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期全髋置换治疗严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采用Ⅰ期全髋置换治疗8例严重的终末期髋关节疾病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59~72岁,平均65岁;右侧股骨头坏死伴右侧股骨近端骨折4例,左侧股骨头坏死伴左侧股骨近端骨折3例,左侧髋臼发育不良伴左侧股骨近端骨折1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7 d。8例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假体。结果:8例Ⅰ期全髋置换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1个月。随访期间假体无松动、下沉,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3分(22~4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7分(82~90分),其中优3例,良5例。术后3个月弃拐行走,术后3~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患者髋关节疼痛和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结论:严重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Ⅰ期全髋关节置换具有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住院费用、预后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应用不同直径的股骨头的临床效果,并作相应的比较.[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0月,本院共施行136例(157髋)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9例(68髋),女77例(89髋),年龄27~81岁(平均61.3岁);均采用德国LINK BetaCupTm复合陶瓷界面非骨水泥压配固定髋臼系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6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46髋,骨关节炎15髋,强直性脊柱炎11髋,类风湿性关节炎3髋,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6髋.术中根据髋臼磨挫直径大小选择相应的股骨头假体(直径分别为28,32,36 mm),根据股骨头假体的直径大小分为3组,Ф28 mm组69髋,(Ф32 mm组31髋,Ф36 mm组57髋,通过术前及术后的Harris评分了解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2个月),(Ф28 mm、Ф32 mm、Ф36 mm股骨头术前Harris总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Harris总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每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股骨头直径越大术后活动范围改善就越明显(P<0.05).[结论]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直径的选择对术后疼痛的缓解差异性并无影响,但在髋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方面大直径的球头要优于小直径的球头.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技术及患者自身条件的要求较高,不可盲目追求大直径而忽略髋臼的实际承载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在保留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01—2012-12在保留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直径36 mm陶瓷-陶瓷股骨头假体的32例(32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评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周、6个月、1年及随后每隔半年随访中临床及X线片评价是否出现假体脱位、松动、下沉、骨溶解、陶瓷碎裂。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6.2(11.0-38.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68.9(9.0-87.0)分提高到85.0(39.0-9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6,P=0.013)。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下沉、骨溶解、陶瓷破碎。结论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在保留股骨假体的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率,不增加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溶解,可以获得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陶瓷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陶瓷臼碎裂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于2008年4月,收治陶瓷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陶瓷臼碎裂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隐痛,不适感。走路时可闻及异响,但不影响日常活动。患者6年前因右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人工全陶瓷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运动、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例(27髋)DDH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手术前后Harris评分、VAS评分,观察术后双下肢等长否、有无关节异响、假体位置。结果20例术后均无感染、假体碎裂发生,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现象,1例出现关节异响。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等长。术后平均VAS评分由术前5.78分降至1.02分,术后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50.25分上升为90.76分。结论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收到很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与血清金属离子浓度变化情况。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01采用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6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1年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并测定患者血清中铝离子及锆离子浓度。结果 60例均获得1年随访,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7.8±6.2)分,较术前(47.2±11.4)分明显提高;术后1年血清中铝离子浓度为(48.25±85.12)μg/L,较术前(5.13±0.96)μg/L明显升高;术后1年血清中锆离子浓度为(2.11±2.36)μg/L,较术前(0.64±0.06)μ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头组术后1年血清中铝离子、锆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是会增加患者血清中铝离子及锆离子浓度,而且使用大直径(直径≥32 mm)陶瓷头患者的血清中金属离子浓度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研究避免其出现的对策.方法 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施行1019例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585例,女性434例,平均年龄59.5岁(39~76岁);采用Stryker陶瓷-陶瓷全髋关节362例,普鲁斯陶瓷-陶瓷全髋关节544例,Lima陶瓷-陶瓷全髋关节(三明治型)113例;术前诊断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4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68例,骨关节炎194例,强直性脊柱炎7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07例.股骨颈骨折Garden Ⅳ型62例.结果术中出现的技术性困难,包括术中因关节稳定性不佳,需要调整髋臼杯位置34例;置放陶瓷内衬不当,需要取出重新安装19例;髋臼内衬置放时碎裂3例;截骨位置过低造成超过0.5 cm肢体短缩31例.结论针对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材料的特性,在手术操作技术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可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2 岁,2019 年7 月10 日因右股骨颈骨折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出院后在家活动时不慎摔倒再次入院,行X线检查显示: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 Vancouver B2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侧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及钛缆环扎固定术+右侧全髋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陶瓷部件失效是一种十分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随着陶瓷材料质量、制作工艺及假体设计方面的改进,陶瓷部件失效的发生率正稳定地下降.自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Ceram Tec公司生产的BIOLOX品牌陶瓷部件失效的发生率约为0.02%,即一万例中有2例发生.目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陶瓷部件发生失效的风险估计为万分之二,其中大多发生于陶瓷球头.因此,氧化铝陶瓷在现代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且具有极低的失效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采用陶瓷对陶瓷(ceramic on ceramic,COC)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的中期疗效及血清中铝离子及锆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2014年于我院行COC假体THA的患者,拍摄髋关节的正位X线片,术前、术后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将THA设为实验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同时检测血清中铝离子及锆离子浓度,对比两组之间两种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5.6个月,平均Harris评分95.5分。实验组中位铝离子和锆离子浓度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中8例铝离子和锆离子浓度较对照组升高20倍以上,这8例全部使用≥36mm陶瓷头(P0.05);使用≥36mm陶瓷头的患者铝离子和锆离子浓度较36mm陶瓷头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COC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中期疗效满意,使用36mm的股骨头,铝离子及锆离子浓度较正常人无明显增高,提示COC假体在体内磨损极小。COC术后中期释放的铝离子浓度,没有达到增加阿尔兹海默症发病风险的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改进型Tri lock骨保留假体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分析这种改进型假体的稳定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本组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36例(37髋),男5例,女31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4岁.新鲜股骨颈骨折5例、5髋.股骨头坏死Ⅲ期6例、6髋,Ⅳ期7例、7髋.DDH CroweⅠ型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5例(6髋),Ⅱ型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2例(2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11髋).髋臼假体全部采用生物型假体,内衬采用陶瓷内衬的27髋,采用金属内衬的10髋,股骨头全部采用陶瓷头.手术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一次,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对患者手术前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36例患者(37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范围15~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 24.8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20.33±10.4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93.96±4.45)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7,P〈0.01).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改善显著,总分由术前(77.41± 13.07)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1.53±4.56)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P〈0.01).随访期间未发现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结论 由于假体本身设计特点,更加符合身高较矮、骨骼较小的亚洲人,其次可以保留更多的骨量,假体初始稳定性好,陶瓷-陶瓷界面或陶瓷-金属界面磨损率低,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易于二次翻修.  相似文献   

12.
Delta陶瓷界面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初步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Delta陶瓷界面行陶对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不同髋关节疾病患者应用Delta大直径陶瓷股骨头及Delta陶瓷内衬全髋关节假体系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有效镇痛及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髋关节功能,并了解有无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3~13(10.8±6.8)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前为7.0~55.8(43.6±23.2)分,术后8个月时为81.3~97.6(91.2±8.5)分。2例患者术后患髋轻微疼痛,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Delta陶瓷界面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系统治疗髋关节疾患早期疗效满意,鉴于Delta陶对陶假体的物理性能及设计理念,预计患者将得到长期的优良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陶瓷对陶瓷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接受陶瓷对陶瓷短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43髋),男 23例,女17例;年龄27~55岁,平均40.5岁。Steinberg分期均为Ⅳ期以上。29例采用后外侧入路,11例采用前侧入路。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摄骨盆正位及髋关节侧位X线片,测量假体下沉距离;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估关节功能。结果 38例(41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1~36个月,平均31.3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上假体位置较术后即刻下沉(0.68±2.9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139)。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或消失,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38.7±1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5.2±4.49)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由术前平均66.7±12.0降至末次随访12.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发生股骨颈骨折、感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假体关节脱位、松动及假体感染。结论 短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更多地保留骨量,假体初始稳定性好,全陶瓷头衬配伍的磨损率低,近期疗效佳,假体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右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6年余”于2010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于1987年因“右侧股骨颈骨折”,于当地医院行“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查体:右髋部见一20 cm的手术瘢痕,右下肢短缩外旋畸形,患肢较对侧缩短约10 cm.右髋部压痛感明显,右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Ⅲ级).其余肢体关节无畸形,活动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X线片及CT提示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周围骨质破坏(图1、2).于2010年12月6日行“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翻修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后随访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髋臼侧翻修过程中骨缺损处理及其疗效。[方法]随访男性22例,女性24例,其中左侧26例、右侧20例,翻修原因主要包括无菌性松动32例、感染性松动5例、假体周围骨折7例、习惯性脱位2例。初次髋关节置换至翻修手术时间0.327.1年不等,平均约16.1年。[结果]46例获得随访,时间1327.1年不等,平均约16.1年。[结果]46例获得随访,时间1397个月,平均41.8个月,髋关节Haris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53.15±11.41)分(2997个月,平均41.8个月,髋关节Haris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53.15±11.41)分(2967分)提高至翻修术后12个月的(91.23±3.43)(8367分)提高至翻修术后12个月的(91.23±3.43)(8398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7.8±1.1)分(598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7.8±1.1)分(510分)减低至翻修术后12个月的(1.2±1.2)分(010分)减低至翻修术后12个月的(1.2±1.2)分(03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根据不同的翻修原因给予不同的植骨方式和选择适当的假体类型,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周围骨量,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髋关节的功能,近期随访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6.
无菌性松动仍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存留的重要原因,完全避免使用聚乙烯作为假体材料或减少假体部件中聚乙烯磨损成为延长全髋关节使用寿命的关键途径.在众多人工髋关节界面选择中,陶瓷-聚乙烯组合有其独特优势.文献报道陶瓷-聚乙烯人工关节与金属-聚乙烯人工关节相比,能明显降低聚乙烯的线性磨损率和容积性磨损率.笔者过去10余年近3000例临床应用,也证实陶瓷-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陶瓷-聚乙烯全髋关节还有临床植入简便、无需改变手术习惯、无需特殊手术器械等优点,有着较广泛的临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3年内收治的2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单侧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53.5岁。平均随访26个月,手术前后评估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进行X线检查评价假体位置情况及主观满意度调查。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监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随访期内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Harris评分由术前50.7分改善为术后91.2分,优良率为95.7%,总体满意率为95.7%。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患者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大直径陶瓷/陶瓷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陶瓷-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平均5年随访的临床结果。方法延长随访先前报道2001年9月至2007年12月本组进行的1139例(1208髋)陶瓷-陶瓷THA,包括Stryker陶瓷-陶瓷全髋关节354例(368髋),普鲁士陶瓷-陶瓷全髋关节672例(727髋),Lima陶瓷-陶瓷全髋关节(三明治型)113例(113髋)。其中,男617例,女522例,平均年龄59.5岁(39~75岁)。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34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全238例,骨性关节炎335例,强直性脊柱炎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7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61例。至2011年3月,共有1017例病例获得随访。结果以翻修为终点的假体生存率为98.5%,并发症包括脱位11例,其中3例因为反复脱位而翻修;假体周围骨折5例,其中3例因假体松动而进行翻修;感染7例,均行二期翻修;陶瓷碎裂3例,2例进行了翻修,1例仍在随访中;异响3例,均未需要翻修。末次随访,平均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92.4分。在没有翻修的病例中,没有发现骨溶解的证据。结论陶瓷-陶瓷THA平均5年的中期临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5岁。因双侧股骨头、髋臼发育异常,先后于1988年、1990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左侧脱位,复位后照常行路。右侧下沉,比对侧下肢短2cm,跛行状态。1996年10月发现双侧折断。1997年9月就诊施术。X线片示:左侧柄部折断呈斜行,断面如锯齿状。右侧柄部横行折断后,近端嵌入骨内皮质,分离下沉重叠。送厂家检测提示:金属结构不均匀,光泽不一致可能是折断的主要原因。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二次翻修术手术复杂,难度大。重点需精心考虑关节类型、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和远期疗效评价。要有一定丰富临床经验医师指导和高效能手术组员配合…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收治1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髋关节病变伴髋臼内陷、骨盆骨折畸形愈合病例,分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假体由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提供),通过6年随访,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男,37岁,强直性脊柱炎17年,车祸致骨盆骨折、右侧髋臼骨折、左侧大粗隆骨折3年。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病史。查体:脊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