有关。NGB表达上调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侧大脑缺血—再灌流综合征的大白鼠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在直视下结扎左右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持续结扎时间分别为5、10、20和30min,然后解除两侧颈总动脉结扎使脑血管再通。在实验过程中动态观察脑电图、心电图和眩孔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束后检查血管结扎是否准确,并从升主动脉注射伊文思蓝观察染料在脑内的分布,灌注固定后取脑进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发现全部动物血管结扎部位准确,注射染料证实,使用本方法造成的脑缺血和再灌流效果可靠。在血管结扎后的几秒钟到十几秒钟内全部动物的脑电图完全抑制,并在持续结扎的5、10、20和30min内持续不变;结扎5和10min后再灌组,脑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扎20和30min后再灌组,在观察的2h内,未见脑电图恢复。光镜检查:缺血5和10min后,未见明显形态学变化;缺血20和30min后,有轻到中度神经细胞变性;再灌后上述变化明显加重,并伴有显著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后颈总动脉(CCA)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以提高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选择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且双侧CCA和MCA正常或狭窄<50%的病人30例。全部行TCD检查,测量双侧CCA和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结果 ICA狭窄或闭塞侧CCA的Vm和Vs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t=14.35、11.26,P<0.05)。病变侧CCA的PI较无病变侧明显增高(t=9.56,P<0.05)。ICA狭窄或闭塞侧MCA的Vm、Vs和PI均较无病变侧明显降低(t=10.19~15.61,P<0.05)。结论 TCD检查CCA和M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对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再灌流对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大鼠4—动脉阻断模型,观察脑缺血30min,再灌15、30、60和180min各组动物脑含水量,伊文思蓝血管外渗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脑含水量增加,再灌流时较单纯缺血明显。单纯缺血和再灌流15min为细胞性脑水肿,再灌30~180min时,细胞性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5.
人参对脑缺血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放免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ACh含量,4根血管(双侧椎动脉和双侧颈总动脉)阻断造成大鼠脑缺血。结果表明:脑缺血30min后,ACh含量首先在皮层出现降低;60min和120min后,ACh含量才分别在海马和纹状体出现降低,说明三个脑区对缺血耐受性不同。人参可对抗缺血引起的脑区ACh含量降低,并且使大鼠从浅昏迷状态转为嗜睡站立状态。这种行为改善可能与人参改善大脑供血及大脑功能的部分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后遗症大鼠神经增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后遗症大鼠神经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机械开颅电凝法阻断大脑中动脉24h后,用随机电脉冲刺激仪每天刺激2h,连续刺激20d,造成大鼠缺血性脑卒后遗症模型。治疗组在造模结束后灌服补阳还五汤水煎液,连续给药15d。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出大脑,处死前均腹腔注射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rdU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结论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后遗症大鼠神经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分流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狭窄对进展性卒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程度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85例,记录病人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在入院时及入院72h后两次评价病人的神经功能。将入院72h后NIHSS评分增加≥2分者定义为进展性卒中。应用西门子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价颅内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结果 285例病人中有57例(20.0%)为进展性卒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3级侧支循环、糖尿病史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预测指标。结论进展性卒中是比较常见的卒中类型,通过MRA显示的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的程度能有效地预测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相关蛋白和突触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p38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中枢神经损伤后修复的可塑性。(2)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GAP-43和突触素p38的表达。(3)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6h后,GAP-43表达逐渐增高,第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 (BYHWD)中生物碱、多糖、苷、苷元 4类有效成分部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ACO)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多形核细胞 (PMNL)浸润的影响。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ACO模型 ,以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判定脑组织中多形核细胞的浸润。结果脑缺血 2h再灌注 46h后 ,脑组织MPO活性升高 (P <0 .0 5 ) ,多糖组和生物碱组脑组织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 (P<0 .0 5 )。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 ,白细胞浸润到损伤区 ,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补阳还五汤 4类有效成分部位中多糖、生物碱能降低脑组织MPO活性 ,减轻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脑组织中多形核细胞的浸润 ,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